克劳塞维茨的《战争论》及其战略思想精髓

2021-09-05 23:57何辉
国际公关 2021年4期
关键词:战略思想战争战略

何辉

卡尔·冯·克劳塞维茨(Carl von  Clausewitz,1780-1830)是19世纪普鲁士军事理论家,其所著的《战争论》是近代军事理论的经典著作之一。克劳塞维茨在少年时代曾在一个普鲁士步兵团中当士官生,并参加过围攻美因兹城的战斗。后来,他就读柏林军官学校。自军官学校毕业后,参加过奥尔施塔特会战。1809年,克劳塞维茨进入普鲁士的总参谋部。1810年,他任柏林军官学校教官,并为王太子讲授军事课。1812年,他因反对普王威廉三世同拿破仑结盟而辞去普鲁士军职,赴俄国参加反对拿破仑的战争。他的多次战争经历以及军官学校教学生涯,为其创作《战爭论》奠定了基础。不过,克劳塞维茨生前未见到《战争论》出版便因病去世了。他死于1831年11月,他的妻子整理出版了《卡尔·冯·克劳塞维茨将军遗著》共10卷,《战争论》是其中的第一、二、三卷。

一、《战争论》的主要内容

《战争论》共有三卷,其中第一卷为第一至第四篇,四篇标题分别是:论战争的性质、论战争理论、战略概论、战斗。第二卷为第五、第六篇,两篇标题分别是:军队、防御。第三卷是第七篇、第八篇,还包括一个附录。从全书的篇章标题可以看到,克劳塞维茨对于战略问题的论述集中在第三篇战争概论之中。然而,如果细读《战争论》,我们就会发现,在该书的其他篇章之中,实际上也闪耀着克劳塞维茨战略思想的火花。

二、影响最为深远的观点

克劳塞维茨提出的诸多观点中,影响最为深远的观点是认为战争是政治通过另一种手段的继续。他在《战争论》中写道:“战争无非是政治通过另一种手段的继续......战争不仅是一种政治行为,而且是一种真正的政治工具,是政治交往的继续,是政治交往通过另一手段的实现。”1后来,列宁曾经引用过克劳塞维茨的这一观点(“战争是政治通过另一种手段的继续”2),由此其影响进一步扩大。在《战争论》中,这一观点出现于第一篇第一章“什么是战争”中,是作为战争性质的一个方面提出的。

对战争性质的定义,决定了克劳塞维茨战略思想的基础。在他看来,战争具有许多要素,是一个具有诸多部分与环节,且内在联系复杂的整体。在明确提出上述那个著名观点之前,他首先将战争视为是扩大了的搏斗,是无数个搏斗的统一体,“是迫使敌人服从我们意志的一种暴力行为”。3可以说,他在《战争论》中,开宗明义地揭示了战争是“暴力行为”这一特性,并且指出,暴力是手段,把自己的意志强加于敌人是目的。“为了确有把握地达到这个目的,必须使敌人无力抵抗,因此从概念上讲,使敌人无力抵抗是战争行为真正的目标。”4在这句话中,克劳塞维茨区分了战争的目的以及“真正的目标”,实际上已建立起了战争目的和政治目的之间的联系,亦指明战争目的是战争行为的直接目的,但是战争行为的“真正目的”应该是政治目的。可见,这句话中已隐藏了作者在随后论述中提出的“战争无非是政治通过另一种手段的继续”这一观点。这就意味着,克劳塞维茨实际上承认,战争的战略应该服务于更上一级的政治战略,这与后世李德·哈特的“大战略”思想是有相通之处的。

三、什么是战略

究竟什么是战略?在克劳塞维茨看来,战略是为了达到战争目的而对战斗的运用。5因此,研究战略不能离开对战斗的研究。他进一步指出,虽然战略本来只同战斗有关,但是战略理论必须同时研究战斗的实施者(军队本身)以及同军队有关的主要问题,因为战斗是由军队进行的,而且首先对军队发生了影响。6这一观点,与其“战争无非是政治通过另一种手段的继续”的论述有着内在的关联性。在更大的系统内,战斗的实施者(军队)无疑受到包括政治力量在内的多种力量的影响。

当然,克劳塞维茨还在对战略下简明定义后指出,“对战斗本身,战略理论必须就其可能取得的结果和运用战斗时起极重要作用的智力和感情力量来进行研究”。7从中,我们可以看到他对人的智力与情感力量的重视。他生活在拿破仑时代,曾经参加过普法战争,后投身俄军阵营参加过反击拿破仑的战斗。他见证过拿破仑的成功与失败,因此对于拿破仑等军事统帅在战争中发挥的作用有着极深刻的印象。他在著作中给予了军事天才特别的强调,也对人的智力与情感力量给予了极大的重视,可以说很大程度上与其亲身的军事经历有关。因此,他的思想充满了对人的智力和精神力量的推崇。他认为,“军事天才是各种精神力量的和谐的结合”。7在《战争论》第一篇第三章“军事天才”中,他用大量篇幅分析并论述了智力、勇气、眼力、果断、干劲、坚强、顽强、刚强、坚定等概念,在第三篇第四章“主要的精神力量”中论述了统帅的才能、军队的武德(服从命令、遵守纪律、遵循规则和方法)和军队的民族精神(热情、狂热、信仰和信念),并不厌其烦地指出它们对于军事行动的重要性,认为它们是军事行动要求人们必须具备的各种力量。克劳塞维茨关于智力和情感力量(或精神力量)的长篇大论(在第一篇和第三篇中都有大量论述),具有非常明显的哲学思辨特征。这反映了他受到的那个时代哲学思潮的深刻影响,带有独特的个人色彩。

四、战略目标、战略行动与战略的关系

克劳塞维茨在论述了战略的概念之后,在理论层面做了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那就是非常清晰地论述了战略目标、战略行动和战略的关系。这些论述,奠定了近现代战略理论的思想基础。直到今天,我们不仅可以在当代军事理论中,还可以在商界、产业界、管理学界看到其思想影响的痕迹。

克劳塞维茨指出,“战略必须为整个军事行动规定一个适应战争目的的目标,也就是拟制战争计划;并且必须把达到这一目标的一系列行动同这个目标联系起来,也就是拟制各个战局的方案和部署其中的战斗。”8在这段论述中,他指明了战略目标(即拟制战争计划)与战争行动之间的联系,清晰地划分了战略的层次以及使战略能够具有意义的条件。很多读者认为其观点不过是空洞的理论,其实,他在做出形式性的、抽象的论述之后,仿佛料到读者很容易误解他的意思,便接着指出,“战略也必须到战场上去,以便在现地处理各种问题,并且不断对总的计划做必要的修改。所以,战略在任何时刻都不能停止工作。”9这一论断也可能是对同时代军事理论家若米尼的理论提出的批评。若米尼认为:“战略是发生在地图上,研究整个战争区的艺术。”10这说明,克劳塞维茨战略思想中的战略,不是抽象的、静态的战略,而是具体的、动态的战略。

如果我们将克劳塞维茨关于战争目标、战争行动与战略的关系的论述中的“战争”、“战争行动”等关键词置换为“企业”、“企业行动”,或置换为“广告”、“广告活动”,或置换为“公共关系”、“公共关系活动”等,便可以看到他的论述几乎可适用于当代企业战略、广告戰略、公共关系战略等多个领域。比如,针对企业战略,可仿照克劳塞维茨提出的形式性语言,表述为:(企业)战略必须为整个企业行动规定一个适应企业目的的企业目标,也就是拟制企业计划;并且必须把达到这一目标的一系列企业行动同这个目标联系起来,也就是拟制各个局部的方案和部署其中的行动。由此,我们可以看到,克劳塞维茨战略思想作为诸多原创性战略思想中极重要的一种,其巨大而深远的思想影响力。

五、战略概论的主要内容

克劳塞维茨在《战争论》第三篇“战略概论”中阐释了自己主要的战略思想,除了上文已经论述的战略目标等论题之外,还包括战略要素、精神要素等。通过对既涉及精神要素又涉及物质要素的广泛议题的论述,克劳塞维茨阐明了他认为的决定在战争中获得优势和胜利的诸多战略要素。

在第四篇中,他写道:“尽可能地为赢得胜利做好准备是一件困难的工作,是战略默默无闻地做出的功绩。战略在这方面几乎得不到任何赞扬,只有利用了已经取得的胜利,战略才显得光彩和荣耀。”11这是他对会战的强调和对会战胜利的战略意义的重视。

在现当代,《战争论》获得了越来越大的知名度和越来越多的读者,这多少是因其包含了许多思辨性内容,因此对时代性的条件的依赖更少,其思想性趣味便日渐显现出来。

(作者是北京外国语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作家协会会员,近著《龙影:西方世界中国观念的思想渊源》,长篇历史小说《大宋王朝?王国的命运》等)

标注信息:

1.【德】克劳塞维茨《战争论》,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译,解放军出版社,2011年版,第26页。

2.【苏】列宁《列宁军事文集》,战士出版社,1981年版,第231、第334页。

3.【德】克劳塞维茨《战争论》,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译,解放军出版社,2011年版,第4页。

4.同上书,第4页。

5.同上书,第89页,第166页。

6.同上书,第166页。

7.同上书,第49页。

8.同上书,第166页。

9.同上书,第166至167页。

10.【法】若米尼《战争艺术概论》,唐恭权译,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17年版,第54页。

11.【德】克劳塞维茨《战争论》,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译,解放军出版社,2011年版,第293页。

猜你喜欢
战略思想战争战略
精诚合作、战略共赢,“跑”赢2022!
未来战争我们最强
被风吹“偏”的战争
战略
他们的战争
战略
论蒋百里的国防战略思想
清康熙帝的大战略思想
论毛泽东“创造战场”的战略思想
秋山真之及其战略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