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背景下高中思想政治议题式教学策略探究

2021-09-05 02:03黄甜甜
考试周刊 2021年64期
关键词:议题式教学高中政治核心素养

黄甜甜

摘 要:高中政治学科核心素养包括政治认同、科学精神、法治意识、公共参与等内容,对高中生的政治学习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传统的教学中,教师渗透核心素养主要通过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关注现实、学会从政治角度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但问题具有单一性、随机性特点,议论性不强。议题式教学需要教师在上课前进行系统地准备,从教材、学生、生活中确定一个可以统摄课程的议题,更加具有综合性。将议题教学方式运用在学生探讨活动中,更有利于学生能力的培养以及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提升。

关键词:高中政治;议题式教学;核心素养

议题式教学是指以学生真实生活情景为出发点,以可议性、关联性、思辨性为原则,以探究性话题为抓手,以结构化的学科知识支撑为主线,以提高学科核心素养为核心,学生通过参与社会实践、课堂合作探究等方式进行的一种教学模式。议题式教学法在高中思想政治教学中的应用符合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对提升学生政治认同、科学精神、法治意识、公共参与等素养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一、 议题式教学特点

议题式教学以议为解决问题的主要方式,着力于商讨、讨论,注重问题的探究、发现与建构,主要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可议性

议题式教学首先要确保议题的可议性,即问题的设置与情境内容必须要引发学生的思考,要让学生有议论的空间,而不是单纯的单一问题,所有问题的内容要让学生有讨论的空间。

如,在我国的社会保障课程学习中,再分配、税收等是教学的重点内容,教师设置的议题要贴合实际情况,有的教师设置的问题是: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有哪些?有的甚至拿社会福利、社会救助、社会保险等直接设问,问题比较单一,学生基本不用思考或只需要阅读教材内容就可以得出答案,这样的设问效果不是很理想。因此,教师应转变思路,设置具有可议性的问题,如,要高薪还是要保障?再分配是不是“劫富济贫”,这一类的问题本身就在社会中存在一定的争议,通过对具有争议性的问题进行引申,可以使学生对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保证制度的基本内容、社会保证的意义等进行深刻的认识,对保障制度的完善从政治思想的角度出发进行分析,从而强化学生对社会保障制度的政治认同、制度认同。

(二)关联性

议题式教学的关联性是指高中政治的内容并不是独立存在的,更不是理论与实践的割裂,而是政治内容存在关联性,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注重理论与实践相联系,同时注重理论知识的关联性、注重实践知识的衔接性,只有这样,才能体现议题式教学的价值。

以“两个毫不动摇”为例,“两个毫不动摇”是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在深化改革的大背景下,“两个毫不动摇”的内容也是高中政治的热点词汇和常考知识点,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设置的议题基本为两类:①如何坚持“两个毫不动摇”;②为什么要坚持“两个毫不动摇”,教师注重从理论上设置问题,强调理论的认识。基于议题教学关联性的特点,教师在指导过程中应做好思路的转变,重新对议题进行修改。如中铁集团如何践行“交通强国、铁路先行”的铿锵誓言,这一议题看似与“两个毫不动摇”没有关系,但实际上是企业在市场化发展中如何坚持公有制經济、如何处理发展非公有制的内容,这样的议题实现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事实上,近些年的国有企业改革中,“两个毫不动摇”的政策得到了非常好的落实,一些企业围绕“两个毫不动摇”提出了自己的发展主张和建议,这些内容都可以作为议题,补充到课程内容当中。

(三)思辨性

在议题式教学过程中,议题应具有一定的思辨性,需要学生进行分析和讨论才能得出结果,甚至一些问题本身并没有正确的结论,而是需要学生用历史发展的观点来看待问题,坚持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用科学精神来武装自身头脑,学会一分为二地看待问题。

以资本主义社会的演变为例,学生对资本主义的认识呈现两极化,有的对资本主义社会和国家嗤之以鼻,有的学生对资本主义社会非常向往,因此,在讲解资本主义社会的知识点时,教师可以设置议题,让学生根据议题进行充分的辩论,设置的思辨议题可以为:①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发生是科技革命引起的,还是固有制度引起的?②美国爆发雪灾导致供电价格剧增,甚至达到了一度电110美元,这种情况是基础设施老化引起的,还是社会制度导致的?通过一系列的议题,让学生在讨论的过程中学会正确认识资本主义制度等,通过思辨的方式,让学生在讨论的辩论过程中加入自己的思考,在讨论的过程中学会一分为二的看问题,学会从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制度等角度分析问题,将多种知识整合起来,提升自身对政治的理解和政治敏感度。

二、 核心素养背景下高中思想政治议题式教学策略

(一)议题贯通,拓展议题广度

议题贯通的关键在于拓展议题的广度,在教学指导过程中,教师要从学生身边汲取素材和内容,让学生对社会现象、对生活有更多的认识,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高中政治知识的理论性比较强,绝大部分内容以制度、政策为主,学生理解较为困难。通过议题贯通的方式,教师围绕课程内容设置多个议题,从生活、社会等不同角度,引发学生的思考和讨论,强化学生对政治内容的理解。

以科学发展观和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为例,结合课程内容,教师可以设置多个议题进行拓展:主议题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意味着什么?然后根据小康社会的经济发展设计多个分议题:①什么是整体小康、什么是全面小康?这一议题的设计主要是让学生了解小康社会发展不同阶段的表现,理解全面小康建设的意义;②你对整体小康到全面小康的发展有什么样的感受?设置的目的是让学生结合自身生活,对全面小康和整体小康进行对比,从学生生活角度出发让学生进行知识迁移与应用;③从整体小康到全面小康,如何看待“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消除了绝对贫困和区域性整体贫困,近1亿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这一议题的设计主要是让学生从社会发展的角度,分析整体小康和全面小康,从社会报道中拓展议题的广度,帮助学生完成小康社会经济建设的理论内容学习和实践,提升学生对小康社会经济建设的理解和认同。

猜你喜欢
议题式教学高中政治核心素养
浅析“议题式教学”在高中思想政治课堂的运用
议题与实证:指向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培育的教学探索
高中政治教学中的“错题管理”研究
高中政治互动教学有效应用研究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1+1”微群阅读
向着“人”的方向迈进
核心素养:语文深度课改的靶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