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佳杰
小学科学课程是以培养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的义务教育阶段的核心课程,其主要教学目标不仅让学生在学习中掌握基础课程知识与技能,还注重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基于学科整合展开具体的科学教学,我们要注重关注学生学科主体地位的发挥,让学生调动自己的多方位知识,高效完成科学课程学习任务,实现科学具体课程教学目标。
在目前的教学活动中,小学科学与其他学科的结合越来越紧密。以活动为基础的科学课是一项丰富的资源,可使它与小学课程中所有其他学科结合为一体。科学课是由许多科学活动组成的一门探究课程。在活动中,许多探究学习活动和其他学科教育计划和内容相互重叠,因此应该重视与其他学科相结合,传授学生科学基础知识和技能。在教学中,教师要求学生娴熟地运用科学探究的方法,正确地描述科学探究的过程,教师必须随时捕捉科学学科与其他学科的链接点,整合科学与学科资源,促进课程与教学优化。
学科整合观念提出之后,得到了科学教师的重视,学科整合对于小学科学教学产生了极大的促进作用。第一,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跨学科意识。在学科整合中,学生可以接触到更多的知识,丰富其自身的知识素养,并开阔学生的学习视野,促使学生在科学学习中积累更多的知识。第二,从独立教学过渡到团队教学。在学科整合教学中,需要教师与学生形成独立整体,在科学学习中相互促进,共同协商解决问题。这样的教学模式,一方面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拉近师生间的距离;另一方面,也有利于学生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提升学生的科学课堂参与度。第三,转变了科学教师的教学理念。在整个科学教学中,教师始终尊重学生主体地位,并在具体科学探究中给予学生一定的帮助与指导,进一步引领学生提出实质性的解决方案。
开展学科融合教学,并不是简单地将不同学科的内容进行叠加,需要教师对不同学科的内容进行梳理,寻找不同学科之间的契合点,根据契合点并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采取合适的教学手段,达到“1+1>2”效果。以下通过对科学教材与其他学科教材做的相关梳理,整理出了部分科学学科与其他学科探究学习的契合点。
要整合科学与学科资源,促进课程与教学优化,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在语文、数学、信息技术、综合实践等课堂教学中,均能找到科学活动的影子。
一、科学与信息技术学科整合,推动自主学习
在科学教学中,教师可以借助信息技术构建丰富的科学资源库,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便利。因此,教师在日常教学中要积累丰富的科学教学资源,这样不仅可以为自身的科学课堂教学设计积累丰富资源,还能够开阔学生的学习视野。但是单纯凭借一位科学教师的力量很显然是不现实的,借助互联网功能,将信息资源进行共享,构建资源库,实现资源共享,有利于进一步推动学生的科学知识自主学习。
例如,在《植物的生长变化》教学过程中,教师借助网络平台为学生提供了多种学习资源,其中包含各种不同植物的生长与变化的全过程,还为学生提供了微课视频资料,便于学生从微课视频中了解植物的生长变化;之后出示思维框架图,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进一步概括出植物的一生需要经历哪些变化。
二、科学与数学学科整合,推动科学探索
数学学科与科学学科两者都属于理科范畴,数学学科是所有学科的基础,当然在科学学习中自然也少不了进行计算以及定理探索。因此,注重数学学科与科学学科两者整合,有助于学生对于科学知识进行深入探索,培养学生的综合技能。在具体科学教学中,学生展开科学内容探索,可能会遇到一定的数学计算问题,此时借助数学学科知识进行计算与探索,能帮助学生高效解决科学学习中遇到的问题,从而推动学生的科学探究持续进行。
例如《水能溶解多少物质》教学过程中,教师为学生提供相应的实验器材,之后往水里放入一勺食盐,并进行搅拌,接着询问学生:“大家看到了什么现象呢?”相信会有部分学生说食盐溶解在了水里,教师顺势引导学生:那么一杯水中究竟能够溶解多少食盐呢?带领学生一起进行实验,首先为每位学生提供50毫升的水,让学生进行实验,将食盐倒入水中。在实验的过程中,教师向学生提出问题:“一勺应该如何算呢?溶解了多少勺应当如何进行计算呢?”学生百思不得其解,教师为学生实验过程制定相应标准:一勺应当是满满的一勺,凸出的部分则利用尺子刮平;第二个问题,则是如果我们在放入第六勺食盐的时候,发现食盐没有溶解,说明水杯里面只能溶解五勺食盐。之后,让学生对实验展开探究,并做好实验记录,最后学生在科学实验中通过自己对于实验数据的记录,了解到50毫升的水大概可以溶解7勺食盐,从而在无形中促进了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的提升。
三、科学与语文学科整合,推进合作能力
教师在展开科学教学中,应当注重打破学科本位思想,关注各个学科之间的联系,善于整合学科内容。在教学科学知识的过程中,可以适当融入语文知识,进一步拉近语文知识与科学知识之间的联系,这样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学科学习能力,同时还促进了学科知识的高效整合,有利于激发学生的科学学习兴趣。学生在展开科学探究互动中,小组成员之间围绕具体的科学现象进行交流与合作,此刻则考验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能否将自己的想法顺利表达出来;当学生完成科学实验探究任务之后,能否利用自己的文笔将整体的科学过程记录下来等,都与学生的语文水平息息相关。因此,注重科学学科与语文学科的整合,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例如《一天的生活用水》教学过程中,在上课之前让学生回家调查自己的家庭用水量以及个人用水量,之后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展开用水量之间的比较分析,并选取用水量最多和用水量最少的两位学生,分别让他们说出自己用水量的测量方法以及用水结果。用水量最少的学生说:“我是利用测量的方法,每次用水多少会直接利用量杯测量,对于洗澡水与洗衣用水,则是将总的水量除以家庭人口数,最终相加得到我的一天用水量。”用水量最多的学生说:“我采取的方法则比较简单,直接查看家里的水表,然后除以家庭人口总数,得到我的个人的用水量。”学生通过口语表达的方式,将自己的测量方法表述出来,便于班級中的学生进行点评分析,之后让班级中的学生将自己的用水习惯记录下来,在自己家中,都有哪些地方会用到水,以及用水量为多少等,之后小组成员之间交换记录,并指出用水不合理的地方。这样,在合作学习中有效培养学生的节约用水的良好生活习惯。
四、科学与综合实践整合,拓宽知识视野
科学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涵盖面非常广,在有限的课堂教学中无法将所有的科学知识呈现在学生的面前。科学课程标准指出,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意识。学生探究意识的培养,应当注重与社会学科内容进行整合,将科学内容延伸到课外,这就为学生的科学知识学习提供了纵向延伸的载体。
例如,在《生物多样性的意义》教学过程中,教师将学生划分为不同的小组,分别为植物调查组、动物调查组、生物多样性调查组、药用价值调查组以及欣赏价值调查组等,深入到社会实践中,深入了解生物的多样性与人类生活息息相关。最后,组织全班学生调查家乡珍贵的生物资源,了解家乡有哪些破坏生物资源多样性的事件,并拟定出保护家乡生物资源多样性的相关建议,组织学生有效落实到自身实践行动中,树立保护环境的意识。
基于学科整合的小学科学教学注重与其他学科紧密联系,相互渗透,能有效拓宽科学教育教学途径,让学生做到融会贯通与全面发展;能激发学生的科学思维,引领学生深入探索无限的科学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