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晓晔
[摘 要]感恩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每个公民都应具备的最基本的修养和道德准则。广州市人民政府机关幼儿园基于教学实践,提出了从创设主题活动和环境、捕捉生活细节、挖掘节日素材、开展公益活动、加强家园共育、促进知行合一等方面,开展幼儿感恩教育实践活动的有效措施,以促进幼儿感恩意识的萌发,培养幼儿识恩、知恩、感恩、施恩、报恩的人文情怀,确保感恩教育在幼儿园的深入开展。
[关键词]幼儿;感恩教育;实践活动
一、开展幼儿感恩教育活动的必要性
一是基于时代的发展与国情的需要。感恩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每个公民都应具备的最基本的修养和道德准则。然而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感恩意识缺失的问题日益凸显,忘恩负义现象频发,开展感恩教育已迫在眉睫。幼儿期是个体道德意识萌芽的阶段,针对幼儿开展感恩教育可以引导个体从小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培养感恩意识,对营造和谐社会,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是基于教师专业发展的需要。在相关活动开展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不断阅读文献、收集资料、调整策略、反思结论等,大大提升自身专业技能,同时将理论运用于实践,推动园本课程的发展。
二、实施幼儿感恩教育活动的理论依据
一是“做中学”理论。“做中学”理论由美国著名教育学家杜威提出,他认为“教育即生活”。因此,开展感恩教育需要和幼儿的生活紧密相连,将难以在课堂中体验的感恩情怀融入到生活实践中,在生活中真正学会感恩。
二是社会学习理论。班杜拉认为,在社会情境中,幼儿往往是通过直接观察别人的行为而进行学习的,主要经历“对榜样示范者的注意过程—模仿行为的保持过程—运动复现过程—动机过程”四个阶段。因此,要真正落实对幼儿的感恩教育,首先要加强教师和家长自身的道德培养,从而为幼儿感恩意识和行为的培养树立良好榜样。
三、幼儿感恩教育活动实践
1.立足园本,构建感恩教育活动实施模式
幼儿园在“综合主题游戏化园本课程”的基础上,从幼儿兴趣出发,同时结合幼儿的实际生活,最终形成了基于生活活动、家园共育、环境浸润和学习活动等多维度的3-6岁幼儿感恩教育活动的实施模式。
2.整合资源,收集并创新幼儿感恩教育活动设计
(1)建构资源收集途径
随着信息技术以及信息化的不断发展,人们已能在大数据环境下准确找到所需要的各种资源。因此,感恩教育活动也可充分利用多方资源,如网络、幼儿园、家庭、社会等,为活动的开展提供丰富的理论和实践层面的指引。
(2)确定幼儿感恩教育活动设计原则
一是主体性原则。活动设计应始终坚持以幼儿为主体的原则,以培养幼儿的感恩意识为出发点和关键点,引导幼儿积极参与,促进幼儿道德品质发展。
二是体验性原则。即活动的设计应以幼儿体验为主,使幼儿在活动中切实体会到他人的帮助对自己的重要意义,从而加深感恩的情感体验。如将感恩教育的内容渗透到主题活动、亲子活动、社区活动和一日生活中,通过实践活动帮助幼儿理解、体验感恩,并将感恩内化为自身行为。
三是趣味性原则。幼儿天性活泼,有趣的事物才能激发幼儿的兴趣,引起幼儿的关注并积极参与。因此,在设计感恩教育活动时,要紧紧围绕幼儿的兴趣点,结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学习方式,将预设和生成活动相结合,引导幼儿积极参与,从而达到教育的目的。
3.構建框架,弹性预设幼儿感恩教育活动目标体系
(1)感恩教育活动的目标设定原则
一是关注幼儿学习与发展的整体性,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发展。二是尊重幼儿发展的个体差异,支持、引导幼儿达到该年龄段应达到的水平和程度。三是理解幼儿的学习方式和特点,以直接经验为基础,最大限度地支持和满足幼儿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亲身体验获取经验的需要,在游戏和日常生活中合理渗透。四是重视幼儿的学习品质,在活动中有意培养幼儿良好的学习品质,为幼儿终身学习与发展奠定基础。
(2)感恩教育活动的具体目标
依据感恩教育活动的目标设定原则,指向感恩道德品质和学习品质的具体培养目标如下。
一是通过不同形式的感恩活动了解家长对自己的付出、关爱和照顾,培养爱家人、感恩家人、为家长着想的情感。二是通过体验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懂得关心身边的人和事,知道现在的生活来之不易,离不开广大劳动者的辛勤付出,学会换位思考并理解、尊重他人的劳动成果,萌发爱祖国、爱家乡、爱幼儿园的情感,培养责任意识和职业尊崇感。三是在与他人交往和相处时,心怀感恩,并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回报他人和社会。四是培养积极主动、自信乐观、不怕困难、敢于探索和尝试的学习品质。
4.立足实践,探索感恩教育活动的方法和路径
(1)在主题活动和环境创设中渗透感恩教育,学会识恩
通过主题活动对幼儿实施识恩教育,让幼儿了解身边人给予自己的恩惠,体会大自然给予人类的恩泽。主题活动的内容要随着幼儿认知水平的提升和生活经验的积累而不断变化,循序渐进地培养幼儿的识恩能力,使感恩教育具有整体性、连续性,实现感恩教育活动预设与生成的有机整合。具体来说,可借助幼儿园宣传栏、走廊、大厅等区域,为幼儿创设良好的物质、心理和人文环境,使幼儿园和班级环境充盈着浓厚的感恩氛围。
(2)在生活、活动中捕捉感恩教育,学会知恩
感受满足是感恩教育的心理基础,也是感恩能力发展的前提,没有对“延迟满足”的体验和意识,就不会有对感恩的需要和认知。因此,在日常生活中,可引导幼儿感受家人或他人给予自己的恩惠,不断提高幼儿对“恩惠”的认知,同时利用“延迟满足”对幼儿进行知恩教育,即适当给幼儿留有遗憾,才能激发其需要,使其具备知恩的意识和动力。
(3)在节日活动中挖掘感恩教育,学会感恩
多彩的节日活动是开展感恩活动的重要载体,也是实施感恩教育的重要途径之一。教师可以充分挖掘节日內涵并有计划、有目的地实施感恩教育。例如,在儿童节来临之际,开展以“童心知感恩,童年乐缤纷”为主题,以“玩转感恩绘本+节日特色活动”为主线的庆六一活动,引导幼儿通过多种感官体验参与,感知爱与被爱的美好,学会用恰当的方式表达对他人的感恩之情。
(4)在公益活动中融入感恩教育,学会施恩
公益实践活动是内化幼儿感恩情怀、表达感恩行为的有效途径。当幼儿懂得感恩、学会感恩时,便会积极主动地将这种充满爱意的行动实践于生活中或施恩于身边的人。可通过组织幼儿开展“慰问长辈”“爱心义卖”等活动,使幼儿通过实践中的亲身感受,学会关心关爱他人,体验施恩于人的快乐和满足。
(5)在家园共育中践行感恩教育,学会报恩
一是挖掘资源,开展亲子活动。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充分利用活动场地的教育资源,并根据实际情况开展形式多样的亲子活动。例如,通过“寻宝大行动”“创意小画家”等亲子徒步活动,以快乐徒步、亲近自然为目的,萌发幼儿爱祖国、爱家乡的情感,帮助幼儿获得有益的直接经验和感性认识,同时感恩大自然对人类的馈赠。在植树活动中,可通过种植体验,感受生命的奇妙,以达到尊重生命、珍惜资源,保护环境、感恩自然的教育目的。
二是整合资源,组织开放日活动。例如,充分整合家园资源,开展“敬老孝亲”感恩摄影评比展活动,共同见证、亲身经历感恩的温情瞬间。同时,结合感恩节开展“感恩有您,快乐成长”家长开放日活动,让幼儿常怀一颗感恩的心,用实际行动报答给予自己恩惠的人,进而达到报恩的教育目的。
(6)在一日生活中浸润感恩教育,达到知行合一
“一日生活皆课程”,为把感恩内化成自觉的行为,应将感恩教育渗透于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以达到知行合一。例如,在每周的感恩播报活动中,让幼儿提前收集日常生活中看见的、经历的感恩事件,通过分享交流,表达感恩情怀。还可以从幼儿感兴趣的事件出发,开展感恩主题亲子沙龙活动,将预设与生成活动相结合,丰富幼儿的一日生活。
四、实施幼儿感恩教育活动的价值
一是培养幼儿的社会认知能力。在开展感恩教育活动的过程中,幼儿将逐渐懂得设身处地了解他人的感受,发展良好的社会认知能力。二是促进幼儿的人际交往能力。在多种形式的感恩活动中,通过交流、采访、参观等方式,幼儿的人际交往能力得到了大大提升。三是增强幼儿的集体归属感。通过大量的集体活动,幼儿之间增强了联结,对班级也产生了极强的归属感。四是开启家长工作新局面。通过感恩教育活动,家长们亲身感受、亲眼见证了孩子发生的改变,增强了与幼儿园的密切合作,家园共育呈现出和谐的教育态势。五是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在感恩教育的探索与实践过程中,教师经历了迷茫、困惑,从制定计划到着手实践,从经验总结到调整策略,切实提升了教科研能力。同时,在一次次的磨练中,增强了教师团队的合作意识,激发了教师的创新动力。
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提升,幼儿的很多要求都很容易被满足,从而导致幼儿认为自己所获得的一切都是理所当然,而缺失了感恩之心。当下,我国的主要社会矛盾已经转变为人民日益增长的对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在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升的同时,更应关注人们道德水平的提升。就教育方面来说,不仅要指导幼儿掌握知识体系的学习内容,更应引导幼儿不断完善道德层面的意识和认知,使幼儿成为温暖、善良、懂得感恩的人,这也是教师的职责,更是教育的使命。
(责任编辑 姚力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