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世锋 何学创
“学好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简称‘四史教育)是牢记党的初心和使命的重要途径,也是大中小学思想道德教育的关键环节。”[1]尤其是学习党史,有利于青少年增强精神力量,理解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理解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要始终坚持代表最广大人民的利益,以及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够取得政权,更好地在历史课堂中渗透思政理念。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指出:“革命文物承载党和人民英勇奋斗的光荣历史,记载中国革命的伟大历程和感人事迹,是党和国家的宝贵财富,是弘扬革命传统和革命文化、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激发爱国热情、振奋民族精神的生动教材。”[2]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因此,在中小学中运用红色资源开展党史教育具有重要意义。
一、思政视角下的党史教育资源开发
革命传统教育是指“教育主体利用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各族人民在革命和建设实践中所形成的伟大精神及其载体,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开展使受教育者受到启发和激励的活动”[3]。党史是中国共产党在长期革命与建设中所得到的经验与教训,是教导广大青少年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激励青少年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而奋斗的精神源泉。缺少了党史教育,就有可能让青少年在社会中迷失自我,迷失方向,甚至被西方资本主义思想所腐蚀。
面对以上种种情况,我们可以认识到加强党史教育是势在必行的。要加强党史教育,就不能以纯理论的形式展开,单独的理论教育会让青少年感觉到枯燥乏味,甚至还会产生逆反心理,对党史教育产生抵触情绪。广州是近代民主革命的策源地,拥有丰富的红色资源。例如,广州共产主义小组、中共三大、国共第一次合作、毛泽东同志主办的农民运动讲习所、广州起义、广州公社的成立等均发生在广州。基于思政视角下的党史教育资源的开发,广州拥有得天独厚的条件。
从上表可以看出,广州地区的红色教育资源相当丰富,广州见证了中共早期组织的创立到中国共产党广东支部的成立,中共三大的召开,也见证了国共第一次合作的开端、高潮直至破裂。面对丰富的红色资源,笔者认为,可通过以下途径进行党史教育资源的深度开发。
1.师生合力共同开发
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学生只能通过教师教学获得知识,这并不能满足学生的需要,更不能满足党史资源开发的需要。党史资源的开发应该是师生合力进行的,不应仅由教师或者学生单独开发。中学生是个有独立思考的个体,教师应该尊重其意见,在开发党史资源时,教师可以通过问卷、访谈等形式了解学生的喜好,并根据学生的心理特征和个性特征,制定党史资源开发计划。学生在资源开发上也不应是被动接受的角色,应主动与教师合作,积极参与到教师组织的各项活动中。在实际操作中,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在课余时间组成研习小组,结合历史研习任务卡,细化任务环节,规划好需要完成的任务步骤。在此环节上,教师需要做的是协助学生制作对应的任务卡,适时关注学生的进度,学生在任务期间也需要随时记录和修订自己的任务卡,并及时向老师反馈。任务结束后,教师应及时查看学生的任务记录和心得,并给出相应评价。
2.馆校合作协同开发
“一般来说,历史研究可依托博物馆开展,博物馆则为历史研究和学习活动提供了场所、文物依托、史料实证,中学历史教科书中的主干知识均可在博物馆及其藏品中找到它的归属。”[4]作为博物馆方,不仅要吸引中学生“走进来”,到博物馆中参观,也要主动“走出去”,进校园,进课堂,走到学生的身边。博物馆方应与学校合作,充分利用博物馆中丰富的实物资源与人力资源,派出讲解员到学校,为中学生开设讲座、流动展览,策划革命教育专题活动,推进党史教育进校园。学校方面也应跟博物馆方协调好,预留一定的时间给博物馆讲解员开展党史教育,同时在恰当的时间组织学生实地参观相应的博物馆。历史教师在讲授党史内容时,可以到相应的博物馆中找寻相关资源,在遇到知识疑惑时应主动寻找博物馆的支持。与此同时,博物馆与学校可以组织各种学术交流活动,加强博物馆与学校之间的互动。
3.家校互动合作开发
家庭教育在学生的教育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发挥家庭教育,有利于与学校教育形成互补互利的合作形式。学校在平时可以通过微信、QQ、腾讯会议、家长会、家访等渠道与家长进行有效沟通。让家长明确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并提供与党史教育相关的信息给家长,如推介与党史教育相关的博物馆,家长在党史教育中应该以什么样的角色出现。与此同时家长也不应该被动地接受学校提供的信息,而应主动了解党史,学习党史,运用党史。家长教导孩子的前提是自身要做到明理、增信、崇德与力行,只有以身作则,学生才会更加主动地与家长进行沟通,家庭教育才能达到预期的目标。
二、历史学科课程思政建设实施策略
在有效地开发党史教育资源后,历史教师需要以党史教育资源为基础,将思政思想渗透到历史学科教学中。通过创新党史教育方式,挖掘党史教育资源、落实历史核心素养等方式,将明理、增信、崇德、力行贯穿到历史教学中,使青少年“心中有信仰,脚下有力量,眼里有光芒,行动有方向”。
1.創新党史教育方式
目前,党史教育的方式普遍以教师口头宣讲,学生被动接受居多,形式单一,不能适应中学生的需求,对中学生的吸引有限。在某些情况下,吸引力甚至比不上“野史”和西方反华势力捏造出的“伪史”。因此,必须要创新党史的教育方式。一是教师通过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党史学习上,如通过课余时间给学生播放动漫作品《那年那兔那些事儿》,以学生喜欢的动漫形式将学习党史的兴趣巩固下来;二是在学生已经有一定的兴趣的情况下,可以采取知识竞赛、演讲比赛、大合唱、党史选修课、参观红色教育基地等方式,增加学生对党史的了解,提升学生对中国共产党的认识,使学生明白中国共产党的初心是什么,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中,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学习;三是党史教育不能只限于某个单一的博物馆或者纪念馆等党史教育基地,应该打破以单一场馆为主的形式,采取多场馆联动,多方式结合的方法,既要用到实物史料,也要利用多媒体技术,如VR体验系统、角色扮演游戏、数字技术等让学生认识史料,了解史料,理解史料蕴含的价值,促使学生形成正确的历史观。
2.挖掘党史教育内涵
党史资源,不仅表现在物质资源,也表现在人力资源和精神资源。广州作为历史文化名城,拥有着丰富的党史资源,但是不能仅仅着眼于现有的资源,也要积极去挖掘那些蕴藏在身边不为人知的资源。在此过程中可以发挥学校党团组织的作用,既要引导学生在学校党团组织的带领下,到学校或红色基地周边深入挖掘一手史料,寻找有革命经历的老人或者烈士的后代去获取口述史料;也要利用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的契机,将博物馆的典型代表邀请进校园进行党史教育宣传。此外,历史学习还需要以多视角解读历史史实,尝试运用学术前沿成果解读教科书历史叙述的能力。这要求中学历史教师需要密切关注党史研究前沿成果,发掘党史研究新成果中可用在中学历史课堂中的内容,内化到党史教育当中,一方面增强党史教育的时效性,让学生保持与史学研究新成果的聯系,另一方面还可以让学生认识到历史研究是不断向前发展的,加强学生对中国共产党的认识,提升历史学科核心素养。
3.落实历史核心素养
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科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是学生通过学科学习而逐步形成的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包括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五个方面。”[5] 要有效推进历史学科课程思政化建设,就必须紧扣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开展或利用红色教育基地的资源开展党史教育时,需要落实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将素养要求贯穿党史教育全过程,,在学习之前,必须要让学生掌握科学的历史观和方法论,然后去探索发现,认识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不断发展的,从毛泽东思想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都是产生在具体的时间和历史条件下的,都是当时生产力的反应。在党史学习过程中,要注意史料的可靠性,教导学生学会辨别史料的真伪,去伪存真,对历史事物进行理性分析和客观评价。在学习党史时,还应对历史事件背后的意义进行分析,让学生领悟革命先烈牺牲宝贵生命推翻三座大山的意义,领悟到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增强学生对党和国家的认同感、归属感,达到让学生明理、增信、崇德而后力行的目标,鼓励学生向革命先烈学习,努力提升自己,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
总之,加强党史教育,是社会主义新时期加强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环节。开展党史教育有助于使学生认识到,中国共产党的执政是人民的选择,历史的选择,引导学生拥护党的领导,激励学生奋发向上,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斗。党史教育除了需要教师的积极引导,更加需要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让学生积极参与到党史的学习中,最终达到明理、增信、崇德而后力行的目标。
【注释】
[1]习近平: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总结大会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20年1月9日。
[2]李洪兴:《保护好管理好运用好革命文物》,《人民日报》2021年4月9日。
[3]刘春荣:《新形势下革命传统教育的价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2014年第3期,第85页。
[4]戴世锋:《基于馆校深度合作的中学历史教学探讨》,《中学教学参考》2019年第1期,第1页。
[5]教育部:《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20年修订版)》,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20年,第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