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力茹
【摘要】《音乐课程标准》指出:“识谱教学是学生学习音乐的必要环节,并强调了课程的活动性、实践、创造性,要求掌握必要的音乐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笔者通过调查,了解到“三大教学法”与《新课标》都很重视让学生以感受、体验为主,都主张通过各种律动、游戏等形式,让学生在玩中学、学中乐。于是,笔者把“三大教学法”与人音版一年级音乐教材相融合,进行趣味识谱教学实践探索,帮助一年级小学生轻松快乐地识谱。
【关键词】节奏游戏;识谱教学;趣味;一年级;三大教学法;相融合
近年来,很多学校大力推广“三大教学法”,并开展过一系列的专家培训和课程展示活动,提高音乐课堂效率。通过学习和交流,笔者受益匪浅,深感“三大教学法”对学生学习音乐的帮助。本学年,笔者担任一年级六个班的音乐教学工作。因此,笔者一直在不断思考和尝试,如何将“三大教学法”与人音版音乐教材相融合,帮助一年级学生轻松快乐地识谱。
柯达伊认为,音乐教育的目标是:引导学生通过听、唱歌曲,体验、感受音乐,唤起他们对音乐的兴趣,帮助学生形成音乐的兴趣和审美感。因此,教师可鼓励学生进行音乐创造,学习并掌握必要的音乐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拓展文化视野,发展音乐听觉与欣赏能力、表现能力,最终形成基本的音乐素养、丰富情感体验、培养良好的审美情趣和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促进身心的健康发展。由此可见,“三大教学法”很重视学生的感受与参与体验,让学生以感受、体验为主,并通过各种律动、游戏等形式,让学生在玩中学,学中乐。刚就读一年级的小学生,其实在幼儿园已经学习了大量的儿歌,只是没有接触过五线谱教学,所以对他们来说,五线谱既新鲜又陌生。由于一年级小学生天性爱玩、好动。于是,笔者结合“三大教学法”理念的趣味识谱教学,从以下几个方面帮助一年级学生轻松、快乐识谱进行了实践探索。
一、通过节奏游戏,激发兴趣
小学生对学习音乐的兴趣首先表现在对节奏的特点感兴趣,所以,音乐教学可先从节奏入手。柯达伊认为:“节奏的基础是稳定、均匀的律动。”对于一年级的学生,笔者首先以掌握四、八节奏为主,通过各种四、八节奏游戏,加强学生稳定拍的练习和感知。有人认为,节奏是音乐的骨架,从某种意义上讲,节奏就是音乐的总的感觉。奥尔夫提倡“原本性音乐”,通过动作、舞蹈、语言、自己参与的方式体现音乐。这里,笔者需特别强调的是“必须自己参与”。而刚进入一年级的学生,在幼儿园时就已经学习大量儿歌,所以,刚开始进入一年级,我们先不着急学习五线谱,而是先以游戏的形式提高学生的兴趣入手。于是,笔者将“奥尔夫教学法”中的各种节奏游戏,根据自己的课堂情况进行改变,并运用到常规音乐课堂中。
(一)聆听节奏,做好课前准备
1.节奏模仿,排队上课
《小学音乐新课程标准》倡导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动起来,让课堂活起来。为了让日后的课堂能够收放自如,首先要培养学生良好的课前习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笔者牢记奥尔夫要求音乐与内心的交流。所以,从一开始上课,笔者就设计各种让学生学会聆听的常规音乐课堂,例如,排路队,学小猫走路,节奏轻轻地ta ta。刚开始,笔者不“灌输”音乐概念,而是让学生通过模仿、感受、体验四分节奏。为了稳定节奏,笔者还通过变化动物名字和脚步强弱动作,来增加学生的新鲜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愉快、自然地跟着节奏进入课堂。
2.强弱节奏,变换座位
达尔克罗兹非常注重体态律动的教学环境:适合活动的教室;容易分辨、感受节奏的大鼓等,甚至细到鞋子、衣服的舒适与宽敞,等等。近年来,我校非常重视音乐课堂教学,设立了专门的音乐教室。由于音乐教室和普通教室布置是不一样的,且一年级学生特别好动、上课专注力持续时间短,所以,笔者的音乐课堂主要以游戏为主,以吸引学生们的注意力。但是,在空旷的教室,很难照看好好动的学生,一不留神就有学生在地板上打滚了。为了防止课堂上发生乱象,笔者设计了开火车游戏,直接按照课前列队的队形,把学生分成三大组。学生必须听教师的鼓点才能进教室。例如,进教室前先脱鞋,然后排好队;听鼓点,用四分节奏,跟着教师的脚步开火车进教室:咔 嚓、咔 嚓……左右左右走。当全部学生跟着鼓点节奏一起走进教室时,队伍自然就不会乱了。紧接着,按照课堂内容,队形直接变换圆形、正方形等开展课堂教学。这样,课堂就变得井然有序、充满乐趣了。当然,每一次的活动节奏,先以四分音符为主,稳定节奏以后,再加入八分音符进行变化,形式上也可以模仿小动物进教室:喵 喵……汪 汪……呱 呱……让学生“玩”着进教室,教师轻松,学生也更快乐。
(二)节奏游戏,稳定节拍
1.名字开始,练习节奏
刚进入一年级的学生,学生间都是陌生的。而人音版教材的第一课刚好是《你的名字叫什么》。这一课主要以节奏练习为主。笔者先自我介绍,让学生按照四、八分节奏进行自我介绍。学生边打节奏边说名字。这可让学生在感受ta ta titi ta节奏时,认识每个同学。待学生一个一个都介绍后,然后让全部同学重复,复述的格式为,把我叫:titi ta改为他叫:titi ta。重复训练吸引学生注意力,使得学生认真聆听。学生熟悉四、八分节奏后,教师再教授出示ta titi节奏卡,通过念熟悉的车名、花名、交通工具、長辈名字,等等,加强节奏练习。全体学生熟悉四、八节奏后,再开始通过身体律动,表现四、八节奏的区别。
2.身体律动,感受节奏
奥尔夫的音乐教育在行为方式上经常是唱歌、演奏和形体动作、舞蹈合为一体的,即“音乐出于动作、动作出于音乐”。达尔克罗兹认为:“人类的情感是音乐来源,而情感通常是由人的身体动作表现出来的,在人的身体中包括发展感受和分析音乐与情感的各种能力。因此,音乐学习的起点不是钢琴、长笛等乐器,而是人的体态活动。”由此,为了让学生感受、体验节奏的时值区别,笔者思考如何将“三大教学法”中的节奏学习和音乐课本中的歌曲结合起来,让学生在课堂中玩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