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祥城
【摘要】中学班主任是学校中最基层的教育工作者。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处于常态化的新时期,班主任对学生心理健康成长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新形势下,中学班主任要不断探索并掌握适合学生实际的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不断提升自我素质,做好学生的心理指导和调节工作,促进中学生的健康成长与全面发展。
【关键词】后疫情时代;班主任;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中学生是社会生活中的最被寄予希望的群体,往往被寄予的厚望使得这个群体的不少人存在或多或少的心理困扰。尤其自2020年以来的新冠肺炎疫情使得人人自危,当时尽管各地各部门开展线上教育,实行“停课不停学”,但很多学校仍然停留在教学层面,服务于升学目标,使得中学生群体在社会、学校、家庭和自我的多重压力下,出现心理问题,且尤为突出。所以,中学班主任在面对疫情常态化的新形势下,要注意培养中学生的心理健康,培养他们自强、自立、自律的良好心理素质,使他们能够在复杂变化的当今时代中敢于面对挑战,甚至挫折,并在中学生活中准确定位个人角色,追求更加青春的自我。
一、心理健康问题的成因分析
笔者在长期的教育实践中,发现不少的学生存在或多或少的心理障碍,这些障碍或许会仅仅因为某个特定的小细节的改变而发展成为显性的心理问题。纵观这些心理问题的出现,笔者认为,主要形成于以下一些共性的成因:
1.个人因素。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生活水平日益提高,不同学生的过往人生经历中并未形成或者没有体验过比较辛苦的生活,甚至可以说,不少的学生是在衣食无忧的满足中度过的,在他们的精神世界中并没有求而不得的挫折免疫力。由此,他们对校园生活中存在的学业成绩、人际交往、情感需求的追求与体验不同导致心理上会发生微妙变化。这些微妙变化,如果得不到有效疏导,慢慢累积就会变成潜在或者外显的心理疫患。
2.校园因素。当前各地各校都在开展素质教育,进行“减负”,不可否认的是,其存在巨大的不平衡性,尤其是在广大的农村学校,在追求成绩和升学率的“生命线”影响下,加之部分学校由于办学条件、师资力量的匮乏,使得不少学校将工作重心依旧落在教学质量与水平上。过度的学校学业要求与教学强度,必然给学生造成沉重的心理压力,影响学生的心理发育,使部分学生厌学、畏惧交往、自卑胆怯,甚至讨厌自我,寻求解脱,甚至产生报复社会等恶性心理问题。
3.家庭影响。近些年,我国的经济迅猛发展,人口结构发生很大的变化,社会竞争也愈发激烈。中学生群体的父母亲处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对孩子的教育问题存在两种倾向,要么过度焦虑,表现为过于紧张孩子的学业而勿视其情感与心理需求,要么过度不闻不问,表现为听之任之的行为或态度,使中学生群体得不到关怀而自暴自弃。无论何种,都加重了学生的心理压力,很容易使学生产生一系列心理问题。
二、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基础性方法
在学校,班主任是学生最直接的接触者,负担着组织、管理、教育学生的职责,对学生的影响不可估量。因此,班主任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具有独特的优势,把心理健康教育纳入到班主任工作中进行,是十分必要的。
1.建立学生心理健康档案并实行动态化管理
学生个体千差万别,班主任工作要求班主任从接手班级工作之始就要开始着手建立学生心理健康档案。信息量决定了未来班主任教育工作的实效。因此,班主任得从多渠道收集信息,要求尽量详细,包括学生的个人简介、身体情况、家庭背景、过往的学情等,信息记录越是详尽,就越能从其信息中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进行预测和鉴定,并在学生发展中提供动态化的监测。也只有这样,才能在接下来的班主任工作中根据学生的心理特征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为学生的心理辅导提供更具可操作性的方案,同时也能提升班级决策时的科学性。当然,为学生建立起来的心理档案,不能成为束之高阁的表面材料。中学生群体是思维跳跃的群体。他们的心理处于不断变化的过程中,所以,班主任对班级的管理、组织和对学生的教育必须实行动态化的监测,进行补充性记录心理档案,为班级的管理工作提供实时的有效干预。
2.拓宽情感教育渠道
情感是人类精神世界的刚性需求,是人的需要能否得到满足的心理体验。班主任工作中必须渗透情感教育,充分发挥情感教育在育人方面的正面化效果,激发中学生群体能够更“阳光”。对此,开发情感教育渠道就显得至关重要,渠道越通畅,沟通越及时,效果越明显。由于中学生群体在校时间比较多,班主任可以利用学生在校期間进行师生面对面交流。如果因为某些条件的限制或影响,无法进行当面沟通的话,班主任不妨利用网络手段,如,微信平台等进行情感教育。在班主任工作中,应该培养学生的“自我接纳”和“自我认同”的情感态度,培养他们的社会道德和责任感。如,2020年以来的抗疫中,我们就要善于抓住时机加强“逆行”教育,引导学生对学习、生活产生一定的积极情感体验,并产生为之努力奋斗的向上情感动力,克服学业和生活上的慵懒,健全个性特征,使他们真正发展成为德智体美劳的中学生个体。
3.建立有效的干预系统
学校是健全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防线。班主任应该在教育过程中,不断疏导、消除学生潜在的心理问题,防止心理问题激化成严重的心理障碍,促进中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笔者认为,建立心理危机预警机制是非常必要的。心理危机预警重点是根据心理健康档案中有不良趋向的高危群体,充分发挥班干部或宿舍长的信息渠道作用,对他们进行必要的疏导甚至监控。校方及班主任不仅应该利用广播站、“悄悄话”信箱等方式宣传心理健康知识,更要有完善的应急准备,当发生突发性情况时,能够多方联动快速干预并处理。
总之,心理健康问题是全社会关注的问题。中学班主任的教育工作应根据教育环境和个体特征的不同动态化分析成因,研究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方式方法,精准施策,促进学生的进步成长。
参考文献:
[1]郝尚雄.四川汶川大地震后中小学生心理及心理干预的调查分析[J].山西医药杂志,2009(17).
[2]陈奇,丁可,陆怀初等.中小学生心理与行为问题现况调查[J].浙江预防医学,2013(10).
责任编辑 胡春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