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幼儿生活护理技术与“1+X”证书相融合的教学实践探索

2021-09-05 14:57张博林童年
科学大众·教师版 2021年9期
关键词:婴幼儿护理微课

张博林 童年

摘 要:不同院校对幼儿发展与健康管理专业的探索取得了突出的成效。但也显示出忽视幼儿发展与健康管理专业的特殊性、轻视课程内容联系、重认知轻实践等问题。1+X证书制度的落实为幼儿发展与健康管理专业课程的设置提供了新方向——能力本位,“能力-项目”的行为导向课程设置,充分凸显跨学科的融合性和跨行业的协同性。而幼儿发展与健康管理专业的核心课程《婴幼儿生活护理技术》是与“1+X”证书相融合的具体体现。

关键词:1+X; 婴幼儿生活护理技术; 混合现实技术; 3D虚拟解剖模型

中图分类号:R473.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21)9-211-002

一、1+X证书制度与《婴幼儿生活护理技术》的关系

(一)1+X证书制度以复合型人才为培养目标

职业教育服务于经济建设,产业结构的调整和更新,需要职业院校重新定位和确定人才培养目标。《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启动“学历证书+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1+X)制度是对市场复合型人才需求的回应。其内涵不仅仅是职业学历教育和职业技能培训的简单叠加。职业技能培训(X)是植根于职业学历教育[1]基础之上的,二者不是并列关系,而是相互支撑的递进关系。引导职业教育从能力出发,培养知识、技能、思维等多维度复合的高素质人才。

(二)书证融通是核心

随着《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的提出,幼儿发展与健康管理专业开始了关于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探索。如婴幼儿照护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母婴护理师等级证书等,这些为1+X制度在高职院校的实践提供了支撑。书证融通是1+X制度落实的基本原则,职业教育要充分考虑岗位需求,将职业培训内容与课程内容相融合。将职业培训的内容融入到课程内容中,专业课程中有培训内容,培训内容中有课程内容,二者相互促进,避免内容重复,增加融合深度。同时,证书培训与课程实施同步进行。《婴幼儿生活护理技术》是从事保育保健工作必须掌握的知识、技能之一[2],也是母婴护理师、幼儿照护师等1+X证书制度职业资格考试的必考内容。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可以为今后从事学前儿童健康管理、早教、育婴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婴幼儿生活护理技术》注重理實一体化课程教学

理实一体化课程教学是指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时,依据国家1+X证书制度职业标准,以培养综合职业能力为目标,把学生当作教育的中心,按照典型工作任务以及课程教学设计的具体内容,完成相应的教学活动,打造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融通合一、能力培养与工作岗位对接合一的课程模式[3]。它是理论与实践的有机融合,教师教、学生学、动手做三环节的有机融合,知识学习与能力素质训练的有机融合,充分贯彻了“职业活动导向、能力本位、学生主体、项目载体、任务驱动、企业要素”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理念的特色教学模式。

二、婴幼儿生活护理技术“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构建

以工作项目为导向,理论与实践有机整合,构建“理实一体化”教学内容及教材,婴幼儿生活护理技术课程的核心任务是使学生获得较扎实的幼儿保健保育科学知识。根据幼儿生理、心理发展特点,熟练掌握婴幼儿生活照护的各项技能。我们在广泛调研,听取行业专家建议的基础上[4],以岗位任务为导向,基于工作过程,重构课程教学内容,开发了体现“理实一体化”模式的婴幼儿生活护理技术教材。课程的内容可划分为三个模块(即婴幼儿生活照护、婴幼儿保健与护理、婴幼儿常见疾病护理)进行教学。这三个模块又分解为多个项目,每个项目分解为若干个典型任务,把理论的各知识点有机地融合到各个项目中去(表1)。这样学生通过完成一个个项目和任务,既掌握了一定的理论知识,又掌握了实际操作技能,使学生获得成就感,同时也为“理实一体化”模式的开展提供了保障。

三、利用多种教学方法,保证“理实一体化”的开展

(一)校外导师工作现场视屏录课教学

我们邀请了妇保院儿童保健科专家讲授婴幼儿生长发育测量方法、脐部护理、喂药及相关急救技术;邀请母婴护理公司高级育婴师在工作过程中给我们讲解婴幼儿沐浴、抚触、被动操、更换尿布等婴幼儿生活护理相关技术[5]。校外导师不用像传统教学那样虚构情景或抽象思维,从而使学生对教学中涉及的实情实景都能有实践场景作为依据。校外导师录制下的“幼儿生活护理技术”的行业现场教学可以让学生直接在真实的工作场景而非模拟的教学环境中学习并应用技能,从根本上强化学生的技能技巧,从而缩短学生今后就业的适应期。教师在讲解示范的过程中通过现实的案例牢牢地吸引学生注意力,对案例分析做到深入浅出,重点难点突出,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和兴趣。避免了常规课堂犯困打盹,充分保证了课堂效率。

(二)混合现实技术(mixed reality,MR)的课堂运用

混合现实技术是继虚拟现实技术之后出现的一种全新的数字影像技术。因为MR技术能够将真实世界与虚拟图像结合起来,在现实场景中呈现虚拟信息,具有易沉浸、易交互的优势。利用Microsoft公司的Holo-Lens混合现实眼镜[6],在平台支持下,教师与学生通过佩戴MR眼镜针对妊娠及胎儿发育全过程及婴幼儿生理特点展开研究和讨论。教学过程中,教师首先佩戴虚拟设备进行教学,内容通过2D屏幕呈现,实现可视化虚拟教学;进而对虚拟教学内容进行视野共享,将虚拟信息投射到现场场景中;最后构建虚拟环境,在课堂中带领学生实现场景穿越,身临其境地进行沉浸式教学。MR混合现实技术立体呈现妊娠及胎儿发育全过程及婴幼儿生理特点,加深了学生记忆,让一些理论知识记忆不那么难。

(三)3D虚拟解剖模型的应用

本校引进3Dbody软件虚拟仿真解剖教学平台,配备了3Dbody仿真触控解剖台和3D投影仪,能够将教学素材以多媒体形式展现出来,达到全方位、多角度、精细化展现各器官、系统的目的,实现了三维立体显示模式。通过重建处理,把平面图转变成真实感极强的3D图形,配合3D投影仪和3D眼镜可以做到三维立体显示女性生殖系统,掌握相应的位置毗邻、结构特征及生长发育规律[7]。将难于理解和记忆的知识点形象化,激发学习兴趣,增强学习能力,有效促进对人体结构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使用3D虚拟解剖模型,应用其缩放功能,能够让学生观察到骨的形态和特殊部位。比如海姆立克急救法和心肺复苏的按压部位。教师通过3D虚拟解剖模型示教该标志的详细位置和毗邻,能更好地帮助学生在课后进行触摸寻找[8]。

(四)体验式教学

第一种方法,SSP+现场情境教学法,学生模拟标准化病人(Student Standardized Patients,SSP)按照设定的情境进行演示。将需要心肺复苏的识别要素、气道异物梗阻的识别要素与严重性的评估融合在情境角色的表演中。不同情况下的急救方案及冲击位置的选择,由教师进行现场解说。同时录制表演过程以备学生课后复习[9]。第二种,微课+模型+操作示范。学生集体观看微课教学视频,浏览操作要领,然后教师借助高级成人CPR模型及气道梗塞、高级婴儿模型当众分解动作示范操作。并对操作的关键点、关键步骤进行精细解说。接着学生在现场进行分组模拟训练,教师在组间巡视,对发现的问题及时指正。

(五)微课教学

教师根据教学目标设计微课教学内容,精心制作教学微视频、教学课件等,将微课、课件、作业等发布到学习通教学平台供学生学习;查看学生在学习通学习进度及作业批改、发布讨论话题。学生在学习通教学平台上进行微课学习,反馈问题并进行小组间讨论解决;并在课前提交完成作业,提出微课学习中存在的问题。教师对问题进行解答。根据学情进行分组。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让学生根据微视频附带问题进行有目标的自主学习,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的环境,使课上更有针对性学习。基于微课的课前准备—课堂探究—课堂延续的实训教学设计是对传统的教法和学法的改革[10],让学生由过去的被动学习变为主动探索、多向互动;学生主动探索知识、寻找方法和解决问题,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实操技能,提高教学效果,实现教学目标。

在1+X证书制度实施背景下,教师要改变重理论轻实践的理念,积极探索适合高职高专学生的教学模式。对于《嬰幼儿生活护理技术》这门课程的实施:首先,要依托岗位能力及1+X职业技能鉴定需求整合课程教学内容,确定任务内容开展项目、模块化教学。在学生明确理解课堂任务后,利用任务驱动学生学习兴趣;采用小组合作、情景模拟等形式让学生最大化地参与到课堂当中,掌握课程重点内容。在教学过程中要增加学生实践的时间,加强学生对技能的掌握,提升学生职业能力素养。其次,加强校企合作,拓展、丰富“理实一体化”教学环境。校内实训场所毕竟是模拟的实习环境,与实际的工作环境仍有一定差距。要做到与企业要求的零距离,还得大力推行校企合作、工学结合。课程临近结束时,我们组织学生去幼儿园、早教中心实习两个星期,在基地指导老师的带领下,将生活护理等学习任务结合幼儿园实际的一日生活安排,使学生真正接触职场的实际环境,提高学生的适应能力及分析问题的能力。强调岗位群适应能力、专业技术应用能力及综合素质三者的融合[11]。幼儿发展与健康管理专业要把握人才培养的关键要素,增强专业人才培养的科学性、时代性和市场性,为国家社会造就专业人才。

合肥市现代职业教育集团教师创新团队项目

参考文献:

[1]巴晓鲜,石恒帅.1+X证书制度背景下的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改革[J]武汉冶金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20,30(03):50-52

[2]李凤丽.浅析如何使护生更好地掌握生活护理技术[J]卫生职业教育,2016,34(22):77-78

[3]王卓,宫建美,张磊,等.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儿科护理学实训教学中的应用[J]护理研究,2018,32(03):477-479

[4]王晓.基于职业能力的高职院校专业课程体系建设研究——以幼儿发展与健康管理专业为例[J] 教育观察,2020,9(36):106-108

[5]宋海燕.模拟教学在中职儿科护理学实训教学中的应用现状研究[J]职业教育(中旬刊),2018,17(02):59-60

[6]蒋佳霖,孙璟川,罗溪,等.混合现实技术应用于脊柱外科教学的效果分析[J]中国医学教育技术,2020,34(02):230-232+243

[7]王星,史君,张少杰,等.3D多媒体技术在解剖学教学中应用探讨[J]科技创新导报,2014(01):163+165

[8]帖卫芳,张叶,刘瑞娟.信息化背景下护理专业人体解剖学课程教学设计探究与实践[J]教育教学论坛,2020(08):280-281

[9]罗秋婷,彭爱霞,姜林辉.基于微课的急救护理技能实训课的教学设计——以海姆立克急救法为例[J]广东职业技术教育与研究,2019(06):119-121

[10]张凯,贾琳,李珊珊,等.基础护理学微课的设计与制作[J]循证护理,2020,6(02):173-176

[11]申珅.高职院校幼儿发展与健康管理专业建设研究[J]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2020,3(11):108-110

猜你喜欢
婴幼儿护理微课
骨科护理的安全隐患及人性化护理的探讨
无创吸痰法在婴幼儿呼吸道护理中的应用研究
微课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与反思
个体化护理在感染科中的护理应用
妊高症护理中优质护理的应用
舒适护理在肝癌介入护理中的应用
家政服务员应如何发现并应对婴幼儿异常情况
0—3岁婴幼儿早期教育管理模式研究
微课在初中英语课后作业中的应用
微课在心理健康团训师培养中的应用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