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昌华
【摘 要】语言文字规范标准建设是网络空间语言生活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网络空间语言生活发展的重要基础。文章指出,网络空间语言生活的有序运行仰赖几个方面的语言文字规范标准:语言文字的通用基础标准,语言文字信息化的基础技术标准,主要应用于信息化领域的语言文字规范标准,网络空间语言生活中具体领域的语言文字规范标准。网络空间的语言文字规范标准建设,有助于加强我国在语言文字领域和网络空间的国际话语权,是国家非传统安全的重要保障。
【关键词】网络空间;语言文字规范标准;国际话语权;国家安全;非传统安全
语言文字在当代社会的功能拓展和领域拓展,包括语言文字的规范标准建设,刘宏、徐欣路(2020)撰文指出:“语言文字的规范标准建设是我国语言文字事业发展的重要基础。”[1]随着信息化的进一步深入,网络空间已经形成,成为人们社会语言生活的重要空间。为更好地适应网络空间语言生活,提高网络空间的语言生活质量,必须在现有语言文字规范标准基础上进一步加强语言文字规范标准建设,而建设的前提则是对现有语言文字规范标准的深刻了解。因此,对已有语言文字规范标准进行盘点,对其中有利于支撑网络空间语言生活发展的规范标准进行梳理和分类,同时,在梳理中能够发现网络空间的语言生活要继续健康发展,还需要建设哪些规范标准。这一系列的语言文字规范标准建设不仅有益于大众的语言生活,而且有助于提高我国在网络空间的国际话语权。
一、“规范”和“标准”的区分
“规范”和“标准”是一对很难区分的概念,通过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的语言文字类规范标准进行总结和对比分析可知:首先,从形式上看,“规范”的标准编码以“规范”的汉语拼音首字母“GF”开头;“标准”的标准编码以“国标”的汉语拼音首字母“GB”开头,这类是强制性国家标准,以“国标/推荐”的汉语拼音首字母“GB/T”开头的是推荐性国家标准,三者的强制性程度依次为GB>GB/T>GF。其次,从服务对象看,“规范”既面向人又面向机器,以面向人为主;而“标准”中则更多面向机器,它们具备了工业标准的性质。再次,国家发布的“标准”比“规范”更严格。最后,从发布单位来看,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以下简称国家语委)发布的多是以“规范”或者强制性更小一些的“软规范”形式,一般以“GF”形式或者软规范(《中国语言生活绿皮书》A系列)形式,经由全国语言文字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以下简称语标委)审定后由教育部(国家语委)向社会发布。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或者国际标准化组织发布的则是“标准”。国家语委于2003年开始组建语标委,下设汉语语音与拼音分会、汉语语汇分会、汉语语法与语篇分会、汉字分会、少数民族语言文字分会和外语应用分会等6个分会。
二、与网络空间的语言生活相关的规范标准
语言文字的规范化、标准化、信息化是网络空间语言生活形成的基础,而规范化和标准化又是信息化的重要基础,信息化的主要内容是语言文字的信息化。李宇明指出,国家语委已经形成以“信息化”为主线的语言文字标准建设战略。面向信息化的语言文字工作,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为国家信息化构筑坚实的语言文字平台。二是处理好虚拟世界的语言生活。[2]围绕这两个主要内容,多年来已发布一系列语言文字规范标准。这些规范标准有的是适用一切领域的,有的是适用特定领域的,比如信息领域、文化领域、新闻出版、广播影视、汉语国际教育、辞书编纂等。在所有的规范标准中,有些跟网络空间的语言生活有关联,有些和网络空间的语言生活没关联。
在有关联的这些语言文字规范标准中,根据它们对网络空间语言生活的作用的不同,分为四类:第一类是语言文字的通用基础标准,包括在语音、语法、词汇、文字、注音等方面的通行标准,比如《汉语拼音方案》《通用规范汉字表》等;第二类是语言文字信息化的基础技术标准,是计算机处理中文的先决条件,如《信息交换用汉字编码字符集 基本集》(GB 2312—1980)、《信息技术 通用键盘汉字输入通用要求》(GB/T 19246—2003);第三类是主要应用于信息化领域的语言文字规范标准,如《信息处理用GB 13000.1字符集汉字部件规范》(GF 3001—1997)、《汉语拼音方案的通用键盘表示规范》(GF 3006—2001)等;第四类是应用于网络空间具体语言生活的语言文字规范标准,这是适应网络空间的语言生活的语言文字类规范标准,如《电子商务基本术语》(GB/T 18811—2012)、《党政机关电子公文格式规范第1部分:公文结构》(GB/T 33476.1—2016)等。
(一)语言文字的通用基础标准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因为建设国家通用语的需要,国家出台了语言文字的基础性标准。其中对人们语言生活影响较大的语言事件有三个:1955年确定印刷物从竖排改成横排、1956年确定普通话的标准、1958年发布的《汉语拼音方案》。李宇明认为这类语言文字规范标准,除了具备“基础性”特点,还具备“史成性”特点。[3]这一类规范标准的制定又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从1949—1965年,是这类规范标准的集中涌现期。第二个阶段从1976年至今,是通用類规范标准的渐进式完善期。
1.集中涌现期(1949—1965年)。这一时期,确立国家通用语、提高人们的语言文字水平和文化水平的需要推动政府制定语言文字的通用基础标准。除了上面提到的三个重大语言事件,还发布了语言文字的其他规范标准,包括《标点符号用法》(1951年,2011年修订)、《第一批异体字整理表》(1955年)、《汉字简化方案》(1956年)、《普通话异读词三次审音总表初稿》(1963年,1985年修订)、《简化字总表》(1964年,已废止)、《印刷通用汉字字形表》(1965年,已废止)。这一时期语言文字规范标准主要是基础性的,还没有考虑和涉及信息化,但是这些基础性的规范标准,为语言文字信息化做好了铺垫。
2.渐进完善期(1976年至今)。1978年后,国家语言文字事业重焕生机。信息化的进程加快,中国面临语言文字信息化。不过,因为语言文字一直动态发展,基础性规范标准仍是该阶段的主要内容。这一时期的重要标準涉及文字、语音与拼音、词汇、语法等众多方面,以“规范”或“标准”的形式发布,制定时已考虑信息化之需要。
(1)语音与拼音规范标准,包括《汉语拼音字母名称读音对照表》(1982年)、《普通话异读词审音表》(1985年)以及《文献工作——中文罗马字母拼写法》(ISO 7098—1991)、《中国通用音标符号集》(GF 3007—2006)。
(2)汉字规范标准,包括汉字结构、汉字形体、汉字书写等,如《现代汉语通用字笔顺规范》(1997年)、《通用规范汉字表》(2013年)以及《汉字部首表》(GF 0011—2009)、《现代常用独体字规范》(GF 0014—2009)、《现代常用字部件及部件名称规范》(GF 0013—2009)。
(3)词汇规范标准,有《现代汉语常用词表(草案)》(2008年)(国家语委发布的软规范)及《第一批异形词整理表(试行)》(GF 1001—2001)。
(4)语法规范标准,包括《夹用英文的中文文本的标点符号用法(草案)》(2014)(国家语委发布的软规范)以及《汉语拼音正词法基本规则》(GB/T 16159—2012)、《标点符号用法》(GB/T 15834—2011)。
(5)语言测试规范标准。有《普通话水平测试等级标准(试行)》(1997年)、《普通话水平测试大纲》(2003年)、《汉语口语水平等级标准及测试大纲》(GF 0016—2010)、《汉字应用水平等级及测试大纲》(GF 2002—2016)。
(二)语言文字信息化的基础技术标准
语言文字信息化是信息化的主要内容。中文实现信息化要有一定的技术标准做基础。因为这些基础标准是面向机器的,要求相对更严格,以“标准”的形式发布。
1.字符技术标准。字符主要是中文符号。中国信息化的第一个基础标准就是关于文字的标准,即《信息交换用汉字编码字符集 基本集》(GB 2312—1980)。除此之外,相关标准还有《信息交换用汉字编码字符集第二辅助集》(GB/T 7589—1987)、《信息技术 信息交换用七位编码字符集》(GB/T 1988—1998)、《信息技术 数字键盘汉字输入通用要求》(GB/T 18031—2000)、《信息技术 通用键盘汉字输入通用要求》(GB/T 19246—2003)、《信息技术 中文编码字符集》(GB 18030—2005)、《信息技术汉字编码字符集汉字部首序和笔顺序》(GB/T 25741—2010)等。
2.语音技术标准。如《汉语标准频谱》(GB/T 7347—1987)、《中文语音识别系统通用技术规范》(GB/T 21023—2007)、《中文语音合成系统通用技术规范》(GB/T 21024—2007)。
3.词汇技术标准。如《汉语信息处理词汇 01部分:基本术语》(GB/T 12200.1—1990)、《汉语信息处理词汇 02部分:汉语和汉字》(GB/T 12200.2—1994)、《汉字键盘输入用通用词语集》(GB/T 15732—1995)。
4.语法技术标准。语法技术标准有《数据元和交换格式 信息交换 日期和时间表示法》(GB/T 7408—2005)等。
5.字符显示技术标准。计算机内的字符必须通过屏幕显示出来,因此还涉及字符显示技术,需要相应的技术标准。如《信息技术 通用多八位编码字符集(基本多文种平面)汉字16点阵字形》(GB 19966—2005)、《信息技术 通用多八位编码字符集(基本多文种平面)汉字24点阵字形 第1部分:宋体》(GB 19967.1—2005)、《信息技术通用多八位编码字符集(UCS)》(GB 13000—2010)等。
(三)主要应用于信息化领域的语言文字规范标准
这类规范标准是在计算机平台搭建好以后,计算机内部要处理的语言文字所需要的规范标准,是语言文字规范标准在信息化领域的应用。这些标准涉及语法、文字、词汇等方面,具体如:《信息处理用现代汉语分词规范》(GB/T 13715—1992)、《信息处理用GB13000.1字符集汉字部件规范》(GF 3001—1997)、《GB13000.1字符集汉字笔顺规范》(GF 3002—1999)、《GB13000.1字符集汉字字序(笔画序)规范》(GF 3003—1999)、《汉语拼音方案的通用键盘表示规范》(GF 3006—2001)、《GB13000.1字符集汉字折笔规范》(GF 2001—2001)、《信息处理用现代汉语词类标记规范》(GB/T 20532—2006)、《GB13000.1字符集汉字部首归部规范》(GF 0012—2009)。
(四)网络空间语言生活中具体领域的语言文字规范标准
网络空间为语言生活提供了新的平台,在新的平台内的具体语言生活比如电子邮件、电子公文、电子商务等,其语言生活中存在着大量的网络特性,因此需要建立相应的语言文字规范标准。
1.语言生活之电子邮件标准。《信息技术 因特网中文规范 电子邮件传送格式》(GB/T 18304—2001)、《信息技术 词汇第32部分(GB/T 5271.32—2006):电子邮件《邮件封面书写规范第1部分:国内》(GB/T 22657.1—2008)、《邮件封面书写规范第2部分:国际》(GB/T 22657.2—2011)。
2.语言生活之电子公文标准。《党政机关电子公文标识规范》(GB/T 33477—2016)、《党政机关电子公文格式规范第2部分:显现》(GB/T 33476.2—2016)、《党政机关电子公文格式规范第3部分:实施指南》(GB/T 33476.3—2016)、《党政机关电子公文格式规范第1部分:公文结构》(GB/T 33476.1—2016)。
3.语言生活之电子商务标准。如《电子商务基本术语》(GB/T 18811-2012)。
自1949年以来,相关职能部门共发布了200多项与语言文字相关的规范标准,文字的规范标准数量最多。除此之外,对于民族语言的信息化也很重视,为民族语言的信息化和现代化奠定了基础。
三、结语
语言文字规范标准建设是网络空间语言生活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基础和保证,不仅要有国家标准,也要发布更多的国际标准,国际标准的保有量成为衡量一个国家在该领域话语权的重要标志。因此,网络空间的语言文字规范标准建设属于非传统安全的重要内容,对于保障国家安全具有重要价值和意义。
参考文献
[1] 刘宏,徐欣路.服务国家发展需要大力推进语言文字规范标准建设[J]. 语言文字应用, 2020(3):2-8.
[2] 李宇明. 信息时代的语言文字标准化工作[J]. 语言文字应用, 2009(2):2-11.
[3] 李宇明. 语言文字标准60年[J]. 语言文字应用, 2009(3):9-13.
(责任编辑:黄康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