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LCA的珠三角乡村景观保护与发展研究

2021-09-04 23:37胡泽浩方小山
南方建筑 2021年4期
关键词:珠三角景观评估

胡泽浩,方小山

引言

在生态文明战略思想和乡村振兴战略思想指导下,乡村景观迎来了重要的发展契机,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据住建部《全国村庄调查报告》数据显示,1984 年至2012 年,全国自然村总数从420 万个减少到267 万个,年均减少 5.5 万个[1]。中国部分村庄出现了类似过去“千城一面”的“千村一面”现象,也存在类似“建设性破坏”的现象,这说明建设者对中国乡村景观的建设理解存在偏颇,也反映出中国现行针对乡村地域性景观特征的营造策略存在缺失与不足,这一现象在经济快速发展的珠三角乡村地区尤为明显。在珠三角乡村地区,原本稳定的乡村景观比其他地方更大程度的受到异化和整体衰退的威胁[2],还不同程度地出现传统乡村景观空间消亡、文化认同感缺失、公共空间更新成果满意度不足等问题。然而,现行的乡村更新策略、乡村规划转型策略、村庄发展规划、珠三角风貌规划都未能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一种有效的珠三角乡村景观保护与发展的办法。这就意味着,有必要在探究珠三角乡村景观特征保护与发展策略中寻求一种新的途径。

作为最先发生工业革命的国家,英国却能在城市化的快速进程中将大部分的乡村景观完整保留。在这其中,英国乡村保护协会(The Campaign to Protect Rural England,CPRE)起了很大作用。在他们的理念之中,景观(或是英国乡村景观)不仅仅是“风景(View)”,而是不断变化的人、地和自然的关系。更重要的是,他们认为,与众不同的特征(distinctive character)和场所感(sense of place)是景观对“人、地和自然”关系反映的核心。景观特征评估(Landscape Character Assessment,LCA),是英国乡村保护协会制定乡村发展策略和报告中采用的重要方法之一,也是英国以至于欧洲较为成熟和流行的乡村景观评估工具。该方法以区别和描述各个区域特有的景观特征为依据,主要目的用以体现乡村景观的“场所感”,同时,有别于20 个世纪90 年代以前曾流行于欧洲和现广泛应用于中国的定量评估方式,该方式以评估者的主观感受为出发点,定性评估出一个区域对开发建设的敏感度、容量等,弥补了乡村发展中对区域景观场所感的忽略,尤其对于那些能够体现乡土特色的地域性景观研究、保护与开发都有较重要的意义,而景观特征评估的优势和可行性,值得在珠三角乡村保护之中借鉴。

正是由于景观特征评估工具在景观特征评估与保护的适用性与导控性,本文尝试从景观特征评估分析珠三角乡村景观保护与发展,并探寻景观特征评估结合本土转译后的珠三角乡村景观保护与发展途径。

1 景观特征评估与英国乡村建设的意义

“景观特征评估”是一种区别景观特征,体现一个区域场所感的景观评价工具,它提供了一个框架,系统地描述一个区域和它周围区域相区别的景观特点[3],通过对景观特征的多样性进行辨别和描述,使用这些信息对景观规划和设计进行指导和管理(图1)。同时,它还可以区别和解释景观各种独特元素和特征的结合,这些元素和特征包括:地理、土壤、地形、土地使用、植物、土地边界、聚居形态、建筑风格等。关于景观特征评估,凯瑞斯·斯万维克(Carys·Swanwick)曾总结过景观特征的概念和过程在景观与环境规划、景观管理中的作用[4],并检验其发展和应用情况。

图1 景观特征评估流程与应用

景观特征评估对英国乡村建设意义重大,1996 年,在英国遗产机构(English Heritage)支持下,乡村事务局(Countryside Agency)和英格兰自然委员会(English Nature)绘制了乡村特征区并完成一张乡村景观特征接合图。而在英国的乡村项目设计(Design in the countryside programme)中,乡村设计摘要(CDS),乡村设计陈述(VDS)等同景观特征评估共同作用于英国乡村设计,确保了英国在乡村景观开发的过程中,更好地把握英国乡村景观特征的元素,使其传承、保护、强化与发展,并在新的建设中强化当地景观特征和场所感[6]。同时,多数的乡村景观特征评估工作通常包含特征描述阶段和判断阶段,判断完成后指导应用与实践,即完成“评估—判断—应用”(或“特征识别—做出判断—制定决策”),对英国乡村景观建设和发展提供必要信息和具体决策。这种针对乡村景观特征与场所感的评估模式和后续对实践的指导,正是中国乡村景观保护中急需且可弥补我国现有的乡村更新策略短板的方法。

2 景观特征评估在珠三角乡村景观保护与发展中的意义

我国对景观特征评估的研究相对滞后,同时,现行的乡村规划在珠三角乡村景观特征的判断方面缺乏相应的理论指导和定性评估准则。所以,引入景观特征评估对开展对珠三角乡村景观保护与发展有重要意义。以下,则从国内现有对景观特征评估的研究、景观特征评估在我国乡村的探索与实践、珠三角乡村景观导控现状三个方面分别展开论述。

2.1 国内现有对景观特征评估的研究

目前,国内外学者对景观特征评估的方法和体系有一定的研究基础。吴伟和杨继梅详细介绍过景观特征评估相关方法和理论[7],重点剖析其文字导则与图则两种形式,并认为这对我国“千城一面”问题的解决很有帮助。林轶南曾回顾过英国景观特征评估体系和产生背景,深入剖析了景观特征评估概念和其在英国的应用,详细论述了桌面研究和分级、景观特征提取、独立决策三个方面,并横向对比了我国广泛应用的风景资源评价体系[8]。鲍梓婷和周剑云曾就景观特征评估作为理解、管理景观的系统框架工具进行解读,详细介绍了景观特征评估的定义和基本特征,并就编制原则、方法和其作为规划与景观保护、管理等领域的具体应用提出相应意见[4]。陶彦利、奚雪松和祝明建曾就景观特征评估方法对中国的启示进行论述[9]等。从以上学者的研究可以看出,至少在10 年间(2008-2018),不断有学者强调景观特征评估对我国的借鉴意义。

2.2 景观特征评估在我国乡村的探索与实践

在介绍景观特征评估的同时,我国也有部分研究者曾尝试将景观特征评估用于本土。陈倩曾将景观特征评估用于我国的乡村规划,并提出景观特征评估可在新农村建设中为乡村景观提供准确和有针对性的意见,还对川西林盘进行了景观特征评估中的敏感性分析[10]。陈英瑾也论述乡村景观特征评估与规划,建立“乡村景观特征评估—乡村景观政策分类—乡村景观要素分类—乡村景观规划内容”的结构框架[11]。刘雅琦和Harald Zepp强调过我国的乡村景观保护应对公众参与、现状保护和认知加以重视[12]。陈田野提及景观特征评估在我国乡村建设中的重要性,也强调景观元素的提取、景观特征的判别及发展演变的分析,还用景观特征评估对长峪城乡村景观进行研究,并提出了景观管理策略[13]。除此之外,还有一部分学者如胡蓝予[14]、汪伦[15]、高露[16]和石鼎[17]等也曾将景观特征评估用于我国乡村,并在不同乡村进行过尝试,但始终未能建立针对我国乡村景观的“特征识别—做出判断—制定决策”体系。

另一方面,若聚焦在景观特征评估在珠三角乡村的研究和应用,国内现有研究成果则更为缺乏。金一博曾基于景观特征评估的角度对广州南沙河涌景观风貌带进行研究[18],从水体、河流、植被等角度切入,也对景观特征评估方法在珠三角乡村聚落、公共空间和文化感知等方面进行了探索,可以说是将景观特征评估用于珠三角乡村实践的一次优秀尝试。而珠三角乡村地区现有传统村落聚落研究、乡村公共空间研究、文化保护和乡村景观营造研究方面的成果都可用于景观特征评估中的“桌面研究”(desk study)阶段。在珠三角乡村的传统村落聚落研究方面,陆琦和高海峰等[19]从宏观尺度下景观生态学角度,以乡村景观空间结构维护来协调乡村景观空间延续性。唐孝祥和薛汪洋[20]借鉴类型学和系统论的方法,系统分析从化区传统村落街巷形态内涵,并研究其变迁动因。梁林和张可男等[21]探寻岭南汉民系乡村聚落人居环境构成的基本要素与平衡关系。郭谦,林冬娜[22]认为,乡村景观保护要重视公众参与。以上这些针对珠三角乡村的传统村落聚落研究以及在对土地利用方面的研究方法,跟景观特征评估的聚落形式(Settlement Pattern)有相似之处;对传统村落不同区域的分类方式,在景观特征评估中类型(Type)和区域(Area)划分之时亦可借鉴;而以上研究提及在村庄中构建“场所”,这跟景观特征评估中“场所感”的营造有很强的联系。在珠三角乡村的文化保护方面研究方面,方斐[23]提出了基于乡土文化的“美丽乡村”建设原则,也通过合理的传承方式构建一个完整、连续的文化脉络。周春山,张浩龙[24]提出传统村落文化景观的动态发展理论。王东和唐孝祥[25]提出传统村落中民俗文化的载体主要是村落景观、建筑空间、建筑装饰。以上有关文化对村落发展脉络、动因和景观格局影响的研究,都可以作为景观特征评估中的文化与社会因素(cultural and social factors)部分。

综上,景观特征评估的探索和实践,在我国珠三角乡村有一定的积累。同时,珠三角乡村研究的基础资料较为丰富,这为景观特征评估在珠三角乡村开展提供了基础和发展空间。

2.3 珠三角乡村景观导控现状

我国现行的乡村景观保护法律法规与技术导则,大致可以分为两类:法律法规与规划计划。法律法规方面,可分为两种:一是《农业法》为代表的自然资源保护法规,张斌认为这些是维护乡村景观生产、生态机制的法律保障;二是传统村落保护和文物保护为代表的人文资源保护法规[26]。自然保护法规覆盖面广,可视为基础保护模式;传统村落和文物保护,则是具有严格指向性的“重点”保护模式。而规划计划方面,亦可分为两种:一是响应政策对乡村人居环境进行的改造,这通常由国家标准的推荐,如我国于2015 年发布的《美丽乡村建设指南》,就从村庄规划、建设、生态环境保护、经济发展、公共服务、长效管理等方面予以了相关建议,而在每个乡村发展中也留有自由开发的空间,这些可视作是技术层面上“自上而下”的规划;二是由地方发起,系统地响应政策的乡村景观规划,如广东省所实施的《关于2277 个省定贫困村创建社会主义新农村示范村的实施方案》和《广东省2277 个省定贫困村创建社会主义新农村示范村规划编制指引》,这种系统性规划的覆盖率高、方向一致、行动迅速。珠三角乡村现行的规划文件和计划,大多是从建设规划、风貌规划和试点村指导等方面,改善珠三角乡村景观在快速发展下被破坏问题的。然而,在现行如《广州南沙新区乡村建设规划(2018-2035)》和《广州市南沙区村庄民居风貌提升研究与试点村规划设计实践》等文件中,其中所涉及的村庄民居风貌的规划建设部分,几乎没有对“景观”或是“场所感”之类的概念进行描述和控制,而是通过片区划分、色彩和建筑材料控制三个要素为主,但这种对景观风貌控制大致存在的三个不足。首先,对乡村景观特征考虑不足;第二、风貌规划中未考虑相应乡村的公共空间构成与形式,也未对公共空间景观的保护与开发进行相应指导;第三、推荐乡村建筑样式略显单一且缺乏弹性。在风貌指导方向上将“乡村景观”或“风貌”等同于建筑色彩与建筑形式,或使用“模板”来指引未来发展的建筑形式,这种方式如果推广,可能给珠三角乡村景观带来难以估计的负面影响。所以,现行的景观导控在指导珠三角乡村丰富的景观资源管理上是存在不足的,需要一种合理有效的方法指导珠三角乡村景观保护与可持续发展。

2.4 景观特征评估在珠三角乡村景观保护与发展中的特殊性与可行性

珠三角乡村经过近20 年的发展,取得了不少成就,但若想要达到“乡土文化的根不能断”,解决当下珠三角乡村“山水在,人不在”或是“建筑在,文化不在”的问题,重塑乡村风貌,留住田园乡愁[27],则需要一种可以指导乡村景观土地利用、开发模式和景观场所营造的工具。景观特征评估的优势,正是我国现有乡村规划方法所不具备的,并且,其在中国乡村已有一定的理论积累,珠三角乡村又有桌面研究基础,其定量与定性结合的方式,可以最大限度地推进乡村景观特色建设,甚至有可能有助于完成适用于珠三角乡村景观保护与发展的导则,它很有可能成为珠三角乡村景观保护与发展的关键途径。

3 借鉴景观特征评估的珠三角乡村景观保护与发展途径

借鉴景观特征评估的珠三角乡村景观保护与发展途径需要先明确其工作流程,在此基础上,厘清其方法逻辑和应用领域,并针对其中一些可能出现的要点进行必要阐述,最后根据景观特征评估成果提出应用建议或行动指南。同时,也会思考景观特征评估目前在珠三角乡村应用的不足。

3.1 珠三角乡村景观保护与发展工作途径

本研究之中所指的“乡村景观”定义为:在乡村地域范围内,包括自然环境、人类的作用改造后而形成的,兼具自然、人文特质的场所和区域。景观特征评估在珠三角乡村中应用之前,需要进行本土转译,即达成“珠三角乡村景观特征评估识别—做出判断—制定决策”框架,用以指导珠三角乡村景观保护,每个步骤工作流程大致如下:

(1)珠三角乡村景观特征评估识别

寻找影响珠三角乡村景观的“关键特征”是工作的关键,其具体途径可以通过景观特征评估流程(图1)进行,借鉴Tudor 在Natural England 发布的An approach to landscape character assessment[5]进行详细的操作。它可以看作是一种“调研”方法,其必须在珠三角乡村景观更新之前开展,对自然、文化、社会、美学等方面可能影响珠三角乡村景观的“关键特征”(图2)进行区别和描述,寻找珠三角乡村景观“场所感”的特征。

图2 珠三角乡村景观特征涵盖内容

(2)做出判断

确定“关键特征”后,需要确定判断的方法,通过研究其他案例和场地再次调研的方式,结合多方的利益与交流,提出相应的发展途径、策略和设计参考。

(3)制定决策

在这一阶段需要多个利益相关方的参与,将评估特征和判断后的结果作为乡村土地发展规划、乡村设计导则、乡村产业发展规划的参考,用于珠三角乡村保护、更新与发展策略之中。这种定性的特征评估结果将成为乡村规划从业者、政府工作人员、村庄发展利益相关方、村民参与和沟通的工具。经过多方合作实践后的策略和设计参考,甚至可以形成珠三角地区乡村设计行动手册。

3.2 景观特征评估在珠三角乡村的定位与操作领域

景观特征评估可用于不同尺度,正在演变的珠三角乡村景观适用的研究范围可从区域到地方尺度(1 ∶250000以上到1 ∶50000),针对全省景观特征类型和区域进行景观特征研究,用以指导生态安全格局、城乡土地利用、大尺度景观规划和景观体系构建等;也可以从场所尺度(1:25000 甚至以下)针对不同乡村景观特征进行评估工作。接下来将重点对场所尺度,即村域、村庄和村庄公共空间三个场所尺度下的珠三角乡村景观特征评估工作展开讨论。

在这种尺度下,景观特征评估的定位是一种有助于珠三角乡村景观规划的应用方式。蔡瀛和叶红曾提出“三层次”的村庄规划体系,即“法制性”、“个性化”、“自主化”,作为《广东省村庄规划编制指引》的指导思想,同时他们认为“三层次”是明确村庄规划作为法定规划应该达到的基准要求[28]。景观特征评估的优势,有潜力成为“三层次”具体应用方法之一(图3)。景观特征评估从场所这种相对较小的尺度对村域、村庄和村庄公共空间来进行研究,既符合我国目前乡村规划工作的流程,还可以让整个工作更具备个性、自主性、针对性和操作性。

图3 景观特征评估在“三层次”中的应用

通过景观特征评估在珠三角乡村景观不同层次的应用,其操作领域也可以在“三层次”进一步细化,具体可到的领域如图4。

图4 景观特征评估在“法制性”、“个性化”和“自主化”的“三层次”应用领域

3.3 景观特征评估制定乡村景观保护与发展途径的要点和实证

景观特征制定乡村景观保护与发展途径按(图5)分为三步:一、乡村特征识别,该步骤的要点为乡村范围确定、桌面研究(研究内容详见图1)和场地调研;二、做出判断,根据景观特征的分类和描述,确定评估方法(评估方法详见图1),并得出景观特征评估结论;三、制定决策,根据目的制定初步保护、强化和发展策略,并结合专业人士和公众参与确定关键特征,明确保护、强化与发展的策略,最终制定珠三角乡村景观特征设计参考甚至是行动手册。以下将以广州市南沙区横沥镇冯马三村,结合部分其他村落为实证,探索景观特征评估方法在珠三角乡村景观保护与发展的使用。

图5 珠三角乡村景观特征的保护与发展途径

不同于景观特征评估在国家(区域)尺度和地方(郡/区)尺度采用结合地理信息系统(GIS)、遥感、历史地图等桌面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地区尺度或场所尺度的景观特征评估,则主要依靠从业人员的判断,即现场踏勘的方式,具有很强的操作性。针对冯马三村这类丰富且典型的珠三角乡村景观(图6),同时考虑到从事农业、渔业生产的村庄、农田、河流等景观特征和特有的人工、半自然和自然的人类活动对景观特征产生的重要影响[29],兼顾“场所”和“人”两要素的景观特征评估可以有效弥补以技术内容为单一承载[28]的珠三角乡村景观更新工作。更重要的是,在冯马三村村域、村庄和村庄内部公共空间的小尺度上,不需太依赖数据库和复杂的评价模型,就可以开展对冯马三村场所尺度景观特征的评估工作,且在小尺度上的结果是可以保证准确的,这对于平均每个自然村只有5.6万元编制经费[28]的广东省乡村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图6 广州市南沙区冯马三村现状图

在确定了景观特征评估的范围和操作领域之后,从自然特征、现状和视觉三个方面对冯马三村进行调研,以冯马三村村域(包含村庄本身及周边自然环境,或是几个自然村庄及其之间的自然环境)、村庄(即村庄本身建成区部分)以及村庄景观公共空间三个尺度,对景观进行描述,结合不同类型拍摄冯马三村的照片,并绘制现状分析图(表1)。

表1 三个场所尺度下的冯马三村景观特征分析图

依照冯马三村三个尺度的景观特征,确定评价方法后可初步的策略基础判定(图7),随后以此策略图跟村民等进行沟通,了解公众的需求,同时对乡土风貌、村民记忆、公共设施、公共空间等需要村民参与的部分进行详细的访谈,明确景观特征的保护、强化和发展策略。得出景观特征评估结论后,可以根据需求,助力冯马三村未来发展相关的规划与设计。

图7 初步策略示意图

在景观特征评估的途径下,判断珠三角乡村景观特征(图8),更好地指导乡村景观更新与建设,使有限的乡村改造资金可以更大限度地发挥作用,还能避免“千村一面”的复制行为,保证珠三角乡村景观更新的“自主化”和“个性化”。

图8 珠三角典型水乡的特征分析示意图

3.4 景观特征评估应用建议或行动指南

景观特征评估对景观“场所感”和“关键特征”把控上是有优势的,其结果可作为珠三角乡村的村域、村庄和公共空间规划中的参考,帮助相关从业者在今后的工作中更有针对性地寻找问题、提供依据、解决方案,并制定应用建议或行动指南。应用建议或和行动指南的形式可以更为丰富,可以是相应的文件,设计图和照片说明[30],也可以综合多种形式,形成一种专业并通俗易懂的模式(图9)。值得注意的是,应用建议或和行动指南不能形成只有一个固定标准的“范式说明”,或者“建设指南”,而应是一份基于景观特征评估后得出类似“注意事项指南”的导则。它应当有足够的弹性,但应避免“样板”,保证应用建议或和行动指南的操作性和灵活性。

图9 佛山市高明区阮埇村乡村更新指导手册示意图

3.5 景观特征评估在珠三角乡村的潜在不足和思考

景观特征评估虽然具有许多优点,但在珠三角乡村应用中依旧会出现一些问题。具体表现在认识不足、资料不齐,对从业者要求较高几个方面,这都需要在实践过程中加以重视。

我国从业者在对景观特征评估的认识方面存在不足。总的来说,对于珠三角乡村这种场所尺度的村域、村庄和村庄公共空间的景观特征评估,我国依旧处于起步阶段。我国现存的乡村规划、建设和乡村风貌控制也大多注重建筑立面、材料和色彩的控制,且没有强制机制来确保规划、设计和建设者注意乡村景观。景观特征评估的确可以作为一个潜在的参考模式,但还需要一定的时间推广和本土化。

虽然景观特征评估适用于多种尺度,各尺度之间的工作可以相对独立开展,但一份较为完整的国家尺度或者地区尺度的景观特征评估地图在景观特征评估中依旧十分重要。在欧洲大陆,英国英格兰全境都有完整的景观特征图,中国香港地区也有相应的景观特征地图[31]。这些景观特征图对于大尺度范围的土地开发有较为重要的价值。迄今为止,中国部分地区的科研团队已经开始着手绘制城市或者地区的景观特征图,但距起步较早的国家和地区仍有不小差距。

小尺度景观特征评估采用的是定性方法,珠三角地区乡村景观特征丰富,这也就对从业者的专业素质有更高的要求。但是在现行的珠三角乡村保护与发展工作上,各设计单位、科研院所等都多少存在任务重、时间紧、人手不足的问题,也就更无暇顾及景观特征评估这一工具。但这个问题会随着景观特征评估的推广,适用于珠三角乡村的景观特征评估指导手册编制等工作的进展而得以解决。

4 结论与展望

欧洲部分发达国家尤其是英国景观特征评估对乡村景观保护与发展起到的重要作用向世界证明这是一条合理、有效的发展道路。景观特征评估这种将“场所感”关键特征纳入乡村保护与规划之中的方式,弥补了珠三角乡村部分地区将景观和风貌控制等同于规划分区、建筑色彩规划的工作模式上的不足。尽管中国目前缺乏完整的景观特征地图,可能导致部分区域的景观特征评估结果出现偏差,但在珠三角乡村村域、村庄和公共空间等尺度的景观特征评估中,其成果依旧具有很高的准确性、可操作性和效率。更重要的是,这种定性的方式在缺乏完善基础资料又面临快速发展的珠三角乡村极其适用。景观特征评估引导英国不少乡村独立编制的乡村设计摘要(CDS),乡村设计陈述(VDS),很好地指导了英国乡村景观的保护和发展。景观特征评估方法下的珠三角乡村景观保护与发展途径,也可以帮助全行业从业者做出基于景观特征评估的珠三角乡村景观设计导则、设计陈述或乡村保护行动手册,助力珠三角的乡村景观保护与发展。

致谢:感谢鲍梓婷老师应邀于华桂园分享《应对快速景观变化的新工具——景观特征评价》的精彩讲座,学术研讨的过程使笔者对景观特征评估方法(LCA)有更为全面深入的认识。

图、表来源

图1,译自参考文献[5];

图2,作者基于参考文献[5]中对于“景观特征”涵盖内容绘制。

表1、图3~9 :均由作者拍摄或绘制。

猜你喜欢
珠三角景观评估
养殖面积逐年减少!珠三角这条鱼曾风靡一时,为何现在渔民都不愿养殖它?
不同评估方法在T2DM心血管病风险评估中的应用
景观别墅
景观软装在地产景观的应用及市场前景
第四代评估理论对我国学科评估的启示
火山塑造景观
包罗万象的室内景观
制造业“逃离”珠三角?
珠三角世界级城市群建设进入施工期
立法后评估:且行且尽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