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师价值认知下的工业遗产城市设计研究*

2021-09-04 23:37赵子杰徐苏斌田甜青木信夫
南方建筑 2021年4期
关键词:建筑师遗产工业

赵子杰,徐苏斌,田甜,青木信夫

1.绪论

1.1 研究议题

今天建筑师群体成为工业遗产保护更新的主力军,事实上掌握了遗产建筑物理变更的方式与范围[1],其实践工作直接影响工业遗产保护与利用的实际效果。在当代产业转型与存量更新的社会背景下,工业遗产区更新城市设计项目遍布全国,因此考察当代建筑师群体对于工业遗产问题的认知与介入方式有着重要的社会现实意义。

1.2 研究综述

遗产的保护再利用实践被认为是一个复杂的决策问题,原因在于工业遗产所具有的私人/公共商品属性导致了不同利益群体因各自需求而呈现出不同的价值认知偏向[2,3],因此在实践中需要根据参与群体的多样性进行联合干涉以平衡利益与责任[4,5]。目前我国工业遗产改造的理论研究与实践往往由不同学科进行操作,而其学科专业与利益目的的不同则会影响到参与群体对于遗产的价值判断,进而影响工业遗产的固有价值(Intrinsic Value)与创意价值(Creative Value)[6、7]。由此延伸出第一个研究问题,建筑师认知下的工业遗产区保护更新对于城市的价值与意义。

从城市再生角度出发,城市设计是一种有前后传承、文脉关系的设计过程[8],与传统形式分析不同,遗产区城市设计强调历史内涵、城市职能与空间形态之间的联系与层级关系[9],意味着工业遗产区更新设计不是简单的空间形式再现,而是通过建筑空间语汇表述城市历史与社会的变迁过程;从遗产保护角度出发,工业遗产区保护利用必须遵循真实性、完整性原则[10,11],传统观点认为保护在事实上导致了一系列的经济、社会问题,激化了保护与发展之间的矛盾[12],那么如何在过去与未来之间保持平衡成为城市设计亟待解决的问题。由此延伸出第二个研究问题,建筑师如何进行工业遗产区更新城市设计,并考察其影响因素。

1.3 研究方法

研究通过对主创建筑师群体的访谈来记录工业遗产更新城市设计现状,致力于以激活个体的方式来提供对于全局的理解与把握[13]。为了保证受访建筑师群体的多样性,受访者包含高校学者型建筑师、私人事务所建筑师、国有设计院建筑师及地方建筑师;记录方式采取使用笔记与录音两种方式,访谈录音均逐字转录,使被访谈者的观点与细微差别在文本中显而易见;每人访谈时间长度从60min~90min 不等,以保证访谈的深入性。研究选取的案例均为由建筑师主导设计的工业遗产区更新城市设计项目,遗产区案例中既包括拥有保护身份的文物建筑,也包括了未挂牌的一般类工业遗产,旨在更好的观察建筑师对各类工业遗产的价值评估方式与分级保护利用策略。

2 工业遗产区更新对于城市的意义

近10 年来,都市主义与规划设计的主题不再是扩张与新建,而转为现有区域的转型与更新,城市工业区改造已经成为越来越多城市发展更新的常见选择,工业在城市中所发挥的美学、文化与经济价值已逐步改变了公众对于工业遗产的既有认知,如何正确认识与利用城市工业遗产成为了目前亟需解决的问题。

2.1 城市发展需求

工业遗产的更新利用与城市生活/消费方式的需求变化紧密相连,自798 起工业遗产的价值最先被先锋艺术家所挖掘,并将其改造为文化创作场所,这种市中心破旧、廉价的工厂满足了艺术先驱者对自由空间氛围与独特生活方式的需求;随后废弃工业地的经济价值渐渐被私人投资者所认可,大大小小的创意园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低廉的租金与大尺寸的空间形式受到创意、创业人群的极大欢迎;2010 年世博会及12 年上海西岸集团的成立则成为政府介入工业区保护更新的重要节点[14],再利用的步伐与规模大大增加,新的功能与活动被迅速引入,推动了美术馆、博物馆、商业、娱乐等多功能新城市消费景观的形成。工业遗产凭借其独特的文化/物质资本契合了城市发展对于精神文化与土地空间的诉求1),并将工业遗产视作一种能够改善城市形象、加速经济转型的重要资产,为旧城市生产景观转变成新消费景观提供了可能性[15]。受访人章明教授重点阐释道:“工业遗产本身蕴含一定的文化、物质资本要素,如果这些价值要素能够与当下的社会文化诉求结合,它就可以实现华丽转身,成为有活力的公共文化设施,传承城市的工业文化脉络。”

亦有观点认为工业遗产作为文化遗产的社会角色与地方发展需求之间存在冲突,在其转变为生活、休闲和消费场所的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会导致遗产真实性与历史价值的损失;另一个有争议的问题则是士绅化,具有历史与美学价值、位于市中心区域的遗产在更新后往往带来生活方式与消费水平的变革,带来空间隔离与社会排斥[16]。

2.2 历史与记忆

回忆和认同过去的能力赋予了存在的意义、目的与价值[17],与其他传统建筑一样,受访者普遍肯定了工业遗产为公众提供的归属感与认同感。遗产通过其独特的建筑景观与历史内涵将城市的过去、现在与未来相联系,而对遗产的再利用不仅保留了遗产本身,也保留了社会的公众记忆。受访建筑师柳亦春表示:“一个城市如果它各个时期的文化都可以通过某种方式呈现在这个城市的空间中,这座城市就会变的特别有厚度。”

“工业遗产在城市层面的设计与作用不单单会影响一座城市的物理面貌,更会极大程度的影响这座城市的人文素养与公众意识,它是一种思维的引导手段。”受访建筑师钟冠球认为,更新实践唤起了公众对于工业遗产的再认识,由此产生了很多公众讨论,反向促成了工业遗产的保护与利用,并以广州T.I.T园区为例,讲述了在创意园试运营期间,公众发现这些工业遗产也是一种城市文化,人们上书给市长,询问可不可以保留T.I.T园区,保留对工业历史的记忆。这些陈述清楚地表明在城市更新的进程中,人们对于工业遗产的文化、社会与经济价值有了深刻的再认识,逐步产生了一种社会普遍意义的工业遗产保护共识。

2.3 城市形象

工业遗产经过建筑师的设计,创造出具有吸引力与工业感的城市街景,可以有效改善地区形象,增加社区活力,为居民与外来工作者提供舒适的生产生活环境,并通过吸引外来投资与产业振兴来提高生活水平,为城市经济、生态环境作出重大贡献。受访建筑师李匡表示:“面对目前千城一面的城市形象问题,工业建筑从体量、风貌等方面与城市风格就有差异,更新则通过强调其历史身份与地域文化来塑造新的城市身份,突出城市形象的独特性与多元化。”文化形象的建立可以有效增强城市吸引力,访谈中许多建筑师表示工业遗产的内在品质对艺术家、建筑师以及各类创意人群有着强大的吸引力,并常常提及以798、红砖厂等为代表的艺术区对于城市经济文化空间的贡献,通过艺术家们富有灵感的创造力,工业遗产可以重新焕发城市魅力,塑造具有文化艺术活力的城市环境。

3 工业遗产区城市设计思路

3.1 设计思路总结

目前许多工业遗产区更新在传统区域规划之下设置城市设计环节,通过整合历史资源与现实机遇,对空间环境与功能定位进行有效的梳理与提升,以更好应对多样的城市发展规律与空间转型要求。例如上海黄浦江东岸公共空间贯通开放建设规划中,针对每一段岸线各自特征进行不同主题的城市设计,使黄浦江两岸呈现出缤纷的城市空间景象。鉴于此类项目,笔者本节重点考察建筑师在工业遗产区更新中的城市设计方法,并根据访谈对工业遗产城市设计思路进行总结如图1。

由图1 可知建筑师对于遗产与城市发展定位结合以及遗产改造设计本身的创意性最为重视,而对于遗产的价值评估环节仍涉及较少,具体因素如下:

图1 工业遗产城市设计思路要点(附

(1)城市发展定位:工业遗产改造利用的功能产业定位要与城市发展结合与互动,确定发展定位与总体布局;

(2)价值与空间质量评估:认定和评估遗产价值,鉴定遗产的既存空间质量;

(3)遗产与城市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考虑工业遗产场地环境、历史文脉、开放程度等因素;

(4)政府政策:妥善解决土地转化问题,改造在容积率、绿化率等指标上给予适当的优惠政策;

(5)遗产的当代性表达:升华旧的价值,允许新的创作,通过富有创意与启发性的干预措施,使工业遗产具有新的当代价值;

(6)社会参与: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工业遗产的保护与改造,树立正确的公众保护意识;

(7)长效更新机制:构建持续发展模式,制定长期发展计划,通过艺术干预与商业合作等措施,培养遗产区的特色文化,使遗产区更具有吸引力,鼓励外来投资。

3.2 重点城市工业遗产城市设计思路考察

3.2.1 更新开发主体与功能类别各城市对比

研究组统计了广州(31 处)、上海(57 处)、北京(52 处)三地工业遗产改造案例信息,总结了各城市工业遗产改造项目所属工业行业(图2)、开发主体(图3)、改造功能类别(图4)。

图2 工业遗产所属行业对比

图3 工业遗产开发主体对比

图4 工业遗产改造功能对比

(1)广州:工业部类以纺织、食品、仓储等轻工业为主;改造功能以文化创意产业为主(占比78%),商业、办公、酒店等占比16%,文化公共设施占比较少(6%);开发主体以民营资本为主占比84%(包括私营企业开发、原工业企业与私营企业联合开发两类),有政府投资背景的案例较少占比16%。

(2)上海:工业部类轻重工业占比均衡,其中轻工业为52%,重工业为48%;改造功能选择较为平均,改造成为文化创意产业占比44%,酒店、办公类占比26%,文化公共设施类占30%;开发主体为国有资产投资公司和政府投资占35%,私营企业、私营企业&原工厂企业联合开发占65%;

(3)北京:工业部类以电子、精仪、电器、能源、冶金等重工业为主,占比达73%;改造功能类别文化创意产业占42%,商业、酒店、办公占35%,国家矿山公园占6%,文化公共设施占17%;开发主体中,政府投资公司及政府部门投资占26%,由原工业企业改制后国有公司开发占19%,私营企业占比55%2)。

3.2.2 北京:保护与城市发展协同统筹

新中国成立后,为满足国家的发展要求,北京形成了以重工业为中心,国有经济与集体经济为主体的完整工业布局。今天,北京作为我国文化政治中心,如何有效的保护和利用城区工业遗产区成为了城市发展面临的重大难题。以酒仙桥地区718 联合厂、垡头地区北京焦化厂与石景山地区首都钢铁公司为代表,它们有着地理位置优越、占地面积大、封闭厂区环境复杂、建筑风貌独特的现状特征。当这类封闭大型工业厂区向城市开放时,必将全方位、多层次的与现有城市交通、功能、景观等城市设计因素进行碰撞与衔接。以首钢为例,针对现状建筑师薄宏涛提出了从工业性到城市性的核心改造理念,表示:“传统的大型工矿企业就是一个独立的社会,它有着完善而封闭的内生系统。未来我们希望它从工业性进入城市性的一个主要动因就是希望以一些大型城市建设为动力,让这块土地完全融入城市的综合系统之中。”建筑师李匡也表达了相同的观点,老首钢区域的改造复兴必须与城市发展相结合,其表示:“城市更新需要做一个综合考虑,如何能够既有效的保护遗产有价值的部分,同时又符合新的城市发展需求,平衡遗产保护与城市发展两者的关系。”为了更综合的解决老首钢地区转型问题,规划首先确立了以北区为工业遗产原貌控制核心区的开发保护原则(图7),在此基础上设计师们尝试从保护措施、用地布局、土地出让方式、交通路网规划、环境保护、产业定位等各个方面对首钢转型作出综合设计(图8)。从这种意义上来讲,评估不仅要考虑遗产区的历史价值和文化活力,还必须考虑遗产区为整个城市/区域所创造的经济、文化价值。

图5 更新前的三高炉地区

图6 更新后的三高炉地区

图7 首钢石景山厂区平面图

图8 首钢城市设计思路总结

3.2.3 上海:城市生产生活的再定位

上海作为我国近代民族工业重心,以航运、仓储、纺织等轻工业为主,厂房大多沿黄浦江与苏州河滨江两岸分布。在对上海建筑师进行访谈时,同济大学教授章明、大舍建筑事务所建筑师柳亦春均表示工业遗产改造要与未来城市发展定位相结合,在滨河滨江两岸将工业遗产区打造为滨江公共文化空间走廊,城市内部的工业厂房则积极鼓励创意文化产业,与上海市城市发展目标繁荣创新、幸福人文、韧性生态之城相匹配。本节,笔者将以杨浦滨江改造与民生码头改造为例(图9),阐释上海滨江工业遗产城市设计思路。

图9 上海杨浦滨江及民生码头区位示意图

3.2.3.1 杨浦滨江公共空间城市设计思路

杨浦滨江以杨树浦路为界,滩涂分布着纵深约300~500m 的数十个工业厂区,近代杨浦地区以杨树浦路为陆路运输,黄浦江为水路运输,成为上海近代民族工业的重要聚集地[18]。为了使这段历史得到传承,建筑师将发扬与保护工业遗产价值作为整个设计工作的目标,并由此提出以文化为核心的城市设计。章明教授解释道:“近代工业建筑占据了黄浦江、苏州河两岸大量土地,而这片区域是现代城市最重要的公共活力带,非常适合发展公共文化设施,更新契合了城市发展的需求,满足了居民对于精神文化的需求。”

城市设计方案一方面在还江于民的政策指导下,于杨树浦路与黄浦江之间增设安浦路(图10、11),同时延伸纵向路网,完善街区可达性,打造亲水公共空间;另一方面在规划上将安浦路以南50m 左右滨江区域作为城市开放空间,将此区域内的保留厂房转变为公共服务设施,并根据滨江开放步道的空间诉求对厂房的尺度进行缩减或增加,如原烟草公司机修仓库(生态之丘)改造,通过对厂房进行斜向梯级裁切,消减了建筑形体对于江边步道的压迫感(图12)。

图10 滨江道路规划-增设安浦路

图11 自绿之丘看安浦路-左侧为滨江公共空间,右侧文化商业办公空间

图12 杨浦滨江公共空间城市设计思路

3.2.3.2 浦东民生码头城市设计思路

大舍建筑事务所主持建筑师柳亦春则以浦东民生码头更新为例阐述工业遗产城市设计如何与区域产业定位相结合,建筑师认为城市设计首先应对区域内工业遗产逐一进行价值认定与空间质量评估,结合城市/区位规划,明晰产业定位,其总结道:“工业遗产城市设计不是简单的形态设计过程,而是一个城市生活、产业定位的一个过程。”以往城市区域产业策划通常由咨询公司独立完成,将经济要素作为重要的考量标准,但无法根据既有空间反向思考产业定位,因此民生码头在建筑师团队的建议下采取工作营方式,以建筑师为主导邀请三个团队共同策划,一组以掌握国际优质业态资源的大都会建筑事务所(OMA)亚洲公司牵头;一组以研究城市再生课题的东京工业大学安田幸一(Yasuda Koichi)教授及日建事务所牵头;另一组以上海建筑师团队为主,包括大舍建筑设计事务所、致正建筑工作室、刘宇扬建筑事务所,通过建筑师与策划师的紧密合作,帮助业主将民生码头更新主题确定为艺术、日常、事件,通过文化来调动新的经济增长,通过艺术来撬动日常生活,建筑师表示:“17 年城市空间艺术季这次事件只占用了部分空间,但通过这次事件把整个民生码头向全世界展示出来,也通过多方面的资源融合,来使工业遗产活化,这个过程就是在完成一个工业遗产区的城市设计,它是一个全方位的过程”(图13)。

图13 民生码头城市设计思路

3.2.4 广深:鼓励与引导民间资本

珠三角地区工业遗产多为轻工业厂房,面积较小,符合民营资本投资可控范围,适合民营创意园的创建,改造实践多以阶段式或城市微更新的设计策略为主(图14)。建筑师钟冠球与何健翔在访谈中均谈及在广州的工业遗产城市设计必须对民间资本进行吸纳,鼓励各方参与,需要政府树立正确的改造范例与引导政策,同时要提高公众对于工业遗产的保护观念。竖梁社工作室建筑师钟冠球表示在民间资本活跃的珠三角地区,政府一方面应当出台一定的政策去吸引民间资本参与工业遗产的保护利用,使工业遗产更新更具活力与多元性;另一方面应由政府树立正确的改造范例,并对民间改造进行一定的规范,限制大拆大建的行为,并提出城市微改造应当是当下城市更新的优先选择。建筑师钟冠球说道:“对比东北老工业基地哈尔滨等重工业城市,改造项目多由政府或者国企来主导,基本上没有民间的力量,这是因为城市发展没有到这个阶段;但在北上广深,由于市场经济活跃,民间资本强盛,其城市设计的思路也会发生改变,因此要根据不同城市的实际情况确定相应的改造策略。”

图14 深广工业遗产城市设计思路总结

源计划工作室建筑师何健翔亦表示这种民间资本的介入有利于城市工业遗产保护利用的多元化发展。同时其表示当下政府对于工业遗产改造政策与规范仍不完善,指出:“当前政府允许的土地临时使用期限太短,不可能有一种长远的文化预期,但如果有好的政策与投资,而且不要求马上有利益上的回报,工业遗产保护利用会取得更好的效果。”并以红砖厂早期改造项目为例,表示在亚运会时广州有了第一次对于工业遗产保护利用的尝试,红砖厂更新由广美牵头,以文化、艺术为主题,但只有三年的试营业期。三年后当红砖厂真正做起来的时候就产生了许多公众讨论,反而支撑了政府暂时不要拆除红砖厂,广州产生了与北京798 一样的自下而上的城市更新模式,凸显社会力量对城市更新发展产生的重要作用。

3.2.5 小结

通过对重点城市案例的分析与梳理,可以发现建筑师认知下的工业遗产城市设计并不是简单的空间改造与技术手段,而是需要与各个利益方进行博弈以寻找最佳解决方案的引导过程(图15)。北京工业遗产以大型重工业封闭厂区为主,与城市发展衔接矛盾众多,因此设计思路多考虑遗产保护与城市发展的综合统筹;上海市工业遗产多为运输业、仓储业及其它轻工业,分布集中于沿河沿江的公共开放地带,改造类别较其他城市以公共文化艺术设施比例最高,更新需要协调工业遗产与城市产业发展定位的需求关系;广州市工业遗产更新以民间资本投资为主,工业类别多为轻工业,建筑面积契合民营资本承受范围,但私有资本逐利性与遗产保护之间矛盾突出,设计思路应通过政府政策与城市微更新策略引导与鼓励社会资本。同时建筑师群体肯定了工业遗产区分级保护利用的介入方式,针对文物类工业遗产采用谨慎、有限的以保护为主的介入,针对非文物类工业遗产的保留/拆除与介入方式则需要根据城市发展需求和环境、空间、美学设计进行综合决策。

图15 工业遗产城市设计思路对比总结

总体来说,工业遗产城市设计思路需因地制宜的关注到城市方方面面,在保护遗产价值的基础上,鼓励工业遗产的微更新,使工业遗产真正意义上的活过来。同时引导社会公众遗产保护意识从简单的对老房子的保护利用到一种社会普遍意义的保护共识,工业遗产的城市设计已经不是传统的规划辅助工具,而是一种社会引导手段,一个城市生产生活的定位过程,一种遗产保护与城市发展综合创新活化的思维方式,它的责任是对城市社会经济文化发展起到积极的推进作用,是一种面向未来的发展战略。

总结

建筑师认可了工业遗产保护利用对城市转型发展起到的积极作用,保留工业遗产既丰富了城市的历史文化层级,又满足了社会经济需求,其独特的外在形象与文化象征正在成为一种新的地域性差异景观,是抵制城市同质化景观与建立独特城市形象最有力的武器[19]。

建筑设计的经典工作要点是结构、功能与美学,遗产保护则强调以价值为中心的工作方式,其中美学是艺术维度,其余要点则是功利的。这项研究强调了城市遗产区更新中功利主义与保护意识在建筑师价值认知排序中的重要性,即在保护遗产核心价值的基础上,通过实际、有效的手段解决各利益方的冲突,为遗产寻找合适的当代性表达方式以回应各个城市独特的社会、经济、文化发展需求,拒绝唯言功利或空谈理念。

此外研究发现建筑师对于遗产的信息收集、价值评估、分级保护、设计策略并没有严格、统一的流程与标准,甚至认为僵化的历史保护规范会限制建筑师的艺术发挥与设计策略的多元性。普遍性的保护原则可以基本保证遗产价值不受到大的损害,但优秀的建筑师可以把对遗产的价值理解内化到设计之中,也许那时统一的保护策略就不再被需要。但目前更重要的是去提高社会对工业遗产的保护意识,工业遗产区更新设计不是简单的技术问题,而是一种社会价值观的体现[20],取决于各个利益方共同的社会责任感,因此需要建筑师具有创意的改造实践、政府优越的扶持政策以及遗产保护学者积极的学术宣传三者相互结合,使社会公众对工业遗产形成一种保护的共识。

致谢:衷心的感谢竖梁社建筑事务所建筑师钟冠球、源计划建筑事务所建筑师何健翔、混迹城市新型空间运营商建筑师陈倩仪、大舍建筑设计事务所建筑师柳亦春、原作设计工作室建筑师章明、清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四所建筑师李匡、Zhijian Workshop 法籍建筑师陈梦津(Aurelien Chen)、筑境设计建筑师薄宏涛、墨臣建筑事务所建筑师赖军以及山东意匠建筑事务所建筑师(排序按时间先后)接受本研究组的访谈,他们为本研究提供了珍贵的一手资料,并对本课题给予了非常大的支持,由衷的向各位建筑师表示谢意。感谢两位匿名审稿人对早期版本的中肯建议。此外,本论文相关附件请查看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

图、表来源

图1、8、12~14:作者根据建筑师访谈内容整理绘制。

图5:王威摄于2017 年。

其余均为作者拍摄、绘制。

注释

1)以上海为例,2015 年工业仓储用地占据城市建设用地的27%,公共设施与绿化广场用地占比却仅为15%,远低于其他国际城市,因此对工业用地的调整迫在眉急。参见:上海市人民政府:《上海城市总体规划(2017-2035)报告》,第三章第三节国土资源利用市,城市规划用地平衡表,上海,2018 年1 月,第44 页。

2)北京工业企业多为大型国企,在政府、银行的资助下有能力对所属厂区进行自主开发;同时由于重工业厂区占地面积大,政府无力支付大额土地出让金,而由原工厂企业进行开发也更易于解决厂职工人员的再就业等现实问题,因此由原企业投资开发的工业遗产改造成为了北京的一大特色。

猜你喜欢
建筑师遗产工业
胖胖的“建筑师”
遗产怎么分
千万遗产
梦想成真之建筑师
掌握4大工业元素,一秒变工业风!
遗产之谜
遗产
一个建筑师的独白
工业技术
上半年工业经济平稳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