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钢伟,洪 艳,徐 雷,高伟俊
《柳叶刀》杂志“中国健康城市”报告,建议“从城市规划到健康城市规划”:…健康城市规划和设计应有助于提高城市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变能力,包括加强应急预警、响应、缓解和恢复能力。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北京出席二十国集团领导人应对新冠肺炎特别峰会并发表题为《携手抗疫 共克时艰》的重要讲话:“始终把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摆在第一位,按照同舟共济、科学防治、精准施策的总要求…”面对突如其来的病毒肺炎疫情,一方面我们再次看到了我国的效率与巨大能力,但同时把城市社区治理的一些问题也暴露出来[1]。邻国日本长期以来从城市建设和社区管理层面积累和实践了许多治理和应急抗灾经验,而基于CASBEE(详见下文解析)系列对于城市环境(特别是“韧性”层面)的思考实践值得我们关注。
以此次疫情为警,城市及其社区环境如何应对“未来未知变化”应该被重新思考。面对突发疫情,我们的城市及其社区暴露了大量的问题。如何做到在“时间”和“空间”上未雨绸缪以及灵活和弹性应对,是“韧性”的主要特征。首先,“时间”层面上缺乏高效的自治应对能力。一是简单粗暴一刀切。二是各地社区响应不平衡、局部反应迟钝效率低下。部分地区面对突发疫情的社区管理欠佳,暴露较多问题。虽总体良好,但基层社区自治水平和效率以及“韧性”能力均有待提高。其次,“空间”层面上现状高密度社区应对突发危机难度大,社区空间兼容极端条件能力差。一是高密度城市住宅社区的防控难度大。二是城市“三高”(高流动、高密度、高强度)下兼容极端条件的社区空间治理能力不够成熟。社区是城乡空间治理的基础单元,但目前社区的兼容极端条件的空间是脆弱的[2]缺少更合理的空间应对办法等。
韧性的概念自提出以来,经历了概念修正。根据亚历山大(Alexander)语源学的分析,韧性(resilience)一词最早来源于拉丁语“resilio”,意为“回复到原始状态”。其概念从最初的工程韧性(engineering resilience)到生态韧性(ecological resilience),再到演进韧性(evolutionary resilience)[3]。近年来也有比较多的研究论文讨论了国外韧性城市相关的案例研究。其中如韧性导向的美国诺福克城[4]、美国国家备灾框架[5]、荷兰空间规划[6]等。彭翀等[7]从从理论研究、政策导向和实践三个维度研究了国外社区韧性的提升策略。王承慧[8]在新冠疫情研讨中提出社区参与规划提升社区韧性的设想。龙瀛[9]和王昕晧[10]都提出基于泛智慧城市技术提高城市韧性。早期的城市可持续发展探讨主要集中于控制增长(growth control),来实现稳定性(stability)。在这种在安全防御(fail-safe)理念绑架下的城市以几乎僵化的模式抵抗不确定性(不断变化)扰动的影响。例如精明增长模式(smart growth)或者新城市主义(new urbanism)。与此相对,韧性城市强调系统适应不确定性的能力,是一种安全无忧(safe-to-fail)的途径[11]。强调城市整体格局的完整性和功能运行的持续性的同时,考虑不确定性扰动对城市造成的负面影响。我们应该看到城市管治等社会要素在调整和适应过程中扮演的主导性作用。比起单独考虑物质设施的投入,会更有效地促成城市应对危机的能力[12]。城市韧性应该是一种过程导向的行为。诚然,城市韧性还有很多亟待进一步探讨的课题,特别是疫情爆发前后的差异[13]。其一,应该随着“时间”变化而随之适应的韧性的程度量化方案;而韧性因子及其权重的选取是一个难点。其二,不同地域和城市条件和环境的不同造成的“空间”复杂性如何通过韧性解决。
聚焦日本历年来频繁的突发公共安全事件:每年高达1500次地震,还有台风、海啸、毒气、核泄漏等。这些造就了他们的危机意识以及应对突发事件的安全保障经验,值得我们学习。日本政府基于多年的CASBEE 等的环境和可持续发展相关研究实践,提出了应对未来未知变化的超智能社会“Society 5.0”。并认为这是人类社会发展的第五个阶段。在其五个重要的理念包括:(1)価値創造(创造价格);(2)多様性(多样性);(3)分散·循環(分散全周期);(4)強靭性を高める(强韧性);(5)自然と共生する(自然共生)[14]。这是和日本多年CASBEE 系统性实践而相辅相成的。特别以“强韧性”应对“未来未知变化”的研究和实践。
同时,在韧性城市量化实践层面,日本的CASBEE for Cities是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城市环境健康/可持续性能评价工具[15](图1)。根据赵格[16]的研究,LEED for ND 与 CASBEE for Cities是目前全球两个最具代表性的绿色社区/城市的评价体系,而日本的更加适合我国。虽然国内有《绿色生态城区评价标准》等,但是关于城市可持续定量评价的“未来价值(future value/將來值)”方面并没有明确的涉及。未来价值和其余泛绿色评价系统对比而言,最大的优势特征在于把城市环境效率建立在正值(环境成就Q1/社会成就Q2/经济成就Q3)和负值(能耗和碳排放L)之比的基础上,随着时间变化进行前后的变化对比(from Now to Future)(图 1)。这就给不同城市一个“韧性(富有弹性、可变)”的因“城”而异发展的调节基础,即“时间”和“空间”韧性相结合。不会造成片面追求高发展目标,导致类似“千层一面”等的城市问题。这一点对于中国和日本这一类高密度城市(特别是其中的社区)环境的韧性发展尤为关键。另外,本文日方合作团队从2000 年之后就针对日本的城市系统健康“科学防治”展开了一系列的研究[17-19]。但因社会结构、文化背景、管理体制等差异,需比较分析并辩证借鉴,思考适合中国的城市及其社区人居环境模式[20,21]。
图1 CASBEE for Cities评价表和“未来价值(future value/將來值)”的定义。(注:Q为环境品质活力,如大气质量、GDP 等。L为碳排放和废物排放。S为最优值(五星),C 为最差值。)
基于CASBEE“未来价值”,日本政府从实践出发,推进可持续经济社会体系的城市和地区为目标的“环境未来城市”构想:环境、社会、经济三个层面创造“每个人都想生活的城市”。因此在平成23 年度(2011 年)选定了11 个城市作为样板。同时也强调,将来理想的制定,需要根据各个城市特有的自然社会条件等,制定能够最大限度发挥多样性和独特性的方案[22]。
首先,本文通过位置叠加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图 2),将11 个入选的环境未来都市放入最新的日本疫情感染人数图中,可以发现这些城市确诊人数总体明显少于高感染地区(图中白色)。这反映了基于“未来价值”的环境未来都市成功应对了“未来未知变化”。基于CASBEE 评选上的城市明显优势于其他未入选城市。其次,本文利用SPSS26 软件对日本都府道县的累计确诊人数、现存确证人数、死亡人数、治愈人数进行了单因素ANOVA 分析(图 3)。从分析结果上定量论证了CASBEE 与疫情控制效果之间存在正相关:即基于CASBEE 评选上的城市受疫情影响人数少于其他未入选城市,而在治愈人数方面远高于其他城市。
图2 日本感人确诊人数程度及环境未来都市分布叠加图(注:数据来源:(1)都道府県別新型コロナウイルス感染症患者数マップ,截止20 200918;(2)https://future-city.go.jp/torikumi/#tab01,20200918 查阅)
图3 单因素ANOVA 分析
制度上要从“时间”效率和前后对比下提升社区环境应对突发事件的自组织“韧性”未来价值,以“环境”在发展中不断提升为重点。一是充分发挥“韧性单元”的小而精的快速应对特点。使其在有限范围内自发处理和应对日常和应急问题,及时阻止问题的蔓延避免更大的社会危机。如社区环境中改造社区卫生院,使其有能力第一时间处理应对突发状况,进一步再往上汇报。二是利用社区人居环境建设契机,重启社区自组织功能。如自我健康体系的营造,彻底摆脱形式化,建立便捷安全的邻里守望互助和应急自救。三是全面开展社区动态韧性评估和组织架构调整,要重视社会韧性衔接,评估结果作为韧性社区单元营造和更新的依据。如注重项目带动社会可持续性和社会资本提升的效果,改变政府包办的现象。涉及地方政府社区支持体系和基层社区治理组织构架进行灵活改革,如进一步修订居民委员会组织法等。四是不断提升社区人居环境信息学习能力和适应能力。有自我学习能力的韧性的社区能以积极的方式应对变化或压力,并快速恢复。使城市基层体系面临灾害时能快速切换至应急模式,以社区韧性减轻灾害影响。
环境“空间”上增强社区人居环境兼容极端条件的“韧性”未来价值,思考“环境”在空间中的特殊角色。一是全面系统评估城市高密度社区风险并制定应对规划,提升社区规划在空间规划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社区规划要注重家庭日常空间行为规律及社群组织生活的研究,使物质空间设计与社会空间设计有效融合,二是在社区人居环境建筑中要因地制宜评估。空间设计引导家庭(健康)行为,家庭行为优化空间设计,整体提升社区的抗风险水平。三是社区规划要制定兼容极端条件的环境空间应对预案,以同时满足常态及非常态下家庭基本生活需要,如重大防疫及自然灾害、大规模群体冲突等,优化社区人居环境韧性能力。特别是规划设计与空间建设要能够在极端条件下以社区为基本单元实现有效的空间管控和物资供应,极端条件下多层级空间运转是社区人居环境的重点内容。四是建立社区环境空间信息共享模型。对政府和科研机构内部,实行突发事件数据资料库建立和共享。形成的分析研究结果第一时间提交政府部门,有利于衔接、协调和决策制定。使空间自身的韧性和弹性正向回馈和循环。
不断积累和提升理论研究和项目实践,让社区人居环境在未来面对突发公共事件时避免“付出巨大牺牲”。这是规划和建筑设计工作者的目标,也正本文最大的出发点和目的:以此次疫情为警,以韧性城市的理论作为支撑,辩证借鉴日本的CASBEE“未来价值”及其“时空”的韧性理念和框架,从社区人居环境视角实现“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要求”的目标。
图、表来源
图1:CASBEE for Cities。
图2、3:作者绘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