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永平
(河南省安阳市人民医院麻醉科,河南安阳455000)
右半结肠癌(RC)是位于腹部偏右侧结肠的结肠癌症,多发于老年群体,常伴有大便黏液或带血、大便次数增多,严重影响生活质量及生命健康[1]。本研究选取我院老年RC患者104例,旨在探讨麻醉诱导前静脉微泵输注右美托咪定复合全身麻醉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2018年11月至2019年11月选取我院老年RC患者104例,简单随机化分为全麻组和复合组,各52例。全麻组男26例,女26例;年龄62~79岁,平均(68.59±3.04)岁;体质量指数(BMI)18.7~25.6kg/m2,平均(22.47±1.44)kg/m2;肿瘤分期:Ⅱ期21例,Ⅲ期31例。复合组男27例,女25例;年龄63~80岁,平均(69.01±2.89)岁;BMI 18.4~25.4kg/m2,平均(22.39±1.49)kg/m2;肿瘤分期:Ⅱ期20例,Ⅲ期32例。两组基线资料(性别、年龄、肿瘤分期)均衡可比(P>0.05)。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纳入标准:均经病理学检查确诊为RC;均伴有腹部不适、大便改变等症状;均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合并嗜铬细胞瘤、3级高血压等;合并全身性疾病;对本研究药物过敏。
1.3 方法
1.3.1 全麻组:采用全身麻醉,连接心电监护仪对血压、心率等基础生命体征进行监测,然后建立静脉通路;采用0.03mg·kg-1咪达唑仑+3μg·kg-1芬太尼+1.5mg·kg-1得普利麻+0.6mg·kg-1苯磺顺阿曲库铵进行靶控输注麻醉诱导;达到肌松要求后,气管插管,连接呼吸机进行机械通气,设置8~10mL·kg-1潮气量、12次·min-1通气频率、3~5mmHg维持呼气末正压;采用1%~2%七氟烷+0.07μg·kg-1·min-1进行靶控输注麻醉维持,间隔30min追加1.5μg·kg-1及0.3mg·kg-1苯磺顺阿曲库铵,术前20min停用肌松药。
1.3.2 复合组:采用麻醉诱导前静脉微泵输注右美托咪定(扬子江药业集团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183220)复合全身麻醉,麻醉诱导前10min给予负荷剂量1μg·kg-1右美托咪定,全身麻醉方法同全麻组,手术开始后持续泵入右美托咪定(0.5μg·kg-1·h-1),术前30min停用。
1.4 观察指标:①两组苏醒时间;②术前、术后6h、术后24h两组认知功能,采用简易智能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评分)评估,总分0~30分,分数越高,认知功能越好;③麻醉诱导前、气管插管1min、拔管时两组血流动力学[收缩压(SBP)、心率(HR)]。
1.5 统计学方法:运用SPSS22.0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苏醒时间、MMSE评分:两组苏醒时间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h、24h复合组MMSE评分高于全麻组(P<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苏醒时间、MMSE评分比较(±s)
表1 两组苏醒时间、MMSE评分比较(±s)
注:MMSE—简易智能精神状态检查量表
?
2.2 血流动力学:气管插管1min、拔管时复合组SBP、HR小于全麻组(P<0.05),详见表2。
表2 两组血流动力学比较(±s)
表2 两组血流动力学比较(±s)
注:SBP:收缩压;HR:心率;与同期全麻组比较,aP<0.05
?
RC多采用结肠癌根治术治疗,易并发肠梗阻,且老年群体多合并心脑血管疾病,术中应维持血液循环系统稳定,避免剧烈血压波动,增加血管压力及心肌耗氧,出现脑梗死或心力衰竭,影响术后康复及认知功能[3]。
术中常采用麻醉诱导下气管插管全麻,镇痛镇静效果均较显著,但术中血流动力学稳定性欠佳、术后认知功能易发生障碍,临床应注重稳定术中血流动力学,提升麻醉方案合理性[4]。因此,既保证一定麻醉深度,又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性是临床麻醉急需解决的重难点。本研究采用麻醉诱导前静脉微泵输注右美托咪定复合全身麻醉,结果显示术后6h、24h复合组MMSE评分高于全麻组,气管插管1min、拔管时复合组SBP、HR小于全麻组。右美托咪定是外周及中枢神经系统α2受体激动剂[5],具有高选择性,能降低交感神经活性,增强迷走神经兴奋性,从而加强镇静深度,避免呼吸抑制作用的产生;麻醉诱导前静脉微泵输注具有积极神经保护作用,能减轻麻醉药物对神经组织损伤,减少认知功能损伤。同时术中插管、拔管会产生较大刺激,本研究给予右美托咪定负荷剂量能增加麻醉深度,减轻插管、拔管时交感神经兴奋过程中儿茶酚胺、去甲肾上腺素释放,维持SBP、HR等血流动力学指标水平处于相对稳定水平,减少术后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另外,两组苏醒时间无统计学差异,表明右美托咪定不延长术后苏醒时间,但能抑制麻醉中不稳定因素,临床可推广应用。
综上所述,麻醉诱导前静脉微泵输注右美托咪定复合全身麻醉应用于老年RC能减少认知功能损伤,改善血流动力学,对苏醒时间影响较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