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维嘉黄哲丹黄丽明
(1.广州市越秀区北京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药剂科,广东广州510030;2.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药剂科,广东广州510630;3.广州妇女儿童医疗中心住院药房,广东广州510000)
高血压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之一,其临床表现为体循环动脉压的异常升高,其在成年人中舒张压不低于90mmHg和(或)收缩压不低于140mmHg[1]。近年来,社会经济发展以及老年化程度的加快,导致高血压的发生率逐年增加,同时随着疾病的进展可对患者的心、脑、肝肾等重要脏器造成损害[2]。中重度高血压患者病情较重,临床上常以药物进行控制血压,口服和舌下含服降压药物是较为常见的用药方式。本研究通过分析中重度高血压患者舌下含服硝苯地平缓释片的降压效果,指导中重度的高血压药物治疗方式,现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8年8月至2019年8月我院收治的中重度高血压患者71例为研究对象,其中男43例,女28例,年龄43~80岁,平均(57.58±6.86)岁;病程2~16年,平均病程(8.03±3.45)年;中度39例,重度32例。纳入标准:均符合《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3]中关于中重度高血压的诊断标准;无认知障碍;依从性良好;患者及家属对本研究了解,且知情同意。排除标准:继发性高血压;严重肝肾功能不全者;对本研究药物及其辅料过敏者;擅自停药或更改剂量或服用方式者。
1.2 治疗方法:入院后要求患者卧床休息,同时将其他的降压药物停用。舌下含服20mg硝苯地平缓释片,并观察15min,若效果不佳者再次服用20mg,连续治疗3个月。
1.3 观察指标:①血压:观察分析治疗前及治疗3个月后,患者舒张压和收缩压水平变化;②血压控制率:根据《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4]制定血压控制标准:完全控制:经3个月治疗后,舒张压降低超过20mmHg,或舒张压不高于85mmHg;部分控制:经3个月治疗后,舒张压降低超过10mmHg,且不超过20mmHg;无效:经3个月治疗后,舒张压降低不足10mmHg或升高。控制率为完全控制病例和部分控制病例与总病例的百分比之和;③生活质量:观察分析治疗前及治疗3个月后患者的生活质量,其中生理功能含7个条目,心理功能含6个条目,以like5级评分,各功能所属条目的平均分再乘以4得到最终分值,分值越高表示生活质量越好。
1.4 统计学方法:运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处理分析数据,定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治疗前后血压水平变化:患者经临床治疗3个月后,舒张压和收缩压均较治疗前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表1 患者治疗前及治疗3个月后血压水平变化分析(±s)
表1 患者治疗前及治疗3个月后血压水平变化分析(±s)
?
2.2 患者血压控制疗效:经过3个月的临床治疗后,患者的血压控制率为97.18%,其中血压完全受控制者24例,部分血压得到控制者45例,血压未得到控制或血压升高者2例。
2.3 患者治疗前后生活质量对比分析:经临床治疗3个月后,患者的生理功能和心理功能评分均较治疗前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2.4患者治疗期间不良反应情况:经临床治疗3个月,出现1例面部潮红,未见严重不良反应。
表2 患者治疗前后生活质量评分分析(x+s)
高血压是临床上常见的慢性病之一,亦是较为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可划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类,其中原发性高血压约占90%~95%[5]。明确病因的症状性高血压为继发性高血压,一般在病因解除后血压恢复正常,而原发性高血压目前尚未明确发病机制,多认为与遗传因素与环境因素有关[6]。近年来,随着工作及生活压力增大以及人口老年化的加剧,导致高血压患病率居高不下,且呈增长趋势[7]。目前尚未特效药治疗原发性高血压,为维持患者血压的相对稳定,常以药物进行控制。利尿剂、钙离子拮抗剂、血管紧张素II受体拮抗剂等为临床常用降压药物。若血压长期控制不良,可累及全身多个脏器,并诱发病变,使患者并发心肌梗死、脑出血的风险增大。因此,有效的控制高血压患者血压,尤其是中重度高血压患者,有助于减缓病情,最大程度减轻脏器所受损害[8]。临床上以静脉制剂的降压药物为高血压急症患者治疗的首选,但在静脉制剂不允许使用的条件下,口服及舌下含服药物即成为降压的重要方式,其中广泛应用的药物有硝苯地平和卡托普利等。
硝苯地平是一种临床上常用的降压药物,属于二氢吡啶类钙拮抗剂,其主要通过选择性抑制心肌和平滑肌细胞的钙离子通道,减少对钙离子的摄入,从而对血管平滑肌、心肌兴奋-收缩偶联产生抑制作用,降低血管平滑肌的张力,扩张外周血管,进而降低舒张压和收缩压;同时对心肌的收缩产生抑制作用,降低心肌耗氧量,冠状动脉得以扩张,痉挛状态解除,心肌血氧供应状况得以改善[9]。既往临床高血压急症以舌下含服硝苯地平进行急救,但相关研究结果指出,多数患者在采用舌下含服模式化可呈现剧烈的降压效果,但也使心脑血管意外的发生风险系数增大。1996年硝苯地平曾一度被呼吁停止以口服或舌下含服的方式治疗高血压急症[10]。随着硝苯地平缓释剂型的问世,其对抑制钙离子的作用时间更长,对血管平滑肌及心肌细胞的兴奋-收缩偶联抑制作用时间更持久。舌下含服硝苯地平缓释片,药物在舌下快速崩解,有效成分经舌下黏膜静脉丛快速吸收而发挥速效作用。本研究结果显示,71例患者在以舌下含服方式应用硝苯地平缓释片降压治疗3个月的收缩压和舒张压均较治疗前降低,同时血压控制率高达97.18%,可见中重度高血压患者应用舌下含服硝苯地平缓释片的方式能有效的控制其血压水平。本研究结果还显示,经治疗后患者生理功能和心理功能评分均较治疗前升高,可见及时有效的控制患者的血压,不仅对其身体功能有改善作用,而且在其心理上亦有积极促进作用,身心愉悦有助于患者的病情的转归。此外,缓释剂型降低药物的副作用,使其更适用于中老年人。
综上所述,中重度高血压患者应用舌下含服硝苯地平缓释片治疗方案疗效确切,控制血压平稳且持久,同时改善患者的身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