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生亲密须有“间”

2021-09-03 15:45朱晓芳
快乐学习报·教师周刊 2021年8期
关键词:师生

朱晓芳

摘要: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时,师生之间保持适度的心理距离非常重要。建立“疏密相间”的师生心理距离,因“生”而异、因“境”而异、因“事”而异,教师需要具体分析学生、情境等影响因素,找到师生之间最适合的心理距离,才能促进师生关系的和谐发展。

关键词:师生;心理距离;亲密有“间”

这里所讲之“距离”是指人与人之间的远近关系,换而言之,即是教师和学生相处过程心与心之间的远近,也称“心理距离”。我认为,师生相处之时切不可忽视这一“心理距离”,应做到亲密有间。一方面,亲密有“间”可以产生距离美,有助于维护教师威严性,有助于教师进行教育教学调控。[1]另一方面,亲密有“间”可以使学生学会尊重教师,有助于维护教师的权威。

在师生距离问题上,应该做到“亲而不纵,威而有格”;中和为美,过犹不及,关键在“度”。师生之间应“若即若离即则有度,离而不远,亲而不密,疏而不远。”[2]与学生保持多远的距离,这因人物、因时间、因情境而异,其衡量的标准应以不失原则为前提,共赢共进为目的,即看是否有利于教师开展教学活动,是否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是否有利于师生的共同进步。

一、因“生”而异,建立“疏密相间”的师生心理距离

初中这一阶段具有其特殊性,学生逐渐具有自主性和独立性,因此其个性逐渐发展,不同的学生特点各异,这就要求教师把握学生不同心理状态和性格特点,建立适当的心理距离,这样才能真正适应中学生的心理发展和多元化发展的时代,才能使教师的教学管理得以顺利进行。

例如:有些学生性格内向、敏感,他们渴望得到老师的关注却不会主动提出,这时候就需要教师主动去调试,缩短心理距离。课堂上一个鼓励的眼神,成功时的一阵热烈的掌声,失落时的一个拥抱的动作,都能帮助学生感觉到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缩短了。而对于外向、性格活潑的学生,老师则需要适当地拉大与他们的心理距离,因为这些学生会主动与老师交流,主动缩短与老师的距离,有时还会和老师讨价还价,这样很大程度上挑战了教师的权威性,所以面对这样的学生,教师应该自觉地与之保持距离,在他们犯错时也应该进行严厉地批评,让他们明白教师和学生是不同的。但是,疏远绝不能以打击学生的积极性为代价。

二、因“境”而异,建立“疏密相间”的师生心理距离

不同的时间,不同的情境,对于师生疏密关系要求不同,教师应适时地调试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在开学第一节课的时候,教师完全不了解学生特点,如果作为班主任,更是要在学期这第一节课开始就建立一定的班级准则。所以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应该适当地疏远学生,在充分了解学生特点后,再因人而异地去调试与学生之间的距离。

课堂与课后这两个不同的时间段,对于心理距离的疏密要求也是不同的。课堂是严肃的,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而形成自由的课堂,但自由不是随意,所以在课堂上教师要与学生保持一定的心理距离,避免学生在课堂随意地发言,甚至讲的内容与课堂内容毫无关系。而课后教师则可适当缩短与学生的心理距离,在学生失败伤心时,教师可以给予学生情感上的关怀和支持。当然,那也不能是完全零距离地交流,“度”还是应该把握好的。

三、因“事”而异,建立“疏密相间”的师生心理距离

师生间的心理距离不是固定不变的,周围存在着各种不停变化的因素,如学生的心理波动、家庭环境的变化、教学中的意外等都会使得师生心理距离改变,教师要敏锐感受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变化,及时反思,及时调整。一个胆小怯懦的学生感受到教师的关怀后过度地依赖教师,这时候教师就要思考该怎样有意对其恰当地疏远了,再拉近彼此之间的心理距离必然会使学生失去独立性。而对于突然远离教师的学生,也要引起重视,他们或许遇到了某些特殊的情况,教师应该及时与学生进行沟通交流,了解其原因,拉近师生间的心理距离。

总而言之,师生心理距离不是一层不变的,它处于一个不断变化发展的过程。该如何将师生间的距离调试至最恰当地位置,这因学生而异,因情境而异,因事情而异。当然,最重要的是起调试作用的教师,所以这也是教师教学智慧的表现之一,需要教师不断地去尝试实践,最终找到最恰当的心理距离。

参考文献:

[1]汤金洪.师生亲密必须有“间”[J].云南教育,2005(9).

[2]李德显,于立娜.理解与把握基础教育阶段师生距离的“度”[D].教学与管理,2006.

猜你喜欢
师生
师生共生研习 点燃课堂活力
高校千余名师生无偿献血66万毫升
暑假模式开启42条暑期安全提示转给师生家长
浙江省诸暨市牌头镇小学师生抗疫作品展
浙江省嘉兴市师生抗疫作品展
首届“接班人”杯广西中小学师生书法作品展示
师生之间无法言说的梗
首届“接班人”杯广西中小学师生书法
麻辣师生
哈尔滨师范大学美术学院雕塑系师生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