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影响下的高校就业指导工作模式研究

2021-09-03 20:46陆依芸
科学大众·教师版 2021年10期
关键词:就业现状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

陆依芸

摘 要:在新冠疫情席卷全球的大背景下,就业市场内外部环境受创,高校毕业生就业现状遭遇一定冲击。大学生是国家宝贵的人才资源,为帮助高校应届生走向社会,实现充分就业,本文探究当下大学生就业的现状,并分析应届毕业生就业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最后探讨受疫情影响下推动高校就业指导工作发展的具体措施。

关键词:高校毕业生; 就业现状; 就业指导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21)10-075-003

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报告指出,就业是最大的民生,就业工作的落实一端牵着千家万户,一头牵着改革开放的大局。在新型冠状病毒影响下,为解决人民群众的实际问题,我们始终坚持就业优先战略。各高校有必要对当下就业新形势、新挑战进行正确分析,把握机遇,推进毕业生就业工作,为国家输送高素养专业人才。

1.疫情下应届毕业生面临的就业现状

1.1社会对人才职业素养要求高

时代不断变化与发展,社会对人才要求也逐步提高。企业倾向于将求职者学历、工作经验等纳入初步筛选机制中。基于成本效益原则,用人单位对高职业素养人才产生倾斜。毕业生相较于社会应聘者而言工作经验欠缺,专业能力不足,削弱了其竞争优势。

1.2企业严重受创岗位增量减少

受新冠疫情影响,大部分企业尤其是餐饮业、旅游业等服务性行业遭遇重创,用人单位复工复产困难,不少甚至已面临破产危机。当前境内外的疫情影响造成用人单位岗位需求明显下降。从全国来看,根据Boss直聘等第三方招聘平台发布的数据2020年度全国高校应届毕业生新增岗位同比下降幅度达到40%左右。其中对于上海市而言,市教委该年度对近800家外贸企业做专项调查,从调研情况来看,超过六成的企业表示受境内外疫情蔓延和经济形势的影响企业出口订单锐减,用户需求受到影响较大。尤其是小微企业岗位需求同比降幅达到60%以上。对于目标岗位定位在民营企业、中小微企业的应届毕业生,其求职难度进一步加大。

此外,受疫情影响,少数应届毕业生年前已与用人单位签订合同准备就业,年后遭公司毁约,不得不重新加入就业大军参加春季招聘,继而促使就业市场供需失衡加剧。

1.3毕业生源增长求职压力加剧

据教育部网站消息,2021年高校毕业生总规模预计909万人,同比去年增加35万人。从就业群体来看,全國高校毕业生总量持续增加,将会带来挤压效应。按照全国高校毕业生平均就业率78%左右统计显示,过去三年累计累积历届未就业毕业生约600万,同样会加入现阶段就业招聘大军中,与应届生源竞争岗位。此外,近年来海外留学生回国人数持续增加,自2016年至今逐步递增,未来还有持续增长趋势。特别受疫情及多边贸易大环境影响下促使越来越多的留学生开始转战国内就业市场,上海等一线城市是他们首选就业目的地之一,这无疑又对我国本土高校应届毕业生带来挤压效应,来自国内外就业人群大量的涌入,增加高校应届毕业生求职压力。

2.高校毕业生就业中所存在的问题

2.1毕业生就业心态未适应当下实际

2.1.1慢就业现象同比增加,有畏难焦虑抵触情绪

受不可抗力影响,各高校经历特殊超长假期后,原定部分计划逐一推迟。使得毕业生对少数不可预见的变动产生焦虑感,毕业设计无法取材,毕业实习暂缓进行等一系列毕业相关事宜滞后。毕业生也因此进入“超长待机”状态,不想走出舒适圈,踏入社会环境适应,毕业生就业抵触畏难情绪增长。

2.1.2高就业心理定位失衡,就业区域偏好度显著

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各高校间招生规模扩大,学历优势已不突出。此外大学生对就业地域有显著偏好,高校学生扎堆留在一线城市。对于上海高校应届生源,各类调研数据都显示超过90%的毕业生首选是留在上海。事实上,上海每年吸纳其中75%左右的生源。理想与现实的落差,进一步加剧就业竞争压力。同时,本市生源更期望工作地点离家不出二十分钟的上下班通勤。不少应届生在求职过程中过度关注于薪酬及岗位舒适度而忽略自身专业技能与素养提升。根据58同城第三方平台近期公布的调查数据显示,上海高校毕业生平均期望薪资每个月为12070元,这一高标准的要求远远超出用人单位实际能够提供的平均薪资。毕业生一部分不合理、不切实际的就业择业心态,造成就业行动滞后,对就业市场持观望状态,期待“理想化”的岗位出现,错失不少就业机会。

2.1.3就业观念滞后且固化,跟风盲从无个人主见

部分毕业生求职岗位中选择参考周围人的建议,父辈由于自身成长环境与时代的不同,对于就业信息及理念有滞后性;朋辈基于自身发展做出的选择不具有普遍性。而毕业生缺乏对社会发展的认识,盲目听从朋辈及家长建议,只会限制自身就业选择。部分市属高校近期调查数据显示,64.8%的学生就业目标锁定在了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和国有企业中。但不可忽视的是政府机关单位正持续精简机构,以及事业单位逐步压缩编制的大背景下,这些目标单位所能吸纳的毕业生源数量非常有限。此外,部分毕业生基层工作意愿薄弱,受家庭观念影响,认为此类岗位工作艰苦,影响个人发展。这样缺乏吃苦耐劳的奋斗精神及落后、固执且功利化的就业观念并不可取。

2.2就业平台信息单一需求匹配度低

财富500强、集团公司等行业顶端大型企业早已建立独立的招聘渠道,实行无纸化简历筛选,实现系统化线上线下联动招聘模式。而在此次疫情中复工复产更为困难的民营企业、私营企业等中小微企业以往对线下招聘依赖高,依托新媒体招聘平台所发布岗位信息完善度低,求职者与用人单位存在信息不对称,造成岗位不匹配。这类企业规模小,基数大,岗位需求数多,往年求职招聘季中是吸纳应届毕业生的主力。因此解决高校生源求职实际问题,精准匹配推荐工作岗位迫在眉睫。

2.3就业指导教育工作实操基础薄弱

2.3.1专业课程脱离实践

不少高校专业课程设置以理论应试为主,任课教师在课堂中运用传统填鸭式的教学方式一味灌输专业理论知识,扼杀学生学习积极性、主动性。纯粹的理论化教学无法使学生理解内在原理,机械式简单重复相关知识不利于学生独立思考、探究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对专业理论掌握度不足以支持实操中的运用。另外,部分纯理论化课程已与市场需求相脱节,专业课教师并未实时更新行业前沿知识,导致毕业生在社会实践中适应性弱,专业实用性低,职业竞争力不足。

2.3.2职业规划系统性紊乱

部分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不明确。只有清楚了解自身发展需求,才能用专业知识武装自己,为未来职业素养奠定牢固基石。同时一些高校生涯规划课程教师学历背景与人力资源等相关专业无关,职业规划缺乏系统的专业知识,使得课程传授相对简单,教师本身也存在一定的知识盲点,知识结构的单一性限制了在给学生职业规划工作方面的创新能力,无法基于学生自身条件合理制定就业路径。

2.3.3就业指导针对性缺乏

在就业过程中不同专业领域之间行业优劣势不同,同一专业背景下学生求职意愿及诉求也不尽相同,就业指导容易忽略市场各行各业环境偏差及学生个性化需求,一概而论。此外部分高校毕业实习指导教师统一化考核标准,剔除了学生就业实习的多样性,阻碍毕业生多元化发展,限制学生行业认知及试错机会。既要使学生学有所用、学以致用,也要挖掘毕业生多种可能,全面调动学生就业积极性、专业性、不让就业指导留于形式及表面。

3.推动就业指导工作发展的具体措施

3.1价值引导学生促就业

3.1.1正视就业现状,转变就业观念

高校毕业生就业心态亟待引导。当前高校毕业生对于用人单位、就业薪资水平以及就业区域存在过高的期待。高校毕业生没有了解当下就业环境现状,正视理想与实际之间的差距,会造成企业单位招工难,毕业生就业难“两难”的社会现象。在这样的背景下,就业工作者需积极引导应届生源提高就业认识,转变就业观念。摒弃“一线城市才有好工作机会”“学历等同于能力,初入职场高学历必须高收入”等的旧观念,树立正确的就业职业观、薪酬观、区域观。并向学生剖析就业形势,加强学生忧患意识,针对毕业班学生点对点沟通,结合实际规划自身职业生涯发展目标,引导学生加强自身认识,立足当下,把专业特长、自身发展和国家需要结合起来,脚踏实地、奋进前行。针对学生“高就业、缓就业”现象中不合理不切实际的就业择业观念归因分析,疏导学生先就业再择业后创业。

3.1.2促价值观建设,提升就业动力

网络平台发展迅速,借此野蛮扩展的网络文化应运而生。“佛系”一词给当代大学生贴上了标签,他们面对竞争压力处于一种消极避世状态。面对“佛系”等处世文化,需引导大学生积极面对,树立正确的职业价值观,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

受疫情影响,我们度过不平凡的一年,可以借此契机以情动人,上好爱国主义课,宣传疫情防控中体现的家国情怀,讲好战役过程中发生的动人的家国故事,启示青年学子认识到只有将个人的小确幸融入国家的大光景,才能书写真正的人生华章,引导他们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而奋斗。

同时积极为学生介绍就业相关政策。“三支持一扶”“西部计划”“大学生村官”“应征入伍计划”“高校毕业生基层自主创业和灵活就业”“选调生项目”“特岗计划”“定向就业计划”等项目对意向学生一一解读,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扎根基层一线工作锻炼,到祖国需要的地方建功立业。

3.1.3重视心理健康,缓解就业焦虑

在求职及升学过程中,面试失败、考研未录取、出国offer被拒等情况难免发生。多数学生能自我调节,及时发现问题或转移战场。而对于部分无法接受现状,产生巨大压力及就业焦虑现象的学生需要心理疏导。高校通过开展“一生一策”点面摸排,了解每个学生就业状况,对于症状较轻学生,可实时进行心理疏导及时干预,培养学生在逆境中的“挫商”,提升综合素养。

中度焦虑无所适从的学生,学校可利用社会资源向外聘请专业心理辅导机构,对学生个性特点及就业心理予以全面沟通了解,通过典型培养、团体辅导等的方式来不断提升大学生职业素养。

3.2信息化推送精准就业

3.2.1搭建完善新媒体平台,多渠道推送就业信息

为拓宽高校毕业生就业信息获得渠道,各高校可依托微博、微信等新媒体平台建立完善的就业信息公众号,筛选合适的工作招聘信息多渠道推送。此外,现阶段网络环境纷繁复杂,高校在甄別招聘就业信息的同时也确保了学生网络安全。

除招聘信息外,高校可以通过平台定期推送就业指导文章,如面试技巧讲解、就业政策解读、校友风采展示等提升学生综合职业素养,并利用朋辈效应带动毕业生积极就业,转变求职心态。借助互联网平台建设,渗透学生网络使用环境,对主流意识形态和核心价值观进行正面引导,树立大学生正确的择业就业观。

3.2.2建立毕业招聘信息库,数字化匹配就业岗位

高校在完善新媒体信息平台的同时,可建立用人单位数据库,并完善毕业生就业信息。运用大数据信息技术精准推荐与毕业生求职意向相匹配的岗位,及时更新就业资讯、发布就业情况,优化学校、企业与毕业生三方各自信息接收渠道,提高招聘就职效率。

根据学生需求,进一步完善数字化信息系统,搭建信息化校园管理模式,开通学生线上校园沟通平台,改善以往单向发布就业动态,无法及时反馈跟踪学生求职状况的问题。用数字化信息平台对用人单位建立回访机制,针对已入职毕业生状况调研,反馈企业建议与招聘需求,用实践来检验教学成果,提升在校学生专业能力与职业素养。

3.2.3云课堂开展继续教育,云服务提供就业保障

从传统“面对面”教育模式改为“屏对屏”,利用教育部24365资源探索开展“云课堂”“云宣讲”“云招聘”“云面试”“云签约”等“云就业模式”。将疫情带来的限制转为就业工作模式创新的动力,开拓高校就业服务平台。“云宣讲”就业课堂突破了传统意义上空间的限制,在同一时段能为更多学子开设就业相关继续教育培训,增加受众群体。此外,推进“签约无纸化”服务供给,简化就业手续办理,让异地毕业生在过年期间无需两头跑,开辟绿色通道为高校毕业生“网上受理”就业手续等相关服务,高效率流程处理,提供就业保障。

3.3高校全面建设保就业

3.3.1就业队伍拓展工作辐射全面性

部分高校仍以辅导员为主要抓手,落实“一生一策”毕业生就业工作。辅导员作为学生日常管理者、思想政治教育者,应主动全面了解每一位学生的基本情况,能将就业工作融入日常的学生管理服务中。如开展就业相关班会为学生解答求职疑惑,依托党支部、团支部、班级等开展结对帮扶工作,树立典型,将已入职毕业生求职经验以讲座、校公众号、微课堂等形式分享给未落实工作学生,带动积极性。能“以情育人”关爱学生,疏导学生克服紧张、焦虑、悲观等的求职心态。并提高自身政治站位,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与针对性,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择业观念。

学生的就业求职工作不仅需要辅导员的引导与帮助,也需要高校教师的专业培养。对于教师而言,所授专业知识是学生未来职业生涯的基石,如果基础不扎实,即便万丈高楼也能顷然倒塌。因此在日常教学过程中有效的输出至关重要。作为任课教师首先应提升自身生专业需要,实时跟进更新专业前沿知识,使学生学有所得、学有所用,从而避免发生学生走出校园后专业技能与社会脱节现象。其次,在授课方式方法上,专业课教师应改变传统填鸭式灌输教学,增强互动性与趣味性,将理论知识结合问题情境讲通、讲透,提升学生学习积极性。再次,毕业实习带教教师应摒弃以往流于表面形式的考核评分机制,多数学生以“萝卜章”应付实习评定。带教教师应建立反馈机制,定期与学生及实习单位沟通进展,将学生“推出去”历练实习经验,真正意义上注重就业实践,培养就业能力。最后,专业教师也应注重自身职业发展,在具备专业丰富的理论知识的同时,也应加强与专业职业相关的实践经验,成为全方位综合发展的“双师型”教师,从而以丰富的理论及实践经验引导学生。

作为高校工作者,所有员工都有职责帮助在校大学生顺利走向社会,肩负着保障民生为社会输送人才的责任与使命。高校校级层面可以发动全体教职工参与就业工作中,高校教职工拥有一定的社会资源,充分调动可利用资源向毕业生介绍合适的工作岗位。因此建立以辅导员、授课教师两支队伍为主导,全校教职工一体的就业帮扶机制,能更好地全方面、全过程、全员一心为毕业班学子提供就业帮助工作。

3.3.1校企合作产教结合强化针对性

各高校可根据自身学科发展特色,有针对性地选择企业进行长期合作。现今比较成熟的合作模式如医科学院与医院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医院为学校提供学生实践实操场所,学校也能为医院输送专业人才,解决部分学生就业问题,互融发展,合作共赢。其他产业领域,包括近几年蓬勃发展的游戏制作专业,也可探寻这种模式,使学生及早了解专业特点,提高实践技能,在实操中转变不合理的就业观念,减少学生培养的资源浪费。加强就业指导工作的实践性应用,加大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力度,为高校学生提供针对性就业服务。

4.结语

在全球化背景下,面对世界经济的复杂形势和全球性问题,任何国家都不可能独善其身。国外疫情形势依然不容乐观,因此作为“命运共同体”,当前就业工作仍艰巨繁重。应对时代的挑战,我们应积极引导调整毕业生就业心态,完善建设就业平台服务工作,提升就业工作开展者自身素质,将毕业生就业工作做得更有溫度,解决大学生就业难题,向人民交出一份满意的答卷。

参考文献:

[1]张海,宋静.浅谈高职院校学生就业工作存在的问题和思考[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20,(07):134

[2]张宝玉.高校大学生就业质量提升路径研究[J]山东农业工程学院学报,2020,37(06):128-129+139

[3]程强.高校研究生就业工作的问题及促进策略[J]法制与社会,2020,(18):132-133

[4]陈小波.试论高校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创新[J]产业创新研究,2020,(11):139-141

[5]孟庆浩.以大学生就业为视角的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研究[J]产业创新研究,2020,(13):182-183

[6]张宗应.当前高职院校就业指导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安徽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0,20(02):59-62

猜你喜欢
就业现状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
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优化策略探析
职业院校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现状及对策
高职院校就业指导工作创新与优化分析
影响医学影像技术专业毕业生就业率的因素分析
扬州大学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专业就业方向调查与分析
做好高校毕业生档案转递工作的几点体会
浅谈高校毕业班管理工作中的细节之处
高校毕业生如何应对求职过程中的笔试
高职食品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及对策
内蒙古自治区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服务体系建设及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