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肥水素的南美白对虾养殖池塘浮游生物类群结构特征

2021-09-03 13:32钟文慧叶红梅蔡琰郝俊徐林通徐晓丽
河北渔业 2021年8期
关键词:多样性密度

钟文慧 叶红梅 蔡琰 郝俊 徐林通 徐晓丽

摘 要:通过开展肥水素在南美白对虾养殖中的应用试验,对水体浮游植物种类组成、生物量、多样性以及浮游动物密度进行分析,明确其对养殖水体浮游生物群落产生的影响。结果表明,本次试验池塘浮游植物共6门56属,其中优势种13种;对照池塘共6门54属藻类,其中优势种15种。试验池浮游植物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变化范围为1.74~2.77,均匀度变化范围为0.56~0.79,丰富度变化范围为2.64~3.94。中前期使用肥水素,试验池藻类种类多以绿藻、硅藻为主,且使用9 d以后藻类多样性、均匀度及丰富度呈现平稳上升趋势。后期随着水温升高,池塘有机质增加,试验池和对照池均以绿藻、蓝藻、硅藻为主。总体说来,养殖水体浮游生物的类群结构及变化受多种理化等因素的影响,肥水素对水体良好藻相的形成与保持有一定的调控作用,同时增加对虾养殖单产、降低投入成本。

关键词:对虾养殖;浮游生物;优势种;密度;多样性

水质调控是水产养殖中至关重要的一环。如今很多地区养殖水源紧张,养殖中后期池塘水质条件不佳,病害频发,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养殖成功率和效益。正确合理使用水质调节剂等产品,能够对养殖水体藻相或菌相产生影响,进而起到改善水质,减轻养殖水体有机物污染,降解氨氮、亚硝态氮等积极效果[1-3]。水质调控得当,水体稳定,养殖动物受胁迫影响小,降低疾病发生率,才能提高养殖效率与效益,同时减少水产养殖对环境的影响。2018年,结合本地区南美白对虾养殖生产实际,我们开展了肥水素在南美白对虾养殖中的应用试验,主要分析其对养殖水体浮游生物群落的影响。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点

试验点:天津市益多利水产品养殖专业合作社,试验池位于滨海新区塘沽宁车沽村。

1.2 试验材料

肥水营养素:试验产品是基于国家发明专利“动物营养素”研制而成的水质调控专利产品。肥水营养素为浅黄色或微绿色粉状,采用20余种有機、无机营养成分和部分中草药配制而成,营养全面,主要成分为锰、铜、铁、锌、钙等元素及部分中草药和氨基酸(见表1),具有广谱高效肥水、调水及稳定水质的功能。

1.3 试验设计与方法

1.3.1 池塘选择

选择临近的3个池塘,设对照池1个和试验池2个,池塘面积均为0.467 hm2,且南美白对虾养殖池均为多年养殖池塘,池塘面积大小相当、投放品种、密度及养殖管理方式一致。

肥水素使用方法为:1~2 m深的水面,幼虾阶段泼洒7.5 kg/hm2;一月后每月用1次,一次15 kg/hm2。其间根据监测指标,有针对性地进行水质调控,增加溶氧。根据对虾健康状况,出虾前半个月,加量使用一次,30 kg/hm2。试验池塘按照肥水素使用方法、用量要求等,结合池塘水质理化指标测定情况进行使用。

2 结果与分析

2.1 浮游植物的组成与优势种

2.1.1 浮游植物种类组成 本次试验池塘共包括6门56属藻类,其中:硅藻门10属,绿藻门27属,隐藻门2属,蓝藻门14属,裸藻门2属,甲藻门1属。其中优势种13种。对照池塘共包括6门54属藻类,其中:硅藻门11属,绿藻门26属,隐藻门2属,蓝藻门12属,裸藻门2属,甲藻门1属。其中优势种15种。详见表2、表3。

根据表2和表3,试验池塘在使用肥水素后,浮游植物种类多以绿藻、硅藻为主优势种,蓝藻等为次优势种,对照池以绿藻、蓝藻为主优势种,硅藻、裸藻等为次优势种。7月下旬进入高温期,试验池与对照池藻类优势种主要都是绿藻、蓝藻、硅藻,藻类组成相对稳定。

2.1.2 对照池与试验池浮游植物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 对照池浮游植物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变化范围为1.74~2.90,试验池浮游植物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变化范围为1.74~2.77。对照池和试验池塘呈现平稳上升趋势,浮游植物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变化范围及趋势相近。见图1。

2.1.3 对照池与试验池浮游植物种类均匀度 示范点对照池浮游植物种类均匀度变化范围为0.60~0.86,试验池浮游植物种类均匀度变化范围为0.56~0.79;示范点浮游植物均匀度变化趋势情况与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变化情况相近。见图2。

2.1.4 示范点对照池与试验池浮游植物种类丰富度 示范点对照池浮游植物种类丰富度变化范围为2.56~3.88,试验池浮游植物种类丰富度变化范围为2.64~3.94。对照池呈上下波动变化,试验池浮游植物种类丰富度呈平稳上升趋势,试验池与对照池丰富度总体平稳。见图3。

2.2 池塘浮游动物的组成与优势种

本次鉴定过程中,浮游动物只统计枝角类、桡足类、轮虫大类,并未细分。

2.2.1 轮虫平均密度 轮虫平均密度见图4。

2.2.2 枝角类平均密度 枝角类平均密度见图5。

2.2.3 桡足类平均密度 桡足类平均密度见图6。

上述三类浮游动物平均密度变化显示,对照池与试验池均无明显变化规律,表明养殖池塘浮游动物种类组成与数量变化非单一条件改变(肥水素应用)而产生规律性变化。

2.3 南美白对虾养殖生产情况

试验点5月25日投苗进行养殖,投苗密度为45万尾/hm2。9月下旬,池塘完成对虾收获,试验池塘平均产量7 020 kg/hm2,对照池塘平均产量6 000 kg/hm2;试验池塘平均养殖成本14.38元/kg,对照池塘平均养殖成本15.36元/kg。结果显示,相较对照池塘试验池塘平均产量增加1 020 kg/hm2,投入降低成本0.98元/kg。

2.4 分析讨论

浮游植物作为水生态系统中重要的初级生产者,能为大多数养殖的水生动物提供食物,也是水体中溶解氧的主要来源之一。其种类和数量的变化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其他水生生物的丰度和分布,甚至影响整个生态系统的稳定[8]。池塘养殖中适宜的藻类组成与数量是衡量水质的重要指标。肥水素含有锰、铜、铁、锌、钙等多种元素,从理论上具有肥水、调水作用,利于养殖池塘浮游植物的生长。其在南美白对虾养殖生产中应用试验也表明,中前期使用肥水素,试验池藻类种类多以绿藻、硅藻为主,且使用9 d以后藻类多样性、均匀度及丰富度呈现平稳上升趋势。后期随着水温升高,且池塘有机质增加,试验池和对照池均以绿藻、蓝藻、硅藻为主,池塘藻类组成符合高温期生产特点。另外,从养殖生产情况分析来看,池塘应用肥水素进行南美白对虾养殖,增加了单产,降低了投入成本,節本增效作用显著。

总体说来,养殖水体浮游生物的类群结构及变化受多种理化等因素的影响,因此生产中我们要综合分析,加以研判,适时选择针对不同水质情况的调控产品才能使之发挥应有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谢骏.健康养殖池塘水质的调控原理与技术[J].中国水产,2010,(6):54-56.

[2] 张汉华,李卓佳,郭志勋,等.益生菌对海水虾池浮游生物的生态调控效果研究[J].海洋科学,2009,33(1):12-20.

[3] 李云梦.凡纳滨对虾养殖池塘中的微生物调控作用及机制[D].杭州:浙江大学,2018.

[4] 全国水产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渔业生态环境监测规范 第3部分:淡水:SC/T 9102.3-2007[S]. 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7.

[5] 张勤,李贺密,孙成渤,等.天津地区浮游生物彩色图谱[M]. 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17:3-297

[6] 胡鸿钧,魏印心.中国淡水藻类—系统、分类及生态[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6:23-650

[7] 王旭娜,江敏,钟锐,等.凡纳滨对虾养殖池塘中浮游植物群落结构与水质因子的关系[J].水产学报,2018.42(11):1787-1803.

[8] 胡韧,林秋奇,段舜山,等.热带亚热带水库浮游植物叶绿素a与磷分布的特征[J].生态科学,2002,21(4):310-315.

(收稿日期:2021-03-25;修回日期:2021-07-01)

猜你喜欢
多样性密度
巧用浮力知识测量密度
利用网络教学多样性 开展有效教学
由古典戏曲看“代言体”在中国的前世今生
浅谈新时期群文辅导工作的特征
舞蹈表演的表现形式多样性研究
水磨地区蕨类植物多样性调查分析
第4讲 质量和密度专题复习
“密度”练习
密度的应用趣谈
密度的不变性与可变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