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姥之心

2021-09-03 12:07吴斌
散文选刊·下半月 2021年8期
关键词:太姥山碧草大路

吴斌

我对太姥山神往已久。《山海经·南山经》记载:“又东三百五十里,曰箕尾之山,其尾踆于东海,多沙石。”箕尾之山就是太姥山。

太姥山历史上与武夷山、雁荡山并称闽越三大名山。仰望太姥山,怪石嶙峋,险峻峭拔,绿峭摩天,摇曳云表,蔚伟壮丽。时有云气摩触峰峦,像薄纱笼罩,时而逍遥,时而汗漫。最先映入眼帘的是夫妻峰,它们相互依偎数千载,相亲相爱亿万年,仿佛诉说缠绵悱恻的爱情。以大自然的永恒诠释“我心匪石,不可转也”的诗意,以地老天荒的永贞昭示太姥娘娘的心。太姥山的山石千奇百怪,向外伸的似撩人衣衫,向下挂的像摇摇欲坠;悬挂山间的石瀑布飞流直下,浴翠涤苍,碧绿不染纤尘。肖人肖物的怪石,正像古人所赞:“太姥无俗石,个个似神工,随人意所识,万象在胸中。”沿途或陽光直射或荫翳蔽天,清风泠泠如丝竹轻弹。石阶或陡峭或舒缓或纡曲,两旁的杜鹃花已过了盛花期,些许枯蕊还依依不舍地残留在枝头,仿佛在向太姥倾诉曾经的姹紫嫣红。行至半山腰,盘曲的石阶旁卧着一块心形巨石,苔藓斑斑,碧草幽茂,盘根错节的藤蔓与树根缠绕,生生不息,一棵直径约十几厘米的灵树郁勃其上。碧草枝藤蔓延,像人体心脏的毛细血管,那灵树仿佛就是主动脉,被誉为“太姥之心”。太姥这袒露的心,向世人敞开她宽厚、仁慈、勤劳、善良的心胸,仿佛向世人昭示乐善好施、普济众生的佛心。

在山顶吃过午餐,稍作休息便下山。俗话说,上山容易下山难。尽管十步一休,五步一歇,“无限风光在险峰”的兴致依然不减。为了显示旺盛的精力和不服老的心态,我和几个年轻人走在前面,即便气喘吁吁、小腿胀痛,也少在众人面前喘息,唯恐年轻人笑话我年迈。在一个岔路口,一边是一条平坦的大路,一边崎岖蜿蜒向上通往五百罗汉堂,我们沿平坦的大路走了一公里左右,渐渐发现离山远,靠海近了。文友估计走错路了,赶忙在微信群里求助,按定位原路返回。原来,大队人马都在五百罗汉堂等候我们。贪恋平坦路,反而多走了两公里的冤枉路。

古人认为,山水与人,其气本相流通。但他们徜徉山水、徘徊觞咏的时候,常常会寄托一种与愉悦美景相反的哀怨悲凉情感,抒发如辛稼轩“无人会,登临意”的惆怅与无奈。“夫物之奇者,弃没于幽远,则可惜;置之耳目,则爱者不免取之而去。”(欧阳修《菱溪石记》)“予于是知功名之累人,不如幽闲之肆志也。”(都穆《游云龙山记》)“忘攀跻之勤,而不知高深之为惧也。”(汪泽民《游黄山记》)“此大江流日夜,客心悲未央时也。”(王思任《游焦山记》)他们寄情山水,是为了逃避残酷不公的现实;梦寐苍翠,是为了化解心中积郁的块垒;纵情奇秀,更是为了排遣生不逢时的郁结。

人在旅途,累中的乐,非闲逸之乐可比。乐中的累,它体现的是追求,是一场弥补残缺的修行,就像太姥之心……

猜你喜欢
太姥山碧草大路
大路长歌
樊莉
太姥山地质遗迹资源以及人文历史
太姥山之夫妻峰
药王谷石林
如何正确理解与认识风景名胜区规划
岁末感怀
大路弯弯 溪水缓缓
高宇 大路弯弯 溪水缓缓
大路河红军石刻标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