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书先生

2021-09-03 05:04任启亮
散文选刊·下半月 2021年8期
关键词:教书先生卫生所赤脚医生

任启亮

在我读书之前,只知道“先生”这个词的两种含义:一是指乡村赤脚医生,因为父亲有一位姓杨的朋友,是邻村卫生所的医生,总听到父母杨先生长杨先生短地称呼他,村里谁病了,也会去请杨先生;二是指老师,人们都称呼教书的老师为先生。

大概在我读小学二年级的时候,学校来了一位年轻的教书先生,他高高的个子,白白净净,文静,儒雅。其实他原本就是本村人,名字叫任士华,按辈分我应该喊他叔叔的。

许多年后才知道,他上世纪60 年代初师范学校毕业被分配到县里一所小学当教师,但没过多久,国家要精简城市人口和工作人员,由于他出身不好,首当其冲被发配回到老家当农民。当时村里的小学正缺老师,于是大队领导决定让他做了一名民办教师,按二等劳力计工分。因此,他就成了我的老师。由于都是本村人,又同姓同宗,我的父母并不像对待别的老师那样称他先生,而是直称其名叫士华,并让我们喊他士华叔。在我的心目中他可是名副其实的先生,因为他知识渊博,教课认真,态度和蔼,心又细,对人也好。

这个老师除了上课教书之外,整天就是埋头看医学方面的书,并买来一个人体模型,对着医书看得入迷。他还用白布包着棉花缝制一个布包,一有闲暇便拿着银针在上面练习针灸手法,有时还直接在自己身上扎过来扎过去。一天,有一位学生家长称自己每到傍晚胃就發胀,已经困扰好多天。任老师说,让我来给你扎一针试试。他打开针盒,没想到有那么多银针,粗的细的长的短的,足足几十根。他先是拿出一根细细长长的银针,用酒精棉球擦拭几遍,再用酒精棉球把患者的小腿处擦拭消毒,然后动作麻利地将银针扎进穴位,他一边慢慢地捻转银针,一边问患者的感觉,神情专注,从容淡定,然后又陆续在患者的腿部和后背共扎了长长短短6 针。半个多小时后,针灸结束,那位家长说:“神了,胃不胀了,舒服多了。”从此任先生名声大震。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在小学校前边的大队部腾出了一间房,办起了村卫生所。任老师既是教书先生,又做了看病先生,成了一名兼职的赤脚医生。由于有了卫生所,经常上完课一转身他就去了那里,有病人看病,没有病人就改作业。改完作业备完课,他就如饥似渴地钻研医学知识,卫生所成了他的家。

有时他正在给学生上课,突然有人抱着孩子趴到窗台上喊他。他会说“同学们等一会儿,我先看一看”,用手摸一摸孩子的额头,再问问情况,如果没有大碍,他会让家长等一会儿,待下课再到卫生所处理;如果情况较紧急,他会把课暂时停下来,马上带去卫生所治疗。

后来,由于医务室较忙,大队领导看他两边兼着实在顾不过来,决定不让他再兼课,专门负责医务室工作。从此,他成了一名名副其实的赤脚医生,照样拿着二等的工分。

我们村虽然距离县城不远,但需要翻过一个小山包才能进城,如果绕行则需要更多的时间,而且那时候不通汽车,一般情况下生病不会去城里看,也没有条件去市里的大医院。因此,全村的老老少少,有个头疼脑热、大小毛病都去找他,比如感冒发烧、拉肚脱水、发炎上火、头疼失眠、常年胃病、老年气管炎、农活受伤、蛇咬虫叮,等等,无论谁身体出现不适,都是依他的药方去治,全村无论是大人还是孩子,无论是老毛病还是新毛病,无论遇到多么紧急的情况,只要到了卫生所,见到他,心里就踏实多了。无论在什么情况下,他都不慌不忙,不急不躁,眼里含着微笑,轻言慢语。听诊、问诊、号脉,配药、抓药、打针、包扎、针灸、按摩,这一切都是他一个人完成。看病时他更重视与你交流谈心,帮助你寻找致病原因,为你克服紧张心理,传授保健预防知识。不用说治疗的效果,他的态度就能使人着急的心情稳定下来,紧张的情绪放松下来。他这个赤脚医生是全天候的,24小时随时待命,岗位不仅在卫生所,而是随时随地。每天晚上,他都会把一个药箱背回家,准备好常备药和急救药。

1971年冬天的一个夜晚,奶奶支气管炎发作,憋得喘不过气来,父亲不在家,母亲把我和妹妹叫醒,“赶快去喊士华!”我们气喘吁吁地敲响了他家的门。“啪”的一声灯亮了,他只说了声“稍等一下”,并未多问,两三分钟后,就披着棉袄,挎着药箱打开了房门。他大步流星地走在前边,我和妹妹小跑着跟在后边。我告诉他奶奶的情况,他安慰我们别着急,不要紧的。果然,经他半个多小时的处置后,奶奶终于把憋着的一口痰吐了出来,情况立即好了起来。

全村一千多人,相信所有的人都找他看过病,吃过他配的药,接受过他的治疗。后来,村子没有了,变成了一个小区,住的人也多了,天南地北的都有。村子的卫生所也早就改制了。他的儿媳是正式的医学专业毕业生,在小区开了一家诊所。他依然在那里做着他的全科医生,病人更多了,不仅有原先的乡亲,还有附近的居民。诊所很红火,很多是奔着他来的,尤其是老人和孩子的毛病都要找他来治,大家信任他,也更倚重他。

我的父母在世时,只要身体不适就去找他,几十年如一日。我有时给家里打电话时,父母经常会跟我念叨,到士华那儿测体温了、量血压了、拿药了,士华交代要怎么注意身体,要这样,不要那样,等等。我跟他们说,感觉不舒服要到市里大医院去看。他们却说,还不是一样,大医院不见得有士华治得好呢,并说需要去医院检查士华会提醒我们的。果然,父母身体有了一些大的问题,都是他及时建议要去大医院检查治疗。

在他儿媳的诊所里,经常会有一些人,他们不是来看病的,而是为了来看看他,与他说说话。这些人有的曾经是他的病人,有的是他的病人的家属。我最近回老家时,也专程去看望他,与他聊聊天。他的笑容依然如故,精神矍铄,只是背有些驼了,满头的银发,但这样的他更显精神。

猜你喜欢
教书先生卫生所赤脚医生
我家有位“赤脚医生”
老照片里的赤脚医生
远离体系医院干休所卫生所医疗保健工作的做法
牛屎饼花
毛泽东为何批示“赤脚医生就是好”
有缘的银子
有缘的银子
评方小平《赤脚医生与现代医学在中国》
叶县标准化村卫生所建设成绩斐然
普通高校卫生所财务管理的几点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