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爱琴
(甘肃省甘南州卓尼县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甘肃 卓尼 747600)
小儿支气管炎是指小儿毛细血管的病变主要发生在肺部的细小支气管,即毛细支气管,故又称“毛细支气管炎”[1]。该病通常是由普通感冒或流行性感冒等病毒性感染所引起的并发症,表现为咳嗽、喷嚏、发作性呼吸困难、面色苍白、口唇发绀、肺部体征早期以喘鸣音为主,后期出现湿音,病情严重者则伴有充血性心力衰竭、呼吸衰竭,严重影响患儿的生长发育[2]。在临床治疗中,许多患儿由于长时间持续用药,导致出现耐药性,影响治疗效果。因此,需要有效的护理干预确保整体疗效,降低患儿的临床症状消失时间。研究表明[3],整体护理在小儿支气管炎护理中能有效缩短住院时间,加快症状消失进程。为此,本次研究选取卓尼县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2018 年1 月-2019 年12 月期间收治的124 例小儿支气管炎为分析对象,分析整体护理在小儿支气管炎护理中的应用效果,结果如下。
取卓尼县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于2018年1 月-2019 年12 月期间收治的124 例小儿支气管炎为分析对象,2018 年1 月-2018 年12 月收治的62 例患者列入参照组,2019 年1 月-2019 年12月收治的62 例患者列入观察组。参照组男患儿有32 例、女患儿有30 例;年龄3 个月~3 岁,平均年龄(2.39±0.38)岁;疾病类型:急性支气管炎34 例、慢性支气管炎28 例。参照组男患儿有37 例,女患儿有25 例;年龄2 个月~3 岁,平均年龄(2.11±0.21)岁;疾病类型:急性支气管炎36 例、慢性支气管炎26 例。两组患儿的一般资料采用统计学软件比较,发现其男女比例、年龄、疾病类型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患儿家属为自愿参与本次研究并已签署知情同意书,本次的研究得到医院伦理委员会的批准。
符合小儿支气管炎的诊断标准;早期呼吸音变粗,双侧可听到水泡音;血气分析检查,可见低氧血症以及动脉血氧二氧化碳分压降低或升高;胸部X线片检查,发现肺纹理增粗、双肺透亮度增强或有小片肺部斑点阴影;急性支气管炎初期表现为干咳,后期出现痰液并增多,形成粘液性浓痰;慢性支气管炎以持续性咳痰为主,夜间最为明显,有相应慢性炎症改变[4]。
纳入标准:符合小儿支气管炎的诊断标准,临床表现为咳嗽、面色苍白、口唇发绀等;患儿家属同意参与本次研究;患儿年龄在2~3 岁之间[5]。
排除标准:合并有其他严重疾病;有支气管炎病史者;本次研究前一周接受过其他治疗者。
两组患儿入院后均接受镇咳祛痰、解痉平喘、雾化吸入等措施治疗。参照组患儿采用一般护理模式,其方法包括叮嘱患儿按时服药,监控患儿体温变化,调整患儿的饮食情况。
观察组患儿采用整体护理模式,其主要方法包括:(1)基础护理:将患儿病房增添卡通元素,即将壁纸、床单、被罩等换成卡通人物形象,电视播放卡通节目并播放柔缓的轻音乐,使患儿能够在自己喜爱的环境中接受护理,增加其配合度。患儿入院后,护理人员需要每日监测其生命体征;由于患儿的表达能力有限,因此护理人员需要每日严格监测其体温变化,如体温达到38.5℃以上者,年龄较大的可以采用物理降温,年龄稍小者则在必要时采用药物降温;护理人员还需要确保患儿病房空气流通,做好勤通风和消毒的工作;患儿咳痰时,护理人员需要将其翻身并轻轻拍背,帮助患儿咳出痰液,保证患儿呼吸顺畅。(2)饮食护理:护理人员应予以已进食辅食的患儿易消化、高蛋白、高营养的食物,例如蛋羹、芥菜粥、梨粥、小米粥、山药汤等;对于还在进行母乳、奶粉喂养的患儿,护理人员应告诫患儿母亲给予其七分饱即可,避免患儿过饱,同时警惕患儿在吸吮时误吸和呛咳,提醒患儿家属尽量让患儿能够多饮水,促进痰液的稀释,从而及时排出痰液。(3)心理护理:护理人员在护理过程中需要注重患儿及其家属的心理护理,以此构建患儿阳光积极的心态;对于年龄稍小者,护理人员需要与其家属进行沟通,先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从而让患儿家属对护理人员产生信赖感,对护理人员的健康宣教具有依从性;对于年龄稍大者,护理人员可以通过亲切、温柔的态度与其沟通,直接与患儿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同时确保患儿对护理人员产生信任感与依赖感,从而促进患儿的依从性。当患儿出现身体不适而啼哭时,护理人员可以通过观看动画片、做游戏、讲故事等方式转移患儿的注意力,缓解不适。(4)知识宣讲,先对根据患儿家属采用问卷方式评估其对疾病知识的认知程度,再根据问卷结果对其进行针对性的健康教育宣讲,同时需要将对疾病的致病因素、临床症状、治疗方法、整体护理的目的及意义等重要知识点告知患儿家属,同时可以通过观看视频、讲座等方式增强患儿家属对疾病知识的掌握程度。(5)呼吸道护理:护理人员需要每隔3 天就对患儿进行一次呼吸道评估,根据医师对患儿的诊断进行护理,对于不会咳痰的患儿,护理人员可以给予其雾化吸入;对于已学会咳痰的患儿,护理人员则需要轻轻拍其后背,促进其痰液的咳出。
(1)对比两组患儿护理症状消失时间和住院时间对比,其症状包括咳嗽、低烧、肺部湿音等。(2)对比两组患儿家属护理总满意度,采用本科室自制的满意度评分表进行评估,评分项目包括护理水平、护理响应速度、沟通水平等,分值为六十分制,评分>50分表示满意,评分40~50分表示较满意,评分为30~39分表示一般,评分<30分表示不满意。总满意度=满意率+比较满意率
使用SPSS20.0 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症状消失时间、住院时间均属于计量资料,行()表示,采用t 检验;家属总满意度属于计数资料,行[n(%)]表示,采用χ2检验,若检验结果为P<0.05 时,则表示两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护理后,观察组患儿的咳嗽、低烧、肺部湿音消失时间均短于参照组(P<0.05);观察组患儿的住院时间短于参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儿症状消失时间和住院时间对比()
表1 两组患儿症状消失时间和住院时间对比()
护理后,观察组患儿家属的护理总满意度(72.58%)高于参照组(54.84%)(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儿家属的护理总满意度对比[n(%)]
小儿支气管炎在临床中是一种常见的急性上呼吸道感染,该病症不同于一般的气管炎或支气管炎,其临床症状类似于肺炎[6]。小儿支气管炎多发于3 岁以下儿童,而6 个月以下婴幼儿发病率较高。该病常发生在上呼吸道感染3 天后,出现持续性干咳和低烧,而重症患儿出现鼻煸和三凹征(即患儿吸气时出现锁骨上窝、胸骨上窝、上腹部凹陷),严重影响患儿的身体健康[7]。根据临床实践证明,患儿由于年龄较小、治疗过程中常出现哭闹、身体尚未完全发育等原因易影响治疗效果,故此,需要有效的护理措施确保治疗效果。
本次研究发现,观察组患儿的咳嗽、低烧、肺部湿音消失时间均短于参照组(P<0.05);观察组患儿的住院时间短于参照组(P<0.05);由此可知,整体护理应用于小儿支气管炎患儿护理中可以促进病情的恢复速度,缩短患者住院时间。整体护理模式是一种系统化、全方面化、个性化的一种细节化护理模式[8]。护理人员通过优化患儿病房环境,即根据患儿的喜好进行布置,可以使患儿在喜爱的环境中放松和适应,从而提高患儿对护理工作的配合度;通过多种形式帮助患儿家属掌握疾病知识,使其了解患儿发病的致病因素,对此提高警惕心,防止患儿发病;同时护理人员对患儿实施技巧性的护理方法,能够保证在护理过程中的护理质量,同时通过间接与患儿家属或直接与患儿沟通,能够增进医患关系,提高配合度,从而提高护理效果[9]。本次研究发现,护理后,观察组患儿家属的护理总满意度(72.58%)高于参照组(54.84%)(P<0.05);由此结果可知,观察组护理总满意度达到72.58%,较于参照组的54.84%明显提高,说明整体护理应用于小儿支气管炎患儿护理中可以提高患儿家属的满意度。整体护理模式是对患儿采用基础护理、饮食护理、心理干预、知识宣讲、呼吸道护理共五个护理方式,护理人员再根据患儿个体建立个性化的护理流程及护理对策,并按照护理流程严格实施在护理过程中,这有利于改善护理人员在护理过程中出现盲目性或疏忽性,故而可以提高护理质量[10]。
综上所述,小儿支气管炎患儿运用整体护理模式可以促进病情恢复速度,改善临床症状;护理中对患儿家属进行疾病知识宣讲,可以使患儿家属掌握疾病知识,提高对护理的满意度,值得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