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敬斌,解勤兴
(天津工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天津 300387 )
锂硫电池目前面临的主要问题有以下几个:硫正极和锂化产物Li2S、Li2S2的导电性能差;循环过程中的体积变化大(约80%);溶解度极高的多硫化物中间体的“穿梭效应”;存在锂枝晶等。
近年来,研究者采用复合电极制备、锂负极修饰、电解液改性等方法,改善锂硫电池的循环稳定性[1]。这些方法不仅制备工艺复杂,而且成本高。Z.Y.Zhang等[2]通过刮涂法制备多孔氧化铝涂层改性隔膜,组装的电池以0.2C的电流在1.5~3.0 V充放电,首次放电比容量为967 mAh/g,第50次循环的放电比容量为593.4 mAh/g,循环稳定性仍需提高。D.X.Yan等[3]采用Al2O3颗粒修饰聚丙烯(PP)隔膜,虽然具有良好的电解液浸润性及热稳定性,但循环稳定性较差。组装的电池以0.2C的电流在1.7~2.8 V充放电,首次放电比容量仅为91.5 mAh/g;第45次循环的放电比容量仅保持在27.5 mAh/g。金属有机骨架(MOF)及衍生碳材料,具有比表面积大、结构有序和孔隙率高等特点,可作为锂硫电池功能材料,阻止多硫化物的迁移,抑制“穿梭效应”。
本文作者采用水热法制备Al-MOF前驱体,通过简单的热处理得到衍生的Al2O3/C复合材料,与导电剂Super P共同制备Al2O3/C@Super P@PP改性隔膜,用作多硫化物的阻挡层。对材料的微观结构进行分析,研究材料作为锂硫电池改性隔膜材料的电化学性能。
前驱体Al-MOF的制备:将1.875 7 g(5 mmol)Al(NO3)3·9H2O(上海产,AR)和0.666 9 g(2 mmol)聚乙烯吡咯烷酮(PVP,天津产,AR)溶于30 ml N,N-二甲基甲酰胺(DMF,天津产,AR)中,记为溶液A。将0.332 2 g(5 mmol)对苯二甲酸(H2BDC,天津产,AR)溶于30 ml DMF中,记为溶液B。在搅拌状态下,将溶液A迅速倒入溶液B中,高速搅拌30 min。停止搅拌后,将混合溶液倒入水热釜中,在140 ℃下水热反应10 h,取出后抽滤,收集粉体。将所得粉体在60 ℃下干燥12 h,得到前驱体Al-MOF。
Al2O3/C的制备:将前驱体Al-MOF在氩气的保护下,以5 ℃/min的速率升温至800 ℃,热处理2 h,得到衍生氧化铝多孔碳材料,记为Al2O3/C。
Al2O3/C@PP的制备:以N-甲基吡咯烷酮(NMP,天津产,AR)为溶剂,将质量比8∶2的Al2O3/C粉料、黏结剂聚偏氟乙烯(PVDF,合肥产,电池级)研磨制浆。将混合浆料刮涂在Celgard 2300膜(美国产)表面一侧,涂覆厚度为50 μm,将此改性涂层记为Al2O3/C@PP。涂覆后的隔膜在50 ℃下真空(≤-0.1 MPa,下同)干燥24 h,备用。
Al2O3/C@Super P@PP的制备:以NMP为溶剂,Al2O3/C、导电炭黑Super P(合肥产,电池级)和PVDF按质量比8∶1∶1混合制浆,制备及后处理方法与Al2O3/C@PP相同。
用RINT2000型X射线衍射仪(日本产)分析样品的晶体结构,CuKα,λ = 0.154 nm,管压40 kV、管流150 mA,步长0.02°,扫描速度为5(°)/min;用K-Alpha 型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英国产)对样品表面的C、O和Al元素进行分析;用S-4800型冷场扫描电子显微镜(日本产)分析样品的微观形貌和结构;用STA-409PC型热重分析仪(德国产)在空气气氛中对样品进行热稳定性分析,升温速度为10 ℃/min。
将升华硫(北京产,CP)和Super P以质量比4∶1混合,用熔融扩散法在155 ℃下反应12 h,得到硫碳复合材料。将硫碳复合材料、Super P和PVDF按质量比8∶1∶1分散在NMP中,然后涂覆到10 μm厚的铝箔(合肥产,电池级)表面,在60 ℃下真空干燥24 h,最后裁剪成直径为13 mm的圆片,单片极片的硫含量约为1.6 mg/cm2。
以金属锂片(天津产,电池级)为负极,1.0 mol/L LITFSI/DME+DOL(体积比1∶1)+添加剂0.1 mol/L LiNO3(苏州产)为电解液,改性隔膜为隔膜,组装CR2430型扣式电池。
用CHI 660E型电化学工作站(上海产)对组装的电池进行循环伏安(CV)和电化学阻抗谱(EIS)测试。CV测试的电位为1.7~2.8 V,扫描速率为0.1 mV/s;EIS测试的频率为10-1~105Hz,振幅为±5 mV。
用CT2001A型多通道电池测试系统(武汉产)对组装的电池进行恒流充放电测试。电压为1.7~2.8 V,电流分别为0.2C和1.0C。
图1为Al-MOF和Al2O3/C粉末的XRD图。
图1 Al-MOF和Al2O3/C的XRD图Fig.1 XRD patterns of Al-MOF and Al2O3/C
从图1可知,热处理前的Al-MOF粉末对应MIL-101(Al),即Al(OH)[O2C(C6H4)CO2]典型的衍射峰[4],在9.2°、10.2°、15.4°和18.3°等处的衍射峰,与文献[5]报道的峰位置和相对强度匹配,没有杂峰,证明形成了纯相的MIL-101(Al)。经过热处理得到的Al2O3/C位于31.9°、37.6°、45.8°和66.8°的衍射峰,分别对应Al2.144O3.2(JCPDS:79-1558)的(220)、(311)、(400)和(440)晶面,证明前驱体经过热处理的产物为结晶Al2.144O3.2[5]。23°和45°处宽的衍射峰与(002)和(100)晶面的非晶态碳有关。上述结果证明:样品中存在Al2O3和C。
Al2O3/C粉末的热重分析曲线见图2。
图2 Al2O3/C粉末的热重分析(TGA)曲线
从图2可知,Al2O3/C在70.0~798.6 ℃处存在约40.73%的质量损失,可能与Al2O3/C复合材料表面吸附水,以及碳和氧气反应生成CO2有关。经计算可知,最后的固体残留物为Al2O3,含量为59.27%。
Al2O3/C的XPS及分峰拟合图见图3。
图3 Al2O3/C的XPS及分峰拟合图
从图3可知,Al2O3/C样品由C(摩尔分数48.05%)、O(摩尔分数31.17%)和Al(摩尔分数20.78%)等3种元素组成。C1s在284.3 eV处的峰主要与碳元素之间的化学键及无定型碳的结构有关[6]。结合反应过程可推断,Al2p在74.3 eV处的峰对应于Al-MOF前驱体的Al-OOC键转变为Al2O3/C中的Al-O键。O1s的531.2 eV的峰对应于Al2O3/C中的Al-O键,530.2 eV、532.2 eV和532.9 eV的峰对应的官能团,可能来自于有机配体H2BDC。
Al-MOF粉末、Al2O3/C@PP和Al2O3/C@Super P@PP改性隔膜的SEM图见图4。
图4 Al-MOF粉末、Al2O3/C@PP和Al2O3/C@Super P@PP改性隔膜的SEM图
从图4(a)可知,Al-MOF前驱体呈现不规则块状结构,粒径为40~800 nm。从图4(b)可知,Al2O3/C由前驱体的块状结构转化成粒径为40~160 nm的纳米级薄片颗粒结构,证明经过热处理衍生的多孔碳,结构、粒径及表面积发生了较大的改变。从图4(c)可知,球形颗粒Super P发生了轻微的团聚,颗粒直径约为100 nm,整个结构存在多孔结构,为电解液的渗透和Li+的扩散提供了途径。
Al2O3/C@Super P@PP改性隔膜组装的电池的CV曲线见图5。
图5 Al2O3/C@Super P@PP改性隔膜组装的电池的CV曲线
从图5可知,在首次阴极扫描的过程中,有两个还原峰:2.40 V处的还原峰,对应单质S8还原为高价长链多硫化物Li2Sn(4≤n≤8)的过程;2.08 V处的还原峰,对应Li2Sn进一步还原为低价不溶性放电产物Li2S2和Li2S的过程。在阳极扫描过程中,2.4 V和2.5 V处的氧化峰对应Li2S和Li2S2氧化为高价Li2Sn,进而氧化为S8的过程[7]。在后续过程中,还原峰和氧化峰分别向高、低电压位置迁移,原因是活性物质硫重新排列到了更稳定的位置。随后两次扫描曲线基本重合,说明材料的电化学可逆性较高、结构稳定性良好。
当电流为0.2C时,Al2O3/C@Super P@PP改性隔膜组装的电池的充放电曲线见图6。
图6 Al2O3/C@Super P@PP改性隔膜组装的电池在0.2 C时的充放电曲线
从图6可知,样品的首次放电曲线存在两个放电平台,与CV曲线中首次阴极扫描过程中的两个还原峰及还原反应过程对应。与高溶解性多硫化物形成相对应的较高的放电平台保留较好,表明材料可以抑制多硫化物的迁移和活性物质的损失。在首次充电过程中出现的充电平台,对应于Li2S和Li2S2氧化为高价Li2Sn进而氧化为S8的过程。
PP隔膜、Al2O3/C@PP和Al2O3/C@Super P@PP改性隔膜组装的电池在0.2C电流下的循环性能见图7。
图7 PP隔膜、Al2O3/C@PP和Al2O3/C@Super P@PP改性隔膜组装的电池在0.2 C时的循环性能
从图7可知,PP隔膜、Al2O3/C@PP和Al2O3/C@Super P@PP改性隔膜组装的电池,0.2C循环的首次放电比容量分别为600.6 mAh/g、1 350.9 mAh/g和1 372.4 mAh/g,第100次循环的放电比容量分别稳定在279.8 mAh/g、727.1 mAh/g和874.7 mAh/g,表明Al2O3/C@Super P@PP的改性隔膜组装的电池具有高的放电比容量和循环稳定性,且平均库仑效率高于97%。Al2O3/C@Super P@PP改性隔膜是高效的多硫化物屏障,因为Super P和多孔碳的高导电网络增加了导电表面,可促进Li+/电子的快速扩散。极性Al2O3的金属原子与氧原子有电负性差异,能与多硫化物发生强的化学作用,因此多硫化物可固定在正极一侧,提高活性物质的利用率。
PP隔膜、Al2O3/C@PP和Al2O3/C@Super P@PP改性隔膜组装的电池在1.0C电流下的循环性能见图8。
图8 PP隔膜、Al2O3/C@PP和Al2O3/C@Super P@PP改性隔膜组装的电池在1.0 C电流下的循环性能
从图8可知,Al2O3/C@Super P@PP改性隔膜组装的电池在电流为1.0C时的循环稳定性较好,第250次循环时可保持446.6 mAh/g的高放电比容量,单次循环的容量衰减率低至0.22%。Al2O3/C@PP改性隔膜和PP隔膜组装的电池,第250次循环的放电比容量分别下降至327.7 mAh/g和213.5 mAh/g,表明Al2O3/C@Super P@PP样品在大电流下的结构稳定性良好、循环寿命较长。这一结果,与极性Al2O3和多孔碳涂层、导电剂Super P的协同作用有关:化学相互作用和物理屏障可缓解多硫化物的“穿梭效应”;同时,多孔结构能提高电解质的润湿性,促进Li+迁移,保证Li+/电子的快速扩散。
对PP隔膜、Al2O3/C@PP和Al2O3/C@Super P@PP改性隔膜组装的电池进行EIS测试,电池循环前和20次循环后的EIS见图9,对所得阻抗图进行拟合,结果见表1。
表1 EIS拟合结果
图9 PP隔膜、Al2O3/C@PP和Al2O3/C@Super P@PP改性隔膜组装的电池的EIS
图9中,高频区代表电解质电阻、活性材料和集流体界面的电阻等(Rs);中频区半圆弧为电荷转移电阻(Rct);低频区斜线为Warburg阻抗(W1),对应多硫化物的扩散过程。
从表1可知,3种样品循环后Rs均增大,与循环后溶液中多硫化物的浓度增加有关[8]。循环后,Al2O3/C@PP和Al2O3/C@Super P@PP改性隔膜组装的电池的Rct均小于PP隔膜组装的电池,表明多硫化物被固定,良好的电解液环境及快速的电荷传输速率,使得电阻较低。Al2O3/C@Super P@PP改性隔膜组装的电池循环前后的Rct都较大,可能与导电剂Super P分散不均匀有关。循环后,除了Al2O3/C@Super P@PP样品,W1均有较大的提高,说明该样品在循环后建立了稳定的导电通道,加速了Li+的传输与扩散。
本文作者研究了一种低成本、操作简单的隔膜表面改性方法。以Al(NO3)3·9H2O为金属离子源、H2BDC为有机配体,采用水热合成了Al-MOF前驱体;将前驱体热处理,得到衍生的Al2O3/C复合材料;将Al2O3/C和导电剂Super P涂覆在隔膜上,制备Al2O3/C@Super P@PP改性隔膜。
对改性隔膜组装的电池进行电化学性能测试,结果表明:在0.2C电流下,首次放电比容量为1 372.4 mAh/g,第100次循环的放电比容量仍能稳定在874.7 mAh/g,具有良好的循环稳定性,同时具有较高的库仑效率;在1.0C电流下循环250次,仍有446.6 mAh/g的高放电比容量,单次容量衰减率低至0.22%,具有长循环寿命。良好的电化学性能,与改性隔膜中导电性好的碳涂层及极性Al2O3/C的优化结构有关:化学和物理屏障的协同作用,缓解了“穿梭效应”;同时多孔结构良好的电解质润湿性,保证了Li+/电子的快速扩散,提高了反应动力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