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秋菊,杜超,王慧芳,王月霞,陈昊
(1.河南省人民医院 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一病区,郑州大学人民医院,河南 郑州 450000;2.河南省肿瘤医院 疼痛科,河南 郑州 450000)
肺癌为临床常见恶性肿瘤,晚期肺癌指肺部癌症发生远处扩散、转移现象,患者临床表现为癌痛等症状[1]。相关调查研究发现[2],约50% 左右晚期肺癌患者属中度至重度癌痛,30% 左右属重度癌痛,若癌痛无法获得有效缓解,易对患者睡眠质量造成极大影响,从而致使其机体及抗力下降;此外,还可对患者精神压力造成极大影响,从而致使其心理状况偏差,影响其生存质量。癌痛患者临床护理工作一直是临床护理工作人员关注重点,目前,临床针对晚期肺癌癌痛患者多采用常规镇痛缓解。近年来,愈来愈多学者关注心理因素对疼痛产生的影响,并提出从多维度出发,缓解癌痛患者疼痛程度,改善其生存质量[3]。本研究选取河南省人民医院106 例晚期肺癌癌痛患者,旨在从疼痛缓解率、生存质量等层面探究多维度疼痛护理模式应用价值。分析如下。
选取本院2017年1月至2020年10月收治的106 例晚期肺癌癌痛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研究组(n=53)和常规组(n=53)。研究组男36 例,女17例;年龄43~72 岁,平均(57.64±5.93)岁;体质量指数:19.3~27.4 kg/m2,平均(22.52±1.14)kg/m2。常规组男35 例,女18 例;年龄42~70 岁,平均(55.92±6.14)岁;体质量指数:18.9~27.6 kg/m2,平均(22.81±1.04)kg/m2。两组基线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均衡可比。本研究经本院医学伦理会审批。
纳入标准:①均经临床症状、体征、X 线、病理学活检等相关检查确诊为晚期肺癌癌痛;②知情并签署承诺书。
排除标准:①全身免疫系统病症;②伴其他恶性肿瘤;③合并严重器质性病症;④精神疾病史;⑤预计生存期<3 个月;⑥中途退出;⑦认知功能障碍。
常规组接受常规护理干预。由护理人员对患者进行病症相关知识健康教育,并予以合理饮食护理、用药指导,依照其疼痛程度予以常规止痛处理。
研究组于常规组基础上接受多维度疼痛护理模式干预。(1)心理维度:①护理人员积极与患者沟通,做好患者心理干预工作,以帮助患者建立战胜“病魔”信心及勇气;②开展健康心理宣教活动,为患者讲解成功治愈案例,以协助其保持积极、健康、乐观心态面对治疗,激发其生存欲望;此外,护理人员需视患者为朋友、亲人,并亲切、和蔼地关心患者;③若患者出现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护理人员则需积极与其沟通交流,深入了解其内心想法和感受,寻找症结所在,依照具体情况予以个性化心理疏导,让其感受到关爱与关怀;④干预过程中,护理人员通过暗示方式,暗示其病情转变,以缓解其心理压力;此外,需仔细倾听患者意见,尽最大可能满足其需求,与其建立信任关系,提高其治疗依从性。(2)镇痛剂疼痛维度:①遵医嘱依照三阶梯止痛法,并遵循阶梯止痛原则,首选口服镇痛药物,依照按时给药、阶梯给药原则予以个性化镇痛护理,同时注意具体细节;若口服镇痛药物效果欠佳,则需采取麻醉药物予以镇痛处理,整个过程,需依照患者具体情况调节镇痛药物剂量,从而帮助患者缓解疼痛感;②密切观察其疼痛出现时间、持续时间,以掌握其疼痛发生规律,以科学方式予以镇痛干预。(3)物理镇痛维度:①将湿毛巾置于热水袋上,并对疼痛部位实施热敷处理,待热敷处理后,对疼痛部位进行适度按摩;②采用听觉转移、精神转移、情绪转移等方式转移患者注意力,以缓解其疼痛感。(4)中医镇痛维度:遵医嘱予以穴位埋线止痛、止痛贴外敷止痛等。
两组均持续干预3 个月。
比较两组疼痛缓解率。以疼痛数字评价量表(NRS)评分评估疼痛程度,完全缓解(CR):NRS 评分为0 分,疼痛消失;部分缓解(PR):NRS 评分为1~3 分,疼痛明显缓解,且基本不影响睡眠;轻度缓解(MR):NRS评分为4~6 分,疼痛有所缓解,但对睡眠产生较大影响;无效(NR):未及上述标准。疼痛缓解率=(CR+PR+MR)例数/ 总例数×100%。
比较两组生活质量。分别于干预前、干预1 个月、干预3 个月,以WHO 生存质量评分表(WHOQOL-100)评分两组生活质量,该表总分100 分,分值越低,生存质量越差。
比较两组护理工作满意度。以本院自制护理工作满意度问卷评估两组护理工作满意度,该问卷共120 分,非常满意:分值>100 分;满意:80~100 分;不满意:分值<80 分,护理工作满意度=(满意+ 非常满意)例数/ 总例数×100%。
采用SPSS 22.0 分析数据,计量资料以±s表示,t检验;不同时间、组间、交互作用下以重复测量方差分析;计数资料以n(%)表示,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研究组疼痛缓解率(94.34%)高于常规组(79.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疼痛缓解率比较[n(%)]
干预1 个月、干预3 个月,两组WHOQOL-100 评分均逐渐升高,且研究组WHOQOL-100 评分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WHOQOL-100评分比较(±s) 单位:分
表2 两组WHOQOL-100评分比较(±s) 单位:分
注:与同组干预前对比,①P<0.05;与同组干预1 个月对比,②P<0.05;与同时间点常规组对比,③P<0.05。
组别例数干预前干预1 个月干预3 个月研究组5357.12±5.1470.48±6.34①③ 76.56±6.27①②③常规组5358.43±5.2265.07±5.41① 70.84±6.13①②F 组间7.994 P 组间<0.001 F 不同时间点15.633 P 不同时间点<0.001 F 组间·不同时间点10.817 P 组间·不同时间点<0.001
研究组护理工作满意度(96.23%)高于常规组(77.3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护理工作满意度比较[n(%)]
癌症是危害人类健康的常见且多发病症,癌痛是肺癌终末期患者常见症状表现。癌痛指癌症本身和癌症治疗过程中所诱发的疼痛,且随肺癌细胞不断扩散,呈间歇性或进行性加重,严重影响患者生存质量[4-6]。故临床应予以此类患者重点照护,以提高其生存质量。
现阶段,临床针对晚期肺癌癌痛患者多采用常规护理措施干预,多以疾病为中心,采取生理镇痛方式进行干预,但往往忽略患者内心真实感受,整体效果不理想[7]。故临床针对此类患者不仅需予以其生理镇痛,还需予以一定精神、心理等层面的护理干预。多维度疼痛护理模式是从心理、生理多方面着手实施的护理干预模式,与传统护理模式相比,更具人性化及科学性。通过予以患者个性化、针对性心理干预,利于增强其对病症治疗信心,提高其治疗依从性,于镇痛剂使用方面,依照阶梯止痛方式,予以其个体化镇痛干预,同时尽可能掌握其疼痛规律,疼痛发生前,提前予以镇痛剂进行干预,以缓解患者痛苦。此外,采用物理镇痛疗法、辅以中医镇痛疗法,通过穴位埋线止痛、痛贴外敷等综合措施,可减轻患者疼痛程度,加之听觉转移、精神转移、情绪转移等多种方式将患者注意力转移,使其舒适、安详度过这段时间,进而更利于改善其生存质量。本研究数据显示,研究组疼痛缓解率(94.34%)高于常规组(79.25%),干预1 个月、干预3 个月,研究组WHOQOL-100 评分高于常规组(P<0.05)。由此可见,多维度疼痛护理模式应用于晚期肺癌癌痛患者可有效缓解疼痛感,改善生存质量。此外,本研究数据还显示,研究组护理工作满意度(96.23%)高于常规组(77.36%)(P<0.05),可见,晚期肺癌癌痛患者应用多维度疼痛护理模式可有效提升护理工作满意度。分析其原因可能与患者疼痛程度缓解、生存质量提升有关。
综上所述,多维度疼痛护理模式应用于晚期肺癌癌痛患者,可有效缓解疼痛感,改善生存质量,提高护理工作满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