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惜儿童成长 做好幼小衔接

2021-09-03 09:42周怡黄静方瑜璐
中小学德育 2021年11期
关键词:幼小绘本校园

周怡 黄静 方瑜璐

摘 要幼小衔接是儿童成长的重要阶段。学校可结合科学的教育理念,适时转換儿童视角,创设丰富课程,协同多方力量,帮助儿童实现从幼儿到小学生的顺利过渡。

关 键 词 幼小衔接;儿童成长;过渡期教育

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编码A

文章编号2095-1183(2021)11-0067-03

幼小衔接问题是长期被教师和家长关注却一直没有得到很好解决的难题。研究表明,许多孩子在入读小学后产生厌学、注意力不集中、做事拖沓、粗心大意等问题,多是由于幼小衔接不当所致。为此,宁波学士小学自办学以来就特别注意幼小衔接问题,将敬惜儿童作为一切教育动力的根源,珍视儿童的每一个发展阶段,通过科学的教育理念,适时转换儿童视角,创设丰富课程,协同多方力量,为儿童从幼儿到小学生的顺利过渡进行了有益探索。

一、“点燃好奇”比“教授新知”更重要

儿童心智奔涌的动力,来自于不懈探索及与生俱来的好奇。学士小学在建校之初就有一个愿景:让学校的每一个空间都为服务儿童的学习而设计;让学校的每一门课程都为激活儿童的潜能而开发。据此,学校的每一处空间,都刻意蕴藏着引发孩子好奇与想象的学习动力的可能,让孩子们去探索为他们准备的学校环境;学校的每一门课程,都蕴藏着引起孩子无限幻想的可能,让孩子们去熟悉为他们准备的课程,充分激发他们的兴趣,点燃他们的好奇心,进而探问、求知,养成良好学习习惯。

1.培养问题意识,保护学生质疑的好奇心

开学之初,孩子们因为刚从幼儿园进入小学,对学校每一处地方都充满了好奇,这个房间是上什么课的,那个设备有什么用呢,坐在大树下的椅子上能看到什么,一个个疑问在他们脑海中产生。而这些“问题”的背后隐藏着学生的思维方式,这是他们探索世界的动力源泉。接着他们又会在学校的尼克图书馆里挑选一本自己喜欢的书,坐在台阶上认真看起来;在里奥体育馆里尽情地奔跑一会;在豌豆花剧院的舞台上憧憬自己站上舞台翩翩起舞的样子。对他们宝贵的好奇心,学校都倍加珍视并予以保护。

学生在学习体验中会生发出一个个问题,教师要对其具体行为给出具体的表扬和鼓励评价,以帮助他们对良好行为的习得和强化。当学生遇到困难,教师更要鼓励和支持,或“以问带问”,在“你来我往”的提问中培养他们的问题意识,提升他们的思维能力。

2.创设物理空间,支持学生探索的好奇心

为了“点燃好奇”,学校研发了三大社群课程,Me+课程是为促进学生自我发展而设置的。其中的始业单元是为落实“幼小衔接”而设计,在Me+始业单元中,为满足孩子们对新环境的好奇,学校设计了“我们来认识校园”和“我爱探秘”等课程。上课的场所从室内搬到了户外,在开放自主、丰富有趣的物理空间里进行学习,不仅消除了学生对校园的陌生感,还满足了他们对园区中一景一物的好奇心。同时,在校园空间的“留白”处,投放充足的学习材料,让学生按照自己的意愿来学习,以此解放他们的思维,培养他们的创造能力。

3.变换课程模式,激发学生求知的好奇心

好奇心的核心就是探索求知,在校本化的Me+课程始业单元中,除了认识学校,还设置了“认识课程——小课程大学问”等课程,让学生熟悉即将开启的课程之旅,激发他们对小学阶段学习的好奇心,为课程学习做好铺垫。同时为激发儿童潜能,针对幼小衔接还开发了独具特色的Second Campus课程,目前已实施的有“地铁来啦”“走进院士公园”等,课程以跨学科整合方式,将语文、美术、科学等学科知识融合在一起,形成了主题式项目化的学习方式,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界限,以多元融合的探究方式引发孩子们的好奇心,帮助他们掌握知识技能。

二、“启发喜爱”比“训练规约”更重要

许多老师和家长都认为,儿童进入小学后,就要参加更多的集体行动,要更加遵守规约,要从“坐不住”变得“坐得住”,从“游戏为主”到逐渐适应“课堂听讲”等。实际上,正是这些“一板一眼”“中规中矩”的规约和训练,让孩子们在幼小衔接的过渡期产生了巨大的不适应感。当他们认为小学是一个处处被强行要求的地方时,紧张和逃离就成了最强烈的感受。为了消除这种感觉,学校首先应做的,就是让儿童爱上学校。

1.校园开放日——自主探密校园

学校在创建之初,就设想打造成一所“绘本馆中的学校”。如今校园内处处可见绘本中的雕塑:《猜猜我有多爱你》中充满爱意的大小兔子;《神笔马良》中伸张正义的马良;《大脚丫跳芭蕾》中喜欢跳芭蕾的贝琳达……并将每一处富有童趣的绘本雕塑绘制在学校地图上。每到校园开放日,就给来校的孩子发一张地图,让他们手持地图自由地探密校园,在寻找昆虫记雕塑、搜寻马良和“发现”戴小桥和他的哥们中,激发对校园的浓厚兴趣。活动结束时,孩子们兴奋地和家长分享:“我们的学校实在太好玩了!”这句话一下子拉近了学生与学校间的距离,消除了学校在他们印象里的陌生感。

2.双向选班——架起沟通心桥

在对校园有了初步的了解后,学校又给孩子和老师创设亲密接触的机会——双向选班。学生可以自由选择任课教师,教师也有权选择学生,这场双向奔赴的选择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首先在选班会议上,老师们通过舞蹈、课本剧、魔术等才艺展示,向孩子们介绍自己的兴趣爱好、性格特点,用孩子喜欢的方式与他们交流,走进孩子们的内心。接着,师生在学校网络平台进行志愿填写,每位学生和教师都可以填写三个平行志愿,根据师生互选的匹配程度从高到低组成行政班级。通过双向选择,师生之间快速消除了疏离感,彼此变得亲近。

3.共读绘本——让爱自然发生

《猜猜我有多爱你》是一本经典的儿童绘本,也是学士小学每年都会安排教师、家长和入学儿童共读的绘本。绘本描述了小兔子和大兔子互相表达爱的故事,他们尽可能地想要找出一种可以衡量爱的物体,把自己的爱充分地表达出来。在一大一小两只兔子简单、有趣又充满想象力的对话里,浓缩了生命中最复杂、最伟大的情感。师生、亲子们在阅读中达成共识:在家庭里,孩子是小兔子,父母是大兔子;在学校里,孩子是小兔子,老师就是大兔子。通过和孩子共读绘本,传递出这样的信号:学校是一个充满爱的地方,我们要学会互相表达爱,在有爱的环境中健康成长。

三、“平稳过渡”比“尽快适应”更重要

幼小衔接阶段,教师应秉持儿童视角,树立以儿童为中心的教育理念。因为儿童是“衔接”的亲历者,要重视儿童在“衔接”中的心理诉求和主观体验。“尽快适应”是从成人视角对幼小衔接提出的要求,老师和家长求快求好背后的一片苦心可以理解,却是违背儿童中心理念的。而“平稳过渡”考虑了儿童真实情况,顺应了儿童身心发展规律。

研究表明,在幼儿园阶段,孩子们的学习方式是“游戏化”,而当这种样态转变为四十分钟的一堂课时,对儿童来说无疑是一种很大的挑战。因此,要充分关切儿童的这一过渡阶段,做到“零起点、缓起步、小进阶、慢养成”,把握课堂节奏,使课堂的游戏化学习与同步性教学的占比逐步切换,使孩子们在课堂上保持注意力的时间要求由五分钟、十分钟逐步向十五分钟提升。

正是基于这样的考虑,“让我陪你慢慢跑”成为学校的年度语之一,也是学校大力倡导的“慢教育”的真实写照。试想,一年级新生习惯了幼儿园的自由,来到小学后,要在短时间内认识一群新老师,看懂一张满满的课程表,一份长长的一日常规,毫无疑问是一场挑战。之后还要适应各种规章制度,虽然其中的每一件事都不难,但累加在一起就不容易了。因此,教师不妨把目标分解到每一天、每一课,慢慢沉下心来,陪着这群童真稚嫩的孩子走好幼小衔接的关键期。

总而言之,步入小学是儿童智慧发蒙的窗口期,敬惜这段时光,为孩子们铺展心智发育的河床,孩子们才会带着好奇和喜爱,走向智识奔涌的新的求学时代。

(作者单位:宁波市鄞州区首南街道学士小学 浙江宁波 315199)

责任编辑 余志权

猜你喜欢
幼小绘本校园
突破乡镇地区幼小衔接的瓶颈
做好幼小衔接,共促幼儿发展
绘本
绘本
绘本
苦恼的“幼小衔接”
甜蜜欢颜
校园的早晨
春满校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