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玉燕
【摘 要】在基层党校教育实践过程中,通过马克思主义教育的积极贯彻与落实,能够促使教育质量得到大幅度提升,同时也能够切实实现党员干部教育培养这一目标,并且对基层党校教育工作的可持续健康发展有着直接影响。基于此,本文主要对基层党校如何有效建设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展开探索。
【关键词】基层党校 马克思主义理论 学科建设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21.21.013
马克思主义理论在意识形态治理建设中已经发挥了重要作用,在现代社会经济发展中,社会各个领域的发展都受到意识形态与时代潮流的推动。领导者坚定的理想信念、思想道德和社会公德也面临严峻挑战。在这样的背景环境下,只有让人们真正贯彻执行马克思主义理论,才能引导大家树立合理的思想观念和价值观,继而坚定不移地信仰马克思主义,弘扬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现实意义,这是党校在新时期的发展规划,也是党校在传播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中的重要作用。
一、新形势下基层党校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重要性
(一)提高党员领导干部素质的需要
近年来,我国公民的思想政治素质处于社会发展和调整时期,在这个重要阶段,要更好地突出马克思主义理论。需要重视深化党员思想政治素质的塑造,实现其思想观念多元化,为共产党员形成合理的思想观念奠定坚实基础。在基层党校日常政治思想教育工作中,有关管理者要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宣传和规划,让广大党员和积极分子充分预见和认识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重要性,改进他们的工作,促使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与我国相关政策相结合,真正完成开拓创新的发展规划。
(二)强化“党校姓党”原则的需要
“党校姓党,党校姓共”,这也是近年来我国党校文化教育发展遵循的总体目标,中国共产党是我国的执政党,在党的领导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社会,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倡导的教学目标,认真贯彻落实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与基本原理以及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与基本概念,使一大批人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这对于完成社会主义民主、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具有促进作用。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概念不仅在观念层面和政治层面为大家树立了榜样,而且在科学层面真正实现了自主创新发展。社会在发展,科学在发展,要完成基层党校高效教学理念,就要把马克思主义与党校发展相结合,在党校的发展进程中,要强化党的核心理念,从源头上强化“党校姓党”标准。
(三)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的需要
仔细观察发现,近年来,我国部分地区党员在困难面前意见不一、害怕、气馁,这与党员的心理素质和思想政治教育密切相关。党员在诱惑面前无法保持冷静沉着的精神状态,极易受到腐败、下沉等外部因素的影响。造成这些情况的主要原因是党校领导选择了辩证唯物主义文化教育,马克思主义理论文化教育不及时,不能从本质上充分发挥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意义和使用价值。对此,有关地区党校领导干部要高度重视,从源头上抓好下级党员领导干部,认真贯彻落实马克思主义理论文化教育,把这种教育体系充分融入党员的意识形态,在政治环境上为完成中国共产党的高效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基层党校推进马克思主义教育的现状
通过对党校马克思主义教育基本情况进行分析,不难发现,部分党校马克思主义教育的社会实践活动存在明显的问题。例如,马克思主义教育的内容过于广泛,没有结合各地区的具体情况和发展需要调整各项教学活动,导致课堂教学实践活动中课程内容的目的性和有效性不够,对马克思主义教育的实际效果产生明显制约。马克思主义教育观念相对比较传统,教师没有结合新形势下教学观念的变化进行课堂教学改革创新。党员干部参与学习活动的主动性不足以及教学资源缺失,这在限制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延伸的同时,也令教育工作的全面改善受到负面影响。因此,要结合实际,注重马克思主义文化教育改革创新,引入更加科学的课堂教学机构统筹方法,调动党员干部参与马克思主义教育培训的积极性,以便在马克思主义文化教育和社会实践活动的作用下,促进学员思想水平的提高,使他们在成长过程中始终勇于创新,真正发挥党员干部的先锋模范作用,显著提高党的组织建设影响力。
三、新形势下基层党校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路径
(一)科学设置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体系与课程体系
在党的方针指引下,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文化教育课程不断取得新突破。截至目前为止,我国党校已开设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21个,硕士学位授予点73个,二级学科213个,硕士学位授予点842个,是建立较为完善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文化教育课程管理体系的关键。为了融入党的思想理论基础建设发展趋势,就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在党校课堂教学和研发中的具体指导作用,不断加强文化教育和党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水平。
2017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印发了“双一流”基础建设党校名册和“双一流”基础建设课程名册。在95所一流学科建设党校中,6所党校“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程进入“双一流”课程。是一流的基础建设课程名册。如今,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有一个非常明确和准确的定位。在指导方针上,要坚持不懈地进行学术研究与思想工作、合理性与实效性、理论与理论相统一;在发展方向上,要进一步完善马克思主义科学研究管理体系,规范现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科学定义和学术语言表达。
(二)壮大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与教学人才队伍
一是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课课堂教学和科研技术骨干专业培训。马克思主义理论课课程内容的教学者是开展和推进党的思想政治文化教育工作的骨干力量,对社会学和社会科学研究的繁荣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中宣部、教育部应举办哲学思想与人文课堂。截至目前为止,科研技术骨干培训班总数已超过10万门。通过进修班的学习和培训,学员的思想政治素质和理论水平都得到了显著提高。他们不仅对基本国情、黨的改革进程和国家政策有了更深入的了解,而且进一步加强了哲学和人文学科的教学和研究,极大地增强了学员在工作和思想政治文化教育中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各类高级培训班已成为引领和铸造马克思主义理论优秀人才的主要服务平台。
为了进一步提高学习培训质量,中共中央在继续推进实施进程的同时,积极将中国主题活动和对外开放马克思主义理论学术论坛提上议事日程。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与建设可以通过组织各部门权威专家进行专题讲座和基本国情调查。此外,还可以引进来自海外的知名专家、学者开展学术论坛。通过一系列培训课程和活动、交流学习,使全体党员干部不仅受到外界优秀文化艺术的影响和启发,还可以开阔眼界,形成多方面、更深层次的认知以及理论专业知识能力。在新时代背景下,为更全面地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规划工作,可以安排权威专家赶赴各自治州和党校开展理论宣传教育活动。如2017年,我国党校全体成员集体备课,紧紧围绕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的一系列新的主旋律、新的意见、观点、重要举措,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面向全国开展宣传教育。
二是全面开展党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研究培训。党校教师是党的自主创新理论的宣传者和践行者。马克思主义理论文化教育课程的发展趋势与教师的基本理论技能和课堂教学水平密切相关。教师专业素质跟不上,会给学科建设带来困难。对此,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所政法委副书记程恩福明确表示,思想政治课不仅具有思想政治课的功能特点,而且具有学术性研究。如果两者的关系没有很好地得到解决,很容易造成错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肩负着严谨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日常任务和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学员的崇高使命。
高素质师资队伍的基础建设也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基础教育关于党的发展趋势的日常任务。在新时期,党中央对各党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与研究技术骨干专业培养升级,制定出台若干塑造马克思主义理论力量的标志和建议。中宣部、教育部在编写党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内容的同时还开展了全国党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学习和培训工作,采取有计划和分层的方式展开。自党的十八大以来,连续举办了42期党校高级教师思想政治理论课,学习培训了近5000名学员,在全国建设了21所马克思主义重点学校,评价出版了一批“最美思想政治理论”。在思想政治素养、理论水平和教学能力方面明显增强,促使党校马克思理论学习逐步完善,还积极安排相关党员同志参加技术骨干培训、全员培训、在职人员攻读学士学位、到世界各国学习。涌现了一大批具有较高责任感、使命感、讲课精彩的优秀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极大地推动了党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基础建设,促进了党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文化教育继续展现生机勃勃的活力,未来发展趋势良好。
(三)编纂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相关教材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党校思想政治文化教育的主要任务是坚定不移地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用党的新理论成果武装广大师生。为了更好地解决各行各业的新情况、新问题,做好党的理论武装工作,要大力加强思想政治文化教育教材内容服务体系建设和理论建设。机构工作人员需编设具有公信力、创新性和理性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内容和教材,这意味着党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在教学内容规定和编写程序上有着更加严格的标准。作为马克思主义理论科学研究和工程建设的日常主要任务之一,需要创建能够充分体现马克思主义民族化效应的教材内容管理体系。
党的十八大后,马克思主义理论科学研究与工程建设哲学教材内容的编写、出版和发行取得了突出成绩。《马克思主义总论基本概念》《马克思恩格斯哲学经典概论》《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马克思主义哲学史》等哲学教科书和经典著作层出不穷。2018年,为了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社会主义思想、民主和社会主义社会观,根据中宣部、商务部有关规定,教育部对党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内容进行了全面修订并出版。
(四)按照不同班次对教学内容进行调整
在党校马克思主义文化教育和社会实践活动的改革创新中,重要的是要确立不同班级的学员对马克思主义文化教育理论和专业知识、专业技能的培养要求。提高文化教育的目的性,为了促进马克思主义文化教育效果的充分发挥,需要整合不同方式,对课程内容进行科学安排,提高课程内容的目的性。在实践活动中,文化教育的内容要根据不同的课程内容进行调整。对学习实践加以良好控制,适当开展马克思主义基础理论和经典书籍的选读。课程的内容选择要能够更好地锻炼学员的党性,增强学员的使命感。
对于学习、培训和实践活动时间较短的轮岗培训班,应以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和经典书籍阅读为基础,核心工作是把理论和具体指导放在实践活动层面,突出文化教育在实践活动中的实践作用。比如,对于青年后备干部的培训,在文化教育实践活动中要融入新马克思主义民族化效应,在实践活动中促进学员逻辑思维能力的塑造。为了更好地突出实践训练的实效性,可以在马克思主义健康教育课程中引入体验式教学方法,为学员参与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与训练制订良好的规范,使他们能够参与实践。在活动教学活动的基础上提高其思想认识,增强教育科研实效,逐步促进马克思主义教学活动实际效果的充分发挥,为人才培养奠定基础。
四、结束语
在新时期,马克思主义理论建设在各个领域特别是理论研究领域和主题风格方面都取得了稳步的发展,成果不断得到推进,但同时也需要认识到马克思主义理论建设任重而道远。在当前形势下,要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坚定不移地以习近平新时代社会主义理念为指导,加强理论学习,进一步增强主动性和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自信,从而在时代发展潮流中不断取得新突破。
参考文献
[1]王治东,王晓蕾.十九大精神融入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的路径探讨[J].2021(2017-4):153-156.
[2]喻小莉.论马克思主义理论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评《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研究》[J].高教探索,2019(3):1.
[3]梅荣政.抓好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经典著作的研读和教育——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的一个根本性问题[J].2021(2011-1):29-32.
[4]邢鹏飞,范张欣.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人才培养专业化现状及提升路径调查研究[J].中共成都市委党校学报,2020(3):7.
[5]梁亚丽.基层党校“用学术讲政治”教学改革的实现路径[J].现代职业教育,2020(37):56.
[6]赵勇,施寿铨.新形势下地方党校如何开展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J].新丝路:下旬,2020(14):2.
[7]温媛媛.推动新时代马克思主義大众化的实现路径研究[J].湖南铁路科技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9,000(001):79-82.
[8]沈万根.民族地区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问题及路径[J].2021(2015-5):34-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