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梗死患者发生梗死后出血转化的临床特征及危险因素分析

2021-09-02 08:43孔伟丽徐爱兰王永会刘兰丽
解放军医药杂志 2021年8期
关键词:吸烟史病史饮酒

孔伟丽,王 琴,吕 康,徐爱兰,刘 慧,王永会,刘兰丽

脑梗死又被临床医学称为缺血性脑卒中,主要是指机体脑组织供血不足,出现缺血、缺氧坏死性病变,导致机体神经功能缺损,是一种临床较为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1-2]。约10%的脑梗死患者发病后会出现继发性出血现象即脑梗死后出血转化,可使脑梗死患者病情进一步加重,对临床治疗和预后造成了严重影响[3-4]。积极治疗和有效预防可降低脑梗死患者梗死后出血转化发生率、对改善预后具有重要意义[5-6]。本研究对脑梗死患者发生出血转化的危险因素进行了分析,旨在为脑梗死后出血转化的预防提供参考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取2018年5月—2019年5月于我院收治的脑梗死200例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均符合中华医学会对脑梗死的诊断标准[7],经MRI、CT检查等确诊为脑梗死;患者家属均知情同意并签字。排除标准:病历资料不全者;发病超过72 h未入院者;血小板功能、凝血功能异常者;肝、肾、肺等脏器功能障碍者;头颈部恶性肿瘤者。根据发病后是否出现出血转化分为出血转化组116例和非出血转化组84例。出血转化组男66例,女50例;年龄53~70(61.8±5.6)岁;非出血转化组男52例,女32例;年龄54~68(61.5±6.1)岁。2组性别、年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获我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1.2方法

1.2.1出血转化评定标准:2组均于入院时行MRI或CT等影像学手段检查显示脑梗死区域无出血征象,复查MRI或CT时发现脑出血征象。

1.2.2既往病史及个人史:记录并比较2组糖尿病、高脂血症、高血压病、心房颤动、卒中等既往病史及吸烟史、饮酒史。吸烟史为发病前连续半年每日吸烟数量达到10支。饮酒史为发病前连续1年每日摄入乙醇达到50 g。

1.2.3临床特征:统计并比较2组抗凝、溶栓治疗及大面积脑梗死等临床资料。

1.2.4血清指标检测:于治疗前后采集2组空腹静脉血5 ml,离心处理后-80℃环境中保存。①采用一步沉淀法检测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②采用脂肪酶法检测三酰甘油(TG)水平:以脂肪酸对TG进行水解,并使用甘油激酶对生成的甘油进行催化,生成3-磷酸甘油后再以甘油磷酸氧化酶进行催化,对血清TG水平进行计算。③使用胆固醇氧化酶法检测总胆固醇(TC)水平:准备3个试管并分别标记为标准管、测定管及空白管,标准管中添加50 μl的TC标准液、1.5 μl酶试剂;测定管中添加50 μl血清、1.5 μl酶试剂;空白管中添加50 μl蒸馏水、1.5 μl酶试剂。3个试管分别摇晃均匀,常温环境静置5~10 min后使用分光光度计进行比色,在500 nm波长处以空白管调零,记录吸光度,并对血清TC水平进行计算。④血糖检测:使用血糖检测仪对2组空腹血糖(FBG)水平进行检测。

1.2.5血压检测:对2组治疗前血压水平进行检测,并进行组间比较。检测血压前禁止食用高脂肪食物。

2 结果

2.1既往病史及吸烟史、饮酒史比较 出血转化组有糖尿病、高脂血症、高血压病、心房颤动、卒中史、饮酒史比例显著高于非出血转化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吸烟史比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2组脑梗死既往病史及吸烟史、饮酒史比较[例(%)]

2.2治疗方式和脑梗死面积比较 出血转化组中接受抗凝、溶栓治疗和大面积脑梗死的比例显著高于非出血转化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2组脑梗死治疗方式和脑梗死面积比较[例(%)]

2.3生化指标比较 与非出血转化组比较,出血转化组HDL-C、LDL-C、TG、TC水平降低,FBG水平增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见表3。

表3 2组脑梗死生化指标水平比较

2.4血压比较 出血转化组收缩压为(146.71±8.06)mmHg、舒张压为(97.22±3.82)mmHg;非出血转化组收缩压为(133.22±6.35)mmHg、舒张压为(89.52±3.56)mmHg。出血转化组收缩压及舒张压水平高于非出血转化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2.5脑梗死患者发生出血转化多因素分析 将脑梗死发生出血转化的因素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饮酒史、有糖尿病史、高脂血症史、高血压病病史、心房颤动病史、卒中史以及抗凝治疗、溶栓治疗、梗死面积为脑梗死发生出血转化的独立危险因素(P<0.01)。见表5。

表5 脑梗死患者发生出血转化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3 讨论

脑梗死即“中风”,是一种临床较为常见的神经内科疾病,患者多为急性脑梗死[8-9]。老年人群是脑梗死症状的高发群体,近年来我国脑梗死发病率逐渐上升[10]。文献报道,脑梗死症状发生后可能会出现一系列的并发症,其中出血转化是一种较为常见的并发症,对患者的预后造成了严重的威胁[11-12]。文献报道,分析脑梗死发病后出血转化情况发生的危险因素,对改善预后具有重要意义[13]。长期吸烟、酗酒等会对脑梗死症状的发病及预后造成一定的影响。本研究结果显示,2组吸烟史的比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出血转化组饮酒史的比例高于非出血转化组,说明饮酒史是脑梗死发生出血转化情况的危险因素。

大量临床研究结果表明,糖尿病、高血脂、高血压病、心房颤动、卒中等疾病既往病史是脑梗死后发生出血转化情况的主要危险因素。王俐婷等[14]报道,高血压病史、心房颤动病史等是急性脑梗死患者出血转化的重要危险因素,对患者的预后预测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本研究结果显示,出血转化组糖尿病、高血脂、高血压病、心房颤动、卒中等疾病既往病史比例高于非转化组。说明糖尿病、高血脂、高血压病、心房颤动、卒中等疾病既往病史是脑梗死患者发生出血转化情况的危险因素。

脑梗死患者抗凝治疗、溶栓治疗、脑梗死面积与出血转化情况的发生具有密切关联。孙凡等[15]报道,大面积脑梗死、溶栓治疗是急性脑梗死发生出血转化的主要危险因素。本研究结果显示,出血转化组接受抗凝治疗、溶栓治疗及大面积脑梗死患者比例相对较高,说明抗凝治疗、溶栓治疗、脑梗死面积是脑梗死出血转化情况的危险因素。

脑梗死患者出血转化与其血脂、血糖、血压水平具有密切联系。检测HDL-C、LDL-C、TG、TC水平变化情况能够对机体血脂状况进行准确的评价。FBG是临床较为常用的评价机体血糖水平的指标,收缩压、舒张压是常用的评价机体血压状况的指标。本研究结果显示,与非出血转化组比较,出血转化组HDL-C、LDL-C、TG、TC水平降低,FBG、收缩压、舒张压增高,说明机体血脂、血糖、血压水平是脑梗死出血转化情况的危险因素。本研究结果显示,饮酒史和糖尿病史、高脂血症史、高血压病史、心房颤动病史、卒中史及抗凝治疗、溶栓治疗、梗死面积为脑梗死患者发生出血转化的危险因素。

综上所述,饮酒史、糖尿病史、高脂血症史、高血压病史、心房颤动病史、卒中史、抗凝治疗、溶栓治疗、梗死面积为脑梗死后出血转化的危险因素,积极进行干预,对提高疗效及改善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猜你喜欢
吸烟史病史饮酒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流行病学调查及防控分析
如何筛选肺癌的高危人群?
角色扮演法在内科住院医师病史采集教学中的应用
饮酒,到底是好还是坏呢
基于深度学习的甲状腺病史结构化研究与实现
COPD合并活动性肺结核患者的危险因素及临床特征探析
超声评分联合病史预测凶险型前置胎盘凶险程度的价值
《陶渊明 饮酒》
医生未准确书写病史 该当何责
与猫狗共饮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