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叶水涛
小学语文教学是个说不完的话题,汗牛充栋的各种论文和论著,说来说去大概不外乎这四个方面:其一,语文学科的性质;其二,语文教学的方法;其三,语文学习的本质;其四,语文教育的目的。小学语文的名家不少,各有建树,也各有自己的教学主张。宜兴市城南实验小学的沈华英老师,就是一位很有造诣的语文特级教师。沈华英老师主张儿童视角的“本真语文”,她的课堂教学独树一帜,她的观点和主张我很赞同。
小学语文教学,就其本质而言,是帮助儿童学习民族母语。因此,儿童是语文学习的主体,小学语文教学自然应该从儿童出发,满足儿童的发展需求,适合儿童的身心特点。这就决定着教师必须有儿童的视角,站在儿童的立场上看问题,设身处地为儿童所想。什么是儿童视角呢?对此,沈华英有深刻而系统的思考,并且有属于自己的教育哲学。儿童视角,于沈华英而言,并非泛泛而谈,而是有其教育哲学的坚实基础,她的儿童教育哲学主要是人本主义和自然主义。
人本主义在这里是指以儿童为本。小学语文教学必须以儿童为中心,围绕儿童的成长需要组织教学活动。小学语文教学的重心不在知识与能力,而在学生的身心发展和个性化的成长。自然主义是指从儿童的天性出发,正视儿童精神世界的特殊性,遵循儿童成长的身心规律。小学语文教学必须顺乎儿童的情感需求,沟通符号化的书本知识与儿童生活世界的联系。人本主义与自然主义,在具体的儿童教育过程中紧密地交织在一起。
沈华英的儿童视角是非常人性化的视角,也是一个儿童化的视角,包含着她对儿童的完整认识,并贯穿于小学语文教学的各个方面。根据沈华英对儿童的理解,从儿童视角着眼,我们可以发现一个不同于成人世界的儿童世界,发现童年在人生发展中的特殊地位;从儿童视角着眼,我们可以发现儿童有其特殊的成长密码,发现他们精神世界的丰富性;从儿童视角着眼,我们可以加深对杜威“教育即生长”的理解,发现儿童有无限的发展潜能;从儿童视角着眼,我们可以发现一个个生机勃勃的儿童,发现小学语文教学有着广阔的研究天地,在这里,教育的科学性和人文性得到了有机融合。
作为儿童本位的语文教学思想,理解儿童、发现儿童、顺应儿童的自然本性,是沈华英语文教学思想的基点,也构成她语文课堂教学的鲜明特色。卢梭说:“如果你不首先培养活泼的儿童,你就绝不能教出聪明的人来。”把儿童教聪明,而不是教糊涂,大概是教育最为基本的伦理要求。然而,现实的学校教育中,的确有把儿童教呆、教痛苦的现象。没完没了的练习和考试窒息了儿童的灵性,剥夺了儿童的欢乐。沈华英自然主义的教学主张,与卢梭自然主义的教育观完全吻合,她的语文教学着力点不在知识的累积,更不在抽象的说教,而是诉诸情感的激发,让学生感受到鲜明的形象和生动的画面,从而引发儿童的好奇心,培植儿童的探索精神,使课堂教学始终洋溢着游戏的色彩。这样的课堂教学所培养的不是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而是知识的主动建构者和新知识的创造者,培养的是儿童自如驾驭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而不仅仅是适应考试要求。
儿童就其天性而言,是一个个具有天赋的小艺术家、梦想家和游戏者。在儿童的生活中,自我与外部世界、有生命的与无生命的、现实的与梦想的、游戏与艺术、过去和现在以及未来,都可以水乳交融、浑然一体。儿童的世界是艺术的、梦想的、游戏的世界,是生机勃勃、多彩多姿的世界,是比成人世界更为丰富的充满无限趣味的世界。小学语文教学诚然不能淡化知识教学,不能忽略语文能力的培养,但如何发挥语文学科的文学魅力,让书本化的语言符号世界与儿童现实的生活世界相融合,让儿童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有知识获得的乐趣,也有精神成长的愉悦,沈华英的语文课堂教学给我们提供了很好的示范。沈华英告诉我们,应当尊重和爱护儿童的世界,语文教学应让儿童充分享受这个世界,充分享受生命进程中弥足珍贵的童年时代。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语言文字是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传承、弘扬和发展语言文字承载的中华优秀文化,让儿童在民族母语学习的过程中接受中华优秀文化的熏陶,充分发挥祖国语言文字培元、强基、铸魂的重要作用,这是小学语文教师最为基本的职责。在小学语文教学活动过程中,教师应透过课文中语言文字的描写和叙述,引导儿童发现和体验文本中所包含的文化意蕴,以增进儿童的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沈华英在课堂教学中处处体现出这种文化自觉。在《桂花雨》一课的教学中,她围绕作者的回忆性文字,在赏析文字表达之巧妙、情感抒写之细腻的同时,引导儿童感受作者深切的思乡之情,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儿童的家国情怀。
文以载道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学以成人是教育教学的根本要求。语文教学必须体现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统一,这是一以贯之的教育指导思想。语言首先是工具,是人们日常生活的交际工具,具有表情达意的功能。然而,语言作为工具只是一种隐喻式的表达,而不是科学的定义。语言学家张世禄先生认为,语言是一种特殊的工具。因为所有的工具都是和人分离的,比如人们用除草机除草,除草机作为工具,是跟人相分离的,而语言却天然与人不可分离。卡希尔认为,人的存在其实就是语言的存在,人是使用语言符号的动物,从这个意义上说,语言文字本身就体现着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
今天我们对人文性的理解更为广泛。语言不仅具有工具属性(交际工具)和文化属性,而且具有经济属性。语言能力是劳动力的重要构成要素。新知识经济背景下,信息化、智能化迅速发展,语言的经济价值日益受到重视。语言文字也是重要的信息资源,在以和谐共生、良性循环、全面发展、持续繁荣为宗旨的生态文明建设中具有特殊的作用。生态文明建设以提升人格文明、生态文明、产业文明为发展方向,语言生态不仅对社会建设具有重要价值,对衡量整个生态文明建设的文化能力也富有深意。
正是从这样一些角度,我们可以加深对沈华英“本真语文”的理解。她的语文课堂教学让我们感悟到,小学语文教学作为民族母语的教学,携带着中华民族文化的精神基因,其以文育人和以文化人的作用是不可替代的。陶行知先生说:“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本真语文”是培育真人的教育,它养育儿童的赤子之心,完善儿童的人格结构,提升儿童的文明素养。人类文化的发展、民族文化的振兴都离不开教育;连绵不断的历史长河,其最有力的纽带便是教育。教育不仅将人类知识之精华一代一代相传下去,而且以此为载体,把精神,把传统,把最广泛意义上的文化相传下去。
儿童如何学语文?叶圣陶先生认为,就理解方面说,是得到一种知识;就运用方面说,是养成一种习惯。这两方面必须连成一贯。语文学习首先是习得相应的知识,这是最为基本的,也是最为必要的。沈华英说“必须牢记语文姓‘语’”,即语文的核心要素是语言。语文教学重在语言教学,这是学科本身的规定性。语文教学离不开基础知识的教学和基本能力的训练。就语文教学活动而言,重在引导学生阅读和思考、表达和交流,而不是教师的讲解、分析、推导和传递等。语文教学如果不能扣住语言,没有相关的知识教学,也没有相应的能力训练,就不能称其为语文教学,儿童语文水平的提高也就无从谈起。
现在相当多的语文课堂教学,热衷于具体问题的罗列和各种图片的呈现,缺乏最为基本的语言学习及相关训练。沈华英认为,这种语文课教的就是“假”语文。语言文字基本知识的教学、学生读写能力的培养,永远是语文教学最主要的任务。从提倡“双基”到强调“三维目标”,再到今天的注重核心素养,无论在学术界,还是教育界,其实都没有否认传授知识的重要性,而且面对学生发展的需要,正进行着更为细致、更为艰苦的努力探索。知识传授的作用并未下降,而责任在加重。促进知识向能力的转化,形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是教育教学最为基本的立足点。沈华英主张,教师要从更多地关注自己“教什么”“如何教”,回归研究儿童的学习和发展,要追问自己,儿童“喜欢怎样的学习”、儿童“如何学习”、儿童“学得怎样”,从而把握“启”的途径和方法,去唤醒、激励和引导儿童的生长。
沈华英对“本真语文”的诠释,从学科内涵的角度看,主要强调阅读、思考和表达,包括书面表达和口头表达。语文教学不仅要致力把所学知识转化、内化为素养,同时也要致力培养阅读能力、思考能力和表达能力这三种能力。语文知识只有转化为应用能力,才是真正的对知识有所把握,而所有能力也只有在相应的活动中才能得到培养和提升。阅读能力、思考能力、表达能力只有在阅读、思考、表达中才能得到有效的发展。从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角度看,“本真语文”定位于学生的自主选择和主动学习。沈华英的语文课堂教学,关注认知与情感的有机融合,在强化基本知识和基本能力训练的同时,引导儿童关注知识建构与能力形成的过程与方法。
沈华英主张把学习权还给学生,进而把学生的个性、潜能、才智真正地释放出来,把学生的自主性、能动性、创造性真正地发挥出来,使教学过程真正成为学生自我解放、自我发展、自我提升的过程。“本真语文”的课堂教学有一种内在精神动力,并具有真正的生命力,体现了儿童成长的内在规律。“本真语文”凸显学的地位和作用,这合于当前教学改革的共同走向。佐藤学强调指出:“学校和老师的责任并不在于‘上好课’,而在于实现每一个学生的学习权,给学生提供挑战高水准学习的机会。”沈华英的语文课堂,以学生为主体,以学习为主线,重建教学关系和教学范式,使教学的时空主要表现为学生独立自主的能动学习。
沈华英的课堂是素养本位的课堂。课堂教学重视儿童习得语文知识,努力让儿童所获得的知识转化为内在的素养。就“本真语文”的价值指向而言,它非常明确地指向儿童的全面发展,指向儿童精神生命的成长。通过教学活动实现人的发展,其关键在于如何把知识转化为素养。沈华英认为,首先需要肯定的是,知识包含丰富的德性、思维、智慧等素养的成分和因素。教学过程的本质就是知识向素养的转化过程。没有完成转化,就没有体现教学的本质、实现教学的既定目标。
沈华英的“本真语文”课堂教学,着意优化教学情境,让儿童的语文学习在特定的情境里真实发生。她认为,必须围绕“教学核心知识”,指向于“儿童精神生命”的成长;必须体现探索性,激活儿童的学习兴趣,促进儿童的思维发展;必须关注“儿童化”和“生活化”,沟通语文学习与儿童生活及生命成长的联系。儿童视角的“本真语文”,有着怎样的学术内涵和实践价值呢?沈华英说:“这是用儿童最适宜的方式丰富语言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习得语文的基本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以此获得关键能力和必备品格。”儿童视角和“本真语文”构成辩证的互动关系。沈华英说:“儿童视角的关注在于‘归于本真’和‘发展天性’,‘本真语文’教学的整体建构在于形成一种真实学习场,而这种真实学习场又是对‘儿童视角’的守护与关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