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刊记者
记者:沈校长,您好!作为一名拥有丰富教育教研经历和经验的名师工作室主持人,您在教育科研中提倡的主张是什么?
沈华英:一直以来,我始终倡导“儿童视角的‘本真语文’课堂教学”。纵观我们的语文教学,其中包含了“生长”的诸多教育意蕴,凸显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小语资深专家袁浩指出:每一个学生都是特定的课程载体,他们原有的知识积累、生活经验、文化背景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都具有课程的意义。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本真”语文课程就是学生学习母语的自我课程。
“本真”意味着要“知真”“求真”“思真”“辨真”“言真”“行真”。“本真”的语文课程体系,意在固本求真,培养“真学力”。首先要夯实国家基础课程,培养学科关键能力,传承优秀的传统文化;其次是大力弘扬乡土文化,让“乡土记忆”根植于学生内心;与此同时,深入推进校本课程,让语言文字真正链接“童真童趣”的生活。“本真”语文课程始终以学科育人、课程育人、活动育人为责任导向,注重学生真正的情感需求、真切的语言实践、真我的人格养成。
记者:可以介绍一下“儿童视角的‘本真语文’课堂教学”这一理念提出的背景吗?
沈华英:关于语文学习的本质,叶圣陶先生认为,就理解方面说,是得到一种知识;就运用方面说,是养成一种习惯。这两方面必须联成一贯。“本真语文”教学研究,就是通过教学实践,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探索轻松学习语文的途径,同时在学习中加强语言文字运用能力的培养,使其成为一种可持续发展的学习方式。阅读是吸纳,表达是倾吐,两者是语文学习的两个重要方面,不可偏废。
课标明确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我们的语文课堂教学要从儿童立场出发,确定切合儿童实际的教学目标,找准符合儿童发展规律的教学策略,并在教学过程中准确把握生成资源,构建真正属于儿童的“本真语文”课堂。只有确保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把学生看成是平等的参与者,共同研究合作促进的伙伴,支持并引导学生自主活动,自由发展,主动探究,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人翁精神,还学生讨论、参与、质疑、发挥自由的权利,才能真正提高课堂的效率。
记者:那您又是如何将理念的灵魂融入到课堂教学的常态发展中呢?
沈华英:首先学于内。以学生知识理解情况来论教。“本真语文”课堂,知识技能的理解与掌握仍是学生学和教师教的主要任务之一。“本真语文”的课堂反思倡导从回归儿童本性的视角来观照知识的理解与掌握,更倾向于学生对知识技能本质意义的自我建构,实现“有过程”的教学。这个过程充满了学生的思考、智慧,学生从中实现了知识内化,也实现了个性的自由发展。
其次显于行。以学生能力提升情况来论教。能力提升才是基于儿童视角、面向学生未来成长的课堂所应具有的内在价值和意义。“本真语文”课堂应努力提升这种智慧,并使之得以外显。人的多元智能决定了学生的发展必然是一种个性化发展,因而不能苛求学生在各方面齐头并进发展,应允许学生在课堂上百花齐放,各显神通。因而同样不能苛求每一位学生都齐头并进,应允许学生在课堂上按照自己的速度前进,必要的时候要学会等待。
最后沉于品。以学生品质涵育情况来论教。学生是有待完成的生命,经历了课堂的洗礼,学生生命意义得以进一步的滋养、丰润。“本真语文”的课堂追寻的是儿童整个人的精神成长,评价课堂教学的有效与否,我们理应重点关注兴趣、习惯和素养这些关乎学生成长品质的“营养元”。“本真语文”的课堂上,教师应该通过熏陶、浸润等手法,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习惯,使学生逐渐形成高效求知的学习品质;同时应借助语文本身内含的人文色彩,来濡染学生的心灵,陶冶学生的情操,逐渐积淀并内化为高尚的品质和高雅的气质
记者:您在理念的推进和落实过程中,目前取得了哪些实践成效和影响呢?
沈华英:我们推行“儿童视角的‘本真语文’课堂教学”可以说是成果丰硕。
一是研究更新了教师教学的理念,积累了丰富、鲜活的“本真课堂”教学案例。研究通过改革课堂教学方式,摸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课堂教学新体系,积累了丰富、鲜活的“本真课堂”教学案例。既有科学的理论指导,又具经验性的理论概括,不仅更新了学校课堂教学的理念,对一线教师的教学工作有参照意义,而且对培养学生语文素养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二是研究大大提升了教师的专业水平,提高了教师的整体素质。老师们更新了课堂教学观念,强化了研究的意识,逐步学会了在实践中思考,用思考导引实践的自动化研究的习惯,在课堂教学这块园地里结出了较为丰硕的理论成果。三年多来,有近50 篇教学论文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或在比赛中获奖。还积累了许多典型的课例,为微观层面的研究提供了真实可靠的研究材料,也使得研究真正贯穿于教师的课堂教学实践。
三是研究推动了各科课程研究的步伐,成为各科课程改革的亮点。在研究过程中,提升了学校的知名度,带动了学校各学科课程研究的步伐,使教科研工作上了一个新台阶。学生语文素养大大提高,成为学生的一大优势。尤其是课堂教学研究课的对外开放,经验思想的推广,还为其他学校提供了借鉴,对本地的教改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记者:名师的角色定位不仅是教育科研的实施者,也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引领者。对于作为名师工作室主持人的您而言,想必更是如此吧?
沈华英:是的。作为工作室主持人,不仅要看到教师的课堂教学素养得到提升,还要借由课题研究这一路径,让教师通过教学和课题实现自身的专业化发展。“鸡蛋如果被人从外部打破,就成为一种食物;如果以自己的力量,自己打破自己,就成为一个新的生命。”名师工作室的成立与前行,让每一个成员突破了自己的成长隘口,找到了一片更为开阔的成长空间。我们以“实践磨砺,共享共进”为行走姿态,以“各美其美,美美与共”为目标追求,使名师工作室充分发挥“场效应”,成为真正的专业共用体、研究共同体和生命共同体。
工作室积极创造条件,“走出去”“请进来”,努力为学员的成长助力,引领大家走上专业成长的“高速公路”。工作室联合周旭红、史玉君名师工作室,邀请特级教师薛法根、宋运来上示范课或做主题报告。大道行思,取则行远。名师的引领,如一盏明灯,引发了大家的思考,也为大家指明了前进的方向。除了线下的研修活动,我们还为成员们搭建了零距离的交流平台,如QQ群、微信群和网络工作室,组织开展“网络观摩”,为成员们指引科学发展的方向。我们还向成员们推荐了支玉恒、王崧舟、孙双金等名师的课堂讲座,打破了时空局限,把精彩传递分享给成员,达到成长无处不在的效果。工作室成员经常在互动交流学习平台开展“网络研讨”,及时将自己的所感所悟记录下来,并在网络上交流,不断碰撞出思维的火花,一路成长,一路收获。
“发展、领航”是我们的“文化符号”“行动指南”,也是我们的“思想基因”“自觉行为”。工作室每一位成员在学习中实践,在实践中反思,成果争相绽放。
记者:新时代有新的发展目标,新征程必然赋予教师新的使命担当。我相信,您和您的团队必将以更加执着的精神、坚定的信念,积极探索,开拓创新,为宜兴市基础教育的优质发展作出新贡献。感谢您接受我们的采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