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 峰
(陕西国防工业职业技术学院,陕西 西安 710300)
课程思政教育就是将思想政治教育元素(理论知识、价值理念和精神追求等)融入到各门课程中去,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1],在授课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对学生的思想意识、行为举止等产生积极、正面的影响。立德树人是课程思政教育的本质,“育人”先“育德”,只有坚持贯彻这样的理念才能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培养合格的建设者和可靠的接班人[2-4]。
具有“工业之母”之称的模具主要应用在机械、汽车、电子、通信等领域,模具技术的发展水平是衡量一个国家制造业水平高低的重要指标。模具行业的技术特点就要求相关从业人员必须具备精益求精、一丝不苟、爱岗敬业、勇于创新的大国工匠精神。“模具材料选择与热处理”课程一直是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的核心课程,总计64学时。该课程以实际的工作任务为载体构建教学项目,每个项目采用多个不同的典型模具作为工作任务,每个工作任务的实施步骤设有四个单元。这种教学内容的安排和组织突出了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直接针对岗位需求,具有明显的职业导向性及较强的过程属性。教学过程体现了“以工作任务为驱动,以工作过程为导向,注重知识的系统性与实用性”,便于学生的学习和应用[5]。如果在此基础上,能有效地加入课程思政教学理念,使学生能获得专业技能和政治素养双重收获,将有助于提高模具专业人才的质量。
1.1.1 知识目标
1)掌握模具材料的种类;
2)掌握模具材料的性能要求与选用原则;
3)掌握冷作模具材料的选择和制造工艺;
4)掌握冷作模具热处理工艺;
5)掌握热作模具材料的选择和制造工艺;
6)掌握热作模具热处理工艺;
7)掌握塑料模具材料的选择和热处理工艺;
8)掌握其他模具材料及热处理;
9)掌握模具材料的表面热处理方式。
1.1.2 能力目标
1)会根据不同模具工作条件选择材料;
2)会制定冷作模具热处理工艺参数;
3)会制定热作模具热处理工艺参数;
4)会制定塑料模具热处理工艺参数;
5)会制定模具材料的表面热处理工艺。
1)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怀和民族自豪感;
2)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素养和职业道德;
3)培养学生实事求是、探索真理的科学态度及创新创业意识;
4)培养学生树立正确人生观、世界观及价值观;
5)使学生懂得大国工匠的精神实质,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为国奉献的精神;
6)培养学生“爱国奉献,艰苦奋斗;攻坚克难,精益求精;开拓创新,追求卓越”的国防精神;
7)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尊重劳动,热爱劳动。
本课程以“真实的工作任务”为载体构建教学项目,共设有“典型冷作模具的材料选用与热处理、典型热作模具的材料选用与热处理、典型塑料模具的材料选用与热处理”三个项目。每个项目采用多个不同的典型模具作为工作任务,如项目一中以“调整垫片的冷冲裁模具、冰箱门外壳的冷拉伸模具、带中间凸缘轴零件的冷镦模具、气门顶杆的冷挤压模具”作为工作任务。三个项目共有八个工作任务,每个项目按工作任务的实施步骤设有四个单元,即模具的工作条件与失效形式、模具的性能要求与材料选择、模具的热处理、综合训练。除了综合训练外,其他单元均设有五部分内容,即单元目标、单元任务、任务导学、任务实施、单元练习,其中“任务导学”是完成每个任务的关键所在,它主要根据任务实施的要求安排相关知识。本课程的教学内容安排与组织突出了对实践能力的培养,直接针对岗位需求,具有明显的职业导向性及较强的过程属性,能够融学习过程于工作过程;同时按照知识、能力协调发展的原则,设计“任务导学”部分,将相关知识分解嵌入到各个单元中。作为任务实施的导学内容,其编写充分体现了“以工作任务为驱动,以工作过程为导向,注重知识的系统性与实用性”的特点,便于学生学习和应用,同时也便于课程思政元素的有机融合。课程内容主要包括课程本身的知识内容与其中蕴含的思政育人素材。思政教育映射与融入点是课程教学中能将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与专业知识技能教育内容有机融合的领域;描述与课程育人目标对应的具体成效,尽可能可观察、可评估、让学生有获得感。具体内容如表1所示。
表1 教学内容选择与安排
以全国高等学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为指导,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项目组先通过培训等方式提升团队教师“课程思政教育”能力。挖掘课程内容中的思政教育元素,融入课程教学环节,并不断地对其进行归纳总结,逐步形成“模具材料选择与热处理”课程思政教育体系,从而将思政教育适时适量植入课堂教学全过程,实现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大国工匠精神等。
“传道者自己首先要明道、信道。高校教师要坚持教育者先受教育,努力成为先进思想文化的传播者、党执政的坚定支持者,更好担起学生健康成长指导者和引路人的责任。”“课程思政教育”试图使思想政治理论课与专业课协同发展,其主阵地在课堂教学。用好课堂教学主渠道,关键在教师。“亲其师而信其道”,教师的政治信仰、思想素养、学识水平、人格魅力、职业操守等,是引导大学生成长的主导性力量。通过师资培训、教研活动等方式,努力提升教师的课程思政教学能力。
课程团队将以课程专业目标及德育目标为主线,挖掘课程知识点中的思政教育元素,并将思政教育元素与知识点有机融合,形成“课程思政教育”教学体系。
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挖掘梳理课程的德育元素,充分发挥课程的育人功能,实现高校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和全员育人的大思政教育格局。
1)准备阶段。成立项目小组,认真学习文件,领会课程思政教育精神主旨。小组是一个团队,是一个共同体,有共同理想目标,愿意共同承担责任,共享荣辱。
2)实施阶段。培养师资团队,挖掘课程思政教育元素,讨论改进,形成“课程思政教育”的课程标准、授课计划和教学资源。发表课程思政教育研究论文。
3)汇总阶段。收集整理过程资料,讨论和总结,初步形成结论,并撰写研究报告。
4)循序渐进,螺旋上升。不断总结,不断改进,不断提升课程思政教育质量。
笔者针对“模具材料选择与热处理”课程的思政教育进行了探索,所提出的思政教育方案有助于达到如下目标,同时也为同类高职院校专业核心课程的课程思政教育改革提供了参考。
1)帮助学生建立自信心,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2)知识架构重组,初步实现了将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包括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知识、价值理念以及精神追求等融入到课程中去,潜移默化地对学生的思想意识、行为举止产生影响。
3)以“大国工匠”为典型案例,给学生树立榜样,以榜样的力量引领学生前行,让学生成为有梦想、有追求的一代新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