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疫情时代广电业挑战与转型探讨

2021-09-02 07:31陈善恒
新闻前哨 2021年7期
关键词:广电广州传统媒体

◎陈善恒 卜 涛

2020年注定是被写入历史的重要一年,一场新冠肺炎疫情席卷全球,改变了世界格局,媒体生态圈也不能幸免。按照往年规律,每年第一季度,特别春节前后是文化产业高度活跃期,但是2020年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对文化产业产生巨大的影响,文化产业产值损失在1.3-1.9万亿元之间。

但同时,国家广电总局广播电视节目收视大数据(CVB)统计显示,2020年1月25日至2月29日,全国有线电视和IPTV较2019年12月份日均收看用户数上涨23.8%,收视总时长上涨40.1%,电视机前每日户均观看时长近7小时。

广电传媒逆势上扬,各类新媒体大数据更是一片爆炸式增长的景象,关于“抗“疫”、疫情、肺炎”等关键词的微信推文在疫情爆发初期共有 97万篇之多,短短两周内创造了20篇双10万+(阅读量和在看数),要知道这项数据,在2019年同期,全国范围内只有1篇。

如此相去甚远,是否预示着传统媒体将要迎来黄金时代的回归?疫情加速了媒介迭代,“云录制”、“全民直播”等形式,会否重新定义媒体的边界?后疫情时代,传统媒体应该何去何从,新媒体的盈利点又应该放在哪里呢?

一、猝不及防,主流媒体担起抗“疫”使命

2020年1月20日,钟南山院士表示新冠肺炎疫情存在人传人的现象,1月23日上午10时,武汉暂时关闭离汉通道,全国多个省市纷纷出台疫情防控方案,广州的多数小区开始实行封闭管理,春节假期结束后大部分企业仍实施在家办公模式,市民活动范围缩小,每天均通过不同渠道关注疫情变化。

在新冠疫情爆发初期,全国上下对于防控疫情政策方针、手段方法等倍加关注,国内主流媒体,尤其广播电视报纸等传统媒体凭借权威性与公信力,掌握着舆论的主导权。

根据CSM数据分析,传统媒体的网站和手机客户端成为了疫情期间用户第一时间快速获取疫情信息的渠道首选,占比超过40.8%,而传统广电媒体中,电视占比33.1%,广播占比7.9%。

以广州电台为例,2020年同比2019年,电台收听率有明显提升,疫情期间,听众规模和听众收听时长均有增长,平均每天有超过六成受众收听广播,人均收听时长接近70分钟,平均每人每天比2019年同期延长了4分钟。

与此同时,传统媒体的新媒体端也成为发布防疫资讯的主阵地。疫情期间,全民留守在家抗“疫”,促使线上社交日趋活跃,微信的传播能力进一步凸显,其中78.7%的用户比以前更多地使用微信,50.4%的用户比以往更多地使用微博。以广州交通电台官方微博为例,2020年上半年,官方微博号共发布推文5782篇,总阅读量高达5亿次,推文《隔离结束后,他们留下爱心卡片》阅读量高达1081万。广州交通电台微信公众号数据同样惊人,文章阅读量普遍过万。其中《扩散周知!广州179例确诊病例涉及11个区91个小区或场所》、《刚刚公布:2月17日起全国收费公路免收车辆通行费!》等多篇推文获得10万+阅读量,实际总阅读量超过44万。

二、善用短视频发布权威资讯,广电行业迎“春天”

疫情初期,公众对信息的刚性需求尤为凸显,尤其是在流言、谣言满天飞的社交舆论场中,传统广电媒体守正清源、凝聚共识、澄清谬误的功能突出。

但在社交媒体时代,受众的阅读喜好发生了变化,仅靠传统文字和长视频等报道形式很难留住读者。可喜的是,疫情促使传统媒体人拿起全新的“传播工具”——短视频。在这次疫情报道中,新媒体短视频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短视频以立体丰满、传播度广的优势,加上短视频平台巨大的流量,使得防疫信息能够广泛传播。

在本次疫情报道中,广州交通电台官方抖音号制作了21篇单篇阅读过1千万的短视频,其中《封城武汉、感谢武汉、加油武汉》单篇阅读量高达2.3亿次,点赞730万,如此之巨大的阅读量数据,作为一个市级媒体号,在以往是不敢想象的。据尼尔森网联媒介研究公布,2020年4月,广州交通电台融媒传播短视频影响力位居全国综合榜冠军。

疫情期间,在武汉层出不穷的网友采用“封城日记”等方式,用镜头、文字记录下这座城市在疫情中的点点滴滴。其中一位B站up主林晨就曾用自拍vlog的方式,每日向外播报武汉当地的实时状况,让全国网民都有机会看到疫区现状。这位up主在2020年之前发布的视频播放量都维持在几万的水平,但在2020年1月22日,他发布的武汉街头实拍的视频,获得了1000万的播放量,这让他一战成名。传统媒体人一方面从这些短视频up主那里获得极佳的视频素材(up主林晨全网授权),另一外面也从up主的身上获得创作的灵感,一时间,官方媒体一改以往严肃的表述方式,用更接地气的表述和角度,通过短视频来为“战疫”中的公众,带来了很好的精神陪伴和心理抚慰作用。

三、直播+云录制应运而生,出现新的媒体融合形式

新冠肺炎疫情之下,电影院线撤档,票房损失惨重,各类型线下演出取消,演出市场雪上加霜,但敏锐的传统广电行业率先发力创新形式——“云录制”,让宅在家中的观众,依然能够享受视觉艺术的魅力。

其中,湖南卫视《歌手当打之年》等综艺节目,率先采用“云录制”,表演嘉宾一改以往集中到演播厅录制的形式,在各自的城市甚至住所进行“云竞演”,而观众则变身为“云观众”进行“云评分”。这样看起来有点迫于无奈的录制方式,后来却是让多地卫视仿效,采用“视频连线+云录制”的形式,实现小屏和大屏的联动。

人民日报在2020年3月12日,发布了一篇题为《“云录制”的生命力在内容创新》的文章,对云录制的节目进行点评,文章提到:“云录制”节目的根本价值,在于给抗“疫”生活传送情感滋养,给观众带来精神振奋。

此外,2020年3月,广州市人民政府提出三年内孵化千个网红品牌,更要培训一万名带货达人,利用直播带货的方式重振电商。如此一来,“直播”一词从以往只出现在广电传媒行业的专业领域,一下子发展到全民皆可直播。从个人到机构,直播带货、直播网课、直播娱乐应运而生,“直播+云录制”的模式,正在改变受众的使用习惯。

以广州交通电台为例,通过打通视频和音频直播,实现广播直播节目的可视化,听众可以走进网络视频直播间,实时看到主持人音频直播时的状态,实现更多的互动。另外,借助网络直播技术,广州交通电台在疫情持续期间,成功举办了多场“口罩音乐会”微博直播、“主持人电商带货”网络直播、“车尾箱创意集市”网络直播,实现了新的媒体融合转型。

四、后疫情时代,广电人转型势在必行

随着新冠肺炎疫情常态化防控,我国疫情已得到全面控制,各地复工复产复市不断推进,人们的生活也逐渐回到正轨。针对后疫情时期,传统广电媒体应何去何从?我们似乎应该把媒体行业放置到整个新媒体领域的发展来审视。而这时也涌现了两波截然不同的声音:

一个论调认为,内容行业在去年迎来了一波爆发期。从数据上看,过去一年中,抖音多出了1.3亿的创作者,创作者的积极性非常高涨,去年抖音百万大号每月发布的视频数量,同比增加了59.6%。

另一个论调则认为,新媒体行业的繁荣是“假繁荣”。内容行业的火爆和宅家抗“疫”有很大关系。一旦国内疫情被消除,线上的“红利”也会消失,流量的潮水一退,行业的盈利增长点也会可能随之消逝。

笔者认为,并不如是。原因之一,随着融媒体发展,媒体行业的赛道在不断变宽。数据显示,去年中国网民有四分之一的上网时间都花在短视频上,比起2019年增加了五成。2020年全年,微信、微博、小红书、知乎这类以图文为主的平台,都上线了和视频有关的功能。如此大量的视频平台为传统媒体乃至新媒体、自媒体都提供了舞台。

加上疫情过后,受众的喜好也发生变化,从休闲娱乐的内容,转向关注日常健康防护、生活技能、课程教学类,内容领域变得更细分更垂直。如果把短视频行业比作一条河流,那么细分的内容就是它的支流,创作者只需要瞄准一条支流,就能够找到属于自己的盈利点。

有报告显示,在未来一年,大多数的品牌商都愿意增加内容营销的预算,其中超过六成,计划投入短视频或者直播带货的营销。深耕内容,依靠新媒体平台做强做大,从而获得利润,加快媒体融合,这将是传统媒体在新媒体时代下的利润增长点,也是我们思考的方向。

注释:

[1]曾祥敏:《电视逆势上扬,并不意味着传统路径依赖的回归!》,“采访编辑圈”微信公众号,2020年3月

[2]中国广视索福瑞媒介研究CSM:《新冠肺炎期间收听专题报告——广州广播电视台疫情分析》2020年2月,第4页

[3]中国广视索福瑞媒介研究CSM:《新冠肺炎期间收听专题报告——广州广播电视台疫情分析》2020年2月,第7页

[4]杰德、肖瑶:《社交媒体时代的第一场疫情,央视是这样应对的》,“南风窗”微信公众号,2020年2月27日

[5]王一川:《“云录制”的生命力在内容创新》,“人民日报文艺”微信公众号,2020年3月12日

猜你喜欢
广电广州传统媒体
没有叫停!广州旧改,还在稳步推进……
117平、4房、7飘窗,光大来惊艳广州了!
探讨大数据在广电新媒体中的应用
9000万平!超20家房企厮杀! 2020年上半年,广州“旧改王”花落谁家?
多彩广州
传统媒体为什么要包装自己的“网红”
传统媒体在新形势下如何实现突围
五问传统媒体:你以为熬过寒冬就是春天吗?
广电新闻出版整合对广电业发展影响的思考
EPON技术在广电网络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