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桂英,景香香
(海南省人民医院 海南医学院附属海南医院超声科,海南 海口 570311)
患者男,63岁,发现右乳肿块20余天,偶伴乳头溢液,自行外用“红霉素软膏”及口服“左氧氟沙星”后效果不佳;6年前曾患“右乳慢性化脓性炎症”,经抗感染治疗后痊愈;抽烟、饮酒40年余,戒烟1年。查体:右乳红肿,皮温稍高,乳晕区可触及约20 mm×20 mm肿块,质硬,活动度欠佳,稍感压痛。实验室检查未见异常。乳腺超声:右侧乳晕皮肤水肿、增厚,其后方见41 mm×19 mm腺体回声及约32 mm×16 mm不均质低回声团,边缘呈蟹足状;CDFI于团块内探及杂乱的丰富血流信号(图1A);超微血管成像示团块内血管管径粗细不均,呈蟹足状(图1B),收缩期峰值流速(peak systolic velocity, PSV)24.0 cm/s,血流阻力指数(blood stream resistance index, RI)0.73;根据Itoh A 5分法,团块弹性评分2分(图1C);右侧腋窝探及数个淋巴结,大者21 mm×8 mm,皮质增厚;超声诊断:考虑男性右侧乳腺发育(其内实性团块根据乳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分类为4b类);右侧腋窝淋巴结肿大。行右乳肿块穿刺活检术。病理:光镜下见组织内大量浆细胞为主的急慢性炎症细胞浸润(图1D);诊断:(右乳)浆细胞性乳腺炎(plasma cell mastitis, PCM)。
图1 右乳PCM A.CDFI图;B.超微血管成像图;C.应变弹性成像图;D.病理图(HE,×100)
讨论PCM是以乳腺导管扩张、浆细胞浸润为基础病变的慢性非细菌性炎性反应,常见于年轻女性或非哺乳期妇女,男性罕见。本病发病机制尚不清楚,男性发病原因可能包括:①乳头内陷或发育不良等导致乳孔闭塞;②男性乳腺发育;③血清泌乳素升高;④乳管损伤;⑤细菌感染;⑥吸烟史,烟草燃烧产物可能损伤乳腺导管;⑦超重或肥胖及自身免疫性因素等。本例发病可能与其吸烟史或右乳炎症史致乳腺导管损伤有关。PCM临床多表现为乳晕区肿物,伴红、肿、热、痛或皮肤破溃,无明显特异性,易被误诊。本例右乳腺体内实性病灶伴蟹足状,血供丰富、杂乱,PSV及RI均较高,且伴腋窝淋巴结肿大,声像图特征类似乳腺癌,但肿块弹性评分较低;结合病史及超声表现,考虑为男性乳腺发育,皮肤炎性改变使诊断更倾向于特殊类型的炎性病变。本病确诊需依靠病理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