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语薇 赵语婷 张茹茹
(1.海南大学,海南 海口 570000;2.四川外国语大学,四川 重庆 404100)
学术写作旨在使文本连贯和持久,从而建立有益的学术联系。从事学术写作研究的语言教师或学者在语义衔接的运用方面兴趣颇深(Connor,1984;Francis,1989;Hinkel,2001)。此外,衔接手段通常是提高学生英文学术写作能力的课程重点。以英语为第二语言的学生和教师也经常探索如何借助不同的词汇语法特征来实现写作衔接。研究这些词如何在学术语篇中发挥作用,从而体现其语篇衔接的功能。Connor(1984)指出,以英语为母语的学者在写作中广泛使用词汇衔接功能。其研究结果表明,母语学者在学术写作中可以用不同的词条作为衔接手段来表达观点。
关于衔接手段,Francis(1986)将抽象名词定义为回指名词,主要关注其回指功能。Lyons(1995)指出,构成语篇的单位、句子,不应只是连续地写在一起,而应以某种恰当的方式关联起来。Schmid(2000)进一步介绍了外壳名词的三大功能,Aktas和Corter(2008)指出,作者使用外壳名词从语义上概述,基本要求是理解语境信息,与之相关的词汇-语法构式是N-cl和n-be-cl,两者都是后指。与衔接功能相关的是回指型构式是Th-N。
本研究的语料选自知名国际期刊在2015~2020年间发表的英文学术论文,以纯文本格式保存,共4051956个形符。所选文章分为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两大类,其中社会科学包括政治学、心理学、社会学、教育学,自然科学包括物理学、化学、生物学、环境科学。两类共462篇,其中社会科学240篇,自然科学222篇。
1.将35个抽象名词纳入“备选外壳名词”列表然后标注。
2.确定词汇-语法构式。
3.确定外壳名词。
由表1可以发现,外壳名词在自然科学中的使用频率高于社会科学。
表1 外壳名词总体使用数量
由图1可知,这8个外壳名词的使用频率之间存在差异。社会科学中effect一词的频数是自然科学的两倍。社会科学学者更倾向于使用“effect”“change”和“result”,这可能是由社会科学论文的特点决定的。
图1 相同高频外壳名词频数对比
由表2可知,这两类学术写作的构式使用特点相似,较高频使用“N-cl”“Th-N”这两种构式,表明这两种构式为外壳名词的主要实现形式。最高频率的是“N-cl”构式。“N-PP”构式占比自然科学略低于社会科学。外壳名词的“N-be/v-cl”构式使用频率仅次于“N-cl”和“Th-N”,而外壳名词在“NG-be-N”和“Th-be-N”构式中使用率极低。相比之下,社会科学类学者更频繁地使用“N-cl”,而较少使用“Th-N”。“NG-be-N”是一新增构式,在社会科学文献中,“change”常出现于该构式,用于具体解释前文所提抽象概念。
表2 高频外壳名词词汇—语法构式的频率比重分布
由表3可知,社会科学语料中使用频率最高的外壳名词构式是“Th-result”占到了49.02%。对比表 4,“change-cl”占到了 56.41%。
表3 社会科学
表4 自然科学
最能体现描述复杂信息的语义功能的是构式N-cl和构式 N-be/v-cl。外壳名词“effect”和“change”最常使用的词汇-语法构式都是N-cl。而“result”最常使用的构式是Th-n。由表2可知,构式N-cl在社会科学中的总体使用频率更高,但通过对比表3和表4可以发现,其中“change”“result”“factor”在自然科学中的使用频率更高。而N-be/v-cl构式的使用频率相对较低,根据表2可知,该构式使用频率在两个语料库中总体相差不大,因此,社会科学类学者在外壳名词语义功能的使用方面高于自然科学类学者。
用于临时性概念形成的认知功能的构式是A(n)/Th-n-of。对比分析可得,A(n)-n-of构式在自然科学中的总体使用频率高于社会科学,但是“approach”和“method”这两个词例外,这两个词在社会科学中的使用频率更高,说明社会科学写作中更关注方法。这也是由社会科学类论文的特点决定的,比如在社会科学的教育学分类中,就有很多论文都与二语习得和教学法相关。
本研究发现,外壳名词的回指和后指功能均起到语篇衔接作用。比如常用于回指功能的Th-n构式和 Th-n-of构式,而且在构式 Th-n 中,Th-n-of占比较高,尤其是外壳名词“effect”“result”和“process”,其中在自然科学语料中,“effect”在构式Th-n中的使用频率是 29.98%,而 Th-n-of就占到了21.00%。A(n)-n构式的比重低于Th-n构式,自然科学中的外壳名词“result”在A(n)-n构式中的使用频率最高,为10.28%,其中A(n)-n-of占到了4.42%。相对于高频使用的Th-n构式,Th-be-n构式占比很低,其中最高的是社会科学语料的外壳名词“result”,也只占到了0.11%。
本研究就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学术写作中外壳名词的使用情况进行了对比分析。研究表明,在使用频率、高频词以及实现形式上,外壳名词在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使用中都存在差异;在使用频率上,外壳名词在自然科学中的使用频率高于社会科学。外壳名词在各类构式中分布相对均衡,但也呈现一定的类似和不同。最后通过考察外壳名词的三大功能即语义功能、认知功能和衔接功能得出,自然科学类学者在外壳名词认知、衔接功能的使用方面高于社会科学类学者,而在语义功能方面则低于社会科学类学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