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素养教育模式的研究及突破

2021-08-31 08:10刘秀慧李偲佳白庆新
理论观察 2021年3期
关键词:突破嵌入式信息素养

刘秀慧 李偲佳 白庆新

关键词:信息素养;单一教育主体;嵌入式;政策引导;突破

中图分类号:G252.7;G64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 — 2234(2021)03 — 0174 — 03

信息素养,英文名称Information Literacy。全世界最早使用这一概念的人是美国信息产业协会主席保罗·泽考斯基(Paul Zurkowski)。它旨在说明在全球信息化大背景下,人们应该具备的一种基本能力。我国学者李克东教授认为,信息素养应该包含信息技术操作能力、对信息内容的批判与理解能力,以及对信息的有效运用能力。

一、信息素养是当代公民必备的核心素质

(一)以计算机和网络为标志的信息时代

电脑与网络是人类二十世纪最重要的,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发明。信息依赖电脑和网络飞速地生产和传播,在现代人的生活、学习和工作中充当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具有信息素养,懂得运用信息、处理信息的人才是时代的宠儿,才能获得很好的发展。因此信息素养成为现代人必不可少知识与技能。

(二)信息素养是大学生以至全体公民必须具备的终身技能

大学生应该具备什么样的信息素养,对他们的信息素养水平如何评估。美国ACRL的《高等教育信息素养能力标准》提供评估大学生信息素养能力的架构:能够发现并辨别信息需要、找到并有能力判断信息的正确与否、重新组织和呈现信息、使用信息。台湾学者王梅玲认为大学生获取、批判性评鉴资讯与信息资源;建立自已的知识库;能合乎伦理与合法使用、取用与应用信息。〔1〕

综上所述,信息素养是一种个人的综合能力素养,在信息化社会中,获取信息、利用信息、开发信息已经普遍成为对现代人的一种基本要求,是信息化社会中人们必须掌握的终身技能。它包括信息意识、信息知识、信息能力和信息道德四个要素。〔2〕

二、信息素养教育的现状及教学组织形式

图书馆是信息素养教育的主战场,我国高校图书馆在上世纪80年代前后已经开始了信息素养教育,我们以高校图书馆为例,分析我国信息素养教育现状

(一)我国高校信息素养教育开展状况

一般高校信息素养教育肇始于图书馆对新生进行入馆教育时的文献检索知识培训。信息素养教育的课程亦由文献检索课程演变来。而文献检索课程也是在部分有条件的学校开设。文献检索教育的大规模普及,是教育部《关于在高等学校开设文献检索与利用课的意见通知》文件颁布之后。文件要求,“凡是有条件的学校可作必修课,不具备条件的学校可作选修课或先开设专题讲座,然后逐步发展完善”。并且强调指出“由于教学中必须使用各种文献检索工具,一般应当以图书馆作为教学基地和协调中心”。于是在短短的时间内,文献检索与利用作为一门课程,在全国高校得到快速发展。并且在2002年教育部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规程》中首提信息素质,至此教育部把文献检索课改称信息素质教育。三十多年过去了,我国高校的信息素养教育发展的怎样呢?

上海地区高校信息素养教育课程始于华东理工大学开设的《文献检索》课程。此后,上海不同层次高校相继开设了相关课程。由于各高校所拥有的文献信息资源、师资力量和授课对象需求的不同,各高校都是按照本校的实际情况和教学计划开展教学活动。各高校信息素养教育课程的开设情况、课程建设、教学内容及教学模式等方面都不尽相同。〔3〕

据初步调查,在上海40所高校中,有22所为本科生开设了信息检索相关课程,近半数没有开设。在开设的学校里也是以选修课为主。除了同济大学和第二军医大学的3个医学专业是必修课以外,其余均为选修课,就是说仅仅有2所学校的信息检索是必修课。不区分学科性质统一开设的学校有18所,近90%。這个比例足以说明高校对信息检索课程的重视程度。另外,从课时安排上还是偏低,尤其是上机实际操作课时少,难以形成能力。

上海地区仅仅有4所学校的信息素养教育课上使用了翻转课堂、微课、SPOC等创新教学模式。尽管教学模式采用了翻转课堂、微课、SPOC等新的教学手段,但这仅仅是在由图书馆单一教育主体进行的信息素养教育的课堂上进行的教学改革,并没有在教学组织形式上,将图书馆员与学科教师进行有效的整合。正如陈泉在其著作《信息素养与信息检索》中指出的,“作为开展信息素养教育的两大主体,图书馆和教育界无论是在理论研究还是在具体的教学实践方面,尚缺乏足够的沟通与合作,造成了在信息素养教育和研究中力量分散、宣传效率低下的现状。”〔5〕

我们认为,如果由图书馆独立进行信息素养教育,学生对信息素养的认知可能仅仅局限于工具学科的功能。就好像语文老师讲解新华字典一般。就造成了只是举例说明信息素养的作用,学生只能停留在工具层面,体会不到它的真实价值。如果信息素养教育课程与相关学科课程结合起来,让学生置身于真实情境之中,针对学科学习遇到的问题求助于网络,这个时候,学生对信息素养的认识就不仅仅是工具层面的问题了,学生就会发现信息素养本身的价值所在。因此,信息素养的培养不能孤立进行,它不是单纯的技能的东西,从心理学角度讲,它是一种思维方式,信息素养最终要由技能层面跃升到思维层面,只有这样,学生才能藉此不断发现新知识,解决新问题,并在此过程中发展批判性思维。那么怎样实现这种由工具层面向思维层面的跃升呢,笔者认为,应该在相关专业学科学习中学习信息素养,在具体问题情境中学会运用信息素养解决问题。因此信息素养教育不能独立在学科课程和教学内容之外,尤其是不能脱离问题的情境。否则难以形成迁移能力和融会贯通的能力,这样将是孤立、无效的信息素养培训。

(二)嵌入式信息素养教育模式优势与实效

据ACRL于2001年发布的高校信息素养标准中对信息素养定义为信息素养是融合在课程内容、结构和体系中的。当图书馆的教学与特定的明确的课程或任务相联系时,学生能更好地掌握图书馆的资源利用及相关知识,这就需要实施了嵌入式信息素养教育。根据ACRL的界定,嵌入式教学服务是指把图书馆及其资源利用作为课程目标的有机组成部分,其基本要求是既要教授专业学科内容,又要培养成功完成与图书馆有关作业的能力。且对两方面的学习结果都要进行测试。即强调图书馆教育与学科课程的整合,注重双目标(专业课教学目标和信息素养培养目标)、双测评(专业课知识和信息素养能力)〔12〕。

嵌入式信息素养教育是图书馆员作为教学助手嵌入到课堂或者嵌入到网络教学平台, 将信息素养教育包括信息检索技能 、信息意识和信息道德融入专业课程教学体系, 通过与专业教师的协作不仅使学生掌握专业课程的基本知识 ,而且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水平〔7〕

(三)我国高校嵌入式信息素养教育现状

笔者选取双一流学校和普通高校;地区按北京、

江浙沪、中西部和东北地区选取。通过访问高校官网,查询图书馆的学科服务或教学培训,了解其嵌入式教学科研开展情况。北京和江浙沪地区开展的比较好,处于全国的前列,其次是中西部和东北地区。但是同样是北京或江浙沪地区,发展也不平衡,所以就整体来看,嵌入式教学在我国的发展并不乐观,亟待加强。

(四)关于嵌入式信息素养教育的一点思考

嵌入式教学的优势前已述及,那么经过长时间发展,普及程度非常低,究其原因,我认为首先是开展有难度,专业课课时紧,进行嵌入式教学势必会挤占专业课时,另外与图书馆沟通协调也会耗费不少精力和时间。其次是习惯势力作祟,认为信息素养教育是图书馆的事,继续按常规进行就可以了,这也是责任心的问题。最后是政策引导不力,在惰性强和责任心缺失的情况下,必须靠行政手段推动。另外能不能跳出怪圈另辟蹊径呢。可不可以把信息素养教育交给专业教师,构筑一个全员信息素养教育的新环境,我认为完全可以,信息技术发展到现在,高校教师的信息素养水平完全可以胜任,如有欠缺,那么就去求助图书馆学科馆员。这样就改变了图书馆唱独角戏的局面,形成全员信息素养教育的环境。

三、信息素养教育亟待突破的问题

目前承担信息素养教育的主体以图书馆馆员为主,但这事实上远远不够,因为剥离了信息素养能力提升与知识的紧密关系。需要在实践中突破,建立起全民信息素养教育新渠道,并使之深深植根于民众社会生活中,融于科学发现模式、技术提高模式、经济发展模式、社会交流模式中,让信息素养与人文素养、科学素养一起,成为现代人必须具备的核心素养。

(一)突破信息素养教育载体的单一化模式,建立立体交叉的信息素养教育新框架。

据调查,图书馆进行信息素养教育是以讲座或者图书馆信息素养课程教学、网络平台建设和参考咨询等教学媒介完成的;而听课学生是自愿参加,也没有教学评价,效果差强人意。如果把信息素养教育仅仅视为图书馆的使命,教学组织形式单一,主导的载体基本是图书馆,而非全体课程教师,则图书馆信息素养课程这种载体形式和内容单一化,抽象化,就课程而讲课程,接受上是割裂的,学生难以实现信息素养内容和专业学习的有机统一,不能转化为能力;难以在泛在信息中提取、甄别、批判性吸收和综合利用。因此,这种主体形式受众面小,难以实现全面信息素养能力提升。应该广泛地由馆员与相关学科专业教师统一协调信息素养教育内容,扩而广之,任何教育教学部门都成为主体,都坚持融入、渗透进信息素养教育,就可以实现载体的多元化、主体的全民化,即全民主體化。

(二)突破信息素养教育受众的被动化,实现全民主动自觉接受信息素养教育。

目前信息素养教育形式单一,教育内容单一,单纯就信息素养教育而进行,没有与广泛的需求相联系,没有与社会生活相对接,因此受众对信息素养教育不主动,不积极。即使接受培训也是被灌输,被动接受。应该用正确的引导和系统的教育,用活生生实例让民众感受到,在信息时代,一旦信息素养能力提高,拥有信息意识,对信息有辨析、批判、提取、利用的能力,便会形成批判性思维,同时对于不良信息也会产生自身免疫力。利用培训、网络平台、外延拓展方面,在信息素养教育中实现全民主动化有积极意义。

(三)突破信息素养教育的单一化,实现全民信息素养教育内容社会化、生活化,检索内容的全面化。

正是由于信息素养教育组织形式单一,主题内容单一。比如高校仅仅局限在图书馆等开设信息素养教育课程或者讲座,内容也局限在信息素养这个主题。同时,目标群体单一化,教育的主要对象仅仅局限在接受知识的大学生。我们要看到企事业单位、社会各阶层,尤其是高校教师他们也都是信息素养教育培训的对象,甚至居家主妇也需要艺术、烹饪等方面的信息。无论家庭生活还是社会生活,如果他们拥有较高信息素养,就会提高全社会信息素养水平,将形成巨大的生产力,极大提高国家的竞争力。对高校教师进行信息素养培训,使其在各个专业教学中融入各个专业方面信息素养具体操作方法,对受教的学生信息素养能力提升,将具有实际意义。而我们目前没有把信息意识提高和信息素养提升放到全社会范围,没有全民化,没有突破学科化,专业化,导致信息素养教育思考维度受限,教育内容难以与民众的社会生活接轨,内容辐射不到全民丰富多彩的生活需求,无法实现教育内容多元化、生活化,因而教育内容难以多角度、全方位涵盖。当把信息素养教育范围扩大到全民,则教育内容自然就具有了多样性特征。民众信息素养、信息能力提升了,全社会信息摄取、利用、判断等就更加具备积极意义,民众生活幸福指数提高,生活品质提升,社会环境更和谐,这也是促进现代化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

(四)突破主导信息素养教育与培训的思想固化,探索全新教育模式。

首先,进行信息素养教育人才培养。除了高校教师,还要对各级文化宣传部门人员培训。培养人才原则应该全方位、立体化,全覆盖。其次,避免培训组织和形式单一化,培训内容过于专业化,而应以全民为主体,社会全覆盖,深化信息素养教育体系,扩大教育内容,内容可以从专业扩展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比如育儿、早教、艺术、装修、美容、烹饪等等。

     四、结束语

信息素养作为信息社会人们必备的一种知识与技能,自20世纪70年代被提出之后,历经近半个世纪的发展,其内涵已经被人们普遍接受,并不断充实与发展。在信息素养教育初期,主要由图书馆来承担,由学科馆员就图书馆资源信息检索开始,作为图书馆本身的业务来完成。随着研究的深入,信息素养教育嵌入专业学科教学,逐渐被接受和运用。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也面临着课时紧,专业学科教学任务重,嵌入式教学在教学组织上面临一些困难等客观原因。但最终是可以解决的,只要能提高认识,创新发展,着眼于时代对人才的呼唤,和国家的前途命运,每一个教育工作者都应该责无旁贷地担负起这一神圣的使命。同时,还要不断突破局限,走出误区,探寻新的信息素养教育新模式,快速走向信息素养教育全民化,提高大众信息素养能力,正确理解信息,加强信息辨别,剔除糟粕,去伪存真,培养独立思考能力和批判思维,促进创新能力提升。

〔参 考 文 献〕

〔1〕王梅玲.大学生如何培养信息素养能力以提升竞争实力〔J〕.图书情报知识,2010,(05):32-41.

〔2〕〔5〕陈泉.信息素养与信息检索〔M〕.清华大学出版社,2017,(06):22,29.

〔3〕〔4〕邬宁芬,何青芳.上海地区高校“信息素养教育”课程的现状、问题和对策〔J〕.图书馆杂志,2018,(02):39-46.

〔6〕熊惠霖.国外高校图书馆嵌入式教学服务的实践与启示〔J〕.图书情报工作,2015,(09):67-72.

〔7〕谢守美,赵文军.嵌入式信息素养教育——信息素养教育的新途径〔J〕.情报资料工作,2012,(01):108-111.

〔责任编辑:侯庆海〕

猜你喜欢
突破嵌入式信息素养
高中信息技术教学如何培养学生信息素养
关于导学案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学习能力的培养
“通信系统仿真”课程教学改革探讨
借助MOOC打造一门有趣有视野的信息素养通识课
“互联网+”时代出版人才培养的传承与突破
嵌入式LINUX操作系统的研究
嵌入式组件技术的研究及应用
“嵌入式系统概论”课程设计
AItera推出Nios II系列软核处理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