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党校党性教育系统化实施的探索与实践

2021-08-31 02:37潘俊霖
理论观察 2021年3期
关键词:党性教育系统化模块化

潘俊霖

关键词:党校;党性教育;系统化;课程体系;模块化

中图分类号:D26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 — 2234(2021)03 — 0029 — 03

2015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党校工作会议上明确提出,党校党性教育单元要加大力度、增加分量,安排足够时间,形成党性教育课程体系,有效改进党性教育方式方法,提高党性教育实效。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这一具体要求,充分体现了我们党对于党性教育内在规律的深刻把握以及对党校主阵地、大熔炉作用的科学认识。在党校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具体实践中,针对“如何提高党性教育实效”这一问题,除更新教育观念、完善教育方法、改进教育手段、提高管理水平等途径外,探索构建以课程模块为基本结构的模块化课程体系,以实现问题导向与系统集成、共性要求与个性发展、理论思辨与实践认知的有机统一,则是对其更具前瞻性、改革性和创新性的解答与阐释。

一、党性教育系统化实施的现实意义与重要作用

(一)推进党性教育系统化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践行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的必然行动。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要把坚定理想信念作为党的思想建设的首要任务。可以说,这一具体要求不仅再次明确了理想信念教育在党的思想建设中的先导性、基础性和战略性作用,而且还从理论上对党性教育的性质、方向和目标任务等问题进行了系统化的解答。而党校党性教育工作对于这一具体要求的积极响应,便顺理成章的体现为:一方面,要坚持把党性教育放在干部教育培训的首要位置,特别是要积极引导学员把理想信念建立在对科学理论的理性认同、对历史规律的正确认识和对基本国情的准确把握上;而另一方面,系统化理论逻辑框架的成型必然要求实践操作的同步跟进,因此,设计一个外部引导与内部自主、渐变性与突变性、社会化與个体化相互渗透的党性教育系统化实施方案也是势在必行。

(二)构建党性教育模块化课程体系是扎实贯彻落实《中国共产党党校工作条例》与《2019-2023年全国党员教育培训工作规划》的创新之举。《中国共产党党校工作条例》明确要求,各级党校要不断增强党性教育的针对性,坚持将党性教育贯穿于党校教学全过程;而《2019-2023年全国党员教育培训工作规划》则提出培训应“体现不同领域和群体特点”的具体要求。可见,如何增强党性教育的针对性,是我们在开展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时所必须要考虑到的一个核心问题。但从目前来看,部分党校的党性教育课程体系仍是按照长周期模式来设计的,不仅开发时间较长,而且模式相对固定甚至僵化,难以跟上理论更新与基层变化的速度。而通过构建党性教育模块化课程体系,首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增加、减少或更换其中一些模块,从而使得整个课程体系更具灵活性和实用性;其次,不同层次和类型的培训班可以根据自身需求选取不同的模块,组成适合自己的课程体系,以真正意义上实现“学为主体”的培训模式;最后,课程的模块化还有利于增强学员的学习动机,使学员的学习成果可以得到及时的评价和反馈。

(三)制定党性教育教学大纲是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校工作的意见》精神的规定动作。党性教育系统化实施离不开相应的教学大纲作为支撑和依据。作为党性教育的教学指导性文件,首先,教学大纲应具有全面性、指导性和操作性等特点,即能够通过对党性教育课程性质、理念、设计思路以及课程间逻辑关系等的具体规定,来为各级党校制定教学计划等提供方向性指引;其次,教学大纲还应具有示范性、带动性和前瞻性等特点,即除了原则性规定外,还要对党性教育的节点、难点、重点做出详细说明,并对党性教育的典型经验、现实情况以及发展趋势进行及时总结,从而不断提升党性教育的科学化水平;最后,教学大纲还应具有分级性、分类性和分层性等特点,即针对不同级别的党校、不同类别的班次和不同层次的学员在培训方案、课程内容、课时长短以及施教手段等上提出不同的要求,以确保党性教育更加符合地方实际和学员需求。

二、当前党性教育模块化课程体系构建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近年来,各级党校将推进党性教育系统化作为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重中之重,通过一系列卓有成效的工作,积累了很多宝贵经验,为我们下一步在该领域的再改革和再创新提供了方向和指南。同时,我们也看到目前在党性教育模块体系构建工作中还存在以下突出问题亟待解决:

(一)模块与专题的设置有待完善。主要表现为:对于党性教育模块功能需求的确认仍不够细致,导致在模块划分上缺乏明显界限,直接影响了课程设计的逻辑性与精准度;模块名称仍不够规范,特别是与习近平总书记在2015年全国党校工作会议上的讲话精神以及相关文件要求还有一定差距;各模块间衔接缺乏固定安排,导致动静学习状态转变不畅,学员“所学”经常难以很好的转化为“所用”;教学专题缺乏顶层设计,由授课教师自行申报,经常出现由于缺乏沟通,导致教学专题虽然名称不同,但教学内容交叉重复等问题的出现。

(二)对课时的分配缺乏统一指导。《中国共产党党校工作条例》中明确指出,各级党校应确保党性教育课程的比重不低于总课时的20%。而这不低于总课时20%的课时在党性教育单元内各模块间如何分配,也将直接决定着整个党性教育模块化课程体系的科学水平和严谨程度。但从目前来看,现有绝大多数的党性教育模块化课程体系构建方案中都未对此进行明确的规定和说明,由此导致在实施过程中类似于“课堂授课不够、现场教学来凑”、“理论教育不够、实践环节来凑”等一系列问题频繁出现,这种“为了完成任务而完成任务”的做法也直接影响了党性教育课程体系构建的完整性与连续性。

(三)板块脱节问题仍然存在。所谓党性教育模块体系构建,不仅是指要处理好党性教育这一单元内各模块间的关系,更要将党性教育作为整个干部教育培训系统内的一个“模块”,实现其与理论教育单元、能力提升单元的全面融合。然而在实际操作中,由于缺少科学合理的过渡环节或课程设计,我们会发现在很多党性教育模块化课程体系构建方案中,党性教育单元与理论教育单元之间虽然能够实现一定程度上的“物理接合”,但却无法催生“化学化合”;虽然党性教育单元可以通过“党性分析”、“实岗锻炼”等实践环节来实现自身的螺旋式升华,但却难以与能力提升单元之间实现顺畅的课程衔接,由此导致整个干部教育培训无法真正形成一个完整的“闭合圈”。

(四)模块运用的灵活性、针对性不强。党性教育的“模块化”,不仅是指要把具有较强内在联系的、具有共同主题的内容构成一个模块,而且还要通过不同的模块组合来满足不同的教学需要。但目前部分基层党校仍然不能适应从“课程编排”到“模块组合”的理念转化,无法根据培训需要对模块进行精准的组合与取舍,特别是没有注重不同职位层级、岗位特点和学员需求,真正做到不同层级班次采用不同模块组合,同一教学模块突出不同重点内容,不同教学班次采用不同教学方法,致使党性教育始终浮在表面,难以与学员工作生活实际紧密结合。

三、党性教育模块化课程体系的设计思路

2015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党校工作会议上明确指出,各级党校要把党性教育作为教学的主要内容,深入开展理想信念教育、党的宗旨教育,深入开展党史国史教育、革命传统教育,深入开展道德品行教育、法治思维教育、反腐倡廉教育,把党章和党规党纪学习教育作为党性教育的重要内容。习近平总书记的这段重要讲话也是我们在进行党性教育模块设置时最权威、最直接的依据。在此基础上,党性教育模块化课程体系的设计可依据以下思路:

(一)围绕一条主线,设置基于“理论—情感—能力—实践(评价)”的党性教育模块

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党性教育首先要学好党章…党规党纪是对党章的延伸和具体化,学好了党规党纪,就能弄清楚自己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将党章和党规党纪放到党性教育的“首先”位置,不仅是指将其作为党性教育的“第一课”或“第一模块”来安排这么简单,更意味着整个课程体系必须围绕其进行有序打造。换句话说,党章与党规党纪学习就是贯穿党性教育全过程的一条主线,如果这条线划不正、划不明,党性教育就难以取得实质性的效果。在此基础上:首先,党章和党规党纪教育向理论域的进一步延伸,必然要求学员明晰以下三个基本问题:“中国共产党作为无产阶级政党与其它政党的区别在哪里”、“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与一般政党的区别在哪里”以及“中国共产党党员作为‘两个先锋队的一员与普通群众的区别在哪里”。而对这三个基本问题的解答,也就构成了理想信念与党的宗旨教育的基本骨架;其次,党章和党规党纪教育向情感域延伸,目的是要形成对党章党规党纪的情感认同。这种情感认同,是党员在学习党章和党规党纪之后,通过自身的逻辑思维,形成对其的正面评价,进而从内心尊崇并严格遵循的态度和情绪。就形成途径而言,党的历史和革命传统教育是这种情感认同形成的基础载体,而典型与警示教育则是这种情感认同形成的“必经之路”;再次,党章和党规党纪教育向能力域延伸,直接表现为法治思维与道德品行教育,其内容主要包括以下两个方面:一是要通过法治思维教育,唤醒学员的党章党规党纪意识,促使学员能够把法治精神、依规治党理念体现在尊崇、落实党章党规党纪的全过程,将党章党规党纪所提出的诸种要求科学的运用于认识、分析、处理各种问题;二是要通过道德品行教育,促使学员将对党章党规党纪的敬畏真正转化为自己内心的道德需要,形成道德信念,从而能够自觉用党章党规党纪来约束自己的言行;最后,党章和党规党纪教育向实践域延伸,必然要求学员对三种情况进行自检自纠,即以“坚定理想信念”、“正确履行党员权利与义务”与“遵守党的纪律和规矩”为主题进行党性分析。与此同时,党性分析成果还可以作为党校检验学员接受党性教育成效的一种办法与手段,以彻底杜绝“小和尚念经有口无心”问题的出现。

(二)把握两个节点,打造“基础课程+现场教学+拓展课程+实岗锻炼”课程体系架构

党性教育是一个从理论认识内化成情感态度,再从情感态度外化成行为习惯的过程,期间必然要经历“体悟”与“养成”两个重要节点。具体而言:首先,“体悟”强调的是对党性的入脑入心。而从微观机理来看,由于党性不同于一般的思想意识与道德规范,它是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指导下的一系列观念、规范与纪律的集合,如果学员对此没有透彻的理解和认识,并在此基础上形成明确的正面情感和价值判断标准,党性是无法真正成为学员心智系统的一部分的。因此,要实现这一节点的顺利转化,就离不开教师引导点拨的“基础课程”与营造情感环境的“现场教学”;其次,“养成”强调的是对党性的身体力行。而从宏观框架来看,来自党性教育的相关刺激经过知性判断和情感意志的调控后,进一步形成了学员的价值判断。如果学员通过实践,认为这种判断标准和方式能够体现自身的人生价值,满足自己的内心愿景,那它便会进入到学员的行为模式中。因此,能够提高学员实践能力的“拓展课程”以及能够为学员提供实践平台的“实岗锻炼”环节的设置同样必不可少。

(三)区分三种班次,根据学制长短合理选取模块及分配课时

根据习近平总书记在2015年全国党校工作会议上的讲话精神以及相关文件要求,党章与党规党纪教育、典型与警示教育、党性分析(组织生活)三大模块应当列入党性教育的必修环节,在所有类型、层次和学制的主体班中必须开设。具体而言:首先,在学制为半个月的主体班次中,党章与党规党纪教育在整个党性教育板块中所占比例应达到50%,即原则上不少于8个学时。典型与警示教育与党性分析原则上应各安排4个学时。其余模块根据培训需求以及班次实际情况作为补充;其次,在学制为1个月的主体班次中,党章与党规党纪教育在整个党性教育教学板块中所占比例应不低于25%,即原则上不少于8个学时。典型与警示教育与党性分析原则上应安排不低于4个学时。其余模块根据培训需求以及班次实际情况作为补充;最后,在学制为2个月及以上的主体班次中,党章与党规党纪教育在整个党性教育教学板块中所占比例应不低于25%,即原则上不少于16个学时。典型与警示教育与党性分析原则上应安排不低于8个学时。其余模块根据培训需求以及班次实际情况作为补充。

〔参 考 文 献〕

〔1〕何毅亭.新形势下做好党校工作的纲领性文献〔N〕.学习时报,2015-12-21.

〔2〕陈燕楠.关于党性教育时代性和科学化的思考〔J〕.中国延安干部学院学报,2012,(12).

〔3〕王濤.延安时期党性教育模式刍议〔J〕.中国延安干部学院学报,2009,(03).

〔4〕周文彰.如何加强领导干部党性教育〔J〕.党政论坛,2011,(07).

〔5〕梁道刚.关于党性及党性教育和党性修养的几个基本理论问题〔J〕.岭南学刊,2015,(02).

〔责任编辑:张 港〕

猜你喜欢
党性教育系统化模块化
系统化心理护理在生长发育迟缓患儿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陪产家属系统化健康教育对孕妇分娩方式的影响
用模块化思维打造组织
系统化护理干预在阑尾炎腹腔镜术后患者恢复影响
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汽车底盘构造与检修研究
JGJ/T 435—2018施工现场模块化设施技术标准
大众MEB电动车模块化平台
模块化微流控系统与应用
有效发挥红色教育基地作用开展兵团组工干部党性教育
基层党校党性教育系统化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