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山河英雄志 谱统一新篇章

2021-08-31 05:23周杏
人民音乐 2021年8期
关键词:音型小调乐句

21年4月8日至5月7日,以“百年辉煌·时代回响”为主题的第七届“中国交响乐之春”在国家大剧院盛大开幕。今年恰逢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为全面展现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国交响音乐的发展历程与辉煌成就,本届音乐节集中展示了以讴歌党和人民、书写英雄故事与时代传奇为主旨五十余部中国交响乐作品。青年作曲家谢鹏创作的交响曲《安琪随想》于2021年4月16日在国家大剧院亮相,厦门歌舞剧院交响乐团和厦门艺术学校童声合唱团在指挥家夏小汤的执棒下,精彩演绎了这部寓意时代回响的交响曲。该作于2017年10月13日在厦门歌舞剧院进行了首演。2020年入选文化和旅游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舞台艺术精品创作工程”之100部“百年百项”小型作品创作计划。

2016年初,厦门市山东南下干部历史研究会、厦门鹭海英烈慈善基金会决意打造一部以漳厦金战役为题材的交响乐,希望用艺术的形式记录这段被封存的历史,缅怀在这场战役中牺牲的解放军官兵。谢鹏应邀创作了这部交响乐。作品由《序》《鏖战》《日记》《永生》四个部分组成,其间既有作曲家以现代人的视角对战争的陈述,又有“鏖战”中对战争激烈场面的写实;既有对战士亲情、友情、爱情的细腻描述,又有对祖国和平、昌盛的期盼。由此构成一部以作曲家为媒介关于过去、现在、未来的多重叙事。乐曲通过不同音响形态间的组合,将音乐具象化,使听众获得关于语义性或视觉性的联觉体验。根据内容表现的需求,作曲家巧妙地揉入闽南、山东地域音乐,突出音乐风格的“根源性”;同时充分运用音乐主题材料语义化特点,刻画责任与使命、友情与爱情、恐惧与怜悯的音响内容,将战争、音乐和听众串联在一个情感纽带上,由此引起听众的情感共鸣。本文主要通过对交响乐《安岐随想》结构、音高、音色组合的分析,阐述这部作品是如何体现其叙事性的。

一、关于《序》

序部分主题设计充满思辨,作曲家采用介入与抽离的方式来表现“我”作为当代人对战争的回顾,思考和“他”作为战争参与者对战争残酷身临其境的感受。“他”主题(见谱例1)由小提琴娓娓道来,跨越三个八度,在e小调-E宫#g角调-e/E同主音调式间转化。“他”主题第一部分(15—19小节)e小调,旋律由低到高、采用大幅度的跨越和大跳的旋法表现“他”在登岛时不安恐惧的心理;第二部分(20—25小节),E宫#g角调式,主题保持在高音区,五声音调,寥寥几笔,勾勒出“他”借景生情的忧愁;第三部分(26—28小节),主題音区没有过渡地回到小字组,e/E同主音交替调式,采用同音保持与环绕的半音级进音型,来表现“他”面对战争坚定的斗争意志。

“我”主题(见谱例2)在形象设计上没有“他”主题的大开大合,四个段落在E宫系统中#g角调式、e宫调式与#c羽调式三度调式间转化。这个部分闽南地域风格十分明确,旋律进行类似漳州《四空调》,通过长时值的形式来强调商、宫、徵。“我”将《四空调》骨干二度移位,以不同形式的节奏及音高转位来强调角、商、羽三音,同时在这个旋律线条中隐伏了一条由三度加二度的下行动机,其音调类似说话,婉转叹息的旋律语调勾画出“我”视角下一幅荒凉、凄美的孤岛图景。

二、关于《鏖战》

第一乐章《鏖战》进入乐曲的主体部分,音响在构建上极具画面感,逼真地描写了战争的残酷以及战士们的内心活动。乐曲采用前带引子、省略副部主题的奏鸣曲式。省略副部主题再现的奏鸣曲式并不常见,此处是作曲家的精心设计,副部主题代表牺牲的战士,由此意指这是一场未完结的战争,只有祖国和平统一才是对战士最好的慰藉。引子以不协和音响为主,在音高组织、音色搭配、节奏变化的配合下极为形象地描绘出战士们登陆时的举步维艰的场景。音乐在乐队的齐奏中拉开紧张的序幕,木管组演奏F-B-E四度和弦,铜管组演奏D-#F-#A增三和弦,两组和音结合实际构成三对以二度为基础的音块组合,不协和的音响搭配mf-ff力度设计以及弦乐组与定音鼓的颤音演奏,有效渲染了登岛时紧张的气氛。随后(第3—18小节)描绘战士们三次登岛的场景,此处打击乐贯穿始终,借以表现战士们沉重的步伐以及战事的逼近。三次登岛的惨烈场景在不改变单位拍的前提下,通过加快节奏发音点密度,并配以递进式音型组合来予以刻画。谱例3“递进式音型组合”以D-bE-F-G为基础,在展开中分别用基础组合中的2,3,4音作为模进的起始音。为了获得音响的差异每组模进内部采用非严格模进的音程关系,通过层层递增的音高变化有效地营造紧张氛围。该主题是全曲发展中的重要音响主题之一,它在整个乐章中的背景层、中景层、前景层间频繁转换变化角色,持续塑造激烈的战争场面。

引子过后,主部主题与副部主题先后呈现。主部主题(第19—86小节)c小调,展开性的二乐句,继引子后进一步描绘登岛后战士的残酷。谱例4主题动机一,由三连音配以三度音程关系为核心的音响形态构成,在发展中通过模进的方式来表现不断递增紧张的气氛。主部主题在发展中不断插入动机二,即引子中的“递进式音型组合”,它们以二音组、三音组以及完整音阶的形式辅以模进上行或下行的方式展开。动机三是三连音+递进式的结合形式。整个主题以提琴组与木管组混合音色作为前景层,铜管组作节奏性互动强调刻不容缓的场景,同时每个音符都标注重音记号,好似铿锵有力的步履。

颇具声势的主部主题呈示之后,一个具有“人性”的副部主题登场,在表现战争的过程中通常赋予战士以英勇无畏的形象。而这部作品,作曲家对战士的描述更具“人性”,面对战争,战士们有恐惧同时也有恐惧后的无畏。副部主题(第130—159小节,由四乐句组成(见谱例5)。第一、二句围绕在D-C-bB隐伏的下行线条上建立一个短句,采用异调配置,be小调主七和弦为背景,主题在bB大调上奏出。这种用小调色彩来装饰大调的设计,在小提琴咏唱下,配合叹息下滑的音调,隐约透露出一丝不安与恐惧。第三、四句采用展开的写法,调性开始频繁变化,第三句第140小节以#A=bB音为轴,调性从bB大调转至#G宫,背景和声层从bE-bG-bB-bD纯四度移位到#A-#C-#E-#G,改变前面乐句中异调配置的方式,采用本调内#G宫II7和弦辅助主题的陈述,同时下滑的音调被上行五声性音调取代,主题色彩出现从暗转明的倾向。第四句是副部主题的高潮部分,调性从bB大调转至#F宫#c徵调式,#F宫主题插入新材料,通过重复、模仿的手法扩充乐句。

三、关于《日记》

《日记》为慢板乐章,采用复二部曲式,清晰可辨的主题线条,明确的地域指向,意在表现战士们的亲情、友情、爱情。这一乐章音乐唯美,与《鏖战》形成鲜明的反差。作曲家在创作中选用具有鲜明地域文化符号的山东民歌《沂蒙山小调》作为素材。复二部曲式的第一部分由“亲情主题”与“友情主题”合并的并列单三部曲式组成。A部分“亲情主题”(第22—31小节,见谱例6),分别在D宫系统中商调式与宫调式构成二乐句,主题由双簧管奏出,柔和软丽的音色传达出田园风格和抒情忧郁的情绪。相较《沂蒙山小调》清晰、质朴的风格,作曲家在原有音调与调式基础上通过拉长节奏、改变旋律走向的方式重塑主题,如将原主题(re-sol-mi-re-mi)改成(re-sol-mi-la-mi),原民歌主题纯四度跳进后级进的旋法被连续的四度跳进取代,使改编后的“亲情主题”在保持特定的符号意义外,商、羽音间的四度跳进呼应序中的“我”为主题中所强调的纯四度音程关系,为主题增加一丝悲凉的色彩。在和声配置上,以七和弦平行进行为主,为了使风格上形成统一,七和弦音高内容来自主题旋律,并常以附加六度音的大三和弦或附加七度音的小三和弦的排列方式出现,音响极为柔和,有效辅助了主题旋律的陳述。

“友情主题”(第46—63小节,见谱例7)是并列单三部曲式的C部分,由二乐句构成,以木管组与弦乐组混合音色演奏。这个部分采用转调模进的手法,乐句以前两小节为主题动机,采用非严格的四度模进发展乐句,高低声部间隐伏一条以三度为主的平行进行声部。模进起始组调性为e小调,内部和声运动为(t-d -tsvi7),随后途径a小调-F大调-C大调直至第二句到a小调,主题层层推进,诠释了“悲莫悲兮生别离”的场景。

“爱情主题”(第64—116小节,见谱例8)是复二部曲式的第二部分,由单三部曲式构成,F大调。这个部分以弦乐为主导音色,音色结构在弦乐-弦乐加木管-弦乐间转换,作曲家赋予这个主题以凄美、悲壮的基调。该主题通过大量的重复来表现多少次回眸满眼都是眷恋,可再挥手道别却是诀别的场景。A段第一句(64—71小节)由大提琴奏出,浑厚的音色表现出战士临别时沉重而复杂的心情,主题乐句以两小节为单位,采用变化重复的方式发展乐句。第二句(72—80小节)高八度重复第一句,由第一、二提琴奏出,甜美、柔中带刚的音色表现出对爱人恋恋不舍的情感。主题动机建立在以和弦转位为基础的上下跳进音型上,配以F大调SII7--D7的和声支持。这一音型在序中“我”主题的插入材料中出现过,参见谱例2。对比段落由弦乐与木管组混合音色组成,通过级进上行的音调来表现,从恋恋不舍到大义凛然的思想转变。

四、关于《永生》

第三乐章《永生》作为总结性乐章,采用主副综合再现的奏鸣曲式。这个乐章没有加入新材料,主部主题(140小节开始)回顾第一乐章的战争主题,e小调,二乐句,继续延用第一乐章中具有符号意义的三连音动机,小三度动机被音阶式的级进下行与上行音型取代。副部主题(186小节开始)二乐句,G大调,采用调性主题,由第一、二小提琴共同演绎,节奏缓慢以二分音符的律动为主。木管衬以三连音主题做背景支持,背景层加入大量的外音,模糊了和声的归属,表达了作曲家对逝去战士怜惜的情感。在结构设计上,这个乐章同样采用了突破传统奏鸣曲式的做法,结束部将主部主题和副部主题糅为一体,即代表主部主题个性的三连音节奏形态配以副部主题音调的综合再现,这个处理与第一乐章的指向显然是一样的,如果说第一乐章省略副部主题表达这是一场未完成的战争。那么这个乐章战争主题与战士主题的综合,饱含着作曲家对祖国和平、统一的深切祈盼。奏鸣曲式后作曲家加入了一首由童声合唱演绎的《安魂曲》,借以告慰牺牲的战士。正如谢鹏所说:“祖国没有忘记你们,人民没有忘记你们,祖国昌盛,你们的心愿终会实现。”这段主题采用闽南语演唱,地域风格不言而喻,旋律在童声的衬托下,纯洁、剔透、直击人心。歌词大意:我阿爸的眼睛,好像天上闪亮的星星,他照亮了大海和原野,静静地守护着这里的安宁。

乐曲各乐章彼此独立构成各自完整的叙事,但都是基于对战争的客观描述与主观写照之上,因此前后乐章具有很强的叙事逻辑。其重要的依据来自竖琴演奏的基础音型在各个乐章的不同显现,由此搭建起各乐章在语义构建、主题关联、结构逻辑上的隐性线索。作曲家用竖琴演奏的基础音型来表现战士的亡灵。在此,基础音型主要是小三度音程,通过各种变化姿态弥漫于整个作品中,控制其他角色主题的形态以及结构布局。小三度的重要性在《鏖战》中竖琴声部的164小节凸显出来,竖琴声部作为主部主题的背景声部演奏以bE、G、bD为低音的小三和弦,进入159小节,竖琴由背景层转换到前景层,演奏c小调上的属持续,主四六和弦与小属和弦交替进行,直至164小节,停在省略三音的小属和弦上,小三度的地位被确立起来。

在竖琴随后的抒写中作曲家有意识地将小三度及其转位音程作为重要的音响参数揉入竖琴声部中。如果说这是一种显性的控制。那么小三度对主题的构建、主题间的结构逻辑布局也起到深层的结构力控制。如序中“我”和“他”主题建立在小三度基础上的调式对峙(e小调-#c羽)以及《鏖战》中主部主题c自然小调与副部主题be自然小调的对比关系和《日记》中“友情主题”和“爱情主题”D宫调式与F自然大调并置都是建立在小三度调域关系上的对比。这是小三度在结构意义上的解读,同时它对主题构建以及多声部音高内容的抒写也起到重要的控制作用,如谱例7中,外声部间平行三度进行。同时以三度为基础的,平行的七和弦移位、平行六度进行以及三度关系交替的背景声部设计在乐曲中是重要的辅助参数。当然,上述几个例子只是沧海一粟,但我们不难看出作曲家对结构的深层控制把握。作曲家依据表现内容的需要赋予每个主题以鲜明的个性,由此串联其一个完整的叙事结构。

结 语

交响曲《安岐随想》上演至今屡次获奖,足以说明这部作品所呈现出来的思想、艺术、技术等受到业内人士的认可。这部由多主题组合而成、采用描述性和叙事性的话语方式创作的交响乐,让人感受到了画面同构与多重叙事的有机融合,传统音乐与西方音乐的兼及并蓄。作品体现了作曲家对漳厦金战役的当代思考,对战争叙事的艺术构思,具有地域性标识文化的取舍以及当代作曲家内心的音乐文化认知以及兼顾大众审美需求的创作导向。从听众不绝于耳的掌声,可以看出,這种将音响材料具象化的叙事是成功的,作曲家很好地完成了作品的主旨与立意的艺术传递。这部作品不仅体现了作曲家的创作意图,而且反映出作品本体的艺术逻辑。战争题材的抒写无疑是沉重的,描述历史、审视历史、讴歌历史,这是当代艺术家的使命与职责,同时对于作曲家而言也是一种挑战。作为生长在和平年代的作曲家,谢鹏用新时代语言抒写战争历史的深邃,直面历史,致敬先烈,弘扬爱国主义精神,续山河英雄志,谱战争新诗篇。

漳厦金战役发生在1949年,是解放战争时期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野战军一部对退守福建省漳州、厦门、金门岛等地的国民党军进行的进攻作战。战役共歼灭国民党军近五万余人,解放了福建省南部大陆和除金门、马祖、东

山等岛以外的全部沿海岛屿,为巩固海防,发展东南沿海

地区经济创造了有利条件。

谢鹏(1976—)青年作曲家,中央音乐学院作曲博士、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国家形象研究中心博士后、清华大学艺术教育中心教师、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创作委员会副秘书长。代表作:民族室内乐《玲珑》(2002年)、民族管弦乐《在巴黎的天空下》(2015年)、舞蹈诗《沉沉的西里情》(2013年)、民族管弦乐《奔腾》(2014年)等,作品屡

获国内外大奖。

有关主题语义解读,笔者结合了2021年5—6月对作曲

家谢鹏进行访谈的相关资料。

?譽?訛 有关奏鸣曲式设计问题源自笔者与作曲家2021年5

月21日访谈整理,地点:清华大学。

[基金项目: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重点项目“华人作曲家对中华传统文化的海外创承研究”(18AD002)]

周杏  博士,首都师范大学美育研究中心讲师

(责任编辑   李诗原)

猜你喜欢
音型小调乐句
一生为客恨情多
四 季 相 思
思 夫
该丘斯曲式学之乐句式研究
引入钢琴伴奏提升高中生歌唱能力探研
浅谈钢琴学习中即兴伴奏培养能力的分析
五河小调
钢琴演奏中划分乐句的方法及表现乐句的策略
即兴伴奏的音型发展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