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胆总管结石患者治疗中采取T管引流术的治疗价值

2021-08-31 03:47宋宪忠
当代医学 2021年24期
关键词:引流术胆总管胆道

宋宪忠

(辽宁省大连市金州区第二人民医院普外科,辽宁 大连 116105)

胆总管结石是临床常见的胆道疾病之一,好发于胆总管的下端,临床表现为上腹绞痛、对穿性背痛、寒战、发热、黄疸等,具有发病急、病情发展快等特点,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命健康及生活质量。目前临床治疗胆总管结石主要采取手术方式进行取石,可有效解除梗阻,去除病灶,通畅引流,其中首选的治疗方式为腹腔镜手术,具有微创、安全性高、术后恢复快等优点[1]。但术中胆总管一期缝合与放置T管引流的效果仍存争议,一期缝合虽具有疗效好、恢复快、住院时间短等优点,但其适应证较为严格,只有严格按照手术适应证并熟练掌握手术要点,才能有效防治并发症[2]。目前,临床虽对这两种方法研究较多,但尚未达成统一共识。基于此,本研究旨在探讨胆总管结石患者采用胆总管探查术后采取T 管引流术的治疗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8 年1 月至2019 年10 月本院收治的60 例胆总管结石患者,采用单盲法分为对照组(n=28)及实验组(n=32)。对照组男17例,女11例;年龄31~75岁,平均(45.12±8.84)岁;胆总管结石数1~4 枚,平均(2.60±0.71)枚;胆总管最大结石直径15~25 mm,平均(19.42±1.51)mm;既往存在腹部手术史10 例。实验组男19 例,女13 例;年龄30~75岁,平均(45.23±8.79)岁;胆总管结石数1~4枚,平均(2.62±0.68)枚;胆总管最大结石直径16~27 mm,平均(19.58±1.49)mm;既往存在腹部手术史13 例。两组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所有患者均对本研究知情同意并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本研究已通过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所有患者均经B超检查确诊为胆总管结石;无手术相关禁忌证;胆总管直径>1.8 cm。排除标准:合并严重心、肝、肾等重要脏器病变者;精神疾病或认知功能障碍者;凝血功能障碍或免疫系统疾病者;合并化脓性胆管炎、梗阻性黄疸等疾病者。

1.3 方法 采用OlympusT20型纤维管胆镜,所有操作均严格按照说明规范进行。所有患者均采用气管插管全身麻醉,四孔法操作,先解剖出胆囊管及胆囊血管,分别用吸收夹进行夹闭,切断胆囊血管,暂时保留胆囊管。解剖胆总管前壁2 cm处,使其暴露,采用剪刀结合电钩切开胆总管纵行1 cm左右,采用取石网取石,注意动作轻柔,保护胆管黏膜,采用胆道镜充分探查,保证无残石。术后,给予患者常规抗生素药物治疗。

1.3.1 对照组 给予一期缝合。用可吸收线缝合胆总管切口,在肝下及文氏孔各放置1 根负压引流管,术后2~3 d,若无明显的胆漏或出血,且每天引流量<5 mL,即可拔除引流管。

1.3.2 实验组 给予T 管引流术。于胆总管内植入16~24号T 管,采用可吸收缝合线在T 管下缘,由上至下缝合胆管壁全层,然后向T管注水,确认无胆漏,常规放置1根负压引流管于文氏孔,拔出引流管的时间及原则同对照组。T 管引流术后1 个月左右进行造影检查,观察有无残石,并给予处理。

1.4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手术及恢复相关指标,包括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肛门排气时间。采用胃肠道生活质量指数问卷表(GIQLI)[3]评估两组术前、术后3个月生活质量情况,该量表共36 个条目,每个条目0~4 分,满分144分,分数越高表明生活质量越好。比较两组残余结石、胆瘘、肠梗塞、腹腔感染、胆管狭窄并发症发生情况。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分析数据,计量资料以“”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手术及恢复相关指标比较 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见表1。

表1 两组手术及恢复相关指标比较()

表1 两组手术及恢复相关指标比较()

组别住院时间(d)手术时间(min)术中出血量(mL)肛门排气时间(d)对照组(n=28)实验组(n=32)t值P值7.38±2.26 8.12±1.21 1.609 0.113 96.58±24.31 100.02±22.36 0.571 0.570 38.59±13.16 40.11±12.35 0.461 0.646 2.30±0.58 2.38±0.56 0.543 0.589

2.2 两组生活质量比较 术前,两组GIQLI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3 个月,两组GIQLI 评分均高于术前(P<0.05),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见表2。

表2 两组GIQLI评分比较(,分)

表2 两组GIQLI评分比较(,分)

组别对照组(n=28)实验组(n=32)t值P值术前70.56±3.65 70.58±3.75 0.021 0.983术后3个月120.11±3.02 121.14±3.01 1.320 0.192 t值57.533 59.479 P值0.000 0.000

2.3 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对照组发生残余结石3例,胆瘘2例,腹腔感染1例,并发症发生率为21.43%;实验组发生残余结石2 例,腹腔感染2 例,胆瘘1 例,并发症发生率为15.63%。实验组并发症发生率略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336,P=0.562)。

3 讨论

胆总管结石若不能及时取出结石,会导致急性胆管炎,严重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目前,临床治疗该病主要采取手术方式,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具有微创、恢复快等优点,受到广大医师及患者青睐[4]。但目前临床对术后采取T管引流术或一期缝合仍存在较大争议。

有研究[5-6]显示,胆总管探查术后采取一期缝合或T管引流主要取决于适应证情况,一期缝合适应证较为严格,包括取石干净及胆总管末端通畅者,且如何判断胆总管末端狭窄最为关键,但目前尚无统一标准。一期缝合术手术简便,可缩短住院时间,减少患者医疗费用;此外,其在促进患者胃肠道功能恢复、缩短补液时间等方面效果显著,但一期缝合术后缺少T管这一胆道造影及取石途径,若未严格掌握适应证可能导致胆漏等并发症发生[7]。因此,一期缝合在临床应用具有一定局限性。T管引流术可将胆汁排出体外,避免胆汁淤积激发梗阻及感染。有研究[8-9]显示,虽然术中放置T管引流术较为复杂,术后胆汁留置不利于患者恢复,但对于胆管取石不净者,T管可为其术后胆管造影及胆道镜取石提供有效途径。此外,对于胆总管末端狭窄者,T 管引流术可使胆道在一定程度上减压,有效预防胆漏等并发症的发生[10]。本研究结果显示,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3 个月,两组GIQLI评分均高于术前,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实验组并发症发生率略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提示T管引流术在患者术后生活质量及恢复指标方面与一期缝合效果相当,且其可减少胆漏等并发症的发生。因此,临床可根据患者适应证选择是否放置T 管,以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一期缝合主要取决于胆管总直径及胆道通畅情况,对于胆总管<1.8 cm者不适合做一期缝合,术后可能会发生胆道狭窄情况。

综上所述,胆总管一期缝合术适应证仍处于探讨阶段,局限性较大,胆总管结石患者治疗中采取T 管引流术,恢复及预后效果与一期缝合术相当,且T 管引流术适应范围广,并发症较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引流术胆总管胆道
滇南小耳猪胆道成纤维细胞的培养鉴定
胆总管一期缝合应用于腹腔镜胆总管切开取石患者中的效果观察
ERCP+EST与LC+LCBDE治疗老年单纯胆总管结石的效果对比分析
维护服在胆囊穿刺引流术后患者管道维护中的应用
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置管引流术在胆汁瘤治疗中的应用
胆总管囊肿切除术治疗先天性胆总管囊肿的术式比较
负压封闭引流术(VSD)在骨外科针对创伤软组织缺损治疗中的研究
探讨预防基底节脑出血钻孔引流术后再出血及早期治疗
无痛内镜下胆道金属支架置入治疗胆道恶性梗阻
胆道术后残余结石261例诊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