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峰,林霞,霍介格
(1.宝应县中医医院肿瘤科,江苏 扬州 225800;2.宝应县中医医院药务部,江苏 扬州 225800;3.江苏省中西医结合医院肿瘤科,江苏 南京 210028)
胃肠道肿瘤的患病率与死亡率均较高,严重威胁人们的生命安全[1-2]。目前,临床上多采用手术切除辅助局部放化疗的方式治疗胃肠道肿瘤,但治疗期间患者不良反应较多,影响患者的治疗意愿[3]。近年来,中西医结合治疗胃肠道肿瘤效果显著,可明显改善患者的不良反应,增强治疗效果[4]。基于此,本研究选取2017 年1 月至2019 年12 月本院收治的200例胃肠道肿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旨在探究胃肠道肿瘤患者应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有效性,现报道如下。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7 年1 月至2019 年12 月本院收治的200 例胃肠道肿瘤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100 例。对照组男56 例,女44 例;年龄54~88岁,平均(71.56±5.63)岁。观察组男59例,女41例;年龄52~86岁,平均(71.44±5.82)岁。两组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纳入标准:本研究经本院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均为本院住院部就诊患者,肿瘤疾病包括肠癌、食管癌、胃癌、肝癌;患者及家属均自愿参与本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意识不清或精神障碍者;严重系统疾病者;合并肠梗阻者;颅内高压者。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对照组采用常规西医治疗,患者静脉滴注130 mg/m2奥沙利铂(江苏恒瑞医药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00337,规格:50 mg),静脉滴注250 mg/m25-氟尿嘧啶(天津金耀氨基酸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12020959,规格:10 mL∶0.25 g)联合治疗,两种药物分别滴注,每种药物的滴注时间均为2 h。治疗3周为1个疗程,共治疗4个疗程。
1.2.2 观察组 观察组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西医治疗方式同对照组。中医组方:白花蛇石草、生黄芪、赤芍、八月札各30 g,麻子仁、白芍各15 g,石斛、女贞子、桃仁各12 g。大便燥结者,添加厚朴、大黄、枳实各10 g;阴津亏损者,添加玄参、生地各30 g,麦冬12 g。煎服,每天1 剂,分早晚2 次服用,治疗3周为1个疗程,共治疗4个疗程。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免疫功能和肝功能、中医症状评分、食欲评分、不良反应发生率。临床疗效判定标准:完全缓解,患者肿瘤病变完全消失且维持时间>1个月;部分缓解,患者病灶最大径及最大垂直径乘积减少>50%,且维持时间>1 个月;稳定,患者病灶最大径和最大垂直径乘积减少25%~50%,无新病灶出现;进展,患者病灶最大径和最大垂直径乘积增加>25%,患者出现新的病灶。总有效率=完全缓解率+部分缓解率。免疫功能和肝功能:免疫功能包括T4/T8、NK 细胞活性;肝功能包括ALT、TBIL。中医症状评分包括纳差、乏力、贫血等目,分数越高表明患者症状越严重。食欲评分:应用消化科食欲评分量表评估,分数越高表明患者食欲越好。不良反应包括消化道反应、骨髓抑制反应与贫血等。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2.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n(%)]表示,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n(%)]Table 1 Comparison of clinical efficacy between the two groups[n(%)]
2.2 两组免疫功能和肝功能比较 观察组T4/T8、NK细胞活性、ALT、TBIL 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免疫功能和肝功能比较()Table 2 Comparison of immune function and liver function between the two groups()
表2 两组免疫功能和肝功能比较()Table 2 Comparison of immune function and liver function between the two groups()
注:T4、T8,淋巴细胞;ALT,谷丙转氨酶;TBIL,总胆红素
TBIL(U/L)31.05±2.55 42.66±2.34 33.546 0.000组别观察组对照组t值P值例数100 100 T4/T8 1.33±0.20 1.60±0.41 5.919 0.000 NK细胞活性(%)15.69±4.69 20.85±7.79 5.675 0.000 ALT(μmol/L)17.56±2.13 23.06±2.71 15.956 0.000
2.3 两组中医症状评分比较 治疗前,两组中医症状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观察组纳差、乏力和贫血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中医症状评分比较(,分)Table 3 Comparison of TCM symptom scores between the two groups(,scores)
表3 两组中医症状评分比较(,分)Table 3 Comparison of TCM symptom scores between the two groups(,scores)
组别观察组(n=100)对照组(n=100)t值P值纳差 乏力 贫血治疗前3.23±0.75 3.26±0.80 0.274 0.785治疗后1.52±0.79 3.05±0.77 13.869 0.000治疗前3.25±0.79 3.26±0.80 0.089 0.929治疗后1.33±0.58 3.02±0.71 18.434 0.000治疗前3.64±0.85 3.86±0.86 1.819 0.070治疗后1.52±0.48 3.01±0.71 17.386 0.000
2.4 两组食欲评分比较 治疗前,两组食欲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观察组食欲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食欲评分比较(,分)Table 4 Comparison of appetite scores between the two groups(,scores)
表4 两组食欲评分比较(,分)Table 4 Comparison of appetite scores between the two groups(,scores)
组别观察组(n=100)对照组(n=100)t值P值治疗前2.26±1.11 2.25±1.13 0.063 0.950治疗后4.88±1.42 2.63±1.33 11.565 0.000 t值14.537 2.177 P值0.000 0.031
2.5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观察组消化道反应、骨髓抑制反应、贫血均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5。
表5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n(%)]Table 5 Comparison of the incidence of adverse reactions between the two groups[n(%)]
胃肠道肿瘤的临床治疗主要为手术联合化疗,但化疗药物在杀死肿瘤细胞的过程中会损伤患者的正常器官和组织细胞,导致患者发生诸多不良反应,如贫血和骨髓抑制,患者依从性较低,治疗效果不理想,因此,探寻新的治疗方法具有重要意义[5]。
中医将化疗后出现的胃肠道不良反应归为“药邪”范畴,会导致患者出现脾胃亏虚与胃气不和,影响化疗效果[6]。在常规西医治疗的基础上,应用中医治疗,中药药性温和,具有一定的安全性,药方可提升机体免疫,抑制肿瘤的发展,还可降低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7]。通过口服中药,可明显改善机体胃肠道微生态环境,利于更好地保护胃肠道的黏膜屏障,避免菌群移位,还可强化胃肠黏膜免疫功能,减少对于胃肠道的不良影响。中西医结合治疗胃肠道肿瘤,强调平衡与协调,在胃肠道肿瘤治疗中,中医通过抑制致病菌、促进有益菌繁殖的方式调节机体胃肠道微生态环境[8]。此外,中医药可改善癌前病变状态,更好地预防肿瘤的发生,采用中医联合西医治疗,患者接受度较高,一方面可减少患者的不良反应,另一方面可强化患者的耐受程度,增强放化疗效果[9-10]。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T4/T8、NK 细胞活性、ALT、TBIL 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中医症状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观察组纳差、乏力和贫血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食欲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观察组食欲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消化道反应、骨髓抑制反应、贫血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胃肠道肿瘤患者应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效果显著。
综上所述,胃肠道肿瘤患者应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效果显著,可提升临床治疗总有效率和肝功能指标,改善中医症状积分,提升患者食欲,值得临床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