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内镜与微创穿刺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近期效果及预后对比

2021-08-31 02:44李成忠王华廖光辉袁小强
中外医学研究 2021年21期
关键词:血肿微创脑出血

李成忠 王华 廖光辉 袁小强

高血压脑出血是一种临床常见病,具有发病率高、发病急骤、病情危重、致死率及致残率高等特点,严重危害患者的生命健康。高血压脑出血在首次卒中患者中的比例为10%~15%,病死率几乎达到一半,其中存活者仅28%~35%有独立生活能力,严重影响患者生命质量。国内学者统计显示,我国高血压脑出血主要集中于55岁以上人群,且近年来呈现年轻化趋势[1]。出血使脑内积聚大量血肿和水肿,引起颅内压升高,压迫周围神经组织,从而造成严重的大脑功能损害。因此,通过手术及时清除颅内血肿、降低颅内压是临床上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首选方案。目前微创手术被广泛应用于该疾病的治疗,其中微创穿刺手术、神经内镜手术均为微创手术的常用术式,现尚无有力证据证实何种手术更有优势[2-4]。基于此,本研究特选取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48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进行研究,探讨不同手术方式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近期效果及预后,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笔者所在医院2017年6月-2020年3月收治的48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符合《自发性脑出血救治指南标准》中关于高血压脑出血的诊断标准,头颅CT下明确诊断;发病<24 h内就诊,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14分,出血量30~60 ml,符合微创手术治疗标准并接受手术治疗。排除标准:小脑或脑干出血;合并有脑疝;其他严重代谢性疾病病史;合并凝血功能障碍;心脏病史;脑卒中等后遗症遗留肢体功能障碍;精神疾病。将其随机分为试验组(24例)和对照组(24例)。试验组:男14例(58.33%),女10例(41.67%);年龄46~76岁,平均(59.6±1.6)岁;GCS评分8~12分,平均(10.2±0.7)分。对照组,男15例(62.50%),女9例(37.50%);年龄41~78岁,平均(58.9±2.1)岁;GCS评分8~12分,平均(9.8±0.8)分。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本研究经笔者所在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或家属均对本研究知情同意。

1.2 方法

根据CT结果以血肿量多的CT面和血肿中心距颅骨内板最近处为穿刺点,设计骨孔尽量避开脑功能区、重要血管等重要区域。麻醉方式:气管插管全麻。

试验组采用神经内镜手术:穿刺点处作一约4 cm切口,切开皮层、肌层和骨膜层,钻骨孔用铣刀或咬骨作直径约2 cm骨窗,脑穿刺针穿刺到血肿,按穿刺通道方向,选一次性穿刺套管穿刺成功后,拔除内芯,将套管作为内镜通道,固定套管,持神经内镜和纤维吸引器进入血肿腔,内镜辅助下清除血肿。确认止血彻底后,留置血肿腔引流管,退出套筒管。

对照组采用微创血肿穿刺引流术:穿刺点处作一约4 cm切口,钻孔后放射状切开硬脑膜,电凝止血,持导管穿刺向血肿中心方向,再用10 ml注射器分次抽吸,约吸出一半血肿量后留置引流管,术后应用尿激酶液化引流血肿。两组均术后CT复查,根据血肿清除情况,确定拔除引流管时间。两组术后均收治于ICU病房,生命体征稳定后转常规病房。

1.3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比较两组手术相关指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ICU治疗时间)、手术前后血肿量、GCS评分、临床疗效、并发症发生率、神经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临床疗效:术后1周,比较两组临床疗效。临床疗效判定标准,呕吐、昏迷、嗜睡、头痛等临床症状完全消失为显效;临床症状明显好转为有效;临床症状未改善为无效;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并发症:包括感染、压疮、二次出血等。GCS评分:总分15分(正常未昏迷),12~14分为轻度昏迷,9~11分为中度昏迷,≤8分为重度昏迷。神经功能:采用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对神经功能进行评价,总分0~42分,分数越高表示神经受损越严重。日常生活能力:采用改良巴氏指数(Barthel)对患者日常生活能力进行评价,包涵日常生活的10个项目,总分100分,评分越高说明患者日常生活能力越强[5]。

1.4 统计学处理

本研究数据采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和处理,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手术相关指标比较

试验组术中出血量多于对照组,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但ICU治疗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1。

表1 两组手术相关指标比较 (±s)

表1 两组手术相关指标比较 (±s)

组别 术中出血量(ml)手术时间(min)ICU治疗时间(d)试验组(n=24) 128.34±13.82 132.92±13.61 2.06±0.31对照组(n=24) 27.81±4.62 71.86±8.28 3.59±0.56 t值 33.798 18.704 11.710 P值 0.000 0.000 0.000

2.2 两组手术前后血肿量、GCS评分比较

两组术前血肿量、GC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 d,两组血肿量均较术前明显减少,GCS评分均较术前明显升高,且试验组血肿量明显少于对照组,GCS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手术前后血肿量、GCS评分比较 (±s)

表2 两组手术前后血肿量、GCS评分比较 (±s)

组别 血肿量(ml)GCS评分(分)术前 术后1 d t值 P值 术前 术后1 d t值 P值试验组(n=24) 52.02±5.77 8.96±2.03 35.868 0.000 10.20±0.70 13.82±1.01 14.298 0.000对照组(n=24) 51.96±5.81 17.23±2.18 31.556 0.000 9.80±0.80 11.07±0.95 4.905 0.006 t值 0.036 13.601 1.684 9.716 P值 0.972 0.000 0.095 0.000

2.3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试验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5.8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例(%)

2.4 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试验组并发症发生率为4.17%,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9.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例(%)

2.5 两组术后7 d、1个月NIHSS评分、Barthel指数比较

术后7 d,两组NIHSS评分、Barthel指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两组NIHSS评分均较术后7 d明显降低,Barthel指数较术后7 d明显升高,且试验组NIHS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Barthel指数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5。

表5 两组术后7 d、1个月NIHSS、Barthel指数比较 [分,(±s)]

表5 两组术后7 d、1个月NIHSS、Barthel指数比较 [分,(±s)]

组别 NIHSS评分Barthel指数术后7 d 术后1个月 t值 P值 术后7 d 术后1个月 t值 P值试验组(n=24) 27.53±2.83 19.34±2.06 11.462 0.000 40.34±4.15 85.06±6.78 23.652 0.000对照组(n=24) 27.61±2.78 22.83±2.37 6.410 0.000 40.33±5.23 73.82±9.51 17.821 0.000 t值 0.099 5.445 0.143 10.583 P值 0.922 0.000 0.896 0.000

3 讨论

脑出血是神经外科与神经内科治疗中均十分常见的疾病,为非创伤性脑实质出血性疾病,发病率、病死率和致残率均较高[6]。高血压脑出血占所有自发性颅内出血的50%~70%,属于高血压患者常见严重并发症,其发病率和死亡率均在所有类型的卒中中占据首位[7-8]。在目前神经外科领域中,高血压脑出血的治疗方式很多,根据手术的破坏性大小可分为传统手术和微创手术。传统手术有传统开颅手术(包括去骨瓣减压术);微创手术包括小骨窗开颅手术、神经内镜微创手术、微创血肿穿刺引流术等。每种手术方式都有其适应证和缺陷,因此尚无治疗的“金标准”[9]。传统手术虽能彻底清除颅内血肿、降低颅内压力,挽救生命,但传统手术的创伤大,手术时间长,术后并发症多,术后患者自主活动能力差,生存质量不佳。随着微创手术技术的广泛应用与不断进步,微创手术不仅能够清除脑血肿,还能够降低血肿分解所释放的毒性物质对脑组织造成的损伤,能够降低大脑血管和分支损伤[10]。微创血肿穿刺引流术便于操作,但不能实现深部止血效果,存在再次出血率高的问题。而术后引流管留置时间比较长,容易增加并发症风险。神经内镜微创术可彻底地清除血肿,止血安全性与可靠性比较高,近期治疗效果与预后情况较好。但神经内镜操作器械价格较昂贵,且对于操作人员的要求比较高,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该类手术的推广使用。本次研究显示,试验组术中出血量多于对照组,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但ICU治疗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术后1 d,两组血肿量均较术前明显减少,GCS评分均较术前明显升高,且试验组血肿量明显少于对照组,GCS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5.8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5.00%(P<0.05);试验组并发症发生率为4.17%,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9.17%(P<0.05);术后1个月,试验组NIHS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Barthel指数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说明神经内镜微创手术可降低患者昏迷评分,清除血肿的效果更好,并发症更少,近期疗效更好,可提高患者神经功能与日常生活能力。但是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较多。

综上所述,在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治疗中,神经内镜手术时间较长,术中出血量较多,但清除血肿效果理想,可降低昏迷评分,并发症更少,可提高患者神经功能与日常生活能力,改善患者预后,近期疗效更好。

猜你喜欢
血肿微创脑出血
脑出血联合慢性不可预知温和刺激抑郁模型大鼠的行为学相关性分析
持续骨牵引复位在近节指骨干骨折微创治疗中的临床应用
肺癌的微创介入治疗——专访北京医院肿瘤微创治疗中心主任李晓光
中西医结合治疗脑出血的疗效观察
硬脑膜外和硬脑膜下血肿相关知识,你应了解吗?
扩大翼点入路改良手术治疗基底节区脑出血并脑疝疗效观察
高血压脑出血外科治疗进展
穿刺颅内血肿消除术在基层神经外科临床应用
无痛微创拔牙技术在智齿拔除术中的应用进展
贲门失弛缓症的微创治疗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