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醒脾理气香囊防治红霉素致儿童胃肠道反应的临床观察

2021-08-31 09:41凌蓉蓉
全科护理 2021年24期
关键词:理气香囊红霉素

凌蓉蓉,王 慧

红霉素是治疗儿童支原体感染的常用药物之一,在临床应用尤为广泛[1-4]。但是静脉滴注红霉素有着较严重的胃肠道反应,其发生率为22.2%~56.67%[5-6],胃肠道反应会引起患儿食欲缺乏,烦躁不安、精神差,严重者会被迫终止红霉素治疗。目前,采取的干预手段多以使用保护消化道黏膜的药物为主,但存在便秘等风险[7],并且增加患儿服药的痛苦。中医干预方法主要有穴位按压[8]、穴位贴敷[9-10]等,存在患儿对穴位按摩的耐受度低,贴敷过敏等缺点。本研究采用中药醒脾理气香囊干预儿童静脉输注红霉素所致的胃肠道反应,效果较好。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3月—2018年11月在江苏省中医院儿科住院部静脉输注红霉素患儿20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100例。纳入标准:①年龄3~16岁,血液肺炎支原体抗体(MP-IgM)指数高于正常,或肺炎支原体培养(咽拭子)结果阳性者;②患儿在静脉输注红霉素前48 h均无胃肠病史、急腹症等;③患儿智力、嗅觉正常,对恶心、呕吐、腹痛等不适能表达;④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①有哮喘、荨麻疹、过敏性鼻炎史,或皮肤处于过敏状态的患儿;②对本方中药成分及气味过敏的患儿。剔除标准:①研究过程中,家长要求退出的研究病例;②出现较重的不良反应病例;③在研究过程中患儿使用胃肠道功能调节(如双歧杆菌等)的药物。④患儿静脉输注红霉素疗程少于7 d。研究过程中有8例患儿被剔除,其中6例因使用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被剔除,其中对照组5例,试验组1例,另外2例为对照组患儿出现较严重的胃肠道反应,家长拒绝静脉输注红霉素治疗。最终对照组纳入93例,试验组纳入99例。两组患儿性别、年龄、体重、病程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表1 两组患儿一般资料比较

1.2 方法 两组患儿均给予规格每支0.25 g的乳糖酸红霉素20~30 mg/(kg·d),分2次输注,加入5%葡萄糖溶液中,浓度为1 mg/mL,每100 mL溶液加5%碳酸氢钠0.8 mL,溶媒采用灭菌注射用水,连续使用7 d,统一选用精密输液器(山东威高集团医用高分子制品股份有限公司)。此外,两组给予痰热清注射液0.3~0.5 mL/kg静脉输注,每日1次,布地奈德1 mg、特布他林2.5 mg、异丙托溴铵雾化250 μg吸入治疗,每日2次。

1.2.1 对照组 给予常规护理。①饮食调控:静脉输注红霉素前半小时予患儿进食约50 mL半流饮食。②滴速调节:初始滴速设置每分钟15~20滴,观察约15 min,如患儿无不适则再增加每分钟15~25滴。③情志护理:告知该药物的副作用,并且安慰家长及患儿,避免情绪紧张。④不良反应处理:如出现胃肠道反应,轻者先给予适当减慢输注速度,看动画片、分散注意力或给予腹部按摩,反应较重者立即汇报医生,遵医嘱处理。

1.2.2 试验组 在对照组护理的基础上联合佩戴中药醒脾理气香囊。①香囊制备:香囊组方在文献查阅[11-12]的基础上,由我科室2名研究方向为脾胃疾病的主任医师讨论而定。组方来源于丁桂散,由丁香、肉桂、木香、苍术、蝉衣、川芎、元胡、防风、草果九味药组成,由江苏省中医院制剂中心制备。制法:首先将九味药予以洁净处理,烘箱60 ℃下干燥后,将药材粉碎至1 000目,再将药粉分装于棉质细布袋中,采用电子秤计量(东菀市苦竹电子有限公司),保证每袋重量为8 g,将香囊药包装入真丝缝制的香囊外袋,密闭保存备用。②香囊用法:患儿输注红霉素前2 h,管床护士取一只香囊白天用挂绳佩戴在患儿胸前(年龄大于6岁)或使用安全别针别于衣襟(年龄3~6岁),夜间置于枕边,使香囊距离患儿鼻腔15~20 cm[13-14],以患儿不刺鼻为宜,病室温度为22~24 ℃,湿度为50%~60%,且病房清洁、无异味。根据我们预实验的临床经验,香囊药包每隔4 d更换1次,直至红霉素疗程结束。当患儿胃肠道反应较重或香囊气味变淡时,可搓揉摇晃香囊,以增加药物释放浓度,促进药效发挥。③注意事项:如患儿出现打喷嚏、鼻塞、鼻痒、呛咳等症状时,则立即取下香囊,安慰患儿及家属。试验组患儿对香囊干预具有良好的依从性和耐受性,未出现不良反应者。

1.3 观察指标

1.3.1 恶心呕吐 参照胃肠道反应通用不良事件术语标准4.0版胃肠道部分标准制定,患儿输注红霉素后出现恶心并呕吐胃内容物。

1.3.2 腹痛 采用Wong-Baker面部表情量表评估患儿疼痛,其中0分表示无痛,10分表示疼痛难忍。

1.3.3 腹泻 参照卫生部2001年发布的《医院感染诊断标准(试行)》及1998年颁布的《中国腹泻病诊断治疗方案》,标准如下:抗生素应用后≤24 h发生显著大便性状改变,日大便次数超过≥3次。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2.0软件建立数据库,双人核对数据的录入,保证数据录入的完整和准确。不满足正态分布和方差齐性要求的定量资料,采用非参数检验,定性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表2 两组患儿干预后恶心呕吐比较 单位:例(%)

表3 两组患儿干预后腹痛程度比较 单位:分

表4 两组患儿干预后腹泻情况比较 单位:例(%)

3 讨论

中医学认为红霉素性质苦寒,小儿又具有脾常不足的生理特性,两者易引起小儿肠胃受损,升降失调,胃气上逆则致呕吐;胃不腐熟,水谷不化,清浊不分,合污而下为泻下;寒凝气滞,经络不畅,气血不行而腹痛;治法以醒脾理气,降逆止呕、通经止痛为宜[15]。中药香囊历史悠久,使用的大多是芳香类药物,芳香类药含挥发油,且气味芳香,具有芳香走窜、能行能散的特性;此外香能醒脾,土爱暖而喜芳香,香药善入脾胃经,能够起到醒脾理气,降逆止呕、渗湿止泻,通经止痛等功效[7]。古代华佗使用丁香、檀香等制成香囊用来调理吐泻等病。现代医学认为,佩戴香囊是由于香囊持续向空气中释放芳香因子,通过口鼻吸入,经过人体吸入后进入肺毛细血管,通过血液循环,运送至靶器官而发挥治疗作用[8]。现代药理学认为芳香药能促使人体产生免疫球蛋白,增强抵抗力,调节新陈代谢,促进胃液分泌,增强消化功能[16-17]。

红霉素在儿科临床使用广泛,但是其胃肠道反应是临床使用的一大困扰,尤其是静脉滴注红霉素,胃肠道反应发生更为常见。恶心、呕吐常常是患儿出现对红霉素胃肠道反应不耐受的最常见表现形式,是较早出现的不良反应,也是家属拒绝使用红霉素治疗的最主要原因。结合临床观察及文献[18]报告,恶心呕吐易在患儿静脉输注红霉素前几天出现,随后部分患儿会逐渐耐受,因此在早期干预显得尤为重要。本研究结果显示,试验组患儿在红霉素使用第1天、第4天、第7天恶心呕吐发生率均较对照组低;腹痛的发生率在红霉素使用第1天、第4天低于对照组,并且腹痛程度较轻,多为轻中度疼痛,腹泻的发生率在红霉素使用第1天也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中药醒脾理气香囊能够减轻患儿输注红霉素所引起的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胃肠道反应,尤其在胃肠道反应的早期阶段干预效果最佳。在红霉素使用第7天,两组患儿腹痛与腹泻的发生率比较没有差异,可能与大部分患儿对红霉素副反应的逐渐耐受,以及与疾病好转,患儿脾胃功能逐步恢复有关。

中药醒脾理气香囊能够较好地缓解红霉素引起的胃肠道反应,究其原因香囊组方来源于丁桂散,由丁香、肉桂、木香、苍术、蝉衣、川芎、元胡、防风、草果九味药组成,方中丁香起温中降逆、助阳止泻之效;肉桂含桂皮醛、桂皮酸、桂皮油等成分,具有健脾、解痉、温经通脉,散寒止痛功效,常与丁香等芳香药物合用,发挥散寒止泻之功,为临床治疗小儿腹泻的常用药物。木香有温中醒脾、理气止吐,健脾消食之功;苍术具有燥湿健脾、祛风散寒的功效[19],且有利于诸药的吸收。蝉衣有祛风胜湿、缓急止痛之能;川芎为气血之要药,具有行气活血、止痛之效;元胡药理研究表明具有镇痛、舒张血管、解痉等作用[20];防风含有色原酮、香豆素、挥发油等活性成分,有镇痛、抗炎的功效[21];草果有消食化积,燥湿除寒等功效[22]。本香囊组方多为芳香类药物,诸药合用共奏醒脾理气,健脾和胃、燥湿止呕、渗湿止泻,通经止痛等功效。

综上所述,中药醒脾理气香囊能够减轻患儿输注红霉素所引起的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胃肠道反应,提高患儿治疗的依从性,增加舒适性,且香囊具有操作简便、作用持久、安全性高、儿童易接受等优势。限于本研究缺乏客观实验室指标,如胃动素等,需要在今后的研究中不断完善。

猜你喜欢
理气香囊红霉素
红霉素眼膏 用途知多少
床头挂香囊,安神又助眠
红霉素软膏不能长期使用
红霉素软膏不能长期使用
略说民俗文物香囊
TREASURE TRAIL
浅谈朱熹理气论
活血化瘀理气类中草药配伍治疗冠心病心绞痛临床疗效分析
对朱子理气关系论的重新考察
仲夏巧手做香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