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停课不停学”的教育网络舆情研究

2021-08-31 15:50孙懿宏马茂祥
牡丹江大学学报 2021年8期
关键词:教育网络停课不停学舆情

孙懿宏 马茂祥

(1.山东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山东 济南 250000)(2.山东师范大学国际教育学院,山东 济南 250000)

一、问题的提出

受新冠疫情影响,在全国延迟开学背景下,规模化在线学习成为各地教育部门落实“停课不停学”的首选方式。[1]这种面向全国的规模化在线教育是一种在特殊时期开展的非常态的教育模式,堪称一场教育实验,此时提炼出的经验和教训能够为日后的教育实践工作提供强大支撑;同时,“停课不停学”也是我国基础教育阶段的学校教育首次被在线教育取代,线下到线上的转变“必将暴露出教育信息化发展的各种问题”。[2]祝智庭指出,“停课不停学”本质上是为了解决学生“有学可上”的迫切需求,但“能否上好”则需要实际实践的探索和验证。[3]调查显示,目前的在线教学存在诸多问题,尽管教育部门管理者态度积极,但大多数教师焦虑感较强,中小学生的学段、城乡差异明显,家长也存在高度的困扰和担忧。[4]我们有必要探究,疫情期间的在线教育存在哪些问题,该如何更有效地完成,可从何处优化。

教育网络舆情是指在一定时间阶段和社会空间内,公众围绕教育事件、教育现象、教育行为及教育政策等中介性教育事项,通过互联网表达和传播的各种情绪、态度和意见的总和。[5]近年来,教育政策的制定、调整和评估愈发注重民间意愿的表达,随着网络的发展,网络成为民间话语最为集中的展示平台,[6]教育网络舆情对于教育的影响日益突出。深度分析教育网络舆情,能够了解民众对当下教育的态度、诉求和价值判断,从而推动教育问题的修正。因此,本研究对公众针对此次“停课不停学”行动的网络表达展开教育网络舆情研究,对其展开类目建构、频数统计及内涵解读。旨在为此次教育政策的评估与调整提供数据支持和建议,为疫情中、及结束后的在线教育持续发展提供参考,并为将来重大突发事件下教育工作预案的制定提供借鉴意义。

二、研究设计

研究数据从微信进行收集。目前,微信已成为热点事件的舆情传播主渠道,且因其传播的私密性和强关系连接特点,往往成为舆情发酵和引爆的重要场所。[7]近年来,微信月活跃用户数逐年增长,具备极高的传播力和影响力。腾讯于2012年推出微信公众号功能,经过数次优化运营规则形成完善的群发、转发、评论等机制,现已成为拥有庞大受众群体的成熟的大型网络自媒体交互平台。本研究从微信公众号筛选热度最高的文章作为研究数据,搜索关键词的选择从以下角度考虑:“停课不停学”是此次教育行动的官方口号,但民间讨论时多采用“上网课”作为形容,此外,本研究旨在为在线教育的持续发展提供借鉴意义,因此将“在线教育”也纳入关键词的范围,综上,研究以“停课不停学”“网课”“在线教育”为关键词进行搜索。分别选取阅读量前五十篇,绝大多数为阅读量1万以上,多的达10万以上。多数省市原定开学日期为2020年2月10日,因此,选取2020年2月10日至5月20日这一时间段、共计一百日的文章,将基础教育无关文章、广告营销文章剔除后,共74篇(其中“停课不停学”18篇、“网课”32篇、“在线教育”24篇),共计约26万字。

研究方法采用内容分析法。内容分析法是对话语文本展开的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分析方法,通过收集分析对象中存在的信息,找出内在关联的信息变化规律。[8]研究将公众针对此次“停课不停学”行动的网络表达作为分析对象,目的是研究其走势与内涵,通过对不同关键词的统计与分析获取当前公众的主要观念,最终得出当前舆情的焦点和主要特征,从而对特殊时期的在线教育及在线教育的日后发展提供建议。

研究分为三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为通过微信指数分析舆情走势。微信指数是微信推出的基于微信大数据的移动端指数,微信指数显示的热度情况来源于对微信搜索、公众号文章以及朋友圈公开转发文章形成的综合分析,体现为“关键词”的动态指数的变化,通过该变化可以发现该词语的热度趋势,并实时或历时监测互联网用户当前对社会问题、热点事件等的关注焦点,从而有助于我们从整体上把握事件发展脉络并完成跟踪和研究。本阶段的重点在于借助微信指数将事件的网络传播态势可视化并对舆情演化过程进行阶段化分析,并探析:几个显著环比上升点的原因是什么?

第二阶段为对文章展开文本分析。借助Python对所选文章中的关键词进行识别和统计分析并进行降序排列输出词语、权重和词频统计,从关键词排序中明确舆情焦点。

第三阶段为对所选文章的留言进行文本分析。微信公众号具有留言功能,用户在阅读文章后可发表自己的观点,这有着强大的互动功能,会使舆情进一步发酵。因此,研究选取选中文章的留言评论内容,通过文本分析,提取并分析留言中的关键词,挖掘留言背后的深意。

三、结果与讨论

(一)舆情走势

通过微信指数将“停课不停学”“网课”“在线教育”的综合热度可视化(见图1)发现:“停课不停学”呈现热度较快降低特征,而“网课”“在线教育”呈现热度缓步降低特征。原因可能是“停课不停学”是特殊时期的新词汇,且属于官方宣传用词,因此在初期引起了大量、广泛的讨论,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民间对该词的使用则渐渐减少。

图1 综合热度可视化对比

从舆情走势来看,2020年2月24日、3月9日及4月25日是重要的舆情波峰:2月24日,三个关键词的综合热度均有显著上升;3月9日“停课不停学”的综合热度出现显著上升;4月25日“网课”的综合热度出现显著上升。在本研究中,舆情监测周期内三次舆情波峰由微信搜索、公众号文章以及朋友圈公开转发文章形成的综合热度决定。

廖智辉、张学波建构了主体、客体、本体、网络平台、传播互动、影响力六个因子组成的教育网络舆情影响因子体系和权重,并分析了各因子对教育网络舆情的影响作用。[9]研究指出,在教育网络舆情中,网民的情绪、意愿、态度、意见是最重要的,影响着教育网络舆情的发展速度及走向。当网民表达个人的情绪、意愿、态度、意见时,会刺激舆情的发展。依据此理论,网民表达是极重要的影响因素,与本研究舆情走势结果相贴合。

(二)舆情热词

借助Python对所选文章及其评论中的关键词进行提取,并降序排列输出词语、权重和词频统计,综合发现,舆情监测周期内,“学生”“孩子”“老师”“家长”“父母”和“疫情”成为最高频词汇;“蓝光”和“眼睛”是舆论关注的重点焦点之一;在在线教育方面,公众更关注“平台”“机构”“行业”和“技术”。

(三)舆情主要观点分析

1.对于“停课不停学”本身的态度

对于“停课不停学”行动,公众的主要观点包括以下三项:

一是对国家的政策表示理解和支持。公众普遍认同,在特殊时期,停课居家学习是最正确的抉择,此时也是全体国人为抗疫胜利做出贡献的时候,此外,大家共同祈祷疫情结束,期待渡过难关后的校园聚首。

二是赞扬相关技术支持央企的担当。在“停课不停学”行动发起的最初,偏远山区的学生被迫到山顶寻找信号才能上课的新闻引起了广泛关注。新建网络基站提供硬件设施保障后,孩子们得以在家视频上网课,公众纷纷为此“点赞”,赞扬相关企业对网络问题及时有效的处理。

三是对学校、老师的付出表示感谢。“停课不停学”的落地实施效果需要各级各类学校、教师立足实际的科学规划,公众认为,学校和老师短时间内开发出大量优质的资源,为延期开学期间的教育教学活动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2.对于“停课不停学”实际完成状态的态度

对于“停课不停学”行动的实际完成状态,公众的主要观点包括以下五项:

一是担忧对学生视力产生的不良影响。从所选文章来看,学校做课程规划时已将学生的视力保护与身体锻炼列入考虑,并设置固定的眼保健操和课间操时间。但是,居家学习带来的长时间面对电子屏幕对尚在发育期的学生的眼睛造成的伤害依然不容乐观。

二是密切关注此次行动暴露或激发出的家庭现实问题。在“停课不停学”初期,学生、家长轻生的新闻屡屡出现,“逼疯了”是所选文章及其评论中常常出现的描述。公众认为,因学生在线学习状态引发的家庭纷争是原因之一,但孩子的心理抗挫能力较差也是一个重要原因。

三是对在线学习的学习效果认可度不高。公众认为,学生学习效率差、成果差,原因主要在以下三条:第一是中小学生自制力尚缺乏,在独自面对屏幕时易分心;第二是教师在线教学时同样是独自面对屏幕,缺乏对学生情况的实时掌握,教学体验和教学效率因此受到影响;第三是复工早于复学,家长上班后的设备调试和学习监督由老人接管,存在“搞不定”“管不了”的情况。

四是平台过多造成任务量繁重。学生上不同的课程需要在多个群、平台、程序及软件打卡、签到、上课或提问。学生在学习之余需要应对复杂的平台切换,任务量加重。

五是技术手段仍需更新、加强。录播课程进行流畅,但无法互动、沟通;而直播课程处在反馈过多过碎、秩序混乱或者反馈过于麻烦、浪费时间的两个极端。课程的设置和课堂的规则仍需依靠技术手段根据现实情况进行更新修改。

3.对于在线教育未来发展的态度

对于在线教育未来的发展,公众的主要观点包括以下三项:

一是在线教育的重要性及先进性得到普遍肯定。各种教育资源通过技术跨越了空间距离的限制,极大改善了优质教育资源分布不均衡的现状,让学生获取知识不受地域限制;此外,也使学校的教育向更广泛的地区辐射、开放,让优质老师资源不受地域限制。

二是在线教育将得到长足发展。这场前所未有的考验或将是未来工作生活方式的预演,并推动中国成为数字化强国。

三是学校教育不可替代。此次全国性的在线教育实践是特殊时期的非常态的临时解决手段,在疫情得到控制后,当正式复学归校、恢复课堂教学。

结语

研究发现,公众对于此次“停课不停学”行动认可度较高但存在一些疑虑及担忧,主要集中在学习效果、学习效率、孩子眼睛以及平台操作等方面。开展“停课不停学”,公众的意见尤为重要。结合舆情,研究做出建议如下。

第一,充分利用好现有的优质网络课程资源。在线教学与面对面授课,需要的教育方式、技术支持、理念和节奏等均大不相同,传统学校老师突然转向在线授课时,会出现较多不适应。而现有的网络课程资源历经检验,会确保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因此,日常的网络课程资源的开发尤为重要。

第二,各地要区别不同学段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在线教学的特点,从实际出发,合理、科学地制定教学计划。对小学低年级学生,不对上网学习做出硬性要求,对其他学段学生需做出具体的时间规定,防止在线学习时间过长。同时,尽量减轻学生们“打卡”“签到”的负担,并设置指导老师指导学生合理安排作息时间,保障身心健康。

第三,在正式开学后,各地各校要在做好学情分析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制定教学计划。加大对学习困难学生的帮扶力度,确保每名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第四,疫情期间的在线教育在教育形式上发生了改变,但在教育内容方面却并没做很多改变,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也没有充分发挥作用。复学后,一定会面临在线教育的“退潮”,但变革不会停止,线上线下相融合的道路才是未来教育的理想状态。例如,线上作业、考试测评等系统可充分发挥在线教育不受时空限制的便利性优势;课程传到网络后的反复观看可充分发挥在线教育的重复性、共享性的优势。

猜你喜欢
教育网络停课不停学舆情
基于人工智能辅助的职业教育网络培训管理研究
关于“停课不停学”北京特级教师这么说……
“停课不停学”,家长作用不可或缺
长沙市教育局召开教育网络信息安全工作会议
谈寄宿制高中学生的管理策略
数字舆情
应用在线教育平台实现恶劣天气下的“停课不停学”
数字舆情
利用网络平台实现“停课不停学”的教学新探索
消费舆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