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赵 敏
“天地英雄气,千秋尚凛然。”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先锋。在抗日战争时期,山东省烟台市海阳县遭受了侵华日军的多次残酷扫荡,赵疃地雷战遗址记录着敌人的累累罪行,也书写着海阳人民抗击日军的英勇事迹。如今,地雷战的硝烟虽已消散,地雷战精神却历久弥新。以赵守福为代表的的各级英模人物及群体,在民族解放、保家卫国的壮丽历史画卷中,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1938 年4 月,日军初犯海阳,出动6 架飞机对海阳县凤城、中村、埠南等村庄进行轰炸,炸毁房屋数百间,炸伤几十人。此后直到1943 年,日军多次入侵海阳,在多地进行疯狂扫荡,烧杀抢掠,无恶不作。面对日本侵略者的残酷暴行,海阳人民在中国共产党和抗日民主政府的领导下,在各村陆续建立起人民抗日自卫组织,充分施展聪明才智,以地雷为主要武器,综合运用游击战的战法,打得敌人闻风丧胆。
1942 下半年,中共山东分局制定了“分散性、地方性和群众性的游击战”的抗战指导原则,胶东军区从主力部队抽调干部到边缘基层地区指导民兵开展游击战争。海阳严密的党组织指挥体系、复杂的地形、完整的民兵作战体系和可靠的群众基础,为地雷战的开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1943 年春,海阳县武委会在小纪区南埠村召开各区武委会主任会议。县武委会主任栾晋阶动员各区武委会积极开展对敌斗争,同时介绍了大泽山地区民兵用地雷杀敌的经验。参谋杨兆龙讲解了地雷的特点及使用方法,并把地雷发给日伪出没较为频繁的栾家村、瑞宇村、纪家店村、赵疃村、文山后村等重点村进行试验。此后,海阳民兵在党的领导和武委会的组织指挥下,全面展开了地雷战。
1943 年5 月,小纪区瑞宇村民兵副队长于凤鸣在村西公路上埋下两颗地雷,炸死炸伤下乡抢粮的日伪军5 名。继小纪区瑞宇村首雷爆炸后,行村镇赵疃村、文山后村和大山区叶家村民兵均取得爆炸成果,鼓舞了全县民兵的斗志,地雷战逐渐在海阳全县普遍展开。
赵疃村位于海阳市西南30 公里的行村镇,南面靠山,东西北三面都是平原,位于行村与索格庄之间,距夼里村有5 里路,是行村敌伪到索格庄与夼里村交通要道。1940 年,日寇的铁蹄踏进海阳,一场空前的民族灾难加深了赵疃人民的苦难。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赵疃村于1941年成立了党支部,成立了抗日游击小组。1942 年成立了民主政权,相继成立农救会、青抗先、民兵自卫团,开展抗日救国活动。从此,赵疃村燃起了革命斗争的烽火。
赵疃村是日寇在这一带扫荡、抢粮的必经之路,赵疃村民兵掌握鬼子扫荡规律后,利用有利地形,在村里村外大摆地雷阵,连战连捷使民兵运用地雷克敌制胜的热情空前高涨。但日军对根据地封锁的加强,导致生铁和部分爆炸器材缺乏,铁雷生产和运输受限。赵疃村民兵充分施展聪明才智,利用山区资源优势制造石雷打击敌人。
石雷主要由石雷壳、拉火管、炸药组成。石料的选择以坚硬的青石为最好,其大小以一尺左右为宜,并保留原来的形状。在石块里凿一个腹大口小接近圆形的洞作为药室,药室里面的深度不超过石块高度的四分之三。石雷炸药成分为黑火药,将黑火药装入石雷,安上拉火管,用黄泥压实封口。拉动拉火管引信,引燃石雷内的黑火药而爆炸。石雷爆炸威力与装药量、石雷壁厚都有直接关系,药少壁厚炸不开,壁薄易碎难加工,这极大考验了民兵的造雷技术。当时关于造石雷流传着这样的顺口溜:“一块青石蛋,当中凿个眼;装上四两药,安上爆发管;黄土封好口,弦子拉外边;事先准备好,到处都能安;鬼子来扫荡,石雷到处响。”
首批石雷爆炸成功后,赵疃村变成了“石雷加工厂”。以赵疃村民兵为代表的海阳人民在党的组织领导下,与日本侵略者斗智斗勇,大胆探索和改进地雷使用方法。民兵在使用制式地雷的基础上,相继发明脚踏雷、绊雷、真假子母雷、发丝雷、土化学雷、堆石雷(“天女散花”)、滚石雷、火光信号雷、土水雷、天雷、前踏后炸雷等数十种应用地雷,打出一场又一场巧妙战斗。
抗日战争时期,赵疃村民兵共参战200 余次,打死打伤敌人300 余名。由于战绩突出,1945 年赵疃村被胶东军区授予“特等爆炸模范村”称号,涌现出10 名胶东区级以上民兵英雄,20 余名县级民兵英雄模范,其中赵守福被评为“全国民兵英雄”。
赵守福,生于1919 年,海阳市行村镇赵疃村人,1943 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海阳县村民兵连连长、县“赵守福爆炸队”队长。
赵守福向民兵传授布雷技术(图片来源于网络)
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赵守福胆大勇猛,不惧生死,参战200 余次,毙敌百余人,经他培训的民兵爆炸手更是多达万余名。赵守福于1943年获胶东军区“爆炸大王”称号;1944年被授予“胶东民兵英雄”称号;1948 年被山东军区授予“山东民兵英雄”称号;1950 年出席全国战斗英雄代表会议,被授予“全国民兵英雄”称号,受到毛泽东、周恩来等党和国家领导人接见;1964 年,参加全省民兵大比武,受到贺龙、罗瑞卿的接见;1970 年后,赵守福曾相继任赵疃村党支部书记、中共海阳县委、烟台地委委员等职。2001 年,赵守福病逝,享年81 岁,葬在赵疃地雷战信号山遗址。
赵疃地雷战遗址位于山东省烟台市海阳市行村镇,盆子山区边缘西部的赵疃村。1977 年12月23 日,赵疃地雷战遗址被山东省革命委员会列为第一批省级重点保护单位,2019 年10 月16日被国务院公布为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列入遗址保护范围的有:第一颗地雷爆炸地、月牙桥雷区、东河雷区、丈子山战斗遗址、牌坊遗址、信号山遗址、南街雷区、东西大街雷区、塔埠顶雷区、耢齿顶民兵指挥所、一百零五天反扫荡遗址,盆子山雷区等12 处遗址。具体情况如下。
赵疃地雷战遗址保护标志碑
信号山遗址:抗日战争期间,信号山是赵疃民兵与敌人斗争中在南垛埠、庵西坡、松山设立的瞭望哨和信号树所在地;占地面积40000平方米。
第一颗地雷爆炸遗址:1942 年晚秋,盘踞行村的日军到寨头村扫荡,经过赵疃村南山枣埠一带,踏响了民兵赵同伦和赵守福、赵乾江同志在山枣埠埋下的两颗地雷,5 名日军被炸死炸伤;占地面积36000 平方米。
月牙桥雷区:从1942 年到1945 年,赵疃民兵在这里共炸响了地雷30 余颗,共炸死炸伤敌人40 多名;占地面积32000 平方米。
南街雷区:从1942 年春到1945 年秋,这一雷区共炸响了地雷30 多颗,敌人死伤80 多名,并夺下了敌人抢的一群牛,原街口的墙壁上还留有当年地雷的炸痕;占地面积26000 平方米。
东河雷区:日军由行村通往夼里、孙家夼据点的必经之路,从1942 年到1945 年,在这个雷区爆炸地雷140 多颗,死伤敌人150 余名;占地面积24000 平方米。
东西大街雷区:自1942 年到1945 年,这一雷区爆炸地雷40 余颗,死伤50 余名;占地面积22000 平方米。
丈子山雷区:1944 年冬,赵疃村民兵在这里诱敌陷入雷阵区,打死打伤敌人14 名;占地面积48000 平方米。
塔埠顶雷区:1943 年初夏,民兵赵守福以及其他同志曾在这里第一次用80 斤重的土炮打倒了9 个日军;占地面积45000 平方米。
牌坊雷区:1942 年到1945 年,先后在这一带爆炸地雷20 余颗,敌人伤亡20 多名;占地面积44000 平方米。
盆子山雷区:1945 年麦收前,日军100 多人在盆子山顶修筑工事,赵疃村民兵连续两夜摸上山,在工地里埋了40 多颗地雷,伤亡敌人50 余名,使敌人在盆子山顶上修碉堡的目的没有得逞;占地面积45000 平方米。
耢齿顶民兵指挥所:1942 年到1945 年间,赵疃村民兵的前沿指挥所设在耢齿顶上,同时也是民兵集合点;占地面积8000 平方米。
一百零五天反扫荡遗址:1944 年10 月,行村据点的敌人在我军和民兵的严厉打击下,不甘心失败,又于1945 年5 月在青岛纠集了3000 多名残兵败将,再次侵占了行村,并在何家、孙家夼、夼里、野口等地筑起了据点,残暴地推行“三光”政策,制造了骇人听闻的“无人区”;赵疃党支部遵照县武委会的指示,组织群众转移,空舍清野;民兵全力以赴,于盆子山区昼夜不懈开展地雷战、麻雀战,历时105 天,配合主力部队粉碎了敌人的残酷扫荡;占地面积12000 平方米。
赵疃地雷战遗址分布范围较大,现主要为民居、农田,只有少数遗迹没有遭到较大破坏,多数战斗遗迹已不明显。
作为曾经的地雷战主战场,赵疃地雷战遗址承载了海阳人民英勇顽强的意志和“拼搏、担当、创新、卓越”的精神,在烟台红色资源中一直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
1969 年,在信号山遗址上修建了功劳亭;1973 年,在赵疃地雷战遗址举办了“地雷战革命教育展览”;1977 年,赵疃地雷战遗址被山东省革命委员会公布为第一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烟台地区革命委员会在遗址西部竖立遗址保护标志碑一座;1991 年,原地雷战革命教育展览藏品移交海阳市博物馆;1995 年,为纪念抗日战争胜利50 周年,在赵疃地雷战遗址举办纪念活动,并树立了纪念碑、上山台阶、英雄亭等,时任中央军委委员、国防部长的迟浩田同志,为地雷战纪念碑亲笔题写了“地雷战精神永存”碑文。
2005 年,海阳市文物管理所为赵疃地雷战遗址中的12 处战斗遗迹树立了标志碑,碑正文是遗址的名称,背文对事件发生的过程及意义进行了简述;同年,地雷战纪念馆被中宣部公布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
“地雷战精神永存”碑
2006 年,对地雷战纪念馆进行了扩建改陈工程;2007 年扩建竣工;2008 年改陈工程结束,12 月正式对外免费开放。
2017 年,实施赵疃地雷战遗址抗日英雄故居修缮工程,对其中部分英雄故居进行了维修。
2019 年10 月16 日,赵瞳地雷战遗址被国务院公布为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几十年间,赵疃地雷战遗址接待了各类代表团数十个,原中央军委副主席徐向前、副总参谋长彭绍辉和济南军区司令员杨得志等都曾到遗址参观学习,慰问老英雄。如今,赵疃地雷战遗址已经成为广大人民群众接受爱国主义教育、革命传统教育和国防教育的重要基地,为传承红色基因、弘扬红色文化、赓续红色血脉发挥巨大作用,激励着一代代年轻人把地雷战精神转化为不竭的工作动力,以实际行动践行初心使命,为建设现代化强国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