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春娟
(济宁市第一人民医院东院区急诊门诊 山东 济宁 272000)
急性心肌梗死主要是指机体冠状动脉发生急性缺血缺氧的情况进而引起的一种心肌坏死,如果不及时进行救治,会引起心力衰竭,休克等严重并发症,危及患者生命安全[1-2]。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患病率及病死率比较高,不仅危及生命安全性,同时也带给家庭一定的负担。因此,积极有效的治疗十分关键。目前,对于该疾病的治疗主要是以缩小患者梗死面积,保护患者的心脏结构功能,积极对并发症进行对症处理等为主,不过很多患者由于发病比较急,且多为院外发病,由此可知,对其进行有效的护理干预十分必要[3-4]。传统的护理主要是以疾病为主,对患者的主观感受不重视,缺少针对性,效果不佳,为进一步探讨对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在急诊护理中实施个性化护理干预的有效性,本文将我院2019年1月—2020年3月接诊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54例进行研究,具体报道如下。
选取我院2019年1月—2020年3月接诊的54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27例患者。对照组:男性12例,女性15例,年龄30~76岁,平均年龄(53.56±4.78)岁,研究组:男性13例,女性14例,年龄32~76岁,平均年龄(54.63±4.83)岁。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纳入标准:(1)符合关于《急性心肌梗死诊断及治疗指南》[5]中的相关标准;(2)纳入的患者均为首次发病;(3)患者及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且为自愿参加本研究。排除标准:(1)无意识,沟通障碍的患者;(2)伴有精神疾病的患者;(3)不首次发病的患者。
1.2.1对照组 以急诊一般措施进行干预,主要是接到电话后积极快速赶往现场,然后对患者的生命体征进行密切观察,对患者的病情进行评估,常规进行急救,如吸氧,扩张血管,抗凝血等,控制患者病情,快速对患者进行转运。
1.2.2研究组 实施个性化护理措施对护理人员进行定期的急救培训。(1)出诊护理。在接到急救电话后,指定有效的急救路径,以最快的速度达到患者发病现场,然后缩减必须要的出诊流程,缩短反应时间,及时在电话中询问患者的病情,并提前准备好患者的个性化急救物品。(2)达到现场后的护理。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情况,然后对患者的病史进行仔细询问,根据患者的情况给予基础性治疗,注意呼吸道保持通畅,根据患者的情况给予患者适当的供氧量,然后帮助患者选择合适的体位,如果患者出现恶心呕吐的情况,应将其头部偏向一侧,以免出现窒息,根据患者的情况选择降温或者保暖措施。密切观察患者的面部及呼吸状态。(3)转运护理。护理人员需要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选择个性化的转运方案,进而确保转运的顺利进行,同时在转运的过程中,应鼓励患者家属积极参与操作,进而保证患者的安全性,避免出现摔伤,此外,护理人员还需要向患者讲解可能出现的负面情绪,获得家属的信任,在到达医院之前,护理人员需要将患者的病情通知医院相关科室,做好抢救工作。(4)心理护理。护理人员在准运的过程中需要积极关注患者家属的情绪,进而采取个性化的疏导,安抚患者的情绪,对相关疾病的知识进行讲解,进而加深患者的认知,增加对疾病的了解,消除患者的负面情绪。(5)疼痛护理。密切观察患者疼痛的部位,观察疼痛的时间和疼痛的规律性,减少各种引起疼痛的因素。针对已经出现疼痛的患者,需要在遵照医嘱的情况下给予患者镇痛药物,如肌注吗啡,硝酸甘油舌下含服等。此外,对于发病时间在6 h内的患者需要积极进行溶栓治疗。(6)住院指导。患者在住院后,需要进行持续性或者间断性的吸氧,密切观察吸氧过程中,缺氧的情况,是否存在中毒的情况,针对已经出现并发症的患者,可进行机械通气治疗,对患者进行心电监护,饮食方面以低盐低脂,高蛋白等清淡食物为主,坚持少食多餐,多食高纤维素的食物,减少避免的发生。急性期要避免运动。
观察记录两组患者分别在不同阶段的急救用时,同时对患者心血管事件发生的情况进行统计,对患者家属的满意度进行调查等。其中,急救用时分别是第一时间段(出诊到现场的时间),第二时间段(现场到科室确诊的时间),第三时间段(确诊到专科治疗的时间);心血管事件包括心绞痛,心力衰竭及心功能不全的情况;护理满意度:以我院自制的患者满意度调查量表进行调查,包括以下几点,如您对接诊护士的服务态度及护理技术是否满意?您对接诊人员的态度及服务效率是否满意?您对医生倾听病情的耐心程度是否满意?您对医生解释病因的清楚程度是否满意?总体分数为100分,其中,90~100分为满意;70~89分为一般,69及之下为不满意。
采用SPSS 25.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频数和百分比(%)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研究组急救用时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的急救用时比较(± s,min)
组别 例数 第一时间段 第二时间段 第三时间段研究组 27 17.57±2.15 20.56±4.34 23.24±3.57对照组 27 25.77±3.59 36.84±5.78 45.35±4.67 t 10.182 11.704 19.544 P 0.000 0.000 0.000
研究组心血管事件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比较(例)
研究组总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满意度比较(例)
急性心肌梗死是临床上比较常见的急危重症,病死率高,且研究显示,急性心肌梗死的发生机制主要和饮酒,吸烟,情绪激动,过度的劳累等有关,如果不及时进行救治,很容易出现死亡事件[6]。而对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实施有效的院前急救对改善患者预后具有重要的价值。个性化护理是在改变传统护理模式的基础上,坚持以患者作为中心,根据每个患者的实际情况,设计针对性的措施,全面对患者的病情进行记录,根据患者的每日信息反映制定出下一步的计划[7]。通过对患者实施个性化的护理干预,能够更好的实施人文关怀的理念,满足患者的需求,属于新型的护理模式,具有应用价值,本文通过对研究组的患者实施个性化的护理干预,结果显示,研究组急救用时少于对照组,研究组心血管事件发生率3.70%低于对照组,研究组满意度92.59%高于对照组,个性化护理实施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价值显著,能够明显缩短急救用时,降低不良事件的发生,提高满意度。
综上所述,个性化的护理干预更加具有计划性及针对性,能够最大程度上为患者争取救治时间,避免医患纠纷的发生,在提高护理质量的同时,促进各个部分之间的密切合作,提高工作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