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工程运行管理方式改革分析

2021-08-31 23:41王发兵
科技视界 2021年22期
关键词:水利工程改革管理

王发兵

(凉州区永昌水利管理所 甘肃 武威733000)

水利工程建设是现代化建设的重点,可以实现水资源的高效化利用,满足社会生产生活需求。随着水利工程规模的逐步扩增,也给管理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必须不断提升管理工作效率和质量,以充分发挥水利工程的社会价值,创造良好的综合效益。水利工程运行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了环境因素、人为因素,等等,如果依旧按照过往管理理念和方法,将会导致水利工程的功能特点无法得到体现,限制了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为此,应该以运行管理方式改革为契机,实现对传统管理模式的创新,引进先进理念和技术,消除传统管理模式下的局限性问题。应该结合水利工程的基本运行特点和需求,对管理方式进行不断调整和优化,以充分发挥改革工作的实效性。

1 水利工程运行管理方式改革的意义

首先,改革工作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加强水利工程运行管理方式改革,能够确保水利事业与市场经济发展相适应,体现水利工程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特别是在自负盈亏的管理机制下,只有通过先进管理模式的引入和融合应用,才能降低各主体的经营发展风险,创造良好的市场经济环境。其次,改革工作是推进可持续发展的关键途径。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提出,为我国水利工程运行管理指明了方向,必须强化改革工作成效,坚持走可持续发展道路,适应当前社会发展需求。通过改革工作的实施,可以实现各类资源的高效整合及利用,增强了水利事业发展的活力,加快转型升级步伐[1]。

2 水利工程运行管理存在的问题

首先,对于运行管理方式改革工作的认知程度不足。仍旧受到传统思维理念的限制,未能将水利事业发展与运行管理方式改革形成有机协同和配合,导致管理工作水平迟迟无法得到提升。管理和维护一体化模式下,会导致资源浪费的情况,部分岗位的重叠度较高,也对管理工作的高效开展形成了限制。其次,经营业态过于单一。在水利工程管理中,未能对其基本特点和自身优势进行全面评估,在水资源、土地资源和砂石资源的利用上存在局限性问题,导致其发展动力不足[2]。最后,管理方式不符合现代化管理工作要求。各个部门之间的协同配合度不高,信息传递及共享效率较低,不利于国家相关政策方针的落实,降低了改革工作的成效。

3 水利工程运行管理方式改革的策略

3.1 转变传统理念

相关部门应该突破传统思维理念的限制,认识到新时期水利工程运行管理方式改革的重要性,确保改革工作与时俱进,符合我国水利事业的发展需求,以实现对日常实践工作的全面指导。尤其是管理和养护分离制度的推行,是提高整体管理水平的关键途径。公益性是水利工程的基本特征,在新时期市场经济环境下,相关企业需要自负盈亏,因此在发展中面临的风险逐渐增大。为此,应该以管理和养护分离制度为依托,在明确市场经济发展规律及特点的同时,促进水土资源的高效化利用,做好人力资源组织分配,为管理单位的稳定健康发展创造条件。管理与养护的全面分离,可以解决传统模式下的冗余性问题,使管理工作效率得到大大提升,不会出现重复性岗位[3]。此外,管理经费的控制也更具针对性,为管理方式改革提供充足的资金保障。各个机构和部门得到有效精简,真正优化了水利工程运行管理的流程。

3.2 开展多元化经营

多元化的经营业态,可以为水利工程创造良好的经济效益,在未来管理工作当中获得充足的资金保障,降低对财政拨款的依赖。在此过程中,应该明确水利工程的基本特点与优势,选择切实可行的经营方式。首先,应该注重水资源的高效利用。通过水电站、水产养殖的有效融合,实现水资源的经济效益,从而带动周边其他产业的发展[4]。其次,应该注重土地资源的高效利用。通过房地产项目、景观项目和环城河道治理项目等,体现土地资源的生态效益及经济效益。最后,还应该对砂石资源加以高效利用。增进与社会企业之间的合作,通过砂石开采来解决河道堵塞问题,同时使其获得良好的经济利润。

3.3 实施分级管理

水利工程管理单位整体经营及服务能力的提升,也是当前改革工作的重点,因此应该通过分级管理的方式实施针对性控制,以强化改革工作成效。在此过程中应该对其收益情况和性质进行综合考量,以便采取切实可行的管理措施。经营性单位、准公益性单位和纯公益性单位,是当前水利工程管理单位的基本类型,三者在公益性和经济效益方面具有不同的需求,因此在改革中也应该采取差异化的管理模式,以保障单位的健康发展。在水资源分配不均的背景下,跨流域调水工程成了当前工作的重点,应该明确行政部门的主导作用,保障管理的统一化和标准化。关注流域性湖泊的情况,增进省级行政部门和市县主管部门的交流沟通,落实国家相关政策及制度要求[5]。在河道堤防工程和排险加固工程中,应该明确省级行政部门的职责,为实践工作提供可靠的保障措施,包括了人员保障和资金保障等。在分段管理中应该体现市县主管部门的职责,增强工作的协同性。

3.4 加强信息化建设

传统管理方式具有滞后性问题,管理效率较低,导致各类信息资源的传递受到阻碍,无法最大限度体现水利工程的社会价值。为此,应该以信息化建设为目标,加强信息技术在水利工程运行管理中的融合度,为信息传递及共享提供可靠保障。应该构建完善的数据库系统,实现对水利工程运行信息的及时采集和汇总,以便对水利工程运行情况进行分析和评估,以此为依据制定合理的管理对策。同时,构建完善的网络交流平台,增进各管理主体之间的交流互动,防止信息孤岛对工作协调性造成影响,以提高资源利用率[6]。在信息化管理模式下,人力资源调配也更具科学性和合理性,发挥人力资源的价值,为改革工作提供充足的人才保障。

3.5 深化水价改革

水利工程为农业灌溉提供了可靠支持,为了保障水利工程的可持续发展,在运行管理方式改革中还应该实施水价改革,在保障农民基本权益的基础上,体现水利工程的经济性特点。以农业供水地域差价补偿和季节差价补偿为依据,确定合理的供水价格,充分考虑到不同地区的用水需求,防止价格不合理而造成的矛盾问题。同时,还要分析该地区的水资源分布特点,了解供水项目的实施状况,确保水价符合市场经济发展规律。增加用水方和供水方的交流沟通,通过合同的方式确定合理的价值,同时优化用水计量设施,保障各方主体的合法权益。此外,还应该充分发挥农民用水户协会在水费管理和征收等环节做好组织协调。

4 结语

水利工程运行管理方式改革工作的实施,符合市场经济的发展方向,同时也加快了我国水利事业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应该受到高度重视。然而,由于思想理念落后、经营业态及管理方式单一等问题的存在,也会对当前改革工作形成巨大阻力,不利于管理工作水平的提高。为此,应该通过转变传统理念、开展多元化经营、实施分级管理、加强信息化建设和深化水价改革等途径,逐步增强改革的动力,使水利工程创造可观的经济效益及社会效益。

猜你喜欢
水利工程改革管理
枣前期管理再好,后期管不好,前功尽弃
重大水利工程复工风采
营改增对水利工程造价的影响
改革之路
欢迎订阅《ANSYS在水利工程中的应用》
改革备忘
改革创新(二)
“这下管理创新了!等7则
安徽小型水利工程改造提升创新实践与思考
瞧,那些改革推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