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立聪,田旭阳*,王兴宇,高 芳,董文杰,武金宝,党 彤,贾彦彬,,5
胃癌是一种复杂的多因素、多阶段疾病,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
,Hp)是胃癌的重要致病因素之一,资料显示74.7%~89.0%的胃癌患者曾感染过Hp,世界范围内约有50%的人群曾感染过Hp,但最终仅有1%~3%罹患胃癌,提示个体的遗传因素在胃癌变过程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Hippo信号通路是哺乳动物中的一条肿瘤抑制通路,参与细胞的增殖、分化和死亡,调节组织器官大小。Yes相关蛋白(Yes associated protein,YAP)是Hippo信号通路中的效应因子,与正常胃黏膜比较,胃癌组织的YAP表达水平明显上调,并且与胃癌预后差相关,因此,YAP
是研究胃癌变的重要候选基因之一。研究报道YAP
基因SNP rs11225163可能与皮肤黑色素瘤以及肝细胞癌的发病关联,SNP rs1820453与女性乳腺癌发病风险以及小细胞癌患者的生存率相关,但是有关YAP
基因多态性与Hp感染以及非贲门胃癌发病风险的关联性研究未见报道。该研究检测了SNP rs11225163和rs1820453与Hp感染以及非贲门胃癌发病风险的关系,旨在为胃癌以及Hp感染相关疾病的防治提供新思路。1.1 病例资料
研究对象在课题组已发表文献中详细描述,即病例组381例,为2008—2017年在包头市肿瘤医院经病理学确诊为非贲门胃癌的患者,所有患者均为汉族,且三代无与其他民族通婚史,发病时已在包头市居住5年以上的原发病例,并且未接受过化疗和放疗。对照组共427例,为同期包头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和内蒙古包钢医院的正常体检人群,所有对照均为汉族,且三代无与其他民族通婚史,已在包头市居住5年以上,并且未接受过Hp根除治疗,无胃部疾病史和其他遗传病。所有参加本研究的患者和对照者留取2 ml外周血,并提供知情同意书,本研究已获包头医学院伦理委员会批准。1.2 实验方法
1.2.1
SNP的筛选 根据HapMap数据库(http://hapmap.ncbi.nlm.nih.gov/)提供的中国汉族人群多态性数据,在YAP
基因进行了标记单核苷酸多态性(Tag-SNP)的筛选,要求最小等位基因频率(MAF)>0.05,连锁不平衡相关系数(r)>0.8。根据文献报道的可能与疾病相关的SNP,优先选择了rs11225163和rs1820453两个多态性位点进行分析。1.2.2
基因分型 采用外周血DNA提取试剂盒提取808例样本外周血白细胞DNA,试剂盒购自北京天根生化科技有限公司。采用Taqman探针法对808例样本进行基因分型,基因分型在北京赛默百合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完成。实验中设阴性对照和阳性对照,基因分型没有成功的样本不再进行重复实验。实验中随机选取5%DNA质量和数量较好的样本进行重复实验,以验证结果的准确性。经检测,所有重复样本基因分型结果的一致性为100%。1.2.3
正常对照中Hp感染的检测 采用血清学方法检测Hp的感染情况。使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法确定正常对照外周血血清中抗Hp抗体的滴度。试剂盒购自苏州艾莱萨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严格按照试剂盒说明书进行操作和结果判定。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R软件(version3.5.0; http://www.r-project.org)进行统计分析,年龄采用t
检验比较病例组和对照组间的差异,性别采用χ检验比较组间分布差异。使用R软件的“genetics”包的Pearson χ检验,检验各基因多态位点的基因型分布在对照组人群中是否符合Hardy-Weinberg遗传平衡。采用非条件性Logistic回归法计算经年龄、性别调整后的OR
值以及95%CI
,用以评估两个SNP在共显性、显性、超显性、隐性和附加等5种遗传模式下与Hp感染以及非贲门胃癌发病风险的关联性,采用Haploview 4.2软件构建单体型,分析单体型与Hp感染以及非贲门胃癌发病风险的关联。2.1 808例样本一般情况比较
本实验共纳入研究样本808例,其中非贲门胃癌患者(病例组)381例,正常人群(对照组)427例。病例组中男性286例(75.1%),女性95例(24.9%),年龄中位数为60岁,四分位间距为52~69岁;对照组中男性320例(74.9%),女性107例(25.1%),年龄中位数为57岁,四分位间距为50~65岁。统计结果显示,病例组与对照组的年龄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4.437,P
<0.001),性别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0.002,P
>0.05)。2.2 对照组Hp感染阳性和阴性的一般情况比较
对照组中,Hp感染呈阴性和阳性者分别为225例和202例,阳性率为47.3%。在Hp感染阴性组中,男性和女性分别为169例(75.1%)和56例(24.9%),年龄中位数为54岁,四分位间距为50~66岁;在Hp感染阳性组中,男性和女性分别为151例(74.8%)和51例(25.2%),年龄中位数为53岁,四分位间距为49~64岁。统计结果显示,Hp感染阴性组与Hp感染阳性组的年龄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
=0.863,P
>0.05),性别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0.007,P
>0.05)。2.3 对照组
基因SNP rs11225163和rs1820453与Hp感染的关联性
在正常对照中,SNP rs11225163和rs1820453的基因型分布均符合Hardy-Weinberg遗传平衡定律,提示所选样本具有人群代表性。统计结果显示,YAP
基因SNP rs11225163和rs1820453在共显性、显性、超显性、隐性和附加等5种遗传模式下与Hp感染均无关联,见表1。表1 5种遗传模型下SNP rs11225163、rs1820453与Hp感染的关联性
2.4
基因SNP rs11225163和rs1820453与非贲门胃癌的关联性
统计结果显示,YAP
基因SNP rs11225163和rs1820453在共显性、显性、超显性、隐性和附加等5种遗传模型下与非贲门胃癌均无关联,见表2。表2 5种遗传模型下SNP rs11225163、rs1820453与非贲门胃癌发病风险的关联性
2.5
基因的单体型与Hp感染及非贲门胃癌发生的关系
使用Haploview 4.2软件对YAP
基因2个位点进行连锁不平衡分析,计算LOD值、连锁不平衡系数D′,采用D′置信区间法构建单体型。结果显示,以Hp感染或非贲门胃癌为结局变量,所研究的YAP
基因2个SNP位点之间均未构成单体型块。目前,攻克胃癌仍是世界性难题,其发病率和死亡率均位居所有恶性肿瘤前列,虽然随着医疗水平的提升,其致死率有所下降,但每年在世界范围内仍有100万左右的新发病例,严重影响着人类的健康。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对于胃癌患者至关重要,寻找切实有效的生物标志物以及精准的靶向治疗一直是人们努力的方向。Hp是目前公认的引起胃癌的危险因子,并于1994年被国际癌症研究机构定义为胃的Ⅰ类致癌原,环境和宿主等多因素作用会导致Hp的感染。首先Hp感染并定植于胃黏膜,导致一种慢性持久性炎症-慢性萎缩性胃炎,如果不进行干预和治疗,这种慢性炎症将会持续数年至数十年,持续的慢性萎缩性胃炎经过肠上皮化生-低级别上皮内瘤变-高级别上皮内瘤变,最终会导致<3%的Hp感染者罹患胃癌。胃癌分为贲门癌和非贲门癌两类,贲门癌在流行病学、临床病理特征及分子生物学特征等方面与食管癌相近,为了保持研究样本的均质性,本研究中我们将病例限定为非贲门胃癌。
Hippo信号通路是一条肿瘤抑制通路,它在哺乳动物中高度保守,由13个核心组件构成,其中YAP是通路中的效应因子,受上游活化的LATS蛋白的磷酸化作用使其激活,作为转录共调节因子与转录因子TEAD结合,调控细胞增殖、分化以及死亡,调节组织器官大小。本课题组在前期研究中发现,位于YAP上游的LATS蛋白在非贲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显著低于正常胃组织,并且LATS
基因SNP与Hp感染及非贲门胃癌的发病风险关联。因此,本研究继续检测了YAP
基因多态性与Hp感染及非贲门胃癌的发病风险的关联性。Yuan et al在美国德克萨斯州人群中的调查发现,YAP
基因SNP rs11225163与皮肤黑色素瘤的发病相关,携带CC基因型与较短的生存期相关。此外,El-Derany et al的研究表明,在埃及男性患者中,YAP
基因SNP rs11225163与肝细胞癌的发病相关,C等位基因在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中与肝细胞癌的发病呈负相关。Chen et al在研究中发现YAP
基因SNP rs1820453与中国女性乳腺癌的发病相关,携带CC基因型者患乳腺癌的风险显著增加。Wu et al发现,携带YAP
rs1820453 TG或GG基因型的小细胞肺癌患者生存率下降,G等位基因是影响小细胞肺癌患者预后的因素之一。目前国内外尚无有关YAP
基因多态性与Hp感染及胃癌发病风险的关系的报道。本研究中,我们通过病例对照关联研究的方法在808例样本中研究了YAP
基因SNP rs11225163和rs1820453与Hp感染及非贲门胃癌发病风险的关系,并未发现这两个SNP与Hp感染以及非贲门胃癌的发病风险有关联,与上述文献报道不符,首先这可能是由于同一多态性在不同的疾病中起到的作用不同导致;其次也可能与各项研究的对象的种族和人群亚结构的差异相关;第三,本研究样本量偏少,仅纳入808例样本,因此实验结果还需进一步研究证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