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静茹
摘要:《蓝花花叙事曲》是由国家一级作曲家关铭创作于1981年的一首二胡独奏曲。这首乐曲的创作使用了陕北民歌《蓝花花》的主题音乐素材和故事情节,经过一定的改编处理,运用巧妙的创作手法写作而成,是一首具有叙事性的二胡独奏曲。作曲家在创作时使用了六次转调,结构处理非常有特色,加上多处使用了不同的演奏技法,情感表现上也有一定难度,所以这首乐曲可以说是二胡学习者的必学曲目。本文通过对《蓝花花叙事曲》的结构塑造和演奏技法进行分析探究,可以帮助演奏者以及筆者自己加深对作品的理解和把握。
关键词:蓝花花叙事曲 结构塑造 演奏技法
中图分类号:J6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21)14-0074-03
一、《蓝花花叙事曲》简介
(一)创作背景
《蓝花花叙事曲》是关铭老师在1981年为金秋举办的陕西省首届音乐舞蹈调研而创作。选择这首陕北民歌《蓝花花》为素材的原因之一是符合地方特色;二是当时乐团的团长在世界联欢节上演唱过这首歌曲并取得一等奖,他们也经常为其伴奏,对这首歌曲十分熟悉。在确定了素材后开始对乐曲进行分析,确定整体框架,列好了提纲,为了写好这首作品关铭老师思考了半年的时间都迟迟没有动笔,终于在半年后创作出今天这首广为人知的《蓝花花叙事曲》。
(二)故事情节
姬延玲是“蓝花花”的原名,1919年出生在延安临镇。“蓝花花”从小就长得清秀水灵,惹人喜爱,平时还爱穿蓝底小碎花的衣服,所以她们镇上的街坊邻居给她起了“蓝花花”这个绰号。到了1936年,当时的社会非常混乱,红军的骑兵团打下了临镇,17岁的“蓝花花”和红军队伍中一位负责宣传的战士一见钟情,两人确定了感情后经常私下偷偷见面。后因为红军东征,他们不得不暂时分开,但两人临别时约定,一定等待对方,守护约定。
后来这件事被“蓝花花”的父母知道了,知道男方只是一个当兵的,特别的反对,就做主把女儿许配给临镇富贵人家的小儿子任小喜,在父母的逼迫下,不情愿的“蓝花花”还是嫁了过去,但任小喜人品败坏,成日吃喝嫖赌,后因抢劫杀人被判死刑处决,“蓝花花”才摆脱了煎熬。可没过多久,他的父母又做主把她许配给了东村的石家,“蓝花花”在石家备受折磨。在社会腐朽和人性丑恶下,24岁的“蓝花花”最终郁郁寡欢而死。
后来红军战士凯旋归来,却得到了“蓝花花”的不幸消息,了解到她这期间的经历,伤心不已,生病住了院,在住院时还是无法停止对“蓝花花”的思念,便创作了这首怀念“蓝花花”的歌曲,使用了陕北地区一类叫做《哭丧调》的信天游,很快的被人们传唱开。
二、《蓝花花叙事曲》的结构塑造
(一)曲式分析
《蓝花花叙事曲》借鉴了西洋奏鸣曲的曲式结构,还融合了中国戏曲中板腔体的表现特点,形成独特的曲式风格,曲式结构见下表:
引子为散板,使用的是民歌“蓝花花”的主题旋律,经过重新分解、割裂、扩展、重组,形成了统领全曲的引子部分,调性为G调。
呈示部有两个主题,主部主题2~51小节使用的是民歌“蓝花花”的主题音乐素材,调性为G调;副部主题52~92小节使用的是陕北民歌“女孩挑水”的主题音乐素材,使用“清角为宫”①的中国民间器乐曲常用转调手法,从G调转入C调。紧接着下一乐段的主题是由副部主题派生而来,具有歌唱性的旋律,继续使用“清角为宫”的转调手法,由C调转入F调,而后一个插部的转折进入了散板部分,调性由F调转为bB调,转调手法依然为“清角为宫”。
在展开部中通过三次转调(G-D-A),这里使用的转调手法是“变宫为角”②,与前面的主题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节奏也由慢到快,到达了全曲的最高潮,也是最有特点的一部分。
再现部也就是尾声,继续使用主题音乐元素,首尾呼应。节奏与第一次出现不同,更加徐缓,使旋律更加深情。
(二)对各乐章创作动机的分析
1.引子
很多乐曲都从引子开始,引子是一首作品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具有总领全曲、推动情节发展的作用,《蓝花花》中的引子也是一样。从表1中我们可以看出作曲家将民歌“蓝花花”中主题旋律的音la,高音re、la、sol、la、re、la拆分开经过变形、扩展,再重新组合作出了统领全曲的引子部分,引子中的各音几乎涵盖了整首乐曲中每个部分的音,好像听过引子后对后面要发生的故事已经有些明了了。
2.“蓝花花好”
呈示部主部主题使用了民歌“蓝花花”作为主要动机素材,当主题音乐奏出,就会使人们联想到“一十三省的女儿哟就数蓝花花好”这句歌词,音乐朴实无华,清新大方,对塑造“蓝花花”人物性格中天真质朴、美丽善良的一面是非常合适的。“蓝花花”人物性格中的另一方面是天真活泼,有着少女的纯真与热情,因此作曲家选用了陕北民歌“女孩担水”作为副部主题。这一部分主题音乐调性在C调上运行,轻快跳跃的小快板音乐中充满了活力,同时与主部主题形成了鲜明对比。在这段小快板音乐中使用分弓、屯弓、跳弓、抛弓等技巧,为的是增加音乐灵活性。由副部音乐主题派生的歌唱性旋律是副部音乐第三乐段,使用“清角为宫”的转调手法转入F宫系统,紧拉慢唱的旋律在二胡中、高音区进行。然后故事出现了转折,一段散板奏出了悲伤哀怨的音调,紧张而低沉的散板音乐是对主人公内心的描述,为下一段主题作铺垫。
3.“抬进周家”
“蓝花花好”主要偏重对“蓝花花”美好形象的描绘,而“抬进周家”则是对“蓝花花”内心情绪的刻画。
作曲家将原民歌“蓝花花”音乐中的前四个音(6 7 6 5)提取出来,并通过拆分,重组形成了这段慢板音乐的主题动机,还使用了中国民间器乐曲创作的“变头不变尾,变尾不变头”“首尾相接”的创作方法,根据主人公内心情绪的改变,按情绪变化过程把这段音乐划分为四个渐进的层次,分别是:抽泣——哭泣——嚎啕大哭——泣不成声四个层次。“抬进周家”是全曲的核心乐段,作曲家在情绪转变、技法运用、结构构思上都废了很多心思,可以说是对人物内心的极致描摹。
4.“出逃”
“出逃”这一乐章是整首乐曲中最具表现力和戏剧性的快板部分,在这段音乐中,作曲家大胆使用了中国戏曲中“紧打慢唱”的手法,并使用了摇板板式,使音乐赋有紧张感和急迫感。
作曲家将原民歌开始的七个音la、si、la、sol、la,高音re、la,重新排列组合,形成了新的旋律、新的节奏,调性也由bB调转向G调,这一乐章的旋律是激动的、振奋的,描写“蓝花花”逃离周家时的急切、紧张和对自由幸福生活的向往。
在这段音乐中开始的调性为G调,两次使用“变宫为角”的转调手法,先后轉入D调和A调,并十分自如地运用了二胡特定的弓法指法以及各种技法,为了体现摇板板式特征。
其中还使用了大量三连音,三连音的律动由慢而快是作曲家从戏曲打击乐中的“乱锤”这一手法有感得来。
5.尾声
尾声部分先由主题音调变化而来的慢板开头,在激动情绪过后,把听众的心又拉回到乐曲最初朴实自然、清新如歌的蓝花花身上。在尾声的后半段,民歌“蓝花花”主题音乐再次出现,又一次听到“一十三省的女儿哟就数蓝花花好”首尾呼应,紧接着上四度转调再次反复主题,人物形象进一步升华,再一次表现了对“蓝花花”的赞美之情。这时节拍徐缓进行,与前面的感觉又不是完全相同了,让人久久不能忘怀。
三、《蓝花花叙事曲》中的演奏技法
(一)演奏时揉弦的应用
二胡的揉弦是左手的主要技巧之一,揉弦可以使二胡发出一种类似于波浪形的声音,使用合适的揉弦可以使乐曲更加生动,具有歌唱性,增加乐曲感染力。揉弦的种类也可分为很多种,其中滚揉、压揉、滑揉、抠揉最为常用。《蓝花花叙事曲》是一首陕北风格二胡曲,陕北风格音乐具有民歌性,旋律性强,和陕北人民性格一样,直爽豪放,铿锵有力。为了表现人物特点和音乐风格,在这首乐曲中,主要使用滚揉和压揉两种揉弦手法。滚揉是通过手腕的摆动带动指关节在琴弦上下来回滚动,从而达到改变弦长的目的。而压揉是通过指尖对琴弦施加压力来达到改变琴弦张力的目的,下面对乐曲一些重要的揉弦部分进行分析。
在乐曲第一部分“蓝花花好”中,作曲家想要描绘的是主人公美丽质朴,活泼善良的形象,因此在这一部分,揉弦力度不用太大,但也不可有矫揉造作之感,选择滚揉是最合适不过了。如乐曲前四小节,结束音6,持续了四拍,在这四拍中要演奏出变化和张力。使用滚揉的手法从不揉到小幅度的揉弦,再继续逐渐加大频率和力度,再配合右手运弓渐强,使音乐有一种悠长渐渐明亮的感觉,“蓝花花”的形象仿佛马上呈现了出来。
同样在第一段,小快板之前还有处值得注意的是36~37小节,在这一句中,可以看到在力度上是由弱渐强,但不仅是在运弓上做到由弱到强,揉弦中也要做出变化。第一句力度为弱,左手不用揉弦;第二句力度较前一句稍强了一点,左手在高音1和6上稍加一点滚揉,幅度力度都不用太重;到了第三句马上要向后推进了,可以加大揉弦幅度和力度承接后面的情绪。
小快板后的插部,是乐曲中十分重要的情绪过度段落(128小节起),这一部分对应的情绪是“蓝花花”知道自己无法抵抗父母的安排,表现出对封建制度的不满和无力抵抗的悲愤心情。揉弦使用压揉的手法,更能表现人物愤懑的心情。在运弓上两个6使用分弓,目的是突出倚音。后面的“3 3 5 5”都使用拉弓演奏,拉弓较推弓力度更强,声音更饱满,更能表现情绪。每一个音都使用全弓演奏,弓速和揉弦速度要快。
到了乐曲第二大部分“抬进周家”,这一部分是乐曲对人物内心情绪变化描写最突出的一段,这段音乐从叙事的角度可以分为四个层次,依次为抽泣、哭泣、嚎啕大哭、泣不成声。用二胡表现哭泣也是常有的,最常使用的表现哭泣的揉弦手法肯定是滚压揉结合了,滚压结合的揉弦手法即在滚揉的基础上指尖也对琴弦施加一定压力。这部分共分为三个层次,第一部分“抽泣”(132~147小节)。要做出抽泣的感觉运弓和揉弦的配合是十分重要的,首先在运弓上,弓子不能用的很饱满,半弓即可,声音在奏出后要立刻渐弱再收掉,但右手运弓还没有停止,揉弦也要保持不停,做出一种“有气无声”的感觉。
到了“哭泣”部分(148~151小节),左手揉弦要放开些,幅度力度加大,旋律也变得较为流畅,与前一句形成对比,在这一部分的几句中,揉弦也要越来越深,悲痛与抗争情绪慢慢扩大,直到接入下一层次。“嚎啕大哭”是这一段的最高潮,表现了主人公对封建社会制度的强烈不满与顽强抵抗,演奏此处时要根据自己的理解选择揉弦的音,每个揉弦都要完整且力度到位,除了加大运弓力度和速度,揉弦力度进一步加深,还要调整演奏状态,投入到演奏中去,感染听众。
最后一部分“泣不成声”(151~155小节),2和1两个音分别重复一次,这时揉弦还是和第一层一样,声音停揉弦和弓不停,营造出大哭过后抽泣的效果,表现主人公已经哭到没有力气,但是仍然不放弃抵抗并下定决心出逃。
最后的尾声部分,要演奏的深情、徐缓,揉弦要从速度和力度上都要变得平稳些。尾声的后半段,民歌蓝花花主题音乐再次出现,紧接着上四度转调再次反复主题,人物形象升华,再一次表现了对“蓝花花”的赞美之情。这时揉弦和运弓都要放宽,好像那个美好的“蓝花花”形象又出现在我们面前,到了最后渐慢减弱,又好像慢慢消失在风中。
(二)弓法中的技巧
1.抛弓
二胡中的抛弓,是一种短促的跳音,演奏效果和马蹄声类似。在本首乐曲的小快板部分,作曲家使用了抛弓技巧(76~81小节),演奏时要注意右手一紧一松,这样琴弓落下时才能发出弹跳的两个音。抛弓的使用可以使音乐更具灵活性,同时也表现出了主人公活泼可爱的性格。
2.连顿弓
二胡中的连顿弓就是一弓演奏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顿音,在本曲中“抬进周家”前的插部中,作曲家使用了连顿弓的技法,表现出主人公的情绪变化,知道自己已经不得不接受现实欲哭无泪的哽咽形象(131小节),这里使用的连顿弓是快速连顿弓,这种技法需要在右臂高度紧张的状态下完成,在每一次顿弓时,右臂与右手中指无名指勾住弓毛的动作要同时进行,速度接近于颤弓。
四、结语
《蓝花花叙事曲》作为一首二胡传统曲目,已成经典。通过对这首作品中结构塑造和演奏技法的分析,对二胡传统曲目创作的理解也更加深入,对自己今后的写作或是演奏都将有所帮助。
参考文献:
[1]关铭.二胡曲论[M].西安:太白文艺出版社,2013:192-198.
[2]张尊连.二胡名曲教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107-121.
[3]武慧莹.试析《兰花花叙事曲》中音乐形象的塑造和艺术处理[D].开封:河南大学,2014年.
[4]王小丹.关铭音乐创作与理论探微[D].西安:西安音乐学院,2014年.
[5]范琳琳.试析二胡独奏曲《蓝花花叙事曲》的艺术价值[J].中国科技纵横,2013(22).
[6]孟钦照.论陕北二胡乐派的音乐风格[J].北方音乐,2016(03).
①“清角为宫”是中国民间器乐音乐转调手法,是指把原调的“清角”音作为新调的“宫”音,转入多一个升号或者少一个降号的宫系统的调,即转入下属方向调。
②“变宫为角”也是中国民间器乐音乐转调手法,是指把原调的“变宫”音作为新调的“角”,转入少一个升号或者多一个降号的宫系统的调,即转入属方向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