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版绘本:引领儿童道德成长

2021-08-30 02:20吕媛
中小学班主任 2021年16期
关键词:运用策略道德与法治

吕媛

[摘要] 小学低年级道德与法治教材中有大量的副版绘本,教师应当正确理解编者意图,择“时”而用,调节教学节奏;择“点”而用,助力目标达成;择“法”而用,内化道德体验,从而让副版绘本发挥其德育价值,引领儿童道德成长。

[关键词] 副版绘本;道德与法治;运用策略

绘本是近些年来深受儿童喜欢的图文结合的叙事文体。低年级道德与法治教材采用了“绘本式”设计思路,降低了低年级学生阅读理解的难度,彰显了鲜明的儿童立场。

翻开教材,我们不难发现,除了正版绘本外,有一些页面底部四分之一处出现了独立连续排列、类似小连环画的4~8幅小图画。因其所占页面较小,我们称之为“副版绘本”。在一、二年级教材中,有33篇课文中出现了副版绘本,占课文总数的51.5%。根据其教育功能,可分为说明式绘本、讲述式绘本、辨析明理式绘本和补充拓展式绘本。一年级的副版绘本以说明式叙事和讲述式叙事为主要表现形式,通过绘画的方式说明一个活动情境,或讲述一个简短的故事和道理;二年级的副版绘本则主要作为辨析明理和对正文的补充、深化方式而出现,侧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副版绘本虽然只是教材的补充,但与课文内容契合,教师应当合理使用,激活其德育价值,引领儿童道德成长。

一、择“時”而用,调节教学节奏

副版绘本与各个教学环节相辅相成。教师应根据教学需要合理规划使用时机,将绘本贯穿于课堂的各个环节,以更好地调节教学节奏,提升教学效果。

(一)课前:绘本开篇激兴趣

副版绘本具有很强的故事性,上课伊始就将其分享给学生,能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自然引出教学主题。以下为副版绘本《小马过河》(二年级下册第1课)教学片段:

(课前播放《小马过河》故事微视频,学生看得目不转睛、津津有味)

师:故事看完了,同学们知道为什么妈妈最后说小马真的长大了吗?

生1:因为小马通过自己的尝试,最后顺利过了河。

生2:因为小马很聪明,遇到困难时会自己思考和尝试,最后顺利过河并将麦子送到了磨坊,这是妈妈在表扬它呢!

教学中,教师将《小马过河》的副版绘本以直观的微视频分享给学生,让绘本化静为动,牢牢抓住学生的眼球。在学生看得意犹未尽时顺势提问,引出“第一次挑战”这个话题,快速进入学习主题。

(二)课中:适时补充促理解

当教材正文部分内容不够全面时,副版绘本就可以作为正文的补充,适时插入,解决学生疑问。以下为副版绘本《我和弟弟》(一年级下册第9课)教学片段:

师:请同学们拿出家庭大合照,看看你的身上有哪些地方能看到家人的影子?

生1:我的鼻子像爸爸,高高的。

生2:我的嘴巴像妈妈,红红的。

生3:我的头发像奶奶,卷卷的。

生4:我整个人都和我弟弟最像,看我们的眼睛、鼻子、嘴巴……

师:为什么第4位同学说和哥哥最像呢?原来,他们俩是双胞胎。接下来就让我们来看看双胞胎的故事——《我和弟弟》。

正文是以独生子女“我”的视角来讲述自己与家人之间的故事,而我校很多家庭都是二孩家庭。教师根据实际情况,适时插入副版绘本《我和弟弟》,对教材正文进行补充,可谓水到渠成。

(三)课后:主题延展拓视野

有些补充拓展式副版绘本适合以课后自主阅读或自主探究的发散式任务布置给学生,可以链接学生生活,开阔学生视野。

比如,副版绘本《风的朋友》(一年级下册第5课)以“风”为抓手,以点带面地呈现了相互关联的其他自然现象。此外,“我们还可以和风儿一起玩什么?”“风儿还能帮我们……”这些问题都值得让孩子们去探究。于是,教师可以布置“寻找风,和风儿一起玩”这样发散型的课后探究活动,让学生进一步发现、探究生活中大自然的神奇与美妙。

二、择“点”而用,助力目标达成

每个副版绘本都是围绕某一个教学主题而设计,具有不同的目标指向。教师应根据教材编写目的,在教学过程中瞄准关键点,择“点”而用,发挥其作用,助力教学目标达成。

(一)用在留白点,打通认知脉络

在低段道德与法治教材中,有19个副版绘本故事是不完整的。这样的留白,创设了绘本与学生交流的空间,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与教材进行对话,让学生对留白进行补充,帮助学生打通对道德的认知脉络。

比如,副版绘本《交朋友》(一年级上册第2课)结尾处,山羊老师正在教育抢了皮球的小猴子,但他俩的对话都以“……”结尾。他俩到底说了什么?结合最后一张图,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交流,说一说山羊老师是怎么教育的,小猴子听完了怎么想、怎么说。让学生在交流中进行思维碰撞,逐步对“怎样交朋友”形成正确的认知,提升思维品质,重构道德认知。

(二)用在动情点,产生心灵共鸣

“好的绘本如同一颗幸福的种子,为孩子播下满心欢喜,使其茁壮成长!”[1]教师在使用副版绘本时应该抓住学生动情点,引领学生触摸绘本的温度,走进绘本核心,产生心灵共鸣,深化学生情感。

一年级下册第9课《我和弟弟》的副版绘本将兄弟之间的手足情深展现得淋漓尽致。兄弟俩一起玩耍、做劳动、踢球、谈理想……这些画面温馨而美好。但在学生的实际生活中,兄弟姐妹之间相处不和谐的例子不胜枚举。在教学“相亲相爱的一家人”内容时,教师将《我和弟弟》的绘本再次呈现,让学生以范本为例,回忆、讲述兄弟姐妹之间的温馨故事,唤起他们心灵深处的亲情,让亲情升温。

(三)用在抽象点,促进精神成长

低年级学生生活经验少,还没有形成自觉的生活反思意识,在生活情境中对道德意义的及时理解与领悟还有待提升。教师可以借助副版绘本,帮助学生在理解抽象概念时打破难点,促进学生内心精神世界成长。

在执教一年级下册第2课《我们有精神》时,大部分学生对于“有精神”的理解只能停留在“坐得端正、长得挺拔、说得响亮”等外在表现上,对于“内在精神”这样抽象的概念学生是比较难理解的。副版绘本故事《谁精神》以童话故事形式,借助裁判小熊与参赛选手的对话,把“有精神”的内涵讲得很清楚。教师将副版绘本当作正文来教,一下子就让“内在精神”这个问题变得形象、生动、有趣。学生看懂绘本后,自然就明白了由内而外的有精神才是真正的有精神。这个讲述式绘本是对正文教材的补充和丰富,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把绘本前置当正文教,让深奥的道理变得通俗易懂。

三、择“法”而用,内化道德体验

副版绘本的使用,不能只停留在对故事的理解上,教师应当以绘本为范例,引导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故事续编等活动,让静态绘本“活”起来,以更好地内化学生道德体验。[2]

(一)續编法:于想象中提升道德认知

面对开放式结尾的副版绘本,教师可用续编的方法,引导学生在想象中提升道德认知。以下为副版绘本《拖拉鸟》(一年级下册第3课)教学片段:

师:听完《拖拉鸟》的故事,谁来猜猜故事的结尾会怎样?

生1:拖拉鸟在寒风中瑟瑟发抖,最后被冻死了。

生2:拖拉鸟后悔极了,“没事的,熬过这一晚,我明天就搭窝……”

生3:天亮了,拖拉鸟熬过了这一晚。他急忙搭起了窝,再也不敢拖拉了。

师:如果你是这只拖拉鸟,经历了这一夜,你有什么想说的吗?

生4:我再也不敢拖拉了。每年冬天来之前就要早早把窝搭好。

生5:拖拉的坏习惯真可怕,我一定要改掉他。

本课教学中,让学生以续编的方法辨析拖拉鸟的错误之处,引发学生对自身“拖拉”行为的反思。此类辨析明理式绘本对于学生批判思维的培养具有重要作用,教师应以绘本为引,提升学生道德认知。

(二)表演法:于角色中转化道德体验

副版绘本使用时,不能让学生“看图说话”,可采用角色表演等方式与绘本中的人物展开对话,让学生在角色体验中感悟,在思考中内化道德认知。

副版绘本《小鹿和猴子》(一年级下册第16课)短小又富有童趣,旨在引导学生领悟良好的合作能互利共赢。在带领学生读懂故事后,采用角色扮演的方式,让学生演一演绘本,体会小鹿、猴子想吃美食的急切心情,过不了河的着急心情,以及合作后顺利过河并吃到美食的快乐心情。最后,让表演的学生分享吃到美味的秘诀。这样的角色扮演可以活化绘本故事,学生在情境表演中体验、思考,深化对“合作”的理解。

(三)涂鸦法:于创作中表达真实情感

好奇和幻想是儿童思维的特征,也是儿童真实情感的体现,他们常常喜欢用绘画来展现自己的奇思妙想,从而表达自我想法和心情。[3]教师在使用副版绘本时,可引导学生对绘本进行二次创作,使学生对道德的个性化理解扑面而来、跃然纸上。

《大自然的语言》是贯穿一年级下册第8课《大自然,谢谢您》的副版绘本。这个绘本以6幅生动有趣的图画描绘了儿童对自然的理解与感悟。绘本最后小主人的问题“我听到大自然说……”引发学生思考,教师给每个学生发一张纸,让学生在理解绘本的基础上进行涂鸦,将听到的大自然语言画出来。学生将奇思妙想转化成一幅幅与众不同的绘画作品,表达了自己最真实的情感。

副版绘本在低段道德与法治教材中的作用不言而喻,教师应深入研读教材编排意图,更好地挖掘不同类型副版绘本所蕴藏的德育价值,以儿童为中心,创造性使用副版绘本,引领儿童道德成长。

[参考文献]

[1]杨孝荣.绘本在低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应用[J]. 教育观察,2017(6):64-69.

[2]冯林军.副版绘本:开启道德与法治教学的另一扇窗[J].教学月刊小学版(综合),2019(4):26-28.

[3]曹珍.绘画中表现孩子的真实情感[J].教育,2015(42):74.

猜你喜欢
运用策略道德与法治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一年级上册教材研读思考
苏教·中图版《道德与法治》教材使用策略探微
苏教·中图版《道德与法治》小学低年级教材解读
合作学习在初中足球教学中的运用策略
“合理情绪疗法”在引导学生交往行为中的运用
运用法治思维做好秘书工作
游戏教学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运用
中小学推出《道德与法治》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