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品质教育高地,让新成长铸就新未来

2021-08-30 11:49曹霁
教育家 2021年29期
关键词:奉贤奉贤区活力

曹霁

位于上海市南部的奉贤区临江濒海、地域面积大,与中心城区相距较远,流动人口数量较多,教育区位优势不足。面对此种情况,奉贤区自2015年起就开始进行区域教育综合改革,不断优化教育资源布局,促进办学质量快速提升,以“资源足、质量优”推动区域教育的品质化发展。

进入新时代,为加快教育事业改革发展和教育现代化进程,奉贤教育肩负起新任务,致力于建设“自然、活力、和润”的南上海品质教育区,以新成长教育绘就面向“十四五”的上海教育改革发展新蓝图。

打造新成长教育模式

主动回应人民群众对教育的新期待、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是新征程上教育事业当有的新作为。过去五年,奉贤教育在快速发展的基础上强调质量提升。随着“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目标任务的部署,奉贤区教育局局长施文龙提出“以新成长教育推动奉贤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区域战略目标,着力打造南上海品质教育区。

2011年,施文龙分管教育科研工作时,在调研中总结出了教育教学工作存在的四个主要问题:偏重书面知识学习,学生创新实践能力不足;重视单科学习,学生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不足;学校和家庭教育常常忽视学生成长过程中的心理建设;没有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培养方向同质化。要解决这些问题,需改变僵化的育人模式。

教育方式变革是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内容。针对当下突出的教育问题,奉贤区不断推进新成长课程教学改革,构建“以生为本”的育人模式,深化STEM和STEAM课程、综合实践课程、跨学科课程建设,开展以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导向的项目化学习,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着力构建“高效学习、互助生成、活力成长”的新成长课堂,完善课程实施、管理、评价和培训机制,促进学校教与学的方式变革。重走“红色之路”、开启“世界之窗”等“人文行走”项目将浸润式体验与探究式学习有机结合,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在实践中成长;“世贤学子”“校园达人”评选、“七彩成长”多元表彰激励体系,多元的评价方式改变了“唯分数”的评价取向,引导学生全面发展。

同时,奉贤区因地制宜,立足“贤文化、新成长”,充分挖掘区域特色人文资源,坚持立德树人,不断加强行规养成教育、法治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坚持五育并举,创新推进中小学思政教育和劳动教育;推进“新成长班集体”建设和“新成长家长学校”建设,强化家校社协同育人机制,努力提高学校德育有效性。传人生之道、授生活之业、解成长之惑,“新成长教育行动”通过各学段纵向衔接、各学科横向融通的德育一体化体系,帮助和引领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

推进高品质教育发展

“我们的角色其实相当于‘二传手,球传得越准,作为主攻手的基层学校和一线教师扣出的球就越有效、越有力量。”施文龙认为,一个区域的教育主管部门要依据教育政策方针以及大众的教育需求,制定符合区域发展的策略和制度。对于奉贤区来说,办人民满意的教育意味着加快教育现代化建设的步伐,促进教育优质均衡发展,让学生“乐学”、教师“乐教”、家长“乐见”。

参与制定奉贤区教育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时,施文龙就曾提出“聚焦新农村文化育贤,打造南上海品质教育”。想要实现教育高品质发展,首要任务就是要打通教育的“最后一公里”,不断深化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为此,奉贤区深入推进“1+1+X”集团化办学机制,形成了以区域优质学校为核心、市域优质资源为外援、成员学校组团的教育集团(联盟),快速提升新建学校、薄弱学校、乡镇学校教育质量和办学水平,实现优质资源增量。

为形成更加紧密的集团化办学模式,施文龙提出要让城乡学校“组团”发展,并创新尝试学校联合办学。“多块牌子、一套班子、一体化运作”的“联合学校”办学模式,实现了学校管理、教育教学、队伍建设、评价考核的一体化,优化了学校内部治理结构,充分发挥优质教育资源的示范、辐射和带动作用,激发了乡村学校的办学活力,缩小了校际、城乡差距。“联合学校+集团”的区域集团化办学模式,全方位提升了区域内师资队伍、教育教学管理等方面的水平,真正实现优质资源共建共享,为百姓办起更多“家门口的好学校”,有效缓解了“乡村弱,城镇挤”的矛盾。

在推动义务教育学校优质集群发展的同时,施文龙强调要“多面出击,促进奉贤教育从基本均衡迈向优质均衡”。奉贤区不断推进高中教育特色品质发展、民办学校与公办学校协调发展、区域教育智慧发展和教育科研高水平发展。在深化区级云课堂和教师专业发展平台的基础上,打造“一个大平台+一个大数据中心+若干子应用”智慧教育管理模式,促进“互联网+教育”融合发展;聚焦新成长教育,扎实开展教研、科研和德研,设置教育科研“示范校、优秀校、合格校”多元评价,助力教育提质升级,实现了区域教育的现代化、优质化、均衡化发展。

擦亮教育的奉贤品牌

奉贤自古就有崇文重教、见贤思齐的优良传统。抓住教育从品质发展走向品牌发展的新机遇,形成区域教育创新超越发展的奉贤样式,是奉贤教育新时代的新任务。“要把奉贤打造成上海教育的‘郊区王!”这句笑谈并非空谈。“十三五”以来,奉贤教育以深化教育综合改革为抓手,实现了由资源规模、教育质量的跨越式发展向资源足、质量优的品质化发展转型,区域教育事业发展整体水平跃居郊区前列,人民群众对教育的满意度和美誉度不断提升,为教育事业的“十四五”良好开局打下坚实基础。

“因地制宜”在奉贤教育中体现得淋漓尽致。施文龙表示,教育者和受教育者都是“治理”的主体,“自然、活力、和润”正是围绕本区域内的这两个主体酌定的教育目标,即遵循教育规律,激发学生的成长活力、教师的专业活力和学校的发展活力,最终达到和谐朗润的教育环境。为打响“南上海品质教育区”品牌,奉贤区多措并举,努力推进区域教育治理现代化进程,进一步提升教育的品质感、标识度、影响力和美誉度。

通过整合促进学校自主发展的“星光”计划、促进创新发展的“支点”计划以及促进学校自主、创新、特色发展的“品牌”计划,推动学校的品质发展、特色发展、品牌发展,从而实现学生的乐学成长、多元成长。“品牌”计划将进一步整合资源投入、强化机制协同,构建资源投入、培育发展、评估认定等系统支撑机制,完善支持学校自主、创新、特色发展的一体化保障激励机制,不断激发每一位学生的成长活力、每一位教师的专业活力、每一所学校的发展活力。

寻求“品牌化”突破,需要持续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奉贤区制定了各级教育创新人才培养规划和行动计划,如“双金字塔型”师干训机制,“卓越教师培养工程”“乡镇教师支持计划”等,持续完善师资培养与供给机制,健全教师专业发展制度体系,帮助教师拓宽成长和发展路径。同时,不断深化教师职称评聘制度改革,創新教师交流轮岗形式,全面深化全员岗位聘任制,激发教师成长活力;通过薪酬激励、开通教师通勤班车等系列保障和激励措施,提升教师职业吸引力。

新时代的号角已吹响,奉贤区坚持服务发展,深度融入长三角地区的教育联动发展,以更高站位、更宽视野、更深战略,完善现代化教育体系,为建成长三角活力新城做出贡献,擦亮南上海品质教育品牌。

猜你喜欢
奉贤奉贤区活力
奉贤区金汇镇:“联”字特色谱写人大工作新篇章
基于改进潜能模型的养老机构空间可达性
上海师范大学奉贤校区内植物与鸟类共生关系探究
活力
为全球城市建设奉献奉贤新高度
推进基层精神文明建设高质量发展
奉贤区骨干河道主要污染物分析及对策
我的家乡叫奉贤
Hello音乐节!活力穿搭show不停
活力青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