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8年春,延安市召开了工人代表会议。会议期间安排了晚会,演出的是秦腔传统戏《升官图》《武家坡》。延安老百姓争先恐后去看戏,把剧场拥挤得水泄不通。看到热闹处,小伙子被激动得又是鼓掌又是打唿哨,嘴里连叫“好”!观众席中,作为边区工会负责人的齐华正陪同毛泽东看戏,并向毛泽东介绍了在座的边区文化协会副主任柯仲平。包括当晚演出的戏在内,许多都是在柯仲平他们的支持下排演的。
毛泽东边看边对柯仲平说:你看秦腔这种形式,群众这么喜欢,如果换成抗日的内容,就成为革命的戏了。你看我们是不是应该搞?毛泽东的建议一下子打动了柯仲平。作为“狂飙诗人”的代表人物,柯仲平来到延安以后,就刻意地改变着自己的创作风格,力求用大众化、群众性的语言创作符合抗战主题的作品,目的就是能让更多普通群众听得懂、看得懂。
柯仲平立即行动起来,首先请来了延安师范语文教员兼学生业余“乡土剧团”领导马健翎,然后又去找演员、筹措经费,忙活了好长时间。经过一段时间的筹备,1938年7月4日,在“民众娱乐改进会”基础上正式成立了“陕甘宁边区民众剧团”。当晚在延安城内东街的火神庙戏台上,首次演出了马健翎新创作的两个秦腔革命现代戏《好男儿》和《一条路》……演出前,神采飞扬的柯仲平面对欢腾的观众大声说:今晚,是咱们民众剧团演出的第一台戏。
这时的柯仲平是兴奋而激动的。为了民众剧团的举办,毛泽东捐助了300元,剧团用这笔钱买了驮道具的毛驴和汽灯等。贺龙从晋西北前线回来,给了20块法币。周恩来、博古(秦邦宪)每人给了50元法币。后来贺龙还特意把前线缴获的日军战利品如钢盔、皮鞋、军刀、军大衣等,托刘白羽、林山等人捎给民众剧团作为道具。
民众剧团的特点,就在于它是真正民众的剧团,团员全是老百姓中的艺术家。他们利用和改造各种旧的娱乐形式(主要是陕北的秦腔戏),用反映抗战、反映边区老百姓生活的新内容,经过艺术家们的艺术创造,展示了新的生机。所到之处,受到老百姓热烈的欢迎。他们还创作了抗战建国内容的歌词,在各民众团体中组织了“民众歌咏班”,学唱抗战歌曲。民众剧团的团旗上写着“大众艺术野战兵团”几个大字。每逢演出,演出舞台的两边往往贴着对联,上联是“中国气派,民族形式,工农大众,喜闻乐见”;下联是“明白世理,尽情尽理,有说有笑,红火热闹”。横额是:“团结抗战”。
1938年10月25日,延安《新中华报》刊发了柯仲平的文章“生长着的民众剧团”,描述了民众剧团受到群众欢迎的情景:本月16日演出的马健翎的《好男儿》一剧,受到大众热烈欢迎。17日给西北青代会演出后,代表说:“想不到秦腔也能弄得这么好呀!”为纪念鲁迅,19日,民众剧团在民教馆演出时,几乎把戏台挤倒。剧团同志们不怕天冷穿单衣,不怕只有一尺宽的地方睡觉,不怕还无一盞汽灯和幕布,他们有耐劳性、创造性、战斗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