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语文课堂中“读、思、达”教学法的实施策略

2021-08-30 02:20何德英
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 2021年7期
关键词:口头课文文本

何德英

摘 要:进入21世纪,全球教改趋势再度聚焦于“教”与“学”的关系中。教师如何发展学生核心素养、怎样培养学生“阅读、思考、表达”的关键能力,已经成为新时代语文教学的重要问题。当前语文教学改革的任务和方向已经明确,问题的关键在于我们要找到一种以“核心素养”为导向、体现“以教为主转向以学为主”的教学法,提高教学的效率。这正是余文森教授的“读、思、达”教学法。

关键词:语文教学 “读、思、达” 实施策略 DOI:10.12241/j.issn.1009-7252.2021.07.032

语文教学三个基本环节、步骤分别是:阅读、思考、表达。语文课堂上教师只有引导学生深入学习这三个环节,才能把语文课本的知识转化、内化为个人文学素养。目前,“以学生学习为主、教师为辅”的教学模式值得我们一线教师去实践。下面我结合自己的语文教学实践,谈谈在语文课堂中“读、思、达”教学方法的实施策略。

一、阅读与阅读力的培养

从语文课堂教学角度讲,阅读是学生语文学习的基础,也是写作的前提。新《课标》指出:“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想要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首先要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和阅读能力。因此,语文教师在课堂上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目标。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力,有以下几点。

1.阅读过程

教师可以先做个示范朗读,或是利用多媒体音频做听读示范。在完成这一教学环节后,教师要请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并加以点评。

2.阅读要求

学生在阅读的同时要做到:眼到、手到、心到。

3.阅读对象

学生在阅读时不只读文本字句,还要读“标题”“前言”“注释”“插图”及课后“阅读提示”等。整体阅读文学作品的相关资料。

4.阅读训练要素

学生在阅读的时,教师要限定阅读时间,提出阅读任务,让学生采取一定的阅读方法。如请用5分钟时间快速阅读朱自清先生的《背影》,回答文中出现了几次“背影”?找出文章描绘最生动具体的一次背影。说说它采用了哪些描写方法。

同时,教师应重视多种阅读方法的教学。如默读浏览、出声朗读、跳读猜读、精读细读等。如:在教学部编版教材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21课《梦回繁华》这篇课文时,我首先用快速浏览默读课文的方法,让学生整体感知课文,概括每段内容。接着采用跳读猜读的方法,让学生找出文章中表现画卷内容最繁华场景的段落。最后用出声朗读及精读细读方法,让学生对课文第四段进行赏析。

二、思考与思考能力的培养

在对文本充分解读之后,教师要引导学生进入一个思考的环节。思考能力是一个学生最根本、最核心的一项能力,思考能力的培养可以直接影响学生学习的水平(深度)和质量。孔子早就告诉我们:“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不会思考的学生只能获得“假知”。接下来谈谈如何培养思考力。

1.精心设计导语

教师精心设计的导语,往往能创设一定的情境,营造一种良好的课堂氛围,也为之后的思考环节埋下了伏笔。如:在教学朱自清《背影》一课时,教师可以播放《父亲》这首歌,听完让学生回答从中听到了什么,以此引入新课《背影》。同时教师也要为学生预设一个思考:为什么文章以“背影”为题?

2.捕捉思想的火花

在良好的课堂氛围中,不同学生会有不同思维,有些思维特别智慧,教师应巧妙地激发学生思维,捕捉学生在课堂中灵光一现的智慧,并当堂给予学生一定的鼓励。如在教学《狼》一课时,教师请学生思考狼的本性,很多学生都说出了狼具有狡猾、贪婪的特点,有一位学生很小声地回答:狼有合作精神。这个时候教师就要鼓励学生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并给予表扬性的评价,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积极性。

3.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

教师要在教学中环节中精心设置思考问题,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如在教学九年级《孔乙己》一课时,第一步骤:初读课文,思考抢答:小说主人公是谁?故事发生的场所在哪里?用一句话概括课文内容。第二步骤:细读课文,深入思考:小说开始介绍鲁镇咸亨酒店的格局和酒店里各种人物及其相互关系,有什么作用?小说是从哪些方面刻画孔乙己形象的?造成孔乙己悲惨命运的原因有哪些?以上问题的思考设计由初步感知课文内容到鉴赏人物、感悟主题,有效地激发学生的思维力,同时也是一个由低阶思维到高阶思维的训练过程。

三、表达与表达力的培养

学生在阅读、思考、感悟文本之后,进入到表达的阶段。如果阅读是输入(吸收),表达则是一种输出(呈现)。表达分为口头表达和文字表达,表达能力是语文核心素养中最重要的一项能力。以下谈谈如何培养学生的表达力。

1.立足文本,训练口语

教师在教学时要立足语文文本,精选一些好的范文作为学生口语训练的内容,充分重视口语交际训练。我经常在课堂中进行口语交际训练:首先是读后复述训练。在教学说明文《梦回繁华》一课时,请学生复述《清明上河图》画作内容。教师要训练中引导学生抓住文本中的关键语句、重点段落,梳理课文的内容。学生需要用流畅的语句,加上自己一些创造性的思维,清晰地表达出课文的内容。

其次是评价训练。在学生复述完故事情节后,我要求其他学生针对这个学生的复述内容、语言等方面对他进行点评,并提出“如果你来复述,会怎样说呢?”课堂教学中经常进行这种训练,有利于学生表达阅读感悟,同时也为其文字表达打下坚实的基础。

2.编课本剧,口语表演

编写课本剧也是口头表达的训练方式之一。如在教学《皇帝的新装》一课时,我在课前会布置预习任务,让学生通过阅读课文,读透一个人物,揣摩他的动作、神情、心理、说话的语气等。学生通过阅读、思考,编排课本剧,用语言、表情、动作很好地表现了昏庸的皇帝、狡猾的骗子、可怜的老大臣及天真可爱的小孩。良好的课堂氛围有利于激发班级每个学生的表现力。同时,教师也会发现学生在表演时对课本做了一些很有创意的修改。通过这样的训练,学生语言的表达力无疑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文学鉴赏力、想象力、创造力等。

3.口头书面,结合训练

叶圣陶先生说:“语文就是语言,就是平常说话。嘴里说的叫口头语言,写到纸上的叫书面语言。语就是口头语言,文就是书面语言。把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连在一起说,就叫语文。”可见,口头语和书面语是紧密关联的。在现实教学中,作文往往让学生百般头疼。

例如,我在一次作文课上讲“抓住特征进行人物描写”,并要求学生按要求描写班级中一位熟悉同学或是老师。可这时很多学生说自己“不会写”,有的坐在座位上抓耳挠腮,有的苦思冥想。这时我就会试着让这些学生观察并用口头来描述同学外貌特征,当他们开始生动形象、滔滔不绝地表达时,我就给予一定表扬和鼓励,并借此进行写作技巧的引导:让他们把自己说的话写下来,组织成一篇优秀的作文。这种“口头说、书面写”的结合训练,既锻炼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又训练了其书面表达能力。

总之,阅读是基础和前提,思考是关键和核心,表达是提升和巩固。“读、思、达”三者是有机统一的整体。三者不仅相互促进,互为目的互为手段,而且彼此相互包含,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我们一线语文老师會不断尝试改进课堂教学模式,让“读、思、达”教学方法深入课堂,引领更多的语文老师,教会学生阅读,教会学生思考,教会学生表达。引领学生阅读文本、探究质疑、个性表达,真正把课堂还给学生,激发学生学习和表达的兴趣。并把学习过程内化为语文素养,最终使“读、思、达”的语文核心素养在课堂内落地生根。

参考文献:

[1] 吕叔湘《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教育科学出版社2015年。

[2] 杨明仙《孙群谈语文教学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中学语文教学参考》1999年第5期。

猜你喜欢
口头课文文本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背课文的小偷
口头传统所叙述的土尔扈特迁徙史
在808DA上文本显示的改善
基于doc2vec和TF-IDF的相似文本识别
背课文
口头传统新传承人的自我认同与社会认同
——新一代江格尔奇为例
口头表达一点通
文本之中·文本之外·文本之上——童话故事《坐井观天》的教学隐喻
关于初中课文知识拓展教学的若干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