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宏
摘 要:阅读是语文教学中的关键环节,对于语文教学的质量和学生语文综合素养会产生直接影响。在语文教学过程中,阅读教学一直都是教师关注的重点内容。随着新课改的推进,对阅读教学的要求也不断提高。因此,笔者搜集了和语文阅读有关的文献资料,展开探索。本文将结合相关的研究结论,从两个方面进行详细的阐述。首先分析了当前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然后思考了如何有效组织初中语文的教学。
关键词:初中语文 阅读教学 组织策略 DOI:10.12241/j.issn.1009-7252.2021.07.008
毋庸置疑,培养学生阅读能力是语文课程的重要目标。同时,阅读能力的发展,也是提高其他语文素养的重要基础。从个体的成长与发展历程来看,阅读能力也逐渐成为现代公民必备的一种素养。在语文课程中,阅读指的是从不同形式的视觉材料中获取信息、发展思维、认识世界、提升审美能力的活动。此外,作为一门人文学科,阅读对于陶冶学生情操和提高学生的自我修养也会产生十分积极的影响。正是由于阅读具有重要价值,所以教师必须重视阅读教学,并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和学生的阅读特征设计相应的教学策略。这样一来,既可以达到预期的教学要求,也能够满足学生实际的学习需要,从而逐步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一、当前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尽管教师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进行了一些积极的尝试,但仍然存在一些比较突出的问题:
1.学生缺乏阅读热情
从学习心理来看,处于青春期的学生普遍性格躁动,难以将注意力长时间集中于语文学习上。在这种情况下,由于教师采用的教学引导策略过于单一,所以使很多学生认为阅读是一种枯燥的语文活动。这一问题导致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难以提高。
2.抑制学生主体作用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教师已经认识到学生是课堂的主体,但在日常阅读教学当中,很多教师仍然在沿用传统的“灌输式”教学,导致“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模式往往流于形式。而在“灌输式”教学当中,学生只能被动接受和理解教师给出的结论。在这样的阅读过程中,学生难以产生自己的思考与感悟。
3.阅读资源比较匮乏
很多教师将课堂阅读视为阅读教学的全部,对于课外阅读的重要性有所忽视。这种错误的教学想法,不但浪费了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探究文本的机会,也不利于学生语文知识视野的扩展。
正是由于上述问题的存在,导致阅读教学质量迟迟无法提升。因此,教师需要及时设计针对性的解决对策,以此来逐步完善和优化初中语文阅读活动。
二、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组织策略
1.创设课堂情境,激发阅读意愿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一观点准确指出了学习热情在学习活动中的重要性。对于注意力容易分散的初中生来说,学习热情无疑是其主动参与学习活动的重要驱动力。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十分重要。为此,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创设一些趣味性的课堂情境,以此来使阅读文本的相关内容以一种生动形象的方式呈现出来,吸引学生积极地参与到文本阅读当中,从而为阅读活动的顺利进行创造必要的前提条件。
以《苏州园林》一课为例,这是一篇十分经典的说明文,作者用凝练、生动的语言介绍了苏州古典园林的共同特点。通过对教材内容和学生学情的分析,我发现大部分学生都没有游览过苏州园林,所以文中介绍性的语言无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因此,我在阅读教学起始阶段播放了一段视频,主要介绍了拙政园、退思园、耦园、狮子林等具有代表性的园林景点。通过镜头语言的记录,再加上背景音乐的辅助,不但使学生直观感受了苏州园林的独特风光、建筑特色,而且使学生了解了苏州园林的历史沿革、文物价值等相关信息。此外,我还描述了自己对苏州园林的感受,并鼓励学生将自己的理解与作者进行对比。最终,利用这种方式,优化了学生的学习体验,并使其对相关内容产生了感性认知,从而为后续的阅读活动奠定了基础。
2.注重问题引导,组织自主阅读
新《课标》强调: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也就是说,“以学生为主体”是现阶段初中语文课程中最重要的教学指导思想之一。因此,教师应及时转变传统的教育理念,鼓励学生在阅读中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进行学习。在学生自主阅读的过程中,教师除了要提供充足的时间与空间之外,还要利用恰当的方法对学生进行一定的点拨。这样一来,不但可以确立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而且能够帮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获得更多知识,从而取得事半功倍的阅读效果。
以《背影》一课为例,这篇课文最主要的教学目标就是引导学生感受字里行间洋溢出的父子之情。由于学生在生活中有类似的情感体验,所以对于文章内容的理解更加容易。同时,为了使学生在自主阅读中牢牢把握文章主线,我结合文本内容设计了一些问题。如:为什么这篇文章会将“背影”作为题目?文中几次提到了“背影”?对哪一次的描写最详细?在描写父亲买橘子的場景时,作者对哪些细节进行了描写?这样的描写有怎样的好处?除了买橘子之外,父亲还用怎样的方式表达了对儿子的关爱?设计这些问题的主要意图是给学生的阅读过程提供一定的线索。在阅读过程中,学生依据问题对文本进行思考,并结合自己的理解展开了交流讨论。通过这一过程,使学生对文本内容产生了较为准确的理解。
3.创新阅读方式,促进思维发散
正如前文所述,阅读组织方法单一是影响阅读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文本的类型具有较大差异,而对于不同类型的文本,则可以尝试采用不同的阅读组织方法。因此,教师需要不断探索多样化的阅读教学策略,使其更加契合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不但可以增强阅读过程的活力,而且能够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进行阅读思考,锻炼学生的思维发散能力,进而提升阅读活动的实效性。
如组织角色扮演是创新阅读活动的有效方式。角色扮演式的阅读,其最大优势就是可以营造一种沉浸式的阅读氛围,从而使学生深入参与到阅读活动当中。以《皇帝的新装》一课为例,在这篇课文的教学中,我组织学生进行了角色扮演活动。首先,鼓励学生自愿报名,并自主选择所要扮演的角色。对于表演的过程,我只提出了一个基本要求:要表现出骗子的奸诈、皇帝的昏庸、官员的虚伪、小孩的天真烂漫。而对于表演中的细节,我并没有提出严格的要求。为了更好地完成这次活动,学生对文本内容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在熟练彩排之后,我利用课堂空余时间组织学生进行了表演。通过这次活动,参与表演的学生站在角色的角度进行了深入的思考,而观看表演的学生则对课文中的角色有了进一步的理解,从而加深了学生的内心体验。
4.拓宽阅读范围,强化知识积累
语文学科具有开放性的特征,为了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需要大量阅读课外内容。因此,完成课内文本的教学之后,应及时组织学生进行拓展性的阅读活动。这样一来,不但可以使学生的阅读能力进一步得到锻炼,而且可以开阔学生的视野。
以《故乡》一课为例,鲁迅的文章是中学生的重要阅读材料。而鲁迅笔下的人物描写,更是值得学生深入探究的内容。因此,完成课文内容的教学之后,我让学生对比分析了《故乡》和《社戏》这两篇课文中的人物描写有怎样的差异,并出示了一些鲁迅文章中的人物描写材料。通过这种拓展性的对比阅读,不但使学生更加准确地了解了鲁迅文章的表达技巧,而且了解了鲁迅笔下的社会底层人物具有怎样的特点。
综上所述,阅读是初中语文课程中的重要内容。在新时期的语文教育中,教师应及时转变教育观念,并设计行之有效的教学指导策略,以此来逐步优化与提升阅读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 杜金玲《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提问探究》,哈尔滨师范大学2019年硕士论文。
[2] 鄢美珍《初中语文高效课堂阅读教学的策略研究》,《散文百家》2019年第12期。
[3] 陆诗怡《初中语文阅读教学问题系统与设计研究》,四川师范大学2019年硕士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