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部编版初中语文教材所收录的文言经典文本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代表,它们承载了中国人的智慧和情怀。我们不仅要学习其作为“文”的内容,更要学习其“言”说的方式,从中汲取写作的方法并指导写作实践,实现文言教学与写作教学的双赢。
关键词:文言文 写作 联系 DOI:10.12241/j.issn.1009-7252.2021.07.017
中华民族五千多年的文明孕育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塑造了我们的精神家园。那些藏在经典里的文化是我们的宝贵财富。初中语文教材中的文言选篇正是传统文化的经典和代表,中学生不仅要学习其中的智慧和底蕴,更要向古人借鉴写作的精髓。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选入教材的文章一般都是文质兼美的经典文本,而作文本身有表达之美和载道之功。但目前割裂的教学和功利的追求使文言文只剩下翻译和背诵,学生的作文更因为感受的匮乏和情思积累的欠缺多呈现干瘪苍白的狀态。我们花费了很大的力气去学习但收效不尽人意。殊不知宝藏就在眼前,我们不必舍近求远。纵观六册初中语文教材中的文言文,体裁多样,内容丰富。古人的写作智慧值得我们一再咀嚼与品味,将文言学习延伸到写作教学,不失为一种勇敢的尝试。而初中教材中的文言文本也确实为我们提供了这样的机会。
一、叙事有波折
故事的可读性在于一波三折,波澜迭起,曲径通幽。蒲松龄的《狼》从开始的两狼缀行便把读者引入一个激烈紧张的氛围,时间上“晚归”,情节上“担中肉尽”更是铺垫了这种紧张。但“只有剩骨”也造成了故事上的延宕,故事由高潮到回落。“骨已尽矣”呈现了屠夫的危险,故事又一个波峰到来,但麦场的出现暂时化解了屠户的窘迫……文言叙事的矛盾冲突一点也不逊色于现代文本。在情节的跌宕起伏中狼的贪婪和狡猾,屠户的勇敢和机智得到了呈现。
纪昀的《河中石兽》是借事说理,先叙后议,在故事的讲述中层层铺垫,从寺僧到讲学家到河兵,通过“否定——否定——确定”的破折中深刻地说明凡事要多思多实践才能出真知的道理。
《周亚夫军细柳》采用急事用缓笔的写法,文中皇帝要犒劳细柳营的军士,一般情况下,军营将士唯恐迎之而不及,但细柳营军中静悄悄,这是第一处急事用缓笔;皇帝派先锋部队抵达,却被告知:“军中闻将军令,不闻天子之诏”,这么不把皇帝放在眼里,这第二处急事缓笔;皇帝最终进了军营,但是却被告知:军中不得纵马驱驰,皇帝陛下是否心中憋屈?引得读者忐忑,这是第三处急事用缓笔;最后终于见到了周亚夫,周亚夫戎装革履,并不跪拜,见皇帝不行跪拜礼,藐视皇权威严?这是第四处急事缓笔。急事用缓笔本身就体现了故事的冲突和张力,也吸引了读者的阅读期待。正是在这一张一弛中,周亚夫的不卑不亢,军纪严明,刚正不阿,汉文帝的贤德英明得到了更好的呈现。而这些叙事的笔法完全可以借用到学生的写作中去,增加文章的可读性,更好地表现人物和主题。
二、描写见风流
古人审美能力的高超和情趣的雅致,往往体现在描写上,尤其擅长把无形的东西传神般地表达出来。苏轼《承天寺夜游》无一字在写月色,却处处写月色,营造了一个空明澄澈,似真似幻的月夜;柳宗元的《小石潭记》说潭水清澈,却写潭底,写游鱼,写鱼影,写日光,处处彰显了潭水的清澈。写声音,柳宗元是“如鸣佩环”,吴均是“泠泠作响,嘤嘤成韵”,郦道元是“高猿长啸,属引凄异”。
文言文描写角度多样,写法丰富:《答谢中书书》写山川,有视角俯仰之美,有颜色多彩之美,有动静相映成趣之美,更有时间变化之美;《与朱元思书》从正面和侧面描写了水的清澈,从视觉,感觉,听觉多角度写出了山的奇特。
此外,文言文精炼传神,“曹刿请见”写出了曹刿位卑未敢忘忧国的责任感,而“公问其故”四个字把鲁庄公的粗鄙生动地展现了出来。经典文本的语言魅力需要我们不断发掘并运用到我们的写作中去。
三、修辞显文采
古人以含蓄为美,经常用大量的修辞来表情达意。《陋室铭》中的开篇类比,用“山中有仙”和“水中有龙”来引出“陋室有德馨”的中心;《三峡》中用夸张手法写出了三峡山高岭连的特点和夏水的迅疾;《岳阳楼记》大量的对举手法,使文章气势磅礴,一暗一明,一喜一悲,一退一进,一乐一忧,文章层层铺垫,凸显了范仲淹旷达的胸襟和伟大的政治抱负;《唐雎不辱使命》中唐雎以三个“士之怒”的例子做排比,强烈地表达了自己不畏强暴,不惧生死的斗争精神……正因为使用了大量的修辞手法,景物才显得更有生趣,人物才显得饱满立体,论辩才显得更机智有力,故事才显得更丰富多彩。指导学生合理准确地运用修辞,文章就会变得丰富多彩。
四、论说见风骨
文言文言情、言事,也说理。孟子的论辩汪洋恣肆,所向披靡,这源于孟子缜密的逻辑思维能力。《富贵不能淫》先驳斥对方的观点,然后道出大丈夫的内涵和精神,一气呵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一文开篇列举六个人物的例子证明人经忧患才能成功,后面又从反面论及一个国家如果长期安乐就会灭亡,正反对比论证,开合自如,引人入胜。
与孟子的理性相反,庄子的论辩艺术更注重感性和趣味,著名的濠梁之争总让我们想到遥远的战国,那个风和日丽的日子,有从容出游的鲦鱼,有两个斗嘴互损的老友和庄子那云淡风轻的谐趣和快乐,这未尝不是经典的魅力。
邹忌以容貌之事来类比国家政治之大事,委婉含蓄的说话艺术体现了战国策士的风采,而唐雎金刚怒目,与秦王的激烈交锋,同样呈现了另一种风骨;墨子在《公输》中开始“巧设陷阱,请君入瓮,以子之矛,攻子之盾”巧妙地让公输班哑口无言。学习古人的论辩艺术,对于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议论文写作能力具有很大的帮助。
五、想象重奇特
当我们谈到陶渊明时,脑海里一定会浮现一个落英缤纷、绯红如梦的世外桃源,那个武陵人,缘溪行,神奇地邂逅了桃花流水,他曲径探奇,看到了天上人间。陶渊明这个梦流传了千年,于是人们心中都有了属于自己的桃源。当我们想到庄子,那个“其翼若垂天之云”的大鹏便从我们的脑海中腾空而起,扶摇直上。这只大鹏从庄子的笔端翩然起飞,纵贯古今,盘亘在文人墨客的辞章里,变得立体,变得丰满。范仲淹面对滕子京呈上的《洞庭晚秋图》,凭想象下笔千言,文章纵横捭阖,展现了奇绝的想象力。
同时,文言文离现代生活已经久远,不仅有文字的障碍,更有阅读体验上的障碍。学习文言的过程,就是运用合理的想象,把抽象的文字形象化,填补文章的留白部分,加深对文章的体悟过程。整个文言文学习的过程就是想象力驰骋的过程。
六、幽微显情怀
孔子说:诗言志。文学作品特别是传统的经典文本,必然蕴含着作者特殊的情怀。周敦颐对莲花饱含深情的赞美就是自己出淤泥而不染的宣言;韩愈借千里马的遭遇表达了自己内心的愤懑;柳宗元看着小石潭就像看到怀才不遇的自己;苏轼月下漫步,那承载着他复杂心事的月色从此流传千古;岳阳楼上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抱负在今天依然熠熠生辉;欧阳修“颓然乎其间”的也绝不是琅琊山的风景,而是内心深处以天下苍生为己任的家国情怀;张岱对西湖雪景的痴迷更多是客居新朝的孤独落寞的写照……每篇文言文,都“纸短情长”。我们透过文字的密码,可以看到氤氲在历史的烟尘中那些卓然不群的灵魂。而现代写作要求的“主题和立意”的呈现方法都可以在文言经典中找到模仿的蓝本。
珠玉在前,借用经典文言文的方法,去打磨学生写作,希望能美玉随后。
参考文献:
[1] 姜军《于文言文学习中汲取写作智慧——对作文教学思路融于日常语文教学的思考》,《写作》2015年第4期。
[2] 吴昌政《阅读文言文,能帮助写作吗?——“国文课的故事”之五》,《教育研究与评论(中学教育教学)》2019年第4期。
(王英晓,1980年生,女,广东珠海人,珠海市前山中学一级教师,文学硕士)